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莉,孟艷紅,王 晨,孫莎莎,孫慎杰,韓 敏,胡光玲
(河南省人民醫院 華中阜外醫院 鄭州大學華中阜外醫院 河南鄭州450003)
高血壓疾病為誘發心腦血管事件的重要因素,為慢性疾病,隨著病情進展,長期高血壓會降低血管壁彈性,增加動脈粥樣硬化風險,引起腎、腦、心靶器官受損,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的高危因素。臨床針對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多采用綜合治療措施,降低血壓并抑制動脈粥樣硬化進展,控制病情[1]。且冠心病、高血壓均為慢性病,具有相對較長的病程,亦需長期服藥控制病情,但多數患者因缺乏對疾病的認知,且住院治期間及居家治療中,飲食習慣、生活、環境等均會影響患者自我行為,進一步影響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預后不佳,因此在其治療期間,需采用科學、有效的手段進行干預。傳統護理模式僅能讓患者在住院期間配合相關護理,無法滿足臨床健康護理需求[2]。近年來研究提出,對患者健康行為進行管理,或可增強患者治療依從性,改善預后[3]。健康行為程式模型(HAPA)為一種新型階段性健康行為理論,將患者的健康計劃行為分為前意向階段、意向階段、行動階段,以上階段則是患者行為產生、維持、恢復的過程,伴隨特定自我效能,改善、維持健康行為[4]。有研究提出,基于健康行動過程模型的教育模式可幫助哮喘患者提高自我健康管理水平,促進患者構建健康生活方式[5]。但較少研究分析以HAPA為基礎的菜單式護理在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應用情況。本研究采用基于HAPA的菜單式護理對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進行干預,分析對患者遵醫行為、自我效能、靶器官損害風險等的影響,旨在為臨床干預提供客觀依據。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1年6月1日~2022年1月31日收治的60例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均診斷為原發性高血壓[6]者;②伴隨冠心病癥狀者,如心律不齊、心悸、心區壓榨性疼痛;③認知正常,知情并自愿參與本研究者。排除標準:①合并精神障礙者;②免疫功能障礙者;③惡性腫瘤患者;④合并肝腎功能障礙者;⑤腦血管疾病者。研究中無脫落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50.56±8.33)歲;高血壓病程(9.33±1.25)年;冠心病病程(2.33±0.34)年;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6例,高中或中專12例,大專及以上12例;體質量指數(BMI)(22.14±3.25);吸煙史10例,高血壓家族史12例;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積分(19.31±2.54)分。對照組男14例、女16例,年齡(51.29±8.45)歲;高血壓病程(9.28±1.47)年;冠心病病程(2.29±0.28)年;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5例,高中或中專13例,大專及以上12例;BMI(22.37±2.41);吸煙史11例,高血壓家族史10例;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積分(20.36±2.58)分。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相關倫理原則。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遵從醫囑,給予患者常規用藥治療,并觀察患者在用藥期間的不良反應,動態監測心電指標、血壓指標,做好患者藥物、日常生活的護理。采用簡潔的語言向患者介紹疾病、治療相關知識。觀察組給予基于HAPA的菜單式護理。首先建立干預小組,小組成員為主治醫生、護士長、工作經驗>5年的專科護士。均對小組成員進行HAPA相關知識培訓,并在測試相關知識合格后獲取資質。制作菜單式干預方案:臨床醫生、專科護士共同協助,在查閱相關資料后,結合醫院實際情況,制訂菜單式護理方案(見表1),并按照其中內容在不同階段進行干預。

表1 基于HAPA的菜單式護理
1.3 觀察指標 ①自我效能:采用高血壓自我效能量表[7]評估兩組干預前后自我效能,包括日常生活、藥物治療、健康行為、病情監測4個維度,分別包括4、3、6、2個條目,完全沒把握、基本沒把握、不確定、基本有把握、完全有把握分別記為1、2、3、4、5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自我效能越好。②遵醫行為:采用遵醫行為量表[8]評估兩組干預后遵醫行為,包括藥物遵從、運動遵從、飲食遵從、自我監測4個維度,共包含16個條目,各條目能做到記2分,部分做到記1分,不能做到記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遵醫行為越好。③靶器官損害風險:干預后3個月,囑患者入院體檢,記錄其靶器官損害情況(左心室肥厚、頸動脈硬化、腎功能損傷、視網膜損害)。

2.1 兩組干預前后自我效能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自我效能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遵醫行為評分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遵醫行為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干預后靶器官損害風險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干預后靶器官損害風險比較(例)
高血壓的控制、治療具有系統性、長期性,慢性病管理在改善患者預后中較為重要,其管理效果直接影響患者的依從性[9]。治療期間的遵醫行為可影響患者治療的持續性、有效性。以往研究分析發現,高血壓患者的治療護理依從性均較差,普遍存在癥狀改善后,不遵醫囑服藥、飲食不節制等問題,而醫務人員時間及精力相對有限,因此需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10]。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自我效能評分高于對照組(P<0.01)。分析其原因:基于HAPA的菜單式護理可根據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在前意向階段、意向階段及行動階段不同健康行為特征,給予匹配的干預方案,促進患者形成、產生、維持健康行為,在前意向階段,采用案例分析方式使患者掌握疾病、治療、護理相關知識,并產生積極的結果預期,形成主觀健康意識,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在意向階段,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使患者在有主觀能動性基礎上,深入了解護理知識,提高自我效能[11]。
本研究結果還發現,觀察組運動遵從、控制飲食、藥物治療、自我監測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1),提示采用基于HAPA的菜單式護理可提高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遵醫行為。分析基于HAPA的菜單式護理在前意向階段,簡單告知患者疾病相關知識,初步了解疾病相關知識,并產生積極的結果預期;在意向階段,及時對患者出現的癥狀進行糾正,可減輕患者的疑慮,并將藥物治療相關信息采用紙張方式張貼,告知遵醫囑服藥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可提高患者遵醫行為;另外,搜集成功案例在微信群中分享,可提高患者治療積極性,亦可側面提高其遵醫行為;在行動階段,通過治療計劃單,患者可遵從相關計劃服藥,并在護理人員及家屬監督管理下養成遵醫行為[12]。
高血壓嚴重者會導致腎、腦、心等靶器官功能損傷,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靶器官損害風險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基于HAPA模型的菜單式護理可降低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靶器官功能損傷。分析原因可能是:因為在前意向階段,已提前告知患者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病程較長,需遵從醫囑合理、堅持用藥,使患者有較好的心理建設;在意向階段,護理人員嚴格掌握患者病情嚴重程度,避免對病情嚴重患者的延誤治療,且加強對病情的監測及用藥護理等,幫助患者控制血壓水平;在行動階段,指導患者在微信群打卡,積極參與記錄飲食及用藥情況,讓患者看到自身的進步及疾病的改善程度,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并堅持健康行為[13]。
綜上所述,基于HAPA的菜單式護理在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中應用較佳,可提高其自我效能、遵醫行為,降低靶器官損傷風險,值得臨床推廣。研究不足之處在于樣本量較少,導致得出結果可能存在一定偏頗,在后期研究中可擴大樣本量進行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