想參加游擊隊的人很多,白改華至今記得那場“考試”:“部隊的干部問了我三個問題,其中有一個問題是‘當兵為啥,我回答的是‘保衛國家。”不久,白改華就當上了游擊隊長。1939年4月11日,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秋風涼又涼,谷子黃金黃,今年收成好呀谷滿倉。全憑那八路軍呀保住了家鄉……”老游擊隊員白改華將滿百歲。這首她唱了一輩子的歌謠如同一道記憶的傳送門,每每唱起,便見烽火連天。
加入游擊隊,少女成了真正的戰士
1937年7月7日,日軍挑起盧溝橋事變,全面抗戰爆發。9月,八路軍第115師、120師、129師分批東渡黃河奔赴山西抗日前線。作為八路軍總部和三大主力師的所在地,山西成為反擊日本侵略者的前沿陣地。
這一年,山西興縣甄家莊村的高銀洞完成了兩件人生大事:一是如愿參加了八路軍,當上了第120師偵察連的偵察員;二是娶了同村的姑娘白改華。
白改華雖然年紀小,志氣卻很大,她性格潑辣、聰明伶俐。“男人能打日本鬼子,我也能!”小女娃從嫁到高家第一天,盤算的就不是柴米油鹽,而是怎么上戰場。
在丈夫的引路下,她加入了固賢區婦女抗日救國會,帶領姐妹們識字、掃盲,照料傷員。她們還辦起了固賢區紡織合作社、支前服裝廠,許多個夜晚飛針走線,為前方的戰士做軍鞋、制軍裝。她還向組織提出申請,加入興縣第四區(固賢區)游擊隊。
想參加游擊隊的人很多,白改華至今記得那場“考試”:“部隊的干部問了我三個問題,其中有一個問題是‘當兵為啥?我回答的是‘保衛國家。”不久,白改華就當上了游擊隊長。1939年4月11日,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40年,日軍對晉西北進行大規模“掃蕩”。為了讓村里群眾安全轉移,白改華帶領游擊隊想方設法拖住敵人。游擊隊能用的武器裝備少,還要盡量避免正面交鋒,她決定在鬼子進村的必經之路上埋下地雷:她和游擊隊員們在一片開闊地上埋下地雷,蓋好土后故意在旁邊留下腳印,隨后便埋伏在一旁。沒過多久,來了十幾個鬼子大搖大擺地走進了地雷陣。“轟隆隆”幾聲驚雷,鬼子被炸得血肉橫飛。
隨著戰事發展,駐扎在呂梁山區的八路軍軍糧日益緊張,籌集糧草成為游擊隊新的任務。敵后群眾悄悄省下自己不多的口糧送給八路軍。白改華則一次次潛入敵占區,從鬼子眼皮子底下籌集抗日軍糧。
在當時的敵占區,日軍掌控了村民的糧食。但支持抗日的敵占區村長早就跟八路軍約定好,需要糧食的時候就寫一張紙條讓人帶進來,村長再以村民需要糧食為由向日軍要糧。
往臉上抹上一把灰,挎上一只小竹籃,每回進入敵占區,白改華都化裝成走親戚的農婦,用這樣的打扮騙過了多次盤查。
但并非每次的任務都順利,有一回她就遇到了危險。面對鬼子的大聲責問和架在脖子上的冰冷刺刀,白改華沒有驚慌。她那次身上沒帶籌糧條,及時出現的村長趕緊為她解了圍。
敵人一次次“掃蕩”,老家和周圍的村子無不經歷過“三光”,丈夫在前線沖鋒陷陣,白改華則在敵后帶領游擊隊員襲擾日寇的后勤補給線、破壞通信設施、潛入敵占區送情報。
1944年冬天,高銀洞與兩名戰友喬裝潛入嵐縣敵占區。日軍當天正在一個院子里開會,三人裝成百姓去聽,高銀洞被漢奸認出,只好藏進地窖。
敵人很快包圍院子,向地窖內投擲點燃的柴火,煙霧嗆人,逼得三人從地窖中爬出,兩名戰士拔槍自盡。高銀洞來不及拔槍,被敵人摁住了雙手。被俘后,高銀洞受盡酷刑,被活活折磨致死,直到犧牲也沒有吐露八路軍任何消息。
這些情況,都是抗戰勝利之后白改華才知道的。那些日子里,她每天跑到山坡上朝著丈夫犧牲的方向號啕大哭。
換下戎裝,她是最堅強的母親
1948年,另一位戰士楊明臣走進了白改華的生活。楊明臣來自四川巴中,1933年參加紅軍,后參加八路軍,在山西對日作戰時英勇負傷,曾經4次在戰斗中受傷,右手和右腿多處骨折。組織有意撮合他們,白改華后來嫁給了楊明臣。
1955年,楊明臣由于身體不適,向組織提出退伍回老家休養。帶著戰功和滿身的傷痕,他和妻子回到巴中。部隊考慮他行動不便,還特地獎了他一匹戰馬。
從曾經硝煙彌漫的呂梁山翻山越嶺來到大巴山,白改華悉心照顧丈夫的生活起居,生下七個子女,投身柴米油鹽。
女游擊隊長的傳奇故事湮沒在歷史的煙塵中,街坊們只知道,這位操著濃重外地口音、每天忙忙碌碌的婦女是一位老紅軍的家屬。
1968年初,楊明臣舊疾復發,撒手人寰。
那時全家只有21歲的老大楊秀珍剛剛參加了工作,最小的老七才4歲。還有一個殘疾的老六需要人照顧,所有的重擔全壓在白改華身上。
多年來,因為通信不便,她與遠在山西的組織斷了聯系,她自認“脫離革命工作”多年,不好再給組織添麻煩,一家人就靠著楊明臣不多的遺屬生活補貼咬牙度日。
白改華也一直告誡兒女們要謹言慎行,不能辱沒父親的榮耀。
找回黨籍,她有最赤誠的初心
1993年9月,白改華在女兒楊秀珍的陪伴下,終于回到久別的故鄉。她見到當年婦救會的姐妹,雖已皺紋滿面,兩鬢如霜,卻仍叫著彼此乳名,一聲聲鄉音未改,一把把老淚縱橫。她還去了高銀洞的犧牲地,默默地站了很久很久……
那一次,她還見到了自己當年的兩位入黨介紹人楊成樹、甑茂源。二人證實,白改華于1939年4月11日加入中國共產黨,甑家莊村委會、興縣民政局出具證明:白改華曾任固賢區婦救會主任等職,創辦紡織合作社、支前服裝廠,征集公糧、紡紗織布支援前線,還到一線參與送情報、埋地雷、剪電線、救護傷員等抗日救國活動。
至此,白改華的英雄往事浮出水面。2021年10月26日,巴中市委組織部同意恢復白改華的黨籍,黨齡從1939年4月11日連續計算。
2021年11月11日,在自己家中,白改華左手拄著拐杖,右手握拳,面對黨旗重溫入黨誓詞。那一刻,她的思緒又飛回到呂梁山下,當年的滾滾硝煙和血雨腥風一幀一幀地倒轉,讓她淚流滿面。
(《新華每日電訊》2023.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