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萍,張祥意,劉 靜,葉 琳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河南鄭州450000)
耳鼻喉科門診患者具有診療環節多、流行性大等特點,涉及多種疾病和器官,病種多而雜,對護理工作要求也更高,以滿足患者多元化需求[1]。優質護理服務概念是近代醫學發展的一項重要改革,本院緊跟政策將其落實到臨床,并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優質護理方法[2]。在此期間,Peplau人際關系理論得到臨床認可,該理論由Peplau學者提出,框架基礎在于護患互動,能夠調節護理人員和患者之間的關系,促進良性互動,使雙方溝通更為和諧,營造良好的護患氛圍,使雙方能夠在交流中滿足心境和能力成長[3];治療性溝通符合現代護理觀念,合理運用科學化護理程序,可解決患者健康問題,滿足其生理、心理需求,有利于提高患者自我保健能力,改變不良衛生習慣,促進身體健康水平,以便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4]。基于此,本文就此展開調查,通過分析聯合護理優勢,以期為臨床護理質量的提高提供關鍵依據。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2年1月1日~6月30日耳鼻喉科門診患者38例作為對照組,2022年7月1日~2023年1月31日耳鼻喉科門診患者38例作為觀察組。對照組男23例、女15例,年齡(42.49±3.54)歲;疾病類型:喉科15例,鼻科14例,耳科9例。觀察組男21例、女17例,年齡(42.36±3.89)歲;疾病類型:喉科16例,鼻科15例,耳科7例。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簽署書面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符合倫理審查《赫爾辛基宣言》。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設立候診區和就診區,就診時依次叫號,對急診患者需優先安排,對于候診者,可發放健康知識宣傳單,主要包括一些常見病的健康教育,如疾病誘因、治療目的、診斷意義等,對患者提出的疑問耐心解答;對候診時間過長患者,需做好解釋工作,進行心理疏導,建立患者對護理工作的信任。
1.2.2 觀察組 采用Peplau人際關系理論聯合治療性溝通模式,具體內容如下。①治療性溝通模式:a.組建溝通干預小組。包括專科護士、心理咨詢師、主治醫生,在開展護理服務前,開展小組會議,主要制訂治療性溝通方案。從4個方面開展,即評估性溝通、關系性溝通、治療性溝通、評價性溝通。b.評估性溝通。由專科護士對患者進行專業評估,了解患者目前需求、病癥、心理狀態等信息,將評估內容整合,考慮進治療溝通方案中。c.關系性溝通。在與患者溝通時,需保持熱情、態度大方,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疑問,并解釋各項檢查、診斷工作的目的和意義,獲取患者理解,建立良好的治療關系。d.治療性溝通。心理護理:通過交流溝通對患者心理狀態進行判斷,幫助患者構建負性情緒、不良心理的表達途徑,引導患者積極表達內心想法。對初次就診者,需告知檢查、治療、候診相關流程,減輕患者慌張感;對復診患者,需在患者等待、就診時提供針對性心理疏導,減輕心理負擔。多在細節處給予患者關心、鼓勵,拉近彼此關系。健康教育:在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時,需讓其了解疾病相關知識,如對急性咽喉炎患者,需穩定其情緒,以免過度緊張導致呼吸不暢,引起窒息;對突發性耳聾患者,需通過肢體語言穩定其情緒,并發放相關手冊,讓患者提前了解疾病相關知識。e.評價性溝通。在患者出院前,詢問患者反饋意見,并進行相關改善。②Peplau人際關系理論護理:a.認識期。護理人員保持熱情主動態度接診,詢問患者就診原因,根據患者主訴癥狀確定疾病類型,并從患者言談話語中,幫助其了解疾病,提供相關健康教育材料,讓患者對疾病有初步了解,并通過親切語言與患者建立信任感。b.確認期。在患者進入治療前期階段,護理人員需扮演領導者、教師角色、信息提供者角色,與患者交流,確定需要共同解決的問題。對患者目前存在的心理問題,需重點疏解,提前告知患者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并做好相應應對措施,重點給予生活指導、信息咨詢、心理支持,增加可控性,減輕患者無助感。c.進展期。當進入護患關系成熟階段,需進一步加深彼此信任,如在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運用嫻熟技巧配合醫生完成治療,期間注意安撫患者情緒,使患者更好地融入治療中。d.解決期。患者結束治療后,需針對疾病類型給予相應康復指導,并預約復診時間,且留取患者電話號碼,以便通知復診時間。
