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亞軍
摘 要:自媒體時代,媒介形式的多樣性,使得人人都可以通過微博、今日頭條、百度、短視頻、朋友圈等進行新聞信息的獲取、檢索、分享和傳播。受固定時段、媒介形態、審核發布機制等因素的影響,傳統電視新聞媒體也開始出現收視率下滑、收視群體流失,以及收視人群由青年群體向老年人群轉移的現象。基于此,本文對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工作面臨的問題以及電視新聞編輯的新聞整合技巧進行了分析,指出電視新聞編輯能否通過創新型手段,與新媒體進行有機整合,提升新聞作品的時效性、創新性和實效性,將成為影響電視新聞在融媒體時代發展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融媒體;電視新聞;新聞編輯;整合技巧
中圖分類號:G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23)06-0059-03
一、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工作面臨的問題
(一)新聞整合能力匱乏
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傳統新聞編輯從業人員固化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電視新聞的發展。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交鋒中,也明顯體現出了電視新聞編輯人員對新聞的整合能力不足,這不僅影響了電視新聞的傳播速度,也制約了傳統電視新聞媒體在新媒體發展中的競爭力。
(二)新聞形式單一,缺乏吸引力
1.新聞題目較為保守
在信息時代,由于電視新聞編輯在新聞題目上過于嚴謹和保守,且沒有緊跟時代的發展要求及時進行創新,導致陳舊的電視新聞題目無法吸引新一代互聯網網民的駐足,使得互聯網受眾駐足閱讀的時間變短。由此可見,新聞題目的吸引力已成為是否吸引用戶停留閱讀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
2.新聞策劃守舊
新聞選取的內容和報道方式單一,形式上顯得枯燥乏味,無法滿足受眾的新聞需求,導致收視群體一再減少[1]。
(三)電視新聞播發滯后,時效性受到了挑戰
融媒體帶來新聞行業的變革,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新聞的傳播變得更加便捷、靈活和具有時效性。傳統電視新聞的審核流程較為復雜,占用了較多的人力和時間成本,這也是電視媒體受制于新媒體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互動性和評論跟進不足
新媒體環境下,受眾不再只是單一的信息接收者,他們同時也扮演著傳播者、評論者等多重角色,甚至成為新聞的制造者、參與者和評論觀點的意見領袖,這種即時的互動性為新媒體平臺帶來了較大的黏性和流量。而電視媒體受傳統媒介傳播形式的影響,更加依賴于硬件設備和電子終端,致使電視新聞產品很難在第一時間做到與受眾進行互動和積累反饋意見,從而造成時間和反饋上的斷層。
二、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的新聞整合技巧
為了適應新時代受眾的閱讀和信息接收習慣,對電視新聞編輯的整合技巧進行探討,創造出更多符合受眾需求的電視新聞產品,是電視新聞編輯需要思考的問題。本文在遵循新聞真實性原則的前提下,從提升從業人員的新聞整合能力、創新電視新聞編輯方法、靈活運用審校制度、增強與新媒體優勢功能融合等四個方面,對電視新聞編輯的新聞整合技巧進行了研究,以此提升電視新聞的傳播效果。具體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探討研究:
(一)提升編輯人員的新聞整合能力
人才梯隊和人才成長是新聞工作保質保量的核心基礎,編輯人員素質水平的高低會直接影響新聞品質的優劣,因此,提升編輯人員的新聞整合能力,成為當務之急。
1.增加新聞信息的獲取渠道
任何時代,新聞的本質依然是“內容為王”,而新聞信息獲取的數量是產生優質新聞內容的基礎。因此,電視新聞編輯應打破固有的工作模式,利用新媒體的多樣性,多方面地增加新聞信息的獲取渠道和獲取量,充分利用融媒體時代給予的豐富資源,創作出更多的精品電視新聞節目。
