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婷 呂曉峰 鄧力
摘? 要:為盡快提高航空裝備保障專業課程群的教學質量,實現學習內容與學習結果相匹配,該文使用能力發展矩陣工具,介紹課程群實施教學內容優化的主要方法和基本過程,重點闡述如何建立能力目標和課程內容之間的關系,開展內容審計,以及評價課程內容設置質量。通過研究和實踐發現,該方法可以明確各項能力培養的類型、時機、程度和預期,不僅解答現有課程群如何改的問題,還可以為下一輪人才培養方案修訂提供設計依據和實踐參考。
關鍵詞:教學內容改革;能力發展矩陣;課程群;教學目標;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3)15-0115-04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aviation equipment support specialty courses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achieve the learning content and learning results match,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ain methods and basic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teaching content optimization in curriculum group by the ability development matrix tool. It also focuses on how to establis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petency objectives and curriculum content, how to carry out content audit, and how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content setting. Through research and practice, it is found that this method can clarify the type, timing, degree and expectation of each ability training, not only answer the question of how to change the existing curriculum group, but also provide design basis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the next round of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revision.
Keywords: reform of teaching content; capability development matrix; curriculum group; teaching goal; teaching quality
隨著“以戰領教”的教學理念全面推動課程改革的浪潮,航空裝備保障專業逐步暴露出任職能力指向不強、教學內容缺乏全面系統設計等問題,與“適應轉型需求”“以學員發展為中心”“為戰育人”等要求差距較大。為此,該專業將基于OBE理念的能力發展矩陣工具引入課程群的內容設計中,推進教學內容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 能力網格與能力發展矩陣
(一)? 理論提出
能力網格(Skill Grids)和能力發展矩陣(Skill Development Matrix)是基于學習結果設計教學過程、內容和結果匹配等學生學習結果理念(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簡稱SLO)以及基于學習產出理念(Outcome-Based Education,簡稱OBE)的一種課程設計與開發工具。這兩種概念的提出最初是在企業人力資源領域,用于人力資源的匹配和團隊能力提升[1-2]。20世紀90年代后,該理論逐步被引入到教育領域。
英國克里斯托弗·布徹等[3]著的《設計學習:從課程模塊到有效教學(第2版)》一書中明確描述了這兩個概念和方法。作者認為在設計面向學習結果的課程內容和教學過程時,采用這兩種方法能夠清晰地描述學科專業內課程的定位和相互之間的關系,有助于建立主線連貫、指向明確、覆蓋全面的課程體系,幫助學員了解不同階段需要獲得或提升的能力。需要說明的是,國外專著中提到的“技能(skill)”多為廣義,不局限于崗位技能,還包括更多高階能力,其含義更接近于國內經常使用的“能力”一詞,因此,本文將其譯為能力網格和能力發展矩陣。
(二)? 基本方法
能力網格是在專業已經明確應當培養或開發學員的哪些能力或素養的基礎上,采用網格、矩陣或地圖等形式梳理各課程之間的邏輯關系、開設時機、學習目標、基本內容和評價形式等要素,實現學習結果選擇教學內容。從實施步驟上來看,可以分為以下四個步驟:
