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鑫 王葭淇 潘多麗 吐馬里斯·塔依爾 朱愛敏
在新時代下,西部大學生作為西部發展的中堅力量,對于穩定國家大后方將會發揮顯著作用。以烏魯木齊市為主要區域,通過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的方法,發現以烏魯木齊市大學生為代表的西部大學生在學習黨史知識的過程中存在學習內容重復、獲取渠道單一、欠缺本地特色等問題,并提出發展策略以進一步提升西部大學生學習黨史知識的有效性,為西部地區黨史學習教育提供參考。
研究意義、方法及數據來源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歷史是最好的老師,我們黨的歷史是中國近現代以來歷史最為可歌可泣的篇章。”[1]在新時代下,黨史學習成為一項全民活動,全國各地都掀起一股學習黨史的積極熱潮。黨史,即“中共黨史”,全稱為“中國共產黨歷史”。姚宏志經過調研考據,認為在1938年《解放》第42期上張聞天發表的批駁《張國燾敬告國人書》首次提出了“中共黨史”的概念。[2]在經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社會主義建設等重要歷史事件之后形成一整套體系化的黨史知識。西部大學生是我國大學生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了解西部大學生黨史知識現狀,總結其存在的相關問題,進而探索相應的發展路徑。站在這個歷史節點,對于激發大學生的愛黨愛國情感,喚醒新一代大學生的理想追求具有一定意義與價值。
本文采用問卷調查法為主、深度訪談法為輔的方式,以西部地區為研究區域,選取新疆烏魯木齊市為樣本區域,其管轄范圍內各高等院校作為調查問卷的發放目標,共計回收問卷873份,剔除填寫時間少于120秒的樣本,最終獲取有效問卷812份。通過向烏魯木齊各大高校投放線上調查問卷進行調研,了解西部大學生黨史知識體系特點,黨史知識獲取方式,以及學生喜歡用什么樣的方式學習黨史知識,旨在全方位掌握西部大學生黨史知識學習的基本情況,幫助學生系好人生第一粒紐扣,提升大學生的道德素養與思想境界,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新時代下黨史對西部大學生培養的價值意蘊
黨史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的生動體現,深刻地闡述了中國共產黨歷史進程及其規律,對當代西部大學生的成長與發展至關重要。目前,西部大學生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時期,承載著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重任。西部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直接影響著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縱深。西部大學生作為西部優秀青年代表和人才資源,如何筑牢其理想信念之基已經成為一項重要命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用好學校思政課這個渠道,推動黨的歷史更好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發揮好黨史立德樹人的重要作用?!蹦壳?,在教學模式上西部各高校都將思政課設為必修課,將黨史知識融入《思想道德基礎與法律修養》《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勢與政策》等思政課程,讓學生在思政課上學好黨史知識。但這些課程中所囊括的黨史知識內容欠缺整體性和系統性,在擴展延伸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此時,將黨史系統性融入西部大學生的培養計劃中便迫在眉睫。
當代西部大學生是伴隨著互聯網長大的Z世代(泛指“95后”)的主要成員,受到不同程度上娛樂主義、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等多元文化思潮的影響。黨史讓西部大學生了解中國共產黨艱苦卓絕的發展壯大歷程,培養了大學生的家國情懷。在革命戰爭年代,國家四分五裂、飄若浮萍,各種極左主義、極右主義、軍國主義的不良思潮侵蝕民眾精神與心靈。在國難危急之際,一代代共產黨人扛起馬克思主義大旗,運用馬克思主義先進思想武裝頭腦,堅守住必定實現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最終取得革命的終極勝利。作為黨的后備隊伍,西部大學生沐浴在黨的光輝下成長。黨史更是一劑強心劑,為其發展進步注入理想信念以及提供重要的精神養分,激勵其愛黨愛國,并不斷通過知識實現自我人生價值。此外,黨史中還蘊含著革命先烈的寶貴精神品質,井岡山精神、南泥灣精神、上甘嶺精神和雷鋒精神等紅色革命精神可以滋養學生精神品格,使其胸懷理想、堅定信念。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3]新時代下的西部大學生沒有經歷過革命戰火的洗禮,但這并不代表其就可以滿足于當下的物質生活。在實現共產主義的偉大征程上,黨和國家需要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血脈融入奮斗之中,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添磚加瓦。
西部大學生黨史知識現狀及特點分析
人才問題一直是制約著西部地區發展的關鍵問題。西部的人才短缺與西部大開發戰略的人才需求之間形成了一定的矛盾。在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同時,更加需要黨史知識的助力,使西部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形成高度正確的國家觀和歷史觀。在對烏魯木齊市轄區內23所高等院校進行調查的基礎上,進行如下分析。
