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華 馬亞敏



摘? ?要? ?南瓜是甘肅省莊浪縣趙墩鄉關道村主栽農作物,為了驗證不同栽植密度對南瓜生長結果的影響,在莊浪縣趙墩鄉關道村進行了對比試驗,結果表明:600株/畝栽培模式下,南瓜經濟產量最高,單株結果個數最多,病蟲害發生率相對較低,大果相對其他較多,商品價值高。
關鍵詞? ?板栗南瓜;不同密度;試驗研究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供試作物為板栗南瓜,品種為“勝栗二號”,來源于廈門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該品種早熟,長勢中等,主蔓5~6節發生第1雌花,主、側蔓均能坐果。果實扁圓形,單果質量1~1.5 kg,嫩瓜深綠色,帶細白條紋,老瓜墨綠色,果肉橙黃色,質粉味甜,口感頗佳。
1.2? ?試驗基地楷況? ?試驗設在莊浪縣趙墩鄉關道村,無霜期158天,海拔1 780 m,年降雨量為588.7 mm,選擇前茬作物為小麥、玉米等非瓜類田地種植。試驗地塊土質為黃綿土,土壤肥力中等,年均溫8.8 ℃,位于東徑116°3′32",北緯36°14′07",無霜期130天,≥10 ℃活動積溫為2 635 ℃。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計采用隨機區組法,共設4個處理,每個處理3次重復,小區面積? ? 24 m2(4.8 m×5 m)。處理1:600株/畝;處理2:700株/畝;處理3:800株/畝;處理4:900株/畝。
1.4? ?試驗方法? ?試驗于4月9日開始整地,整地時撒入殺菌劑,犁地時隨土翻入底肥,施肥量尿素30 kg/畝,有機肥200 kg/畝,地面統一覆蓋黑色地膜,全膜壟作側播模式,將處理好的南瓜籽采用播種器直播穴播,每穴1粒。4月26日播種,根據試驗要求設定4個處理,行距統一為0.8 m,處理1株距1.4 m,處理2株距1.2 m,處理3株距為1 m,處理4株距為0.9 m。
1.5? ?田間管理? ?5月10日陸續出苗后,根據缺苗情況適當補苗,出苗后適時中耕除草。及時整枝,單蔓整枝時,只保留主蔓,其余側蔓全部去掉,多蔓整枝時,保留主蔓同時,留2條或2條以上側蔓生長,根據蔓長度及時壓蔓。開花期及時疏花,防止營養生長過盛,陰雨天要人工授粉,坐瓜期及時疏瓜,每株留瓜3~5個。坐瓜中早期追施硫酸鉀復合肥400 kg/hm2。
南瓜田間蟲害主要有瓜實蠅,瓜實蠅幼蟲孵化后在瓜內鉆蛀為主,受害瓜局部變黃、畸形,接著瓜瓤成蜂窩狀,致瓜腐爛、變臭、脫落。可在晴天上午10:00前或下午4:00后,用1.8%的阿維菌素乳油2 000倍液,或用2.5%溴氰菊酯乳油? ?3 000倍液噴霧,每隔1周交替用藥1次。
病害主要有白粉病,從基部葉片開始會出現不規則的白色粉狀小斑點,并集中在葉面,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擴大,形成霉層粉斑。晴天上午10:00前或下午4:00后,用12.5%腈菌唑2 500~3 000倍液,或5%己唑醇懸浮劑1 000倍液,每隔1周交替用藥1次。
南瓜對水分不耐久,因此在進入多雨季節,需注意排水,降低南瓜受淹的概率。其他管理措施同當地大田一致,記載生育期、經濟性狀,成熟后在每小區隨機取15株進行考種,統計對比。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南瓜生物學性狀? ?從表1可以看出,不同處理對南瓜出苗無影響,4個處理同期出苗,最早開花的為處理1和處理4,同期開花,處理3次之,處理2最晚,4個處理同期成熟。生育期天數均為105天。
2.2? ?經濟性狀? ?表2是各處理的經濟性狀,從表中可以看出,隨著南瓜種植密度的增加,南瓜單株結瓜個數逐漸減少:處理1單株結瓜數在4個處理中最多,為3.68個,處理2單株結瓜數低于處理1,為3.42個,處理3單株結瓜個數位居第三,為3.27個,處理4最少,為3.05個,單株瓜重從重到輕排序:處理1>處理2>處理3>處理4;各處理大瓜率從高到低排序:處理1>處理3>處理2>處理4;各處理中瓜率從高到低排序:處理4>處理1>處理2>處理3;各處理小瓜率從高到低排序:處理3>處理2>處理4>處理1。
2.3? ?各處理產量? ?從表3得知,在4個處理中,處理1小區平均產量最高,為106 kg,折合產量為44 188.75 kg/hm2,處理2小區平均產量為96.41 kg,折合產量為40 190.92 kg/hm2,處理3小區平均產量為93.1 kg,折合產量為38 811.06 kg/hm2,處理4小區平均產量為 92.03 kg,在4個處理中產量最低,折合產量為? ? ? ?38 365.01 kg/hm2。
3? ?小結
莊浪縣南瓜不同密度試驗中,處理1株距為1.4 m,在4個處理中株距最大,折合產量為44 188.75 kg/hm2,在4個處理中產量最高,隨著密度的增加,產量逐漸下降。
參考文獻
[1] 阮惠明.板栗南瓜優質高效栽培技術[J].蔬菜,2021(6):39-40.
[2] 樊秀蘭.南瓜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J].種子科技,2022(9):58-60.
[3] 李曉暉,曹榮利,趙玉強.日本南瓜有機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6(7):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