1.3 評價指標 ①負性情緒:護理前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估。SAS由Zung在1971年編制,后經陶明等[5]學者漢化,以50分為標準分,共20個條目,分數越高提示焦慮越嚴重。該量表Cronbach′s a為0.821~0.832。SDS由Zung在1965年編制,后經王春芳等[6]漢化,標準分值為53分,分數越高提示抑郁越嚴重。該量表Cronbach′s a為0.805~0.819。②心理彈性:護理前后采用心理彈性評價量表(CD-RISC)[7]進行評估,包括能力(8個條目)、堅韌性(7個條目)、接受變化(5個條目)、控制(3個條目)、精神影響(2個條目)5個維度,共25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0~4分),70分為界值點,分數越高提示心理彈性越好。該量表Cronbach′s a為0.928。③護理滿意度:問卷是在查閱相關文獻[8]及專家意見基礎上編制的,并根據本院實際情況適當調整。該量表包括護理態度、專科護理、護理質量、基礎護理、病房環境5個維度,總分100分。問卷信度和效度經多名副主任護師、護理學專家評估,Cronbach′s α為0.89。

2.1 兩組護理前后SDS、SAS評分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SDS、SAS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護理前后CD-RISC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前后CD-RISC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護理前后護理滿意度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前后護理滿意度比較(分,
隨著人們對醫療質量的認知逐步深入,對護理要求也隨之提升,如今護理學已將以治療為中心轉變為以患者為中心[9]。耳鼻喉科門診護理涉及多種疾病,對護理要求較高,不僅需滿足各類疾病的病情護理要求,還需體現護理模式的多元化,單一的傳統護理無法達到理想效果,故合理選擇一項優質護理尤為重要[10]。治療性溝通模式是一種以訪談式溝通為主的形式,具有目的性、針對性、計劃性、合理性特點,可為患者解決治療中存在的健康問題[11];Peplau人際關系理論最早出自1952年,起初是秉持建立人與人之間特殊關系研發,近年來開始擴展于臨床護理領域,通過人際間交流,不僅能夠提高護士溝通能力和專業素養,還可改善以往緊張的護患關系,提高護理滿意度[12]。
門診作為患者就診時第一站,對護理工作要求較高,尤其是耳鼻喉科門診患者,因疾病特殊性,存在面部外觀破壞性,容易產生各種負性情緒,對此需著重進行心理疏導。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1),CD-RISC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Peplau人際關系理論聯合治療性溝通模式能夠緩解患者負性情緒,維持心理平衡。分析原因:一方面治療性溝通模式是一種建立良好護患關系的干預模式,通過評估性、關系性、治療性、評價性溝通,能夠讓患者知曉疾病轉歸與健康生活、負性情緒的關系,進而緩解疾病不確定感,減輕焦慮、不安、抑郁等情緒;另一方面Peplau人際關系理論能夠將認識期、確認期、進展期、解決期4個階段貫穿于整個治療過程,在建立護患信任基礎上,為深化優質護理服務打下良好基礎,提高患者滿意度,減輕負性情緒[13]。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Peplau人際關系理論聯合治療性溝通模式能夠營造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護理滿意度。其中Peplau人際關系理論廣泛用于科研、教育、臨床護理等多個領域,能夠清晰梳理各個環節護理人員的工作任務,明確了各自作用,并通過各種概念式護理將4個節段聯系起來,為患者認知、心理疏導創造一種方式,且為護患關系改善提供獨特的視角,在心理問題、精神問題改善中極為有效,大大改善了護患關系。治療性溝通融合了整體護理學、心理學、倫理學、人際溝通等知識,有目的地為患者解決當前心理問題,能夠幫助患者更好地接受現狀,改善心理狀態,讓患者感受到醫護人員的關心和熱情,從而使患者積極樂觀面對疾病,提高護理滿意度[14]。
綜上所述,Peplau人際關系理論聯合治療性溝通模式在創造和諧護患關系氛圍中尤為重要,用于耳鼻喉科門診患者中效果滿意,能夠減輕患者負性情緒,提高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