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偉玲
摘 ?要:特色農產品作為農產品中極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的一部分,特色農產品供應鏈的發展和優化有助于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隨著智慧物流的發展,鄉村特色農產品產業實現了信息化、智慧化、自動化發展,同時也通過銷售、需求數據的有效反饋促使特色農產品產業鏈得到有效提升。目前,特色農產品的智慧物流發展仍面臨智慧物流信息化平臺發展不均衡、特色農產品標準尚未統一、相關技術人才的匱乏等問題,需要在未來的發展中逐步建立特色農產品智慧物流標準化體系,加強信息化建設,保障產品質量;推進“特色農產品智慧物流+電商”系統,培育產品品牌;加強智慧物流專業人才培育。
關鍵詞:鄉村振興;特色農產品;智慧物流;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F304.3 ? ?文獻標志碼: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3.09.017
Abstract: As a par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with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the develop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supply chain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will help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logistics, the rural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 industry has realized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zation, intelligence and automa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effective feedback of sales and demand data, the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 industry chain has been effectively improved.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logistics for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still faces problems such as the uneven development of the intelligent logistics information platform, the ununified standards for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the lack of relevant technical talents. To ensure product quality; to promote the "smart logistics+e-commerce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system to cultivate product brands;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intelligent logistics professionals.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smart logistics; informatization
0 ?引 ?言
為了實現鄉村振興、農村經濟發展,促進鄉村產業更好地實現轉型和發展,離不開農產品的品牌建設和產業發展。而地方特色農產品以其獨特的地域特性和文化內涵在農產品中占有重要地位,以發展區域特色農產品為切入點,能夠有效拓寬傳統農業的發展方式,是推動廣大農戶增加收入、實現產業發展的有效途徑與方法,對中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建設成效也有著重要意義。
但是在實際發展過程中,特色農產品的產品建設和產業發展仍然面臨著許多的困難,其中較為突出的問題體現在特色農產品物流和運輸方面。近年來,農村原有的農產品物流配送模式已經難以為繼,利用大數據分析、物聯網、自動化、智能化手段實現鄉村農產品物流配送的提升改造已成趨勢。互聯網和現代農業電子商務結合發展產生的現代農產品智慧物流這一全新物流模式,在鄉村振興中獲得巨大發展、發揮著突出作用。
1 ?“智慧物流”的內涵
