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琛
良好的課堂管理往往來源于有效的教學組織,教學組織中設計有助于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情境,是良好課堂秩序的基礎和保證。在課堂教學中,筆者從課堂教學的情境設計入手,構建小學低年齡段高效的體育課堂管理方式,增強引導作用,幫助低年齡段學生專注練習,養成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有效提高了課堂組織管理的效果。
一、借助標志物設計教學情境
關注低年齡段學生的學習能力,能有效提高體育教師的課堂管理效能。在小學低年齡段的教學中,筆者發現看似簡單的集隊或隊列活動,學生往往因為認知方面的不足,沒能有效完成指令動作,體育教師也會因此中斷活動,此時,能較好完成動作且積極參與的學生心中難免會產生失落感。對此,筆者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實踐中,運用“找標志”的方法,根據學生認知發展規律巧設標志組織學生練習,讓學生由無目標跟著體育教師指令排隊,到有目標積極完成體育教師的任務,再到可以快速排好隊,有效提高了課堂組織管理效能。
在組織隊伍時,體育教師通過設定學生熟悉的、準確的標志物,讓學生快速確立自己的位置,找到完成任務的方向,完成學練任務,獲得成功。低年齡段學生對生活中的色彩、數字和同伴等認知相對深刻,體育教師可以利用顏色、數字、動物或同伴等標志物或指令標志,讓學生確定并聚焦這一“標志點”,準確找到自己的隊列位置。如,在開學初的教學中,學生呈4列橫隊,體育教師可采用集體學練的方式,分3個步驟完成。第1步:用紅、黃、藍、綠4種顏色區分4個小組,每種顏色代表1個小組,讓學生快速找到自己所在顏色的小組;第2步:設計“小兔子與小猴子”教學情境,前面的學生是“小兔子”,后面的學生是“小猴子”,站隊時,讓學生快速找到自己的“小兔子”和“小猴子”朋友,即能對照自己的縱隊,快速站到自己的位置;第3步:用數字1~12代表自己所在橫隊的順序,明確自己的具體位置,站隊時對準自己的標志即能迅速站隊。
通過“找標志”的方法,學生能較為容易且快速地排好隊。在每一步練習中,體育教師都要先教“找標志”的方法,并給予明確的標志,待學生熟悉后可以運用比賽等方式,讓學生在不斷體驗成功的過程中,提升執行力和專注力。同時,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進一步鍛煉并發展學生的觀察力、思考力和判斷力,以體促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借助游戲設計教學情境
針對學生調皮、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體育教師應積極發揮游戲的作用,通過集體帶動、督促個體的方式,利用豐富的游戲引導學生高效投入課堂,保證課堂的教學效果。由于體育課堂中開放的環境,部分學生可能會被課堂外的信息干擾,這樣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練效果,也會打亂課堂的節奏,甚至擾亂課堂秩序,影響課堂教學質量。
在教學實踐中,針對小學低年齡段學生,筆者設計多樣化的游戲,發揮集體帶動作用、約束功能,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學練,并通過持續的互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堂學習行為,形成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從而保障課堂的秩序性,提高教學效果。如,在一年級的課堂教學中,對于部分表現突出的小組或班級,采用“找不同”的方式開展集體活動,即看哪名學生的動作和其他學生不同,督促學生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斷提升班級凝聚力,提高自身的約束力和自控力,強化學習專注力。同時,注意豐富“找不同”的方法和形式,如,前進、后退、跳起、坐下等,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更好地保持學生的專注度,使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保障課堂秩序。
