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探討男大學生成人依戀、性別角色沖突及戀愛暴力態度的關系,采用親密關系體驗量表、性別角色沖突量表、戀愛暴力態度量表對760名男大學生進行施測,結果表明:(一)男大學生在依戀焦慮和依戀回避維度上處于中等水平,男大學生具有中等水平的性別角色沖突,他們對戀愛中的暴力行為贊同率較低;(二)依戀回避和依戀焦慮、男性性別角色沖突與戀愛暴力態度兩兩之間呈顯著正相關;(三)男性性別角色沖突在依戀回避/依戀焦慮與戀愛暴力態度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關鍵詞:成人依戀;男性性別角色沖突;戀愛暴力態度;男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B84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3)08-0135-04
戀愛暴力態度指的是對發生在戀愛關系中暴力行為,包括身體暴力、心理暴力、性暴力等的看法和觀點[1]。研究發現戀愛暴力態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測戀愛暴力行為的發生,對戀愛暴力的容忍度越高,暴力行為出現的概率越大[2]。對戀愛中暴力行為的態度主要受個人因素、家庭因素及社會文化因素有關。擁有傳統性別角色觀念的男性、受不良人際關系困擾、經歷或目睹家庭暴力行為及在“男尊女卑”文化傳統的個體對戀愛中的暴力行為有著更包容的態度[3]。
一、問題的提出
O’NEIL系統研究了成年男性的性別角色沖突,將其界定為“個體性別角色行為模式對自己或他人產生消極影響的心理狀況”[4]。男性遵從自身性別角色規范過程中,當知覺到存在的角色產生壓力或沖突時,容易出現攻擊等暴力行為來獲取對自我的完整性和統一性。研究發現擁有傳統性別角色觀念的男性更傾向于接納戀愛關系中的暴力行為,在戀愛關系中,有著較高性別角色沖突的男性對戀愛暴力行為的容忍度更高,對伴侶有更多的攻擊性行為[5]。
成人依戀是指個體對當前親密伴侶或同伴較為持久的情感聯結[6]。一般認為可以從依戀回避和依戀焦慮兩個維度來判斷個體依戀類型。依據BOWLBY提出“內部工作模型”,安全型依戀的個體對自我和他人有著更為積極的表征,在依戀關系中更傾向于尋求“安全基地”的情緒調節策略?;乇苄蛡€體傾向于回避消極的自我,抑制自己依戀系統,對他人不信任,采用“防御性保守策略”,而在認知、情感和行為上疏離親密他人。焦慮型個體有著較低自尊,對他人容易抱有敵意,在親密關系中,容易采用“過度激活策略”,糾纏、控制等獲取對方的關注。不難看出,成人依戀在親密關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不同的依戀類型能夠反映個體對他人不同的期望、影響個體情緒調節策略及在親密關系中的行為。回避型和焦慮型個體對自我都有著消極的認知模式,研究發現不安全型依戀會導致個體對自我性別角色認同產生偏差,進而導致性別角色沖突[7]。
在我國這樣一個對男性有著較高性別角色期待的文化里,從男性性別角色沖突角度探討他們對戀愛暴力行為的態度顯得特別有意義。本文將從成人依戀的框架出發,探討男大學生的性別角色沖突和其對戀愛暴力的態度。并提出假設:1.成人依戀、男性性別角色沖突可以顯著預測男大學生戀愛暴力態度;2.男性性別角色沖突在成人依戀和戀愛暴力態度中具有中介效應。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被試
從福州兩所大學隨機抽取790男大學生發放問卷,剔除不認真作答及漏答問卷后,共得有效問卷760份,有效率為96.20%。其中理科230名,文史科168名,工科362名;獨生子女354名,非獨生子女406名;有戀愛經歷378名,無戀愛經歷382名。
(二)研究工具
1.親密關系體驗量表(ECR)
該量表由BRENNAN等人編制,國內學者田瑞琪對其進行修訂[8]。包括依戀回避和依戀焦慮兩個分量表,每個分量表各包括18個題項。本研究中兩個分量表Cronbachα系數分別為0.682和0.847。
2.性別角色沖突量表(GRCS)
本量表最初由O’NEL等于1986年編制而成,國內學者鄭江翠對該量表進行修訂,包括四個維度:①成功、權力和競爭;②限制性情感表達;③男性間受限的親密行為;④工作與家庭間的沖突。量表共17個題項。本研究中量表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06,各維度Cronbach a系數分別為:0.646-0.750之間。
3.戀愛暴力態度量表(AMDV)
本量表由PRLCE和BYERS于1999編制而成。福建師范大學有關學者對該量表加以修訂[9]。修訂后的量表包括3個維度,分別為:①身體暴力態度;②心理暴力態度;③性暴力態度,量表共包括21個題項。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99,各維度Cronbach a系數在0.701—0.865之間。