智慧物流是通過智能硬件、“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信息技術,提高物流系統的分析、決策、智能執行能力,實現人工智能和協同創新的現代綜合物流系統。智慧物流不僅能夠實現物流高效、切實降低產品的物流成本,而且能通過信息技術的支撐對產品的生產、儲存、運輸以及銷售過程進行系統化分析,以數據的形式形成反饋并及時處理,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功能,實現物流全過程的優化提升。
智慧物流在特色農產品中的應用體現在從生產到最終遞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全過程,利用智慧物流平臺管理特色農產品供應鏈的生產、運輸、倉儲、包裝、加工、流通、配送等環節,能夠顯著提高特色農產品在生產、銷售和流通的效率,解決特色農產品因物流成本高、效率低導致特色農產品損耗率高和降低農產品質量等問題,追求農戶利潤最大化、供應鏈效率最優化以及客戶體驗最優化。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研究智慧物流如何助力特色農產品生產和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 ?特色農產品智慧物流發展現狀
2.1 ?農村物流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為智慧物流的發展奠定基礎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作用下,鄉村交通的基礎設施水平不斷提高,物流基礎設施的完善,農村物流配送效率全面的提升。各地積極搭建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以“縣級物流運營中心+鄉級物流分撥點+供銷驛站”模式逐步推進縣域農村物流運營服務體系建設,有效打通農產品下行“最后一公里”路徑,促進農民增收致富,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助力鄉村振興。截至2022年6月底,累計建設縣級物流配送中心超過2 600個、村級服務電商15.3萬個,全國快遞覆蓋率達到90%。為農村智慧物流配送的開展帶來了重要保證,大批量農產品的物流配送更為快捷,兼顧了農產品的價格與配送效率,農村智慧物流將在此環境下進一步蓬勃發展。
2.2 ?“互聯網+”助力智慧物流信息平臺建設,實現數據共享
信息化是智慧物流體系的重要基礎,是促進中國特色農產品供應鏈轉型升級的重要原動力。中國智慧物流信息平臺發展不完善,特色農產品的交易以批發市場為主,許多特色農產品還停留在依托連鎖超市和電商平臺進行銷售。而在供給方面,大部分特色農產品的生產仍處在農產品集散的層次,管理的現代化程度較差,中間商多、交易鏈長、不同的市場主體疊加。“互聯網+”對農業企業的作用涉及特色農產品種植加工、運輸、貿易、融資、營銷等諸多領域,顛覆了農業物流的傳統模式,而特色農產品受限于原產地和季節等不同的經營現狀,也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對營銷方式進行了改變。一些偏遠生產區域的產品可以獲得更多的交易機會,均衡了供需并保持農產品價格平穩。有效避免了物流信息收集和供應環節中的消息壁壘、信息孤島問題,有效完成了對特色農產品供應環節上、中、下游企業的信息化管理和監控。
充分應用信息化平臺,對特色農產品物流需求進行大數據分析研究,并根據以往消費群體的選擇狀況、銷售商銷售記錄等海量歷史數據,利用預測分析模式,對特色農產品銷量做出精確預估,為調節農民生產和種植產品結構和農產品流通營銷策略提供科學根據,并精確對消費者需要進行匹配,有效降低了由于農業商品流通環節復雜性而帶來的質量損失和成本增加。智慧農業物流等公共信息平臺可以增強信息資源共享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有效緩解當前中國特色農業供應鏈信息化管理水平低下的問題。
2.3 ?智慧物流信息化平臺整合優勢資源,實現特色農產品配置效率的優化提升
在國家的政策方針決策支持下,利用智慧物流信息化平臺整合優勢,對配送信息、庫存信息、營銷數據和用戶需求數據等進行大數據挖掘與分析,利用智能物流云在特色涉農產業各業務流程的優勢,利用小農戶及農業協會、農民生產合作社等機構形成強大的上游供應端,集中線下特色農產品售賣點(果蔬專業店、連鎖主流商店、農貿交易市場、批發商交易市場等)和線上電子商務平臺的需求進行合理的配送規劃,將分散的配送需求集中擴大起來,縮短農產品流通環節的鏈條,發揮農產品智慧物流配送的資源整合者與分散資源集中者的作用,暢通農業產業上下游的供應鏈,形成共生、共贏的農業產業可持續智能化供應鏈,提高農業產業供應鏈效能,減少配送成本,將新鮮農產品通過更科學、更有效、更智能、更便捷的方式配送至目標用戶身上,推動特色農產品有效交易。
2.4 ?智慧物流加速特色農產品產業轉型升級,促進供應鏈價值提升
在智慧物流背景下,建立特色農產品供應鏈物流的協同管理模式是實現特色農產品生產運營和轉型升級以及農產品物流配送高效率運作的必然趨勢。特色農產品智慧物流協作管理模式則實現了對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運輸和銷售等各個環節相關信息的有效集成,使大量分散的農戶集約化。在該模式下,對特色農產品進行統一加工、包裝,針對不同品種的農產品實施差異化的倉儲和運輸方式,減少物流的中間環節,避免農產品因物流不暢造成不必要的損耗。
