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生導師實施立德樹人職責是培養新時代醫療衛生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舉措,契合新時代健康中國建設和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需求。通過問卷調查,發現醫學院校研究生導師實施立德樹人職責存在重專業輕思政、對研究生心理關懷不足、師生缺乏良好互動機制等問題。為此,建議從強化“三全育人”協同合力、健全導師評價激勵機制、加強導學思政等方面促進醫學院校研究生導師實施立德樹人職責的落實。
關鍵詞:醫學院校;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G64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3)07-0101-04
醫學研究生教育肩負培養新時代醫療衛生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研究生綜合素質、培養質量將對國家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強化醫學院校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將思想教育與醫學專業教育有機統一,培養一批德才兼備、醫術精湛的醫療衛生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助力健康中國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
一、研究生導師履行立德樹人職責的時代需求
(一)新時代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戰略需求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這是黨的十八大和十九大報告都明確提出的教育理念。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質是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專業人才和后備力量。當前,全球醫療衛生環境變化復雜,國家對高素質、創新型醫學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其立德樹人效果直接關乎我國創新型醫學人才培養的質量和層次,也決定著國家醫療衛生行業發展的方向和速度[1]。因此,為增強新時代國家醫療衛生事業的創新力和競爭力,實現全民健康、健康中國的戰略目標,醫學院校迫切需要落實導師“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培養高素質、高層次、高質量的新時代醫學人才。
(二)新時代適應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現實需求
2020年,全國研究生會議強調:“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全面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推動研究生教育內涵式發展。”[2]《關于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強調:“研究生教育要以立德樹人、服務需求、提高質量、追求卓越為主線,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根本標準。”[3]可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已成為新時代推動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主旋律。因此,研究生導師履行好立德樹人職責,是落實新時代黨和國家教育方針政策,促進研究生教育改革現代化發展的重要舉措。
二、研究生導師履行立德樹人職責的時代內涵
新時代,隨著網絡信息化的發展,社會環境和育人因素的復雜變化,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內涵隨著時代的發展要求逐步豐富和深化。1978年恢復研究生教育后,強調的是導師的教書育人作用和德育工作的核心力量。2010年,《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見》明確了“導師負有對研究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責任”[4]。2018年,《關于全面落實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質、培養學術創新能力、培養實踐創新能力、強化社會責任感培育、規范學術誠信道德、優化研究生培養條件、提供培養條件和人文關懷[5]等七個方面提出了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的具體職責。
醫學院校研究生導師實施“立德樹人”職責的內涵,需要從為健康中國建設培養時代新人的戰略高度來理解,將《意見》中的七個方面融入研究生教育教學的全過程。第一,思想政治素質方面。要求導師自身要政治素質過硬,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引導研究生勇擔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第二,創新能力方面。要求導師強化科研實踐指導,營造協作、溝通、交流的學術氛圍,激發研究生的創新實踐潛能。第三,社會責任感方面。鼓勵研究生發揮醫學專業優勢,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活動,從而豐富和實現人生價值。第四,學術道德方面。加強研究生學術誠信和職業倫理教育,提高研究生尊重原創、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營造風清氣正的學術氛圍。第五,培養條件方面。要求導師發揮自身優勢,為研究生開展科研、臨床實踐提供充足的平臺和經費等保障條件。第六,人文關懷方面。強化導師對研究生學習、科研、就業等方面的關心,及時做好研究生的疏導、安撫和教育工作。
三、研究生導師履行立德樹人職責的現狀分析
本文以某醫學院為例,采取問卷調查、訪談形式,就研究生導師實施立德樹人職責的相關情況進行調研,其結果如下:
(一)有的研究生導師存在重專業輕思政傾向
關于調研導師在哪方面對研究生的教育和影響最深,圖1顯示,84.72%的研究生選擇“學習、科研方面”,38.54%的研究生選擇“心理、情感、人際交往方面”。圖2顯示,當問及研究生最希望導師在哪些方面給予關心和指導時,94.4%的研究生希望導師給予學習和科研方面的指導,73.85%的研究生希望導師給予職業規劃和就業發展方面的指導,45.84%的研究生選擇“心理、情感、人際交往方面”。這表明有的研究生導師對“立德樹人”職責的認識比較片面,在履行“立德樹人”職責中存在“重專業輕思政”的現象。大部分導師將研究生的學習和科研放在第一位,對研究生心理、情感和人際交往方面的教育和引導不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導師功利化的導學思想。研究生和導師有相似的認知,同樣將重心放在專業學習和科研實驗,隨著就業形勢的發展,研究生希望導師能夠給予就業方面的指導。
(二)導師對研究生的人文關懷不足
關于調查研究生會采取何種方式排解不良或憂慮情緒,圖3顯示,85.06%的研究生選擇“聽音樂放松或運動方式釋放壓力”,83.02%的研究生選擇“向親人、朋友、同學尋求幫助”,27.67%的研究生選擇“向導師、輔導員尋求幫助”,22.75%的研究生選擇“用玩游戲、喝酒、抽煙的方式麻痹自己”。這表明在遇到心理困擾時,研究生喜歡采用積極健康的排解方式,更喜歡求助于身邊的親人朋友和同伴,尋求導師幫助的相對較少。這表明導師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專業知識,對研究生的人文關懷有所忽視,對他們的心理困惑、心理隱患難以把握與辨別,不能給予疏導和幫助。
