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鵬?周琛



摘 要:本文旨在通過闡述動態平衡定律的發現與應用,從理論與方法上介紹動態平衡定律在商品供應鏈中的價值與作用,并從原理、步驟、算法上予以闡明,為解決現行商品供應鏈的不足,提供務實可行的技術方案。商品流通中的動態平衡定律存在于客觀現實之中,它是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產物,有了它就可以實現商品消費者、分銷商、供應商(物流提供商、商品供應商)在商品供應鏈“按需流動”上的突破,實現商品智能供應鏈的進步與創新。
關鍵詞:動態平衡定律;智能化;時間;周期;供應鏈;場景
商品供應鏈是指圍繞核心企業,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和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架構,從商品、物流、銷售網絡,最后把商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一整套行為與管理。隨著社會的發展,當各企業間與消費者關系出現網絡化、信息化、智能化關聯時,就預示著進入商品智能供應鏈時代了。
一、商品智能供應鏈概念
商品是經過一系列認證或符合一定標準的允許在市場流通的產品。智能一定是具備人們賦予它的種種要素,并按照“約定”要求,滿足了人們對它目標結果的實現。商品供應鏈是在面向商品集散地所涉及各方,在某種機制下,供應鏈可以有條不紊地按照商品銷售數據執行各方的職責事項,從而滿足商品依據市場的變化并連續不斷的流通,滿足市場和消費者需求。
商品智能供應鏈,即銷售企業(各類型超市或商品集散地)與物流供應商、制造商等的關聯,通過網絡將彼此之間聯通,再通過數據鏈連接,實現“把正確數量的商品,在正確的時間,配送到正確的地點”,這是商品智能供應鏈的基本要求與目標。若把這一管理目標通過一種科學的方法,用人工智能方式予以實現時,商品智能供應鏈由此就誕生了,也可以講商品流通中的動態平衡定律就此產生了。
二、動態平衡定律是商品智能供應鏈的基石
商品在流通過程中,其內部與外部存在著供需平衡的要素,科學地發現和使用這些要素,供需之間的就會建立起平衡,缺乏這些要素,供需之間就難以建立起平衡。當人們的認知還無法知道其存在時,必然會被動的受制于它。所謂“把正確數量的商品,在正確的時間,配送到正確的地點”,正是人們對傳統供應鏈認知至此,從而概括了當下其供應鏈管理目標與宗旨。
顯然,在智能化的時代,人們通過新的理念,新的認知,新的路徑,新的方法,即用動態平衡理念去認知傳統的商品供應鏈時,我們發現商品供應鏈中具有時間周期要素與商品流通要素之間存在約定平衡的客觀存在。這就是講,在相同的時間周期里,任何一個商品單位的供給時間周期,須有兩個商品單位的銷售時間周期來平衡。當第一個商品單位的銷售時間周期發生后,第二個商品單位的銷售時間周期開始發生,就有第一個商品單位供給時間周期同時發生,當第三個商品單位的銷售時間周期開始發生,就有第二個商品單位供給時間周期同時發生,由此往復從而實現了商品流通時間周期存在的連續性與平衡性。
也就是說,商品的銷售周期是由2倍的供給時間周期來實現的。這首先在時間周期上實現不同維度之間各方的平衡,商品銷售時間周期是先行周期,也就是人們所說的頭部周期,供給周期是隨行周期,由于考慮到銷售周期內“元素”的變動性,必須給予冗余保證周期,所以加上冗余周期,這就構成了商品流通的動態時間周期平衡。
其物理學函數關系式為:F=2X+b
其商品流通條件下,就可表示稱之為時間平衡定律:F=2X+b
F 表示為覆蓋時間周期(也稱銷售周期);
X 表示為供應時間周期(也稱補貨周期);
b? 為常數項,可以依據條件來設定。
其表達的內涵是,第一個商品銷售周期的結束,就是第一個補貨周期的開始;第二個銷售周期結束,就是第一個補貨周期結束;第三個銷售周期結束,就是第二個補貨周期結束。依次類推,循環往復。
發現了商品流通中動態時間周期平衡的存在,如何解決每種商品的銷售與供給的數量平衡呢?顯然我們已經掌握了打開這一未知大門的鑰匙。這把鑰匙就是以客觀存在的時間周期、銷售周期進行數據結構的建立,由此形成了時間周期數列、商品銷售周期數列。在商品銷售數據數列的基礎上,通過時間周期數列變動與商品銷售周期數列變動演進,運用數據數列的科學計算,就可以得到覆蓋銷售周期存貨數列,變動周期存貨數列,補充周期供貨數列。數列計算是依據時間前行循環進行的,由此獲取動態平衡的補充周期供貨數列,實現了商品時間周期下的供需之間商品數量的動態平衡。通過約定的時間周期平衡與設定數據數列的邏輯運算平衡的設立,其消費數量邏輯化確定供給數量的導出,適用商品流通的動態平衡定律正式建立了。
通過動態平衡定律的發現與構建,我們可以“賦能”流通商品時間這一要素,這就是在商品供應鏈的任何環節上,任何一個商品的流動都具有時間要素這一特性。譬如,某種商品是一周時間周期,就是說該商品銷售周期、補貨周期等都是以一周時間周期為基準;若商品是月時間周期,就是說該商品銷售周期、補貨周期等都是以月時間周期為基準。商品時間周期可以任意以日的正整數倍數設定,并可以按照俗稱的日、周、旬、月來表達。據此引入數據結構,形成嵌入商品時間周期要素的數列結構,就可以在自然時間的前行中,實現某種商品時間周期數列的動態函數關聯與運算條件。
同時,我們看到每一種商品時間周期的數列中的每一個周期所出現的數據,就是客觀商品數量流動的具體表現。譬如,每種商品每一個銷售周期實際上內嵌的數據,也就形成了某個時間周期條件下的出貨數列(消費者完成)。在時間周期的基礎上,可以任意的獲得覆蓋存貨周期數列,形成與其他數列平行的數列;運用覆蓋周期存貨數列與銷售周期數列之差,可以獲得變動周期存貨數列;覆蓋其存貨數列減去變動周期存貨數列,可以獲得補貨周期供貨數列。至此,一個周期的數列數據演進結束。同理,根據時間周期前行,下一個周期數列數據繼續演進,以此類推。至此,商品銷售數據推動的商品供應鏈的機制就建立了,其運行方式也就實現了。這種商品銷售數據推動的B2B、B2C、B2B2C等的商品供應鏈模式,稱為“商品智能供應鏈配送方法”,也可稱為“動態平衡定律”的應用。
這個定律是由兩部分組成,它是依據商品流通中,流通節點的實際形態,抽象出的物理模型。首