小農經濟不能實現特色產品的經濟化,不能解決用戶的多樣化要求,加上專業種植能力弱,缺乏加工和營銷的意識,無法對地方特色農產品進行合理加工以維護農村品牌競爭力的整體性。必須對特色農產品的農戶生產進行引導并用智慧物流的信息進行識別后加以相應的調整,使農業生產適應市場需求。從生產到營銷適時地進行信息收集整理,以便于對農產品的市場情況做出預估,從而引導新產品。同時對于在市場積壓的特色農產品可以通過反饋,從而通過網絡進行對產品的營銷,減少損失、增加收入。
3 ?特色農產品智慧物流發展路徑分析
3.1 ?建立特色農產品智慧物流標準化體系
對特色農產品電商來說,標準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具體組織和操作層面,可以考慮發揮行業協會、農村合作組織等的作用,支持大企業、龍頭企業、骨干企業等牽頭或主導,結合本地和所在領域的實踐情況,探索和制定相應的系列標準,推動整個行業和市場的規范運行,以標準化降低成本,以標準化提升競爭力。另外,特色農產品可以借助國家的標準認證對標自身產品的標準化建設,確立標準體系建設的基本方向,在此基礎上使其形成整體,充分發揮標準質量控制的作用。
根據特色農產品保鮮期有限、儲存條件相對嚴格的弱點,特色農產品的智慧物流可依托農產品收儲地或原產地來設立特色農產品交易服務中心,以就近處理特色農產品的采購情況,同時有序推動農產品加工、運輸、儲存、包裝、物流配送等服務過程的的流程整合。通過智慧物流系統設定關于運輸容器、商品外包裝、操作過程、操作溫控帶、各過程中工作時間和停留時間的最優數值,并將之建立成智能的操作規范。嚴控特色農產品在通過物流流程各環節中的質量,從而盡可能減少特色農產品在通過物流中的質量損失,確保特色農產品在送到消費者手中時的質量得到保證。
3.2 ?推進“特色農產品智慧物流+電商”系統
網絡信息技術的進步開創了農產品電子商務時代,而電子商務平臺上流轉的海量數據則構成了對中國特色農產品配送服務的強力保障。電子商務和智慧物流在客戶數據流層次上存在著相通與互惠性,在特色農產品的經營過程中可以積極構建“特色農產品智慧物流+電子商務”的運營體系。一方面將分散的個體特色農產品生產農戶集中起來,同時也可以聯合特色農產品協會、生產合作社以及特色農產品企業共同合作,縮短優勢特色農產品的流通鏈條,也有利于農戶、物流企業以及電子商務企業加大對特色農產品的品控監管;另一方面傳統農業物流公司需要通過加大與特色農產品行業龍頭公司之間的協同力量,將其傳統物流資源優勢轉變為支持農業智能配送服務發展的新模式,并通過大力整合傳統電子商務企業與終端店鋪來形成自己的特色農業電子商務平臺和物流配送服務一體化系統。
合理地應用智慧物流網絡信息平臺對特色農產品的市場需求進行分析,科學地預測下一階段的市場需求量;結合電商平臺以及超市、分銷點的銷售數據進行消費者偏好分析,總結相關經驗,并通過整合不同季節、不同地域的特色農產品,將其中的經驗推廣出去,促進整個特色農產品的物流運輸體系的效率提升,保障特色農產品的質量,確保其能夠健康、穩定地進行經營活動,培育高價值的特色農產品品牌。
3.3 ?加強智慧物流專業人才培育
利用農村特色農產品產業建設帶動農村經濟振興和產業發展,專業人才在其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為此,國家必須做好專業人員的培養,尤其是有針對性的加強數字化領域的技術素養,通過舉行農業知識下鄉活動,促使廣大農戶可以免費地進行高質量的專業教育。同時當地政府也必須進行針對性培養提高地方特色農產品種植和生產人員在品牌經營、品牌建設、線上市場開發、宣傳與維護等方面的技術水平與創新能力,并引導其參與特色農業的產品營銷實戰訓練,讓其具有一定實戰經驗,以方便于應對農業品牌發展過程中產品營銷方面的現實問題,從而在市場競爭之中擁有一席之地。可以適當地鼓勵智慧物流產業進行“教學研”相結合的方式,智慧物流企業與院校進行合作,進行教學資源和企業資料的精準銜接和共同使用,探索理論和實際兼顧、專業知識和能力并舉的智慧物流人員特色培訓教學模式。
4 ?結束語
特色農產品本身就擁有一定的品牌優勢和消費者的口碑基礎,有了智慧物流的加持,更加有效地規范品牌標準、提高物流效率、保證產品品質、降低產品成本,從而實現特色農產品供應鏈的全過程優化和升級的目標。智慧物流可以通過高效集成、物流資源再利用,把特色農產品、交易資源、物流資源等方面有機整合,建立一條健康的物流產業鏈,物流企業與特色農產品企業相互協作、相互促進,進一步發揮資源優勢,從而增強了特色農產品的綜合競爭力,從根本上助力鄉村振興建設。
參考文獻:
[1] 李耀東. 農產品區域品牌助推鄉村振興的作用機理和實施路徑研究[J]. 經濟問題,2021(9):97-103.
[2] 張曼婕. 新零售背景下我國智慧物流的特征、現狀及策略[J]. 商業經濟研究,2021(4):43-45.
[3] 俞彤暉,陳斐. 數字經濟時代的流通智慧化轉型:特征、動力與實現路徑[J]. 中國流通經濟,2020,34(11):33-43.
[4] 張迪. 智慧經濟時代特色農產品銷售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模式的選擇與優化[J]. 農業經濟,2020(7):129-131.
[5] 何黎明. 中國智慧物流發展趨勢[J]. 中國流通經濟,2017,
31(6):3-7.
[6] 張春霞,彭東華. 我國智慧物流發展對策[J]. 中國流通經濟,2013,27(10):35-39.
[7] 程令國,張曄,劉志彪. “新農保”改變了中國農村居民的養老模式嗎?[J]. 經濟研究,2013,48(8):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