1)確定學習范圍和相關內容。
2)確定學習內容,包括最基本的內容(essential)、應該有的內容(should)、可以有的內容(could)和有也不錯的內容(nice)。
3)確定各項能力的學習和實踐的時機。
4)確定各項能力學習效果的評估時機和方式。
能力發展矩陣即一種量表,是實現能力網格的重要工具,可以幫助教員完成能力網格步驟三和步驟四的工作,解決“何時將能力(通用技能、專業技能、綜合能力)講解(I-Introduced)給學員,然后要求學員實踐(P-Practiesd),并評估(A-Assessed)該項能力”等問題。在現有的專業培養方案基礎上開發該矩陣的具備步驟如下:
1)根據專業培養方案,核查需要涵蓋哪些能力。
2)對學員已有能力開展審計。
3)根據學習目標,結合現有學習結果,分析確定后續能力發展的連貫路徑。
(三)? 與相關詞匯的區別
目前,國內各類文獻中很少出現“能力網格”“能力發展矩陣”等詞匯,與兩者相近的描述有“能力矩陣”“課程矩陣”“課程地圖”等。
能力矩陣[4-8]的主要做法是首先劃分能力類型,再對不同能力進行等級劃分,用以了解和追蹤學員的能力水平。從實施過程來看,能力矩陣與技能發展矩陣類似,均要對學員的知識水平和具備能力進行分析,但前者是一種教學方法,運用于課程教學實施過程,后者是一種適用于系列課程、課程模塊或課程群的可厘清技能學習關系的實用工具量表,其使用目的、適用范圍、矩陣內容和結果導向都存在很大不同。
課程地圖源于對SLO理念。20世紀80年代美國興起的“標準化運動”產生了SLO的概念和方法。為了制定的SLO、設計的課程體系、課程教學與學業測評之間能保持一致,產生了課程地圖[9]。課程地圖在教學計劃層面上使用最多的是課程矩陣(Curriculum Matrix),有些文獻里又稱為課程體系設計框架[10]。課程矩陣主要用于設計課程體系,是建立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設計的有效方法。從基于SLO理念的設計目標和具體步驟來看,課程矩陣與能力發展矩陣非常相似,不過前者更加側重整體課程體系的設計,后者則還適用于從能力培養角度出發的部分課程優化和改革設計。
(四)? 與課程群教學內容改革的適應性
從上述對能力網格和能力發展矩陣的描述可見,兩者均基于SLO,尤其是當前全國倡導的OBE理念,是面向能力培養進行課程內容改革的有效工具。在調查分析課程“三維”培養目標的基礎上,借助該工具可以明確能力培養的類型、時機、程度和預期,不僅解答現有課程群中單門課程如何改的問題,還可以為下一輪人才培養方案修訂提供前端依據和實踐參考。
二? 從崗位能力需求到課程教學目標
本著“技術是基礎、管理是手段、指揮是目標”的原則,根據航空裝備保障崗位在不同能力階段所需的專業能力和職業能力,將能力需求映射到不同層面的課程教學目標上,為具體的課程內容優化打下基礎。學員在校期間的崗位能力培養目標包括技術、管理和指揮三個層次,其中,技術能力包括平臺系統與型號裝備原理、裝備保障流程、保障設備基礎和保障設備使用;管理能力包括航空裝備與保障設備管理、保障任務與應急處置管理;指揮能力包括裝備特種勤務、裝備特情處置和裝備運用。
三? 課程群教學內容改革需求分析
教學內容改革與優化是課程改革的核心和基礎,可以借助能力發展矩陣這一有效工具,把人才培養目標落進每一門課程里,形成覆蓋全面、突出特色的新的課程增長面。
(一)? 能力目標分類
根據學員擬任職崗位能力需求和各門課程的定位,將技術能力、管理能力和指揮能力作為專業課程群教學目標的一級能力指標,各能力又包含若干二級指標,列入表1左側兩欄。
(二)? 專業課程群保障能力發展矩陣
按照能力發展矩陣理論優化現有課程內容部分的步驟,首先核查需要涵蓋的能力目標,梳理形成該課程群保障能力發展矩陣,見表1。表中,I為講解(Introduced),指課程內涉及該項內容的講解;P為實踐(Practiesd),指課內涉及該項能力的實踐,包括實操、研討、項目設計和文獻綜述等形式;A為評估(Assessed),指課程需要對該項指標進行評估,形式包括理論考核、報告成績、實踐效果、研討表現和輔教工作等。分析和編制能力發展矩陣時,需要服從以下條件的約束:①每門課程必須有實踐和評估。課程內容可以涉及多項能力目標的講解,但至少需要涉及一項能力的實踐和評估。②每項能力必須有評估。為保證能力目標的準確審計,每項能力必須至少經歷一次評估。③橫向對照課程與能力之間關系,避免課程內容重復;對比較重要的能力指標,可適當增加實踐次數。④單純技術能力培養類課程要重視知識模塊的覆蓋面,即增加“I”講解的涉及模塊。
由表1可見,保障能力發展矩陣直觀表達了各項能力目標與專業課程之間的關系。從分布上來看,前七項能力目標相關的課程內容覆蓋范圍相對平衡,而后三項能力直接與崗位能力密切相關,但其對應的課程不管是理論學習還是實踐訓練都相對集中,分布缺乏均衡。這與后三項能力目標的特點有關,即與崗位實踐結合非常緊密,指揮特色突出,就現有的課程體系而言,容易出現局部堆積的情況。因此,相關課程更需要優化課程內容。另外,由于部分課程的崗位適應性較好,或貼近實際的基礎較好,使得其在能力分配時獲得了較多的內容需求。
為進一步說明各項能力目標的實現方法,根據表1中的分析結果,整理形成課程培養學員裝備保障能力的教學方式對照表,見表2,直觀表達每項能力由哪些課程通過什么樣的形式來實現。