2.新聞要素的整合要客觀
新媒體的開放性給嚴謹的電視新聞帶來了很多干擾信息,這就對電視新聞編輯的篩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電視新聞編輯人員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和專業能力,客觀、理性地梳理清楚新聞事件的各項因素,保證新聞元素的全面性和客觀性,從而制作出“完整、客觀、真實”的電視新聞節目[2]。
3.充分考慮新媒體的適配度
在實際工作中,電視新聞編輯在搜集不同類型的新聞信息時,要考慮電視新聞報道與新媒體傳播的適配情況,以確保新聞節目在滿足電視新聞節目策劃要求的同時,也能在新媒體平臺中得以快速傳播。此外,電視新聞編輯還要深入思考電視新聞節目的編輯如何與新媒體整體融合、互相借力,從而達到最好的傳播效果。在這個層面上,將會出現很多碰撞和問題,比如,新聞編輯的表達方式是否統一、編輯畫面在移動端是否美觀、新聞視角和內容是否相互適配、新聞相關信息的整合是否到位,等等。
(二)創新電視新聞編輯方法
電視新聞編輯工作具有自身的專屬特點。而在新媒體時代,由于各類自媒體平臺內容輸出方式的多樣性,導致不同受眾對平臺內容呈現方式的喜好傾向也不盡相同,這就要求電視新聞編輯要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要求,不斷創新新聞編輯方法。
1.提高新聞策劃能力
踐行媒體人“報道客觀事實、傳播事件真相”的責任,電視新聞編輯更要注重新聞策劃的創新。首先,提高新聞標題策劃能力,在保證新聞深度的同時,借鑒新媒體標題黨的一些手法,提升新聞題目的吸引力。其次,提高新聞語言策劃能力[3],比如,在報道社會熱點新聞、重大事件時,電視新聞編輯不僅要創新語言表達方式,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并適應互聯網化,還要善于運用互聯網熱點素材、引用各大媒體熱點評論、利用網絡流行語言等創新新聞報道形式和字幕呈現方式,使新聞報道播放內容、形式更貼近群眾。最后,提高新聞視角策劃能力,多角度地深入挖掘新聞事件的特點,提高新聞思想所傳達的深度和廣度,發揮電視新聞獨有的魅力。
2.夯實新聞編輯功底
新媒體多元化發展中,新聞編輯的形態發生了變化,新聞編輯堅實的編輯功底是實現電視媒體創新發展的技術基石。首先,新聞內容仍為新聞工作的根本,要著眼于編輯有熱度、有話題的新聞內容,堅守新聞的閱讀性和價值性。其次,深度挖掘新聞內容,通過全媒體渠道對新聞資料的收集,獲取更廣泛的新聞內容,提升電視新聞的深度和廣度。最后,做好選題,堅守新聞編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側重選擇貼近群眾和彰顯社會責任的選題。
3.增強新聞產品的視覺效果
首先,提升畫面觀感和質量。在制作電視新聞產品時,電視新聞編輯要強化畫面及圖像的編輯工作,并結合新媒體的傳播特點,融入藝術的創新和表現手法,增強受眾的視覺體驗,從而提升電視新聞作品的吸引力。其次,創新電視新聞的排版。為了適應現代受眾的閱讀和信息接收習慣,電視新聞編輯要優化升級電視新聞的排版格式,創新編輯人員的排版手段。比如,電視新聞編輯可以根據受眾的視覺喜好、觀看心理、互動和評論的主觀意向等開展有針對性的編輯工作,并在工作過程中不斷進行反復體驗和創新,探索出全新的電視新聞編輯方法。
4.發揮新技術對電視新聞制作的提升作用
得益于互聯網和科技的發展,電視媒體運用了VR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新型制作技術,使得新聞報道能夠快速連接真實的新聞現場,大幅提升了電視新聞作品的傳播效果。因此,在實際編輯工作中,電視新聞編輯要掌握和運用好動畫技術、虛擬AR技術、高級渲染等新型制作技術和編輯工具,豐富新聞編輯工作手段,從而創作出更有吸引力和影響力的電視新聞節目。
(三)嚴格遵守和完善審校制度
