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羽娟,戴付敏,馬彩霞
(河南省人民醫院 河南省護理醫學重點實驗室 鄭州大學人民醫院 河南鄭州450000)
支氣管哮喘又可簡稱為哮喘,屬于臨床常見慢性氣道疾病,氣道表現出慢性炎癥反應是其主要特征。支氣管哮喘多發于兒童時期,對患兒身心健康及學習、生活影響較大,從臨床數據來看,我國兒童支氣管哮喘控制情況尚不理想[1]。即使在長期規范治療干預下,仍有部分患兒機體肺功能,日常生活質量依舊處于較低水平[2]。有研究證實,選擇合適的康復護理模式可改善成年支氣管哮喘患者急性發作期癥狀,提高其生活質量[3]。肺康復護理是由美國胸科學會與歐洲呼吸學會共同提出的一個新概念,目前肺康復護理已經廣泛應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改善中,但目前關于其在支氣管哮喘中的作用研究較少,尤其是針對兒童支氣管哮喘群體[4]。近年來,已有大量研究證實,支氣管哮喘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相似的病理特征[5]。由此可做出預測,將肺康復護理應用于支氣管哮喘患兒護理管理中,或可同樣實現對肺功能以及生活質量的提高。本研究以此為基礎,納入90例支氣管哮喘患兒,實施肺康復護理干預,取得滿意效果?,F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0年6月1日~2022年6月30日收治的90例支氣管哮喘患兒為研究對象。根據《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6]中關于支氣管哮喘的定義確定該病診斷標準:①有呼吸困難、胸悶、氣喘癥狀,且癥狀瞌睡上氣道感染、化學或物理等因素存在聯系;②夜間癥狀加重;③病癥可自行出現緩解,或可在藥物干預后緩解;④聽診可查雙肺有廣泛哮鳴音,呼吸相表現明顯;⑤病癥不顯著,但支氣管激發與舒張試驗陽性。納入標準:①患兒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入院明確診斷為支氣管炎哮喘;②患兒年齡4~10歲;③患兒存在顯著氣道高反應表現;④屬于輕、中度支氣管哮喘,肺功能表現為輕度阻塞性通氣障礙患兒;⑤了解利弊與相應內容,家屬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肝腎等其他臟器功能異常,合并惡性腫瘤者;②合并嚴重自身免疫疾病,凝血功能障礙者;③存在其他慢性系統疾病者;④存在其他疾病導致認知功能障礙者;⑤合并嚴重精神疾病者;⑥無法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患兒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男20例、女25例,年齡4~10(7.09±2.19)歲;病程16~36(25.74±7.01)個月。觀察組男22例、女23例,年齡4~10(7.12±2.14)歲;病程15~34(24.12±7.68)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相關倫理原則。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支氣管哮喘護理,具體包括講解疾病發生、發展相關知識,按照醫囑用藥,定期巡視病房,檢查患兒病癥及相關情況,囑患兒及家長科學飲食,指導并發癥及感染預防。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肺康復護理干預,具體包括5個部分,分別為開展呼吸康復訓練、開展有氧運動、實施營養支持、科學咳嗽排痰、健康教育指導。①呼吸訓練:開展縮唇腹式呼吸,指導患兒用鼻吸氣,吸氣胸部前傾,收緊腹部,雙唇保持吹口哨狀,使氣體通過逐漸縮小胸腔方式呼出,吸氣保持2 s,呼吸盡量延長至6 s,每次15 min,3次/d;開展深呼吸訓練,取平臥位,肌肉放松,將0.3 kg沙袋置于腹部胸腔位置,吸氣時將沙袋頂于最高處,呼氣將沙袋降至最低處,保持均勻呼吸,每次3 min,3次/d。②有氧運動:指導患兒開展室內運動,實施擴胸運動、體側運動、提肩運動,在病情允許情況下,鼓勵患兒根據興趣愛好開展步行、慢跑、騎腳踏車、游泳,運動時注意自身耐受,運動量由低逐漸增加,避免過度勞累,每次30 min,1次/d。③營養干預:指導患兒飲食,制訂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餐食,以雞蛋、肉類、牛奶、水果、蔬菜為主制訂菜單。根據入院時監測指標,按醫囑補充鈣、鈉、鎂等元素,糾正負氮平衡癥狀,避免營養不良。日常飲食注意少量多餐,多飲水,促進痰液稀釋。④科學咳嗽排痰:對呼吸困難患兒,采取熱水蒸氣吸入方式,濕化痰液,降低痰液黏稠,使其更好排出。取側臥位、坐位,用手叩打患兒背部,由外而內、由上而下叩打松解痰液。⑤健康教育:囑家屬保持居家環境穩定,遠離煙草、燃料,講解支氣管哮喘相關知識與急性發作時的正確處理方式,提高家屬與患兒對疾病的應對能力,告知患兒、家屬按時服藥重要性。與患兒交流,分享過往成功治療案例,增強其康復信心。建立患兒交流微信群,及時回答患兒及家屬提出的疾病相關問題。干預持續4周,院內由護理人員進行監督指導,出院后由家長監督,將干預視頻發送至微信群里打卡,護理人員通過微信群查看干預準確度并對干預不當的患兒及時糾正。干預結束后來院復查相關指標,評估治療情況。
