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玲,廖勝英,管新余
(撫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江西撫州344000)
過敏性鼻炎哮喘綜合征,是指同時發生的臨床或亞臨床的上呼吸道過敏(過敏性鼻炎)和下呼吸道的過敏性炎癥狀(哮喘),兩者往往并存。據臨床調查顯示可知,過敏性鼻炎患者中哮喘發病率較正常人高20倍,正常人群中哮喘發病率約為5%,而過敏性鼻炎患者中哮喘的發病率高達40%。有學者認為,60%的過敏性鼻炎可發展成哮喘或伴有下呼吸道癥狀,嚴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質量,增加其心理陰影[1]。目前,臨床上主要治療原則為對哮喘病和過敏性鼻炎的上呼吸道、下呼吸道癥狀進行綜合抗炎治療,并針對患者的過敏性體質進行改善治療,但多數患者缺乏對疾病的正確認知及對預后護理措施的不重視等情況不斷加重病情,延誤康復時機[2]。因此,需要對患者采用科學、有效的護理措施,以疾病復發因素為主旨的思維導圖式健康教育干預為近年來最新研制的護理措施,以疾病復發的相關因素作為護理主旨,采用圖表等形式將護理措施向患者展示,可使患者更直觀、明確地對疾病有所認知,幫助其提高護理效果[3]。2020年8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我們對50例過敏性鼻炎哮喘綜合征患者實施以疾病復發因素為主旨的思維導圖式健康教育,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同期我院收治的100例過敏性鼻炎哮喘綜合征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符合《中國過敏性哮喘診治指南(第一版)》[4]與《變應性鼻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15年)》[5]中過敏性鼻炎哮喘綜合征臨床診斷標準;②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并同意。排除標準:①合并鼻息肉及化膿性鼻炎者;②不配合治療者;③合并嚴重支氣管疾病者。根據隨機數字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50例。對照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20~60(46.62±3.25)歲;病程(5.88±1.18)個月。實驗組男22例、女28例,年齡21~61(45.96±1.96)歲;病程(5.74±1.25)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詳細檢查其肺功能及呼吸功能;已知致敏原者,盡量避免患者接觸;常做鼻部按摩,如長期使用冷水洗臉者更佳;飲食以清淡流質食物為主,多補充水分,患者應少量多餐,避免食用刺激性和產氣食物;注意氣候變化,做好防寒保暖,防止外邪誘發,避免接觸刺激性氣體。保證治療環境的空氣流通、干燥,每日應開窗通風,定期進行消毒,可使用濕度調節器以減少室內的濕度,盡量控制在<50%。室內擺設應盡量簡化,以減少積塵;加強體質訓練,根據患者個人情況,選擇太極拳、慢跑等方式鍛煉,避免劇烈運動,每次30 min,4次/周;醫護人員應多與患者溝通,減少其不良情緒刺激,幫助其了解治療的過程及意義,穩定患者情緒,有利于康復。
1.2.2 實驗組 實施以疾病復發因素為主旨的思維導圖式健康教育,具體措施如下:以過敏性鼻炎哮喘綜合征復發因素為關鍵詞,以健康教育為基礎,設定過敏性鼻炎哮喘綜合征復發因素為過敏原、耐藥性和氣溫變化3個1級分支,并在每個1級分支框架下分散出3個2級分支,1級分支與2級分支為隸屬關系,連接構建成思維導圖,見圖1。

圖1 以疾病復發因素為主旨的思維導圖式健康教育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護理前1 d及護理后1個月的生存質量、哮喘控制情況、肺功能指標及并發癥發生率。由本研究的醫護人員根據研究目的與方法,對文獻和討論分析制訂,分析患者的疾病資料與人口學資料,疾病資料包括病程進展、疾病種類、合并嚴重疾病及對疾病的認知程度,人口學資料包括患者的年齡、性別及家庭經濟情況。①生存質量:采取鼻結膜炎生存質量量表(RQLQ)測評兩組生存質量,選取鼻部癥狀及眼部癥狀2個癥狀維度,包括情感與睡眠質量2個功能維度,每個維度各50分,功能維度得分越高說明生存質量越好,癥狀維度得分越低說明生存質量越好,Cronbach′s α為0.872,信效度較好。②哮喘控制情況:采取采用哮喘控制測評量表(ACT)[6]測評兩組哮喘控制情況,量表包括藥品使用、發作頻率、生活影響及哮喘癥狀4個維度,分數越低說明哮喘控制情況越好,Cronbach′s α為0.863,信效度較好。③肺功能指標:患者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先進行平緩呼吸,再深吸氣,隨即用口包裹住一次性咬嘴,以最大幅度向肺功能儀內呼氣。檢查內容包括潮氣容積、補呼氣容積、補吸氣容積及肺活量。④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中耳炎(醫護人員使用鼓氣耳鏡觀察患者鼓膜,出現中耳腔感染或體液積聚的癥狀)、鼻竇炎(經CT檢查,患者出現鼻竇積膿現象)及失眠(患者經檢測符合《國際睡眠障礙分類第三版(ISCD-3)》[7]診斷標準)。

