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鈺英,黃素珍,吳紅玉,李冬妹,盧明峰
(佛山市中醫院 廣東佛山528000)
肩袖損傷是臨床常見的肌肉骨骼疾病之一,臨床常用治療方法為藥物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肩關節鏡下肩袖損傷手術具有出血少、疼痛輕、恢復快等優點,是一種被臨床證實安全、有效的微創手術方式[1]。目前,加強肩關節鏡下肩袖損傷手術護理配合,可以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有利于術后康復[2]。預見性護理是一種結合患者實際情況,提前預測可能出現的問題,并采取預防性干預措施的護理模式,該模式可降低不良發生率,提高護理工作質量與效率[3]。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FMEA)模型是一種前瞻性風險分析方法,通過對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系統地分析及量化評估,同時為避免風險提供可行性護理干預措施,實現護理質量的可持續性改進[4]。FMEA模型已被應用于外科、手術室等學科中,均取得良好的效果[5]。2020年9月1日~2022年3月1日,我們對40例擇期行肩關節鏡下肩袖損傷手術患者實施FMEA模型下的預見性護理,效果滿意?,F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同期收治的80例擇期行肩關節鏡下肩袖損傷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治療方案為肩關節鏡下肩袖損傷手術治療,滿足手術指征者;②年齡34~75歲者;③意識清晰,精神系統檢查正常者;④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①存在精神類疾病且無法正確表達者;②患有心腦血管、呼吸系統等其他嚴重疾病者。采取奇偶數字隨機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0例。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34~75(56.5±5.5)歲;受教育程度:高中以下15例,高中及以上25例;右肩損傷19例,左肩損傷21例;按照肌腱斷裂深度分級[6]:2級11例,3級29例。研究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37~70(57.1±6.5)歲;受教育程度:高中以下18例,高中及以上22例;右肩損傷22例,左肩損傷18例;按照肌腱斷裂深度分級:2級13例,3級27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①手術當日:護士提前準備手術所用藥品及器械,確保手術儀器可正常運行。②巡回護士配合:在患者進入手術前,病房護士雙人核對患者信息,確保信息無誤后帶領患者進入手術間;協助醫生擺放患者手術體位,并加強術中保溫護理,減少術中暴露;將手術使用儀器放置在合理位置,調節合適參數;及時補充術中所需物品,密切觀察患者術中生命體征并及時向醫生反饋;術后送患者至復蘇室復蘇,待復蘇清醒后由復蘇室護士轉送至病房,并與病房護士交接,告知家屬手術效果及術后注意事項。③器械護士配合:器械護士在術前完成自身消毒工作,并協助醫生完成患者皮膚消毒工作;合理擺放術中所需手術器械,以便醫生取用;術中準確傳遞器械,協助醫生沖洗關節腔及縫合包扎;術前、術中、術后仔細清點手術用物,全程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
1.2.2 研究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FMEA模型下的預見性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①術前準備:術前一天護士進行訪視,向患者及家屬講解肩關節鏡下肩袖損傷手術術前準備、手術麻醉方式及手術時間等,指導患者禁飲、禁食。②確定主題:FMEA模型在肩關節鏡下肩袖損傷手術患者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③組建FMEA護理團隊:包括醫生2名、病房護士3名、手術室護士5名、手術室護士長1名,對團隊成員進行FMEA培訓并定期考核,共12課時,使其熟練掌握FMEA理論知識。④制訂流程:團隊成員通過查閱文獻、對以往肩關節鏡下肩袖損傷手術風險事件進行回顧性分析,填寫風險因素評價表,計算風險優先指數(RPN)。⑤制作肩袖損傷手術潛在風險評價體系:通過團隊成員應用頭腦風暴法,總結肩關節鏡下肩袖損傷手術可能發生的風險及原因,并對各風險進行RPN分析評分,從風險嚴重度(S)、發生頻率(O)、不易探測度(D)維度分析評價,各維度取值為1~10分,RPN取值=S×O×D,RPN取值>125分,則表明該風險需采取措施干預[7]。⑥制訂改進措施:團隊成員依據肩關節鏡下肩袖損傷手術得分最高的6項風險,制訂相應的干預措施,見表1。