從表2可見,當前課程在教學改革轉型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扎堆進行裝備原理教學,而面向實際工作的任務管理、訓練管理和特情處置等能力目標可以匹配的課程較少,這也為后續的課程體系優化提供了參考。
從表1和表2的對比可見,表1更能直觀表達各項能力指標達成在各課程、各學期之間的分布情況,建立了培養目標和課程內容之間的矩陣關系,有利于課程群的整體優化和問題發現,但是表1的操作性和可測量性相對較弱;表2的主體內容是課程名稱,即每項能力指標具有由哪些課程采用何種強度來實現,有利于發現課程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四? 課程內容審核與優化
在確定課程能力目標的基礎上,需要各門課程對已具備教授學員的能力進行審核,然后根據結果分析確定課程內容優化目標及配套方法,實現學員裝備保障能力培養在課程內的落地。下面就以懸掛裝置原理課程為例,說明這個過程。
(一)? 課程簡介
懸掛裝置原理課程是一門典型的裝備原理課程,“保障”的傾向性非常明顯。如何在裝備原理的基礎上,拓展學員的管理和指揮能力,如何實現面向崗位、面向對象、面向未來的課程內容改革,這兩個問題在裝備類課程中非常常見。因此,開展以能力發展矩陣理論為工具的教學設計優化,具有較為突出的意義。
(二)? 圍繞裝備保障能力培養的課程內容審核
根據表1和表2匯總形成課程的裝備保障能力培養內容審核表,見表3;對照目前的教學目標、內容和環節設計,分析建議與現狀之間的差異,得到審核結果。
由對比結果可見,懸掛裝置原理課程當前尚存在不少缺項和不足,尤其是尚未涉獵保障任務的理論和實踐,異常情況處置的相關討論展開也不充分。
(三)? 課程教學內容優化
根據教學內容審核結果,開展內容優化設計工作,在增加部分內容的同時,適當減少非主要裝備的相關內容。懸掛裝置原理課程內容優化結果見表4。
五? 結束語
本著學習內容與學習結果相匹配的原則和初衷,本文通過使用能力發展矩陣工具,闡述了專業課程群實施教學內容改革的方法和過程,重點探討了如何建立能力目標和課程內容之間的關系和開展內容審計,以及對內容設置質量的評價。可以看出,使用該工具的前提是確立培育目標及其各目標與課程的關系,這有利于教員及時發現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避免出現“培養不足”或者“過度培養”的情況;使用該工具后,可以明確課程群進行各項能力培養的類型、時機、程度和預期,不僅解答現有課程群如何改的問題,還可以為下一輪培養方案修訂提供前端依據和實踐參考。
參考文獻:
[1] 張宇,張萬里,楊靜,等.科技企業崗位-技能-人才矩陣模型搭建與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0,23(15):137-139.
[2] 石才員.技能矩陣,讓培訓管理有的放矢[J].管理人,2009(9):43-45.
[3] 克里斯托弗·布徹,克拉拉·戴維斯,梅利莎·海頓,等.設計學習:從課程模塊到有效教學[M].2版.羅曉杰,洪曉翠,洪琴,譯.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21.
[4] KHALIL H, BYRNE A.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clinical skills matrix to plan and monitor palliative care nurses' skills[J]. Collegian, 2019,26(6): 634-639.
[5] KULKARNI V A , BEWOOR A K. Employability skill matrix for engineering graduat[J].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s, 2017 ,30(3): 71-75.
[6] ELIAS K M D,MAZHARUL I. Line balancing for improving apparel production by operator skill matrix[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ology, 2015 ,3(4): 101.
[7] PASHA Z N . Developing a professional skills matrix for engineering students[J].Qscience Proceedings, 2015(4): 9.
[8] 董自光,吳衛芬.基于能力矩陣的《產業經濟學》課程改革與實踐[J].教育現代化,2019,8(65):47-48.
[9] 鞏建閩,蕭蓓蕾.臺灣高校課程地圖對大陸課程地圖發展的啟示[J].中國高教研究,2014(5):21-23.
[10] 鞏建閩,蕭蓓蕾,董文娜.課程矩陣:一個課程體系設計分析框架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6):7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