1.3 觀察指標 ①康復效果:記錄患兒咳嗽改善時間、喘息改善時間、肺啰音改善時間、哮鳴音改善時間。②肺功能:于干預前后采用肺功能檢測儀(四川思科達科技有限公司,型號:S-980AⅢ)測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氣流速峰值(PEFR)。③生活質量:采用哮喘生活質量問卷(AQLQ)評估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問卷包括活動受限、哮喘癥狀、心理、對刺激源反應、對自身健康關心度5個維度,共35個條目,采用1~7分7級評分法,總分為35~245分,分數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④用藥依從性:于干預前后用Morisky 用藥依從性問卷(MMAS-8)評估患兒用藥情況,問卷含8個條目,計0~8分,分數越高表示用藥依從性越高。

2.1 兩組康復效果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康復效果比較
2.2 兩組干預前后肺功能相關指標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肺功能相關指標比較
2.3 兩組干預前后AQLQ評分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AQLQ評分比較(分,
2.4 兩組干預前后MMAS-8評分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干預前后MMAS-8評分比較(分,
兒童時期是機體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由于多數器官、組織功能尚未發育完全,兒童時期機體抵抗力與免疫力均處于較弱水平,在不良環境下容易出現支氣管哮喘[7]。近年來,隨著社會不斷發展,人們生活習慣出現轉變,受到環境、氣候及自身因素影響,兒童出現支氣管哮喘概率日益增加[8]。若未進行及時干預,支氣管哮喘患兒可能會出現肺源性心臟病、肺阻塞、呼吸衰竭表現,對身體健康危害較大。支氣管哮喘需要實施長期、規范、個體化治療,患兒預后情況不僅與治療方式有關,還與護理管理方案有緊密聯系[9]。已有大量研究證實,科學、合適的護理管理方案能夠幫助支氣管哮喘患兒提高治療效果,改善肺功能相關指標。肺康復護理是近年來在肺間質疾病中應用較廣的護理管理方案,能夠改善患者活動耐力,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10]。支氣管哮喘疾病與其他肺疾病具有相似的損害機理,肺康復護理方案或可同樣在支氣管哮喘疾病改善中發揮一定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咳嗽改善時間、喘息改善時間、肺啰音改善時間、哮鳴音改善時間更短(P<0.05),FEV1、FVC、PEFR改善更明顯(P<0.01),說明肺康復護理能夠加快患兒康復效益,提升機體肺功能。肺康復護理管理是一種結合多學科干預手段的護理管理方式,能夠通過對患兒開展適當康復鍛煉實現對其功能的改善[11]。研究中所用呼吸鍛煉方式能夠減緩呼吸流速,提升支氣管內壓力,減輕氣道外壓力過大導致的動力壓迫;同時呼吸訓練能夠提高肺泡通氣量、降低肺活量,改善低氧狀態,提升氣體交換效率。而開展有氧運動能夠幫助患兒減緩肌肉組織消耗,增加骨骼肌肉力量,幫助患兒維持正常呼吸形態,緩解其呼吸困難,從而加快患兒康復時間。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AQLQ、MMAS-8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1),說明實施肺康復護理能夠改善患兒生活質量與治療依從性。推測原因:實施肺康復護理管理過程,護理人員除對患者實施機體功能改善外,還重視心理與健康知識教育,注重個體化情況,用過往案例講解支氣管哮喘治療過程以及治療有效性,從而提升患兒康復信念,使得患兒對治療更為信賴,更遵守醫囑。同時,通過心理、生理兩方面管理能夠使得患兒在體會身體機能好轉的情況下減少心理焦慮,改善日常生活治療[12]。
綜上所述,肺康復護理干預可提升患兒康復效率,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質量與用藥依從性。但研究不足之處在于,納入研究患兒較少,且缺乏長期效果分析,未來還需開展大樣本長時間研究證實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