2.1 兩組護理前后RQLQ評分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RQLQ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護理前后ACT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前后ACT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護理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2.4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過敏性鼻炎哮喘綜合征主要表現為打噴嚏、流清涕或鼻塞,嚴重時會發展為咳嗽和哮喘,導致患者生活質量下降,嚴重時可危及生命健康[8]。由于大多數患者未能準確了解該病復發因素,增加患者的痛苦,因此,實施科學、有效的護理措施就顯得至關重要。而常規的臨床護理,雖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患者緩解臨床癥狀,但由于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不足,導致患者未能接收良好的健康教育,導致患者病情反復[9]。臨床學者研究發現,通過以疾病復發因素為線索制作放射性結構詞匯鏈接,使用富含層次感的宣傳圖畫將文字向患者進行展現,以幫助患者正確掌握、了解與疾病相關的知識,使其早日恢復健康[10]。鑒于此,本研究通過實施以疾病復發因素為主旨的思維導圖式健康教育干預,觀察患者生存質量、哮喘控制情況、肺功能指標及并發癥發生情況。
患者發病時會造成上呼吸道、下呼吸道出現變態反應臨床癥狀,對后續的治療效果產生影響,而科學的護理干預可使其有效的降低。劉青等[10]研究顯示,患者經以疾病復發因素為主旨的思維導圖式健康教育干預后,生存質量和哮喘控制情況均明顯改善,其作為過敏性鼻炎哮喘患者的臨床癥狀水平測評,可直接反映患者在治療期間哮喘控制及鼻黏膜癥狀改善情況,在檢測結果中發現,患者的藥品使用、哮喘癥狀、鼻眼部癥狀四個方面,實驗組RQLQ、ACT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1),進一步證明以疾病復發因素為主旨的思維導圖式健康教育干預在過敏性鼻炎哮喘的護理作用。兩組量表評分的變化對患者的身體機能及恢復情況有著重要的影響,能夠使患者清晰地了解自身變化,幫助患者樹立起恢復健康的信心,對后續的恢復有著重要的意義[11]。
過敏性鼻炎哮喘綜合征患者會出現鼻部及咽喉的臨床癥狀,多數會出現咽喉及腭部的異常,導致其毛細血管產生擴張,增加其通透性[12];且腺體的分泌物嚴重增多,發作時會導致肺部通氣能力出現改變。而肺功能檢查可發現肺部損傷程度,還可評估臨床治療效果,是過敏性鼻炎哮喘綜合征的重要臨床指標之一[13]。本研究選取潮氣容積、補呼氣容積、補吸氣容積及肺活量4項肺功能檢測指標,由結果可知,護理后,患者的肺功能指標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潮氣容積是衡量通氣量的重要指標,肺活量代表肺泡吸收氧氣和排除二氧化碳的能力,是保證機體新陳代謝氧氣供應的重要手段[14]。隨著我國醫療水平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疾病預后的重視程度也在逐漸提升,中耳炎、鼻竇炎及失眠是過敏性鼻炎哮喘綜合征的主要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而醫護人員通過對患者進行心理指導及健康宣講,消除患者的負性情緒,改善其臨床癥狀,使患者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康復中,從而最大限度降低其失眠的發生率。根據患者的病情分析,及時控制過敏原,進行有效的康復訓練,加之醫護人員細心且耐心的護理干預,減少患者耳、鼻部積液的形成,從根本上改善并發癥的形成。經上述可知,通過以復發因素為基礎,根據患者的病情制訂護理干預,從根本上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以疾病復發因素為主旨的思維導圖式健康教育干預能夠有效改善過敏性鼻炎哮喘綜合征患者的肺功能,有效控制其哮喘癥狀,為后續臨床試驗提供有效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