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嫵鴻,鐘海燕,謝蘭芳
(安遠縣人民醫院 江西安遠342100)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NRDS)主要是指新生兒在出生后4~12 h內因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缺乏而導致呼吸窘迫現象,主要表現為呼吸急促、發紺、呻吟、吸氣性三凹征等癥狀,嚴重者可發生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1-2]。該病好發于胎齡28~33周的早產兒,因起病急驟、病情發展迅速,對患兒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臨床上針對NRDS患兒給予機械通氣治療,且在治療過程中開展有效的護理干預,以便于及時監測患兒動脈血氣、心率、呼吸等生命體征變化,緩解呼吸困難癥狀,具有重要作用[3-4]。因此,尋找一種方便可靠的護理措施尤為重要。2018年10月1日~2021年10月1日,我們對80例NRDS患兒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同期收治的160例NRDS患兒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診斷為NRDS且臨床癥狀明顯者;②胎齡26~38周者。排除標準:①患有嚴重先天性心臟病、肝腎功能異常等;②患兒家屬拒絕配合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兒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80例。對照組男39例、女41例,胎齡30~38(35.53±1.47)周。觀察組男37例、女43例,胎齡26~38(32.34±1.53)周。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通過并批準,患兒家屬具有知情權且同意參與本研究,所有資料經醫院保密管理,確保其隱私權。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實施基礎護理、叩背吸痰、對癥處理等常規護理措施。
1.2.2 觀察組 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①保暖。在患兒自產房出生后使用保鮮膜,盡早放入溫箱內,使用保暖轉運回新生兒病房,根據中性溫度表調節控制保溫箱內溫濕度,每3 h監測1次體溫變化,必要時隨時監測。在為患兒抽血、穿刺等常規操作時,需盡量集中進行,減少保溫箱開啟次數,確保箱內溫度維持在穩定狀態。②吸氧、呼吸機輔助呼吸。在機械通氣過程中,及時做好呼吸機管路護理,確保管路通暢,協助患兒抬高床頭30°~45°,采取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集束化護理,避免出現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在接受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時,護理人員需做好使用前后的護理措施。③體位管理。確保患兒保持舒適正確的體位或姿勢,給予簡易呼吸氣囊面罩吸氧,及時清理鼻腔、口腔、氣管導管內分泌物,保證呼吸道通暢,合理安撫患兒,避免出現哭鬧情緒而影響通氣效果。同時,做好病室內環境管理,確保溫濕度適宜,適當通風,針對搶救后病情逐漸穩定的患兒,使用有模擬子宮的鳥巢保暖箱;將病情相對嚴重者放置在輻射臺,便于及時進行搶救,堅持每2 h翻身、叩背1次,并更換臥位。④營養供給。根據早期微量營養的喂養方式進行喂養,并使用重力注奶方法,在患兒出生后6~24 h根據病情給予配方奶1~5 ml試喂養,若存在吸吮吞咽困難時,可使用鼻胃管喂養。根據患兒自身狀況,設計合理的非營養性吞咽功能鍛煉計劃,在接受喂奶后需確保餐后取右側臥位。⑤消毒隔離。接觸患兒前后洗手,落實手衛生、五時刻,每天更換床單位物品(供應室高壓滅菌),每天用0.5%有效氯溶液擦拭溫箱外面、每天清水擦拭溫箱、每天更換溫箱水槽滅菌注射用水,每周更換溫箱進行終末消毒。
1.3 觀察指標 ①動脈血氣指標:使用EDANi15型號的全自動血氣分析儀監測兩組患兒護理前后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及動脈血氧含量(SaO2)。②機械通氣指標:觀察并比較兩組機械通氣時間、用氧時間及住院時間情況。③并發癥:觀察兩組患兒經護理后出現氣管導管滑脫、氣漏、鼻腔堵塞、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情況。

2.1 兩組護理前后PaO2、PaCO2、SaO2水平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PaO2、PaCO2、SaO2水平比較
2.2 兩組機械通氣時間、用氧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機械通氣時間、用氧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NRDS是患兒出生后不久即可出現的以皮膚發紺、進行性呼吸困難、吸氣性三凹征、呼氣性呻吟、呼吸衰竭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疾病[5];其發病機制主要是肺部表面活性物質缺乏、肺部發育不成熟而造成的肺液轉運異常、進行性肺泡不張及通透性異常變化而誘發的病變[6-7]。臨床上,針對NRDS患兒采用機械通氣治療,以確保患兒血氣及呼吸功能逐漸恢復至正常,不僅可以及時改善患兒肺部換氣及通氣功能,還可以降低患兒病死率[8-9]。然而,在治療過程中開展其他輔助治療也可提高治療效果。護理干預措施是臨床上常用的輔助治療措施,在治療NRDS患兒過程中,常規護理措施已無法滿足患兒需求[10]。在應用傳統常規護理措施過程中,缺乏針對性、系統性與完整性,無法及時評估患兒的護理執行狀況,難以達到理想的護理效果,護理效果并不顯著[11-12]。綜合護理干預措施是目前臨床上應用范圍較廣的護理干預措施,已取得顯著臨床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兩組PaO2、PaCO2、SaO2優于護理前(P<0.05),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1);觀察組機械通氣時間、用氧時間、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發生率均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綜合護理干預措施是將科研理論、臨床經驗及家屬意愿相結合而開展有針對性、計劃性的整體護理模式,從出生后保暖護理、機械通氣、體位管理、喂養及消毒隔離等一系列的護理流程,為患兒提供完整、連續及統一的護理服務過程[13]。在臨床護理過程中,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可以根據患兒身體狀況及疾病特點,結合家屬意愿提供護理服務,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有利于改善患兒的氧合指標,提高輔助治療效果,并改善患兒生活質量,提高患兒存活率[14]。綜合護理干預護理內容具有較強的計劃性、全面性、目的性,避免常規護理工作中的盲目性,使護理工作變為主動性,并使家屬能夠積極主動加入各護理環節中,加強護患溝通,避免護患糾紛的發生,提高患兒生存質量,使家屬對護理過程及效果更滿意。
綜上所述,對NRDS患兒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可以改善患兒動脈血氣指標水平和身體狀況,縮短患兒機械通氣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