(三)研究生導師與研究生之間缺乏良好的互動機制
圖4顯示,研究生和導師之間關系緊張的主要原因是:學生不能主動有效地和導師溝通,占67.23%,排在所有選項的第一位。49.58%的研究生選擇“導師除了安排科研任務,根本不怎么關心學生”。可見,導學關系產生矛盾的原因是研究生和導師雙方引起的,更重要的原因是雙方的溝通存在障礙。
圖5顯示,研究生與導師之間溝通交流方式主要通過QQ和微信交流,占57.72%,這排在所有選項的第一位,選擇“面對面交流”的僅占37.52%,表明導師和研究生更喜歡選擇交互式的網絡工具進行交流,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研究生和導師的情感交流和溝通效果。原因可能在于:研究生導師身兼教學、臨床、科研等多方面工作,沒有足夠的時間面對面開展研究生教育和指導。部分導師與研究生不在同一培養單位,導師和研究生之間面對面交流的機會甚少,多數借助QQ、微信等網絡工具,沒有形成長期有效的溝通機制。
四、研究生導師履行立德樹人職責的策略
(一)構建“三全育人”格局,強化協同育人合力
研究生立德樹人效果的提升需要導師、輔導員和行政工作人員的全面參與和配合,以及良好校園環境和氛圍的滋養與熏陶[6]。因此,醫學院校應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協同育人制度,將研究生“立德樹人”工作納入學校“三全育人”格局,統籌“學校+醫院+社會”的多方資源,建立溝通平臺和保障激勵機制,確保育人主體發揮崗位優勢,圍繞立德樹人根本目標共同發力。尤其要重點發揮輔導員和導師的互補優勢,借助QQ、微信、公眾號等網絡互動平臺,定期組織輔導員和導師開展見面交流會,針對研究生立德樹人工作的疑難困惑開展深入探討[7],形成協同育人合力,提升研究生立德樹人效果。
(二)健全機制,強化導師立德樹人的責任感
為全面提升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效果,要“健全評價督導獎懲機制,從利益上保障導師樂于、勤于、善于指導研究生”[8]。第一,通過常態化的培訓機制喚醒導師立德樹人的自我意識及其對立德樹人內涵的全面理解和落實,加深對新時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思考,加強對醫學、心理學、美學和管理學等專業知識的掌握,轉變導師偏重學習、科研的單一育人思維,培養又紅又專的智慧型研究生導師。第二,改革導師選聘辦法,建立導師多元評價體系。依據醫學專業特點、學術型和專業型研究生的培養特點,細化研究生導師遴選標準,將師德師風、學術水平、帶生質量、研究生綜合素質等納入導師資格評定范圍。設立校院兩級育人質量監控體系,實施導師自評、研究生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對于立德樹人職責落實不達標或出現問題的導師,采取“一票否決”的處理措施。第三,定期評選優秀導師和優秀導師團隊,大力宣傳導師先進典型,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提升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強化“導學思政”,提升導師立德樹人效果
“導學思政是導師實施立德樹人職責的有效途徑”[9],應在研究生培養的各類導學活動中靈活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提升導師立德樹人成效。一是建立和諧導學關系。導師要及時與研究生商討制定學習、科研計劃,定期開展組會、專題匯報、臨床實踐等活動,搭建師生共建共享平臺,形成良好的互動機制。二是強化課程思政效果。導師要主動挖掘專業課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在指導研究生開展科學研究和論文寫作時,融入學術誠信、科研規范教育,注重將實事求是、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科學精神傳遞給學生。在指導臨床實踐中,注重強化醫學倫理教育和職業道德的引領,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不斷激發研究生的醫患溝通、醫學倫理決策能力,涵養研究生的醫學人文情懷。三是加強研究生人文關懷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導師要主動識別和判斷研究生在各培養環節的心理狀態,了解研究生在學習科研、人際情感方面的壓力和問題,配合輔導員做好疏導工作。將研究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融入各培養環節中統籌推進,根據學生的性格特征和專業特長,給予恰當的職業規劃和擇業建議,努力給學生創造就業機會,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觀和擇業觀。參考文獻:
[1]趙立瑩,劉曉君.研究生教育立德樹人:目標體系、實施路徑、問責改進[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8(8).
[2]習近平對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 適應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 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層次人才[N].人民日報,2020-07-30.
[3]教育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教育部? 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于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20(34).
[4]劉志,韓雪嬌.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需要突破的三重瓶頸[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8(5).
[5]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全面落實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的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18(Z1).
[6]張超,李志軒.新時代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任務實現途徑的思考[J].中醫藥管理雜志,2022(1).
[7]樊璐,朱小平.“立德樹人”視域下研究生導師育人模式探究[J].科技視界,2022(7).
[8]徐國斌,馬君雅,單玨慧.“立德樹人”視野下研究生導師育人作用發揮機制的探索——以浙江大學為例[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4(9).
[9]劉志,張佳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亟待建設“導學思政”體系[J].思想理論教育,2022(2).
[10]劉林.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與實現途徑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8(5).
作者簡介:李巧芳(1983—),女,漢族,廣西陸川人,桂林醫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責任編輯:馮小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