(三)研究方法
采用SPSS20.0對數據進行基本分析。應用Process插件進行Bootstrap中介效應檢驗。
三、結果與分析
(一)大學生成人依戀、男性性別角色沖突、戀愛暴力態度的描述性分析及相關分析
由表1可知,男大學生在依戀回避、依戀焦慮、男性性別角色沖突、戀愛暴力態度上得分處于中等及中等偏下水平,且四個變量兩兩之間呈顯著正向相關(p值均小于0.01)。
(二)男性性別角色沖突在依戀回避與戀愛暴力態度的中介作用
采用SPSS宏中的Model4模型,在控制是否獨生子女、有無戀愛經歷等變量的前提下,對男性性別角色沖突(M)的中介效應進行檢驗。結果表明依戀回避(X)對戀愛暴力態度(Y)的預測作用顯著(β=0.229,p<0.001),依戀回避(X)對男性性別角色沖突(M)具有正向預測作用(β=0.313,p<0.001),男性性別角色沖突(M)對戀愛暴力態度(Y)正向預測顯著(β=0.178,t=5.164***),在加入男性性別角色沖突變量后,依戀回避對戀愛暴力態度的預測作用依然顯著(β=0.174,p<0.001)。采用Bootstrap法中介效應分析,95%的置信區間為[0.034,0.083],不包括0,說明中介效應顯著,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比例24.45%。
(三)男性性別角色沖突在依戀焦慮與戀愛暴力態度的中介作用
同樣采用Model4中介模型,檢驗男性性別角色沖突在男大學生依戀焦慮與戀愛暴力態度中的中介效應。結果表明依戀焦慮(X)能夠顯著預測戀愛暴力態度(Y),β=0.216,p<0.001,依戀焦慮(X)能夠顯著預測男性性別角色沖突(M),β=0.383,p<0.001,男性性別角色沖突(M)能夠顯著預測男大學生的戀愛暴力態度(Y),β=0.118,p<0.01。當放入中介變量男性性別角色沖突(M)后,依戀焦慮(X)對戀愛暴力態度的預測作用依然顯著,β=0.171,p<0.001。同樣采用Bootstrap法檢驗中介效應,95%的置信區間為[0.017,0.074],不包括0,說明中介效應顯著,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比例20.83%。
四、討論與分析
(一)大學生成人依戀、男性性別角色沖突、戀愛暴力態度的基本統計分析
由表1可知,男大學生在依戀回避和依戀焦慮維度上得分為3.385—3.641,處于中等水平;性別角色沖突總均分為3.531,處于中等水平;戀愛暴力態度總均分為2.241,處于中等偏下水平。表明男大學生對戀愛中的暴力行為認可度較低。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男大學生更傾向采用非暴力的方式來處理親密關系中的問題。
(二)大學生成人依戀、男性性別角色沖突、戀愛暴力態度的相關分析
本研究中,依戀回避、依戀焦慮分別與戀愛暴力態度顯著正相關。這與前人的研究結果相一致。
在依戀回避維度上得分較高的男大學生對自我有著消極、負面的認知,且對他人抱有防御性態度,在戀愛關系中,不信任伴侶,不輕易表達自己真實的情緒感受,避免溝通和親密接觸[10]。冷漠、忽視、回避等暴力手段被認為是保護自己免受傷害的手段。
在依戀焦慮維度上得分較高的個體一方面渴望得到他人更多的情感回饋,但同時卻對他人具有較強的敵意,在戀愛關系中容易出現較多的負面情緒和暴力行為。這導致他們更贊同戀愛中的暴力行為,認為可以通過采用心理暴力、身體暴力和性暴力來獲取對方的愛,防止對方離開。
男大學生性別角色沖突與戀愛暴力態度顯著正相關。O’NEIL指出男性性別角色沖突源于對女性特質的恐懼,及對女性性別、價值觀的歧視。在我國傳統觀念中,男性被授予較高的期待:他們應該是勇敢有毅力、追求成功、富有競爭力、情感隱藏不外露的。當男性在親密關系中違背了家庭或社會對其要求導致個體自我價值感降低、被束縛,產生性別角色沖突時,更容易出現暴力行為。
(三)男性性別角色沖突的中介效應分析
本研究發現,男性性別角色沖突對依戀回避與戀愛暴力態度具有部分中介作用,這符合本研究的假設。說明一方面依戀回避能夠直接影響戀愛暴力態度,另一方面依戀回避還通過男性性別角色沖突影響戀愛暴力態度。依戀回避型男大學生,可能會嚴格遵守男性角色規范,為因為這樣的規范可以讓他們控制親密關系。比如,他們可能會為了維護自尊而避免與伴侶溝通,對伴侶抱有敵對的態度并借此支配另一半。
男性性別角色沖突對依戀焦慮與戀愛暴力態度同樣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一方面依戀焦慮能夠直接影響男大學生戀愛暴力態度,同時,依戀焦慮還能通過男性性別角色沖突對戀愛暴力態度起作用。焦慮型依戀的男大學生由于沒有很好地整合好理想中的自我和現實中的自我,更容易出現性別角色沖突,他們可能會過度認同傳統的男性價值觀,因為這在某種程度上提供了防止被遺棄的恐懼。另有研究表明,依戀焦慮型男大學生會選擇運用責備、威脅或身體、言語的攻擊來維護家庭和社會對他們的性別角色期待。
五、結論與展望
(一)結論
1.男大學生在依戀焦慮和依戀回避上處于中等水平,具有中等水平的性別角色沖突,對戀愛中的暴力行為贊同率較低。