1、樣本描述
在回收的812份問卷之中,從個體特征看,性別方面,男生占52.7%,女生占47.3%;在政治面貌方面,中共黨員與預備黨員占18.6%,共青團員占63.8%,群眾占17.6%,其他黨派人士占比為0。在學歷方面,有47.8%的學生是本科,42.6%的學生是專科,9.6%的學生是研究生;在學校類型方面,有21.8%的學生來自雙一流高校,38.6%的學生來自普通本科大學,39.6%的學生來自高職院校。戶籍方面,城鎮戶口占37.5%,農村戶口占62.5%。
2、黨史知識獲取來源與動機分析
在黨史知識獲取來源層面,西部大學生多是通過課堂教學(34.7%)、黨課培訓(28.3%)、參加校園活動展覽(33.7%)來獲取黨史知識。由于學生多因外部推力因素來獲取知識,如學校相關規定,學分設置、考試需要以及老師監督等。故而西部大學生接觸黨史的動機多以“他者”因素為主,只有23.4%的學生表示出于自身感興趣的原因愿意主動獲取黨史知識。在獲取渠道方面,以課堂教學為主的線下獲取人數(76.3%)遠超于以互聯網為主的線上獲取人數(23.7%),表現出目前西部大學生對于線上獲取黨史知識積極性不高。短視頻APP作為當下青年人最為歡迎的信息獲取渠道,抖音、快手、小紅書、Bilibili等已然成為大學生的使用高地,但很少有人愿意通過這些媒介學習黨史知識。學生M提到:“在學校教學過程中大多通過書本接觸到黨史知識,利用互聯網多是出于社交和娛樂的目的,不太愿意在休息時間通過網絡再學習黨史知識的內容?!痹?12份樣本中,超9成的西部大學生都表示自己經常使用短視頻APP,但在這部分學生中,僅有一成的同學表示自己曾在短視頻瀏覽過黨史知識。
3、黨史知識的熟悉程度分析
在西部大學生黨史知識的熟悉程度層面,筆者通過設置10道黨史知識基礎檢測選擇題來進行調查,針對中國共產黨成立時間、地點、代表人物等知識進行提問,結果顯示43.6%的學生能答對7道及以上,48.1%的學生能答對4-6道,有8.3%的學生答對題數僅在3道及以下。調查表現出大多數西部大學生對于黨史知識能夠有一定了解,但受制于學習方式(36.7%)、教學活動(31.3%)以及自身主觀能動性(28.4%)的原因,缺乏對黨史知識全面掌握,僅有7.5%的學生將10道題目全部回答正確。同時,在黨史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以及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四個時間段中,西部大學生對改革開放之后的黨史知識掌握程度最為完善,對于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黨史知識積累較為薄弱。學生B在訪談中指出:“目前我們大學生群體的家長大多成長在改革開放之后,對于該階段黨的奮斗歷程較為熟悉,在對子女的教育中大多引用此階段的歷史。此時,對于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黨史內容往往占據很少篇幅。”同時,受目前黨史題材影視劇的影響,學生對叫座火熱的影視劇所演繹的黨史故事記憶深刻,如《覺醒年代》《建黨大業》等,但對于部分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一五計劃”“三大改造”“三年災荒”“文化大革命”等史實細節的掌握不夠全面和深入,少數同學甚至一無所知。
4、黨史知識學習方式與體系分析
在調查中發現,超過九成的西部大學生表示自己通過思政課來學習黨史知識。同時,課堂思政教學、參觀紅色革命文化景點、參加社團活動、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學習方式也都占有一定比例。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家風教育也在西部大學生學習黨史的過程中發揮著巨大作用。43.2%的學生表示“自身從家人身上學習先進黨史事跡”,通過家人講述或家人以身垂范的方式使其深刻掌握黨史脈絡。在線上層面,紅色文化短視頻、紀錄片等占有一定比重,但總體學習使用頻率較低。在媒介使用層面以紙質媒體為主,視頻媒體為輔。此外,調查發現西部大學生并未形成系統化、規范化的黨史知識學習體系,對于“您是否認為學習黨史知識需要構建知識體系?”“您是否在學習黨史知識時制定了學習計劃?”的問題,超過半數學生認為學習黨史知識需要構建知識體系,形成系統性的黨史思維,但其并未在自身學習過程中進行過知識體系的構建。表現出目前在教育教學體系上,對于西部大學生黨史知識學習層面,缺乏系統性、理論性思維的培養。
西部大學生黨史知識學習過程中的問題體現
1、學習內容重復,獲取渠道單一
被調查的23所高校均將思政課作為大學生的必修課程,必須修滿一定學分才能獲得畢業證書,這一舉措彰顯了思政課在黨史知識學習中的主陣地作用。但在其中有66.7%的受調查大學生表示學習內容存在重復和冗雜的現象。學生在各個平臺和空間所接觸的黨史知識處于分散狀態,經典黨史知識被反復提及,而部分黨史知識卻不為人知,久而久之便形成黨史學習的“知識繭房”,進而降低知識的覆蓋廣度,致使西部大學生在學習黨史知識時的學習效率低下。此外西部大學生獲取黨史知識的渠道過于單一,大多僅局限在課堂空間環境中,學生常常被動地接受黨史知識。對于利用新媒體、新技術進行黨史知識學習的情況仍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
2、教學過程呆板,缺乏學習興趣
在通過SPSS對調查問卷進行了相關分析之后,研究發現有73.3%的調查對象表示黨史知識教學過程枯燥是使其缺乏學習興趣的主要原因。在西部高校教學過程的環節——導入新課、講授新課、鞏固練習、歸納小結四部分之間層層連接,但此類模式并不適用于所有教學課程,導致出現教學刻板、機械、呆滯等一系列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單向知識傳播,在學生端沒有形成良好的反饋。師生之間在整個黨史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沒有形成良性的雙向傳播過程。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黨史知識學習的興趣度,并且影響學生內心對黨史知識的學習接受程度。