表1 FMEA模型下的肩關節鏡下肩袖損傷手術患者護理干預
1.3 評價指標 ①手術相關指標:比較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住院時間。②風險因素RPN評分:比較兩組手術過程中缺乏突發狀況應對策略、醫護人員配合缺乏默契、儀器設備操作不當、與病房護士交接工作存在安全隱患、術中體位擺放不當、術中感染預防措施不完善6項風險因素RPN評分,RPN評分越高則表示風險越大[7]。③術后并發癥:比較兩組術后出血、手術感染、體位相關并發癥及持續發熱并發癥發生情況。④手術室護理質量:采用手術室護理質量評分表[8]評價兩組護理質量,包括健康教育、專業技術、服務態度、護理流程、儀表行為、言語溝通6個維度,各維度采用百分制計分,得分與護理質量呈正相關。⑤護理工作滿意度:采用紐卡斯爾護理服務滿意度量表(NSNS)[9]評價兩組患者滿意度,該量表包括護理花費時間、提供幫助與信息、尊重關心程度等19個條目,采用百分制計算轉換法,評分≤37分為非常不滿意,38~56分為不滿意,57~75分為一般滿意,76~94分為滿意,>94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度(%)=(一般滿意例數+滿意例數+非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2.1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2.2 兩組RPN評分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RPN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2.4 兩組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 見表5。

表5 兩組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
2.5 兩組手術室護理質量比較 見表6。

表6 兩組手術室護理質量比較(分,
肩袖損傷與年齡、退化及外傷有關,主要癥狀包括肩部疼痛、無力、關節部位活動受限、關節腫脹。肩關節鏡下手術是治療肩袖損傷的有效手段之一,隨著微創外科技術的不斷發展,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于肩關節鏡下肩袖損傷手術中,其治療效果與開放手術基本一致[10]。但由于肩關節處于肢端處,與重要血管、神經相毗鄰,其手術操作與其他關節鏡手術不同,因此,肩關節鏡下肩袖損傷手術術前、術中、術后護理配合至關重要[11]。FMEA模型的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其目的是通過對手術相關高風險因素進行分析與識別,確立需要整改的潛在風險,并制訂相應的改進措施,從而提高護理質量,與預見性護理相結合可以顯著提升護理效果,但目前臨床對FMEA模型的預見性護理在手術中的研究較少。
本研究結果發現,研究組干預后手術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說明在肩關節鏡下肩袖損傷手術中應用FMEA模型下的預見性護理,能有效縮短患者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分析原因:FMEA模型分析肩關節鏡下肩袖損傷手術術中與護理相關的所有風險因素,通過對手術室護理人員進行多元化的培訓與考核,可以有效克服個人能力、經驗不足的缺點,促進護理人員臨床實踐能力的提高和加強對高風險護理環節的監督力度,使其更有計劃、更有效地推進護理工作的開展,加快手術進程、改善手術效果,進而縮短患者手術時間和術后住院時間[12]。
本研究結果發現,研究組RPN評分、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1,P<0.05),說明在肩關節鏡下肩袖損傷手術中應用FMEA模型下的預見性護理,能有效降低患者風險因素RPN評分,同時有效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分析原因:FMEA風險管理可以幫助手術室護士及早發現潛在的危險,并有預見性地、主動地參與到保護患者安全的工作中,降低手術流程中的風險因素RPN評分,優化和整合護理過程中每個環節,使手術過程各項護理操作行為達到標準化,同時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本研究結果發現,研究組手術室護理質量、NSNS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在肩關節鏡下肩袖損傷手術中應用FMEA模型下的預見性護理,能有效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以及護理工作滿意度。分析原因:FMEA模型中的風險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優化了醫療流程,有利于揭示肩關節鏡下肩袖損傷手術過程中風險管理失效原因和結果,找出需解決的問題,并制訂相應的整改措施,從而進一步提高手術療效和效率,確保手術流程的標準化,提升護理工作質量水平以及患者護理滿意度水平。
綜上所述,在肩關節鏡下肩袖損傷手術中應用FMEA模型下的預見性護理,能有效縮短患者手術時間以及住院時間,降低RPN評分,同時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改善手術室護理質量及護理工作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