2.成人依戀、男性性別角色沖突、戀愛暴力態度三者兩兩間顯著正向相關。
3.男性性別角色沖突在依戀回避/依戀焦慮和戀愛暴力態度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二)展望
來自他人的暴力行為會對個體的身心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據調查戀愛中的暴力行為對以后婚姻中的暴力行為具有明顯的預測作用。大學生是戀愛的黃金時期,國內外研究顯示大學生戀愛中暴力發生的比例在10%—69%之間,經歷戀愛暴力的個體報告出更多的學業、抑郁、創傷后應激障礙、自殺等問題。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時應對大學生戀愛暴力現象加以關注。成人依戀和男性性別角色沖突均能顯著預測男性戀愛暴力態度。這提示我們在對大學生進行戀愛心理咨詢中,可以更多關注大學生依戀類型和他們刻板化的性別角色觀念,從對他們對性別角色認知、情感體驗、行為表現等方面來著手探討戀愛暴力行為及對戀愛暴力的態度。
此外,男性性別角色沖突是值得探討的話題。西方大量研究顯示男性性別角色沖突和男性的心理健康密切相關,有著高性別角色沖突的男性更容易出現壓力、焦慮及幸福感降低等心理困擾。在東方集體主義文化下,社會對男性的要求和期待更高,他們同樣面臨著性別角色的困擾。中國臺灣和香港也對男性性別角色沖突進行了大量研究,大陸地區男性性別角色問題同樣值得更多研究者關注。
參考文獻:
[1]FRANCINE LAVOIE.Teen Dating Relationships and Aggression[J].Violence Against Women,2000(1).
[2]MURRAY A STRAUS.Dominance and symmetry in partner violence by male and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 in 32 nations[J].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2008(3).
[3]李源暉,張慧敏,王敏,等.安徽省大學生戀愛暴力現狀調查分析[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7(6).
[4]JAMES M O'NEIL.Male Sex Role Conflicts,Sexism,and Masculinity:Psychological Implications for Men,Women,and the Counseling Psychologist[J].The Counseling Psychologist,1981(2).
[5]MCDERMOTT RYON C,LOPEZ FREDERICK G.College men's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attitudes:contributions of adult attachment and gender role stress[J].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2013(1).
[6]侯珂,鄒泓,蔣索.社會人格取向的成人依戀研究[J].心理科學進展,2005(5).
[7]SCHWARTZ,JONATHAN P,WALDO MICHAEL,et al.Attachment Styles:Relationship to Masculine Gender Role Conflict in College Men[J].Psychology of Men & Masculinity,2004(2).
[8]田瑞琪.大學生成人依戀的測量及相關人格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4.
[9]鄭江翠.大學生成人依戀、男性性別角色沖突與戀愛暴力態度的關系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4.
[10]MIKULINCER M.Adult attachment style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functional versus dysfunctional experiences of anger[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8(2).
作者簡介:鄭江翠(1989—),女,漢族,湖北襄陽人,單位為漢江師范學院教育學院,研究方向為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責任編輯:趙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