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不僅要做好電視新聞與新媒體的融合,還要在遵守工作規范和工作紀律的前提下,運用好審校制度[4]。在審校制度的改革探索中,電視新聞編輯在拓寬電視新聞報道空間的同時,更要堅守電視新聞的獨有特點和價值,嚴格遵守審校制度,從而提升新聞的傳播效果。首先,要加強信息核查工作。對新聞事件的所有要素進行核查,尤其是對有可能引起廣泛關注的新聞事件,要直接聯系事件的相關人員,保證一手真實的新聞素材,防止出現片面的、斷章取義的信息或虛假新聞。其次,要明確新聞策劃制度。將新聞策劃制度納入電視新聞編輯日常工作規范,明確新聞策劃的標準、流程、選題方向和主體思想,不定期對新聞編輯人員進行抽查,避免違規操作。最后,要確定責任和處罰制度。比如,要明確突發新聞事件的第一責任人,并對報道失實或存在非客觀事實的人員給予通報批評處分,對報道嚴重失實的人員給予罰款或開除處分。
(四)增強與新媒體優勢功能的融合
1.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傳播優勢
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整合,拓寬了電視新聞的傳播渠道。因此,電視新聞編輯只有把握好新媒體的傳播優勢、傳播特點,落實好多端融合、多端發力、多端傳播的工作細節,才能更好地提升電視新聞的傳播效果。在實際工作中,電視新聞編輯可以在保證新聞客觀性和真實性的前提下,依據電視新聞的制作要求向新媒體用戶適度傾斜,并利用多種電視新聞賬號進行渠道分發,增強受眾黏性。此外,電視新聞編輯還可以通過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來增加新聞報道的趣味性,提高受眾的視覺體驗和參與感。
2.評價聚合引發價值思考
新媒體具有收集受眾新聞評價的優勢,聚合的受眾意見可以形成新的新聞評價視角,同時亦有機會形成二次新聞傳播,不斷引發受眾的討論,并再次提升新聞的關注度和熱度,這大大彌補了電視媒體受制于電子設備的不足[5]。電視新聞節目開通的微博、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抖音、短視頻等平臺賬號,使得電視新聞的傳播更加高效和靈活,受眾參與評價的積極性更高。因此,受眾的評價意見具有極高的價值,為電視媒體和新媒體的整合提供了發展空間。
3.多種互動形式,新聞生動性更強
傳統電視新聞與新媒體傳播之間最顯著的區別在于互動性,比如,新聞與受眾之間的互動,在互動形式上,各有特色。傳統電視新聞可以通過參照B站的彈幕,抖音、快手的點贊、轉發和評論,以及某些電視新聞節目開創的掃二維碼參與討論得獎等形式,通過受眾觀看新聞所產生的留言、評論、觀點、短評、受眾之間的互評等環節,形成信息之間的互動機制,使得電視新聞的傳播更加生動。比如,學習強國平臺打破了常規的新聞管理理念,既增強了新聞與受眾之間的互動性,又強化了平臺的社交屬性。
三、結 語
綜上所述,為了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以及滿足受眾的閱讀需求,電視新聞編輯應綜合考慮電視媒體和融媒體的差異和特點,不僅要轉變電視新聞編輯固化的工作模式和思想,還要創新編輯手段,拓展新聞整合技巧,拓寬傳播渠道和展現形式。此外,在保證新聞真實性的前提下,深挖電視新聞的差異化價值,激發受眾的閱讀興趣,發揮媒體的輿論引導作用,這是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需要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吳國權.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報道策劃與新媒體的整合[J].西部廣播電視,2022,43(4):26-28.
[2] 樂媛.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思考[J].新聞傳播,2022(1):76-77.
[3] 李倩儒.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策略研究[J].記者觀察,2021(36):115-117.
[4] 何天天.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工作創新[J].中國傳媒科技,2021(5):92-93+96.
[5] 焦宛峽.新媒體社交化傳播對電視新聞節目制作的影響[J].記者搖籃,2021(3):120-121.
[責任編輯: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