以學習專注度不高的學生為例,可采用集體聽指令做動作的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練積極性。如果體育教師發現有學生開小差,就按照事先約定突然發出“蹲下”的指令,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如沒有做出相應的動作或與其他學生動作不一致,體育教師可提醒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并引導全班學生共同“找不同”,并觀察在接下來的練習中,哪些學生會成為“不同”,并督促其專心學練。
三、借助競賽設計教學情境
對于小學低年齡段學生來說,體育教師應設置具有競爭性的競賽情境、趣味性的情境內容以及激勵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練積極性,讓學生體會到體育課堂的趣味性,并增強學生的課堂“歸屬感”。在教學中,筆者常采用挑戰激勵策略,為學生提供適當的發揮空間,讓學生挑戰自我;給予學生挑戰體育教師的機會,發掘學生的學習興趣;給予學生欣賞和肯定,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和創造力。由此,通過競賽性的挑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練積極性,促使學生掌握1~2項運動技能。
1.在學練中設計隨機比賽,激發學生的學練積極性
在教學中,當學生掌握了技術動作后,體育教師可隨機檢查,通過比賽的形式,進一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體育教師還可利用自身的專業示范,幫助學生掌握技術動作軌跡和動作要領,并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挑戰中觀察、認識、體驗、掌握、鞏固技術動作,使學生獲得成就感。
如,在跳高教學中,當學生正在練習時,體育教師看到學生基本掌握了技術動作,可發出集合口令,并說道:“現在突擊檢查同學們的掌握情況——腰間高度,誰來挑戰?”學生們都鉚足了勁兒,紛紛來挑戰。在挑戰過程中,體育教師通過設定目標,激發了學生對成功挑戰的興趣。此時,學生會認真觀察其他學生選擇了什么動作跳躍、通過什么方式完成跳躍等,揣摩自己與其他學生的相同處和不同處,不斷思考。在學生通過嘗試多種跳躍方式,并練習一段時間后,體育教師再次組織學生隨機比賽,并說道:“老師來試試,看能不能跳過?”體育教師采用標準的跨越式跳高動作輕松跳過。學生們響起雷鳴般的掌聲,課堂氣氛再次進入高潮。接著,體育教師再次說道:“這個跳法,是不是對于你們而言也很輕松,那接下來,大家可以嘗試不同的方法,與老師的動作比一比,看哪種方法能成功跳過去,且跳得更高!”學生們一聽更來勁兒了。接下來的練習中,1名挑戰成功的學生說:“這個跳法不行,要像老師那樣跳才能更輕松地跳過!我再來試一下,你們都看著啊!”看著認真學練的學生們,體育教師知道正確的動作概念已經植入學生的心中,學生們也懂得了互相欣賞和學習。在這一練習環節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主動性、學習創造性、認知能力、相互欣賞等能力均得到了提升。同時,體育教師應該加強引導,注重學生的“觀”,即“讀懂”,要讓學生“讀懂”教師、“讀懂”練習、“讀懂”教材,就要讓學生認識到自己遇到的難點,并通過體育教師的專業指導掌握正確動作,專注于練習,獲得成功體驗,最終自然而然地形成有序高效的課堂。
2.在學練后設計階段性比賽,培養學生的探索合作能力
通過比賽,不僅能讓學生知道如何比賽、掌握比賽規則等,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在比賽中學會觀察、學會學習、學會評價、學會改進等,進而培養學生專注思考、認真練習、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體驗成功。
如,臨近運動會,學生需要掌握田徑跳高技術動作。在教學中,主教材教學開始前,體育教師說:“今天舉行橡皮筋挑戰賽,大家可以采取任何方法跳過這根橡皮筋,并比一比看誰跳得高?”學生聽后躍躍欲試,都在想采用什么方式能完成挑戰。練習開始后,學生們用雙腳跳、單腳跨、側手翻等各種方式嘗試練習,由此可以看出,學生作為知識學習的主體對象,體育教師通過對學生的年齡特征、運動技能接受能力、性別差異等全面深入地了解,適度放手,給予學生發揮空間,讓學生在課堂秩序和練習規則的“約束”下比賽,能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創造力,激發濃厚的學練興趣。需要注意的是,體育教師在學生練習過程中要注意不斷給予學生鼓勵和表揚,進一步提高學生課堂學練興趣,使學生可以更專注地投入到學練中。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課題“廈門市低段小學體育課堂管理研究”(課題編號:FJJKZX21-673)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