3、本地特色欠缺,實用性能不足
西部地區地域廣袤,各種人文風味因地而異。但在課程教學中,鮮有西部高校添加具有本地特色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活動。高校依據本土的歷史沿革和實際情況制定特色課程的現象較為少見。同時,68.6%的高校學生認為開展的黨史知識學習活動實用性能不足,學生對于黨史知識的認知也僅停留于知識理論的層面,并未向實踐角度進行轉化,學生學習黨史知識的實際意義未徹底挖掘和激發。在一定程度上,教師工作量的缺乏以及教學實踐理念的缺失都造成學生在黨史知識學習過程中只一味獲取到書本知識,在經歷理論學習之后,學生亟待通過實踐對理論學習進行成果檢驗。
新時代下西部大學生黨史知識學習發展路徑
1、整合知識資源,拓展多樣傳播途徑
黨史知識獲取和學習是一個系統性的過程,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等多方面協同參與。目前社會上已有的黨史知識內容繁多,但部分大學生缺乏對知識的整理能力,導致其在學習過程中呈現出重復學習和無用學習的現象。西部高校作為黨史知識傳播的重要接口,需要對校園教學內容進行整合,通過教研會議、學術探討等在思政課和課程思政方面對黨史知識做到精準應用和廣泛覆蓋。此外,要充分利用家庭空間,在社區、居委會以家庭為單位開展家庭黨史知識學習活動。同時,新媒體的迅猛發展豐富了黨史知識多樣傳播途徑,基于互聯網的傳輸和保存能力,黨史知識的作用得以拓寬,如何用好短視頻、H5、Vlog等從傳播技術、模式和內容等方面也為黨史知識傳播提供了新的選擇。
2、豐富教學方式,激活學生學習興趣
當下西部大學生是伴隨著互聯網成長起來的Z世代原住民。舊有的模式化涂鴉化的教學方式和理念已經無法適應這一代大學生的學習方式。任課教師需要把握好黨史嚴肅性和權威性與教學的趣味性和豐富性之間的平衡點,將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引入課堂,通過系列微課、微電影、話劇展、劇本殺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借助案例教學、體驗式教學、研究式教學、互動式教學進一步提升黨史知識教學的親和力。校園黨團組織應通過時間線或故事線結合當下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黨史主題活動,借助于口號標語、專輯書刊、紀念儀式、陳列展覽、影視作品等形式,講活講好黨史知識。
3、融入地方資源,深化主題實踐教育
自古以來我國西部地區就是多民族生活的聚居區,各族兒女在這片土地上共同創造了燦爛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在黨史知識教育中,西部高校應加大對地方史、地方紅色文化等地方資源的使用。新疆大學因立足新疆實際,在本碩博全覆蓋開設“5+1+N”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即在5門必修課的基礎上,開設“新疆地方史”以及“全面依法治國戰略”“新疆各族人民保衛邊疆斗爭史”等多門選修課程,形成“本色+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體系。地方資源不僅可以削減學生和黨史之間的距離感,還可以提升大學生對黨史的興趣度。同時,高校需要深化主題實踐教育,將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在工廠社區、紅色遺址等地推進實踐教學,將理論與實踐結合更加緊密,跳出空洞說教的誤圈,進一步提升育人成效。
結 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4]西部大學生作為祖國的希望和未來,承擔著民族復興的光榮使命。黨史知識激發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讓大學生更好地承擔起實現中國夢的歷史責任。當下西部大學生黨史知識學習過程中,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等多方面協同參與。西部高校需要豐富教學方式、融合地方資源,在課堂上充分講好講活黨史故事,讓西部大學生將黨史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載《求是》,2021(7):4-17頁。
[2]孫婷婷:《新時代加強大學生中共黨史教育研究》,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1。
[3]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277頁。
作者簡介
許 鑫 新疆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2020級聯合培養本科生
王葭淇 新疆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2021級本科生
潘多麗 新疆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2020級本科生
吐馬里斯·塔依爾 新疆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2021級本科生
朱愛敏 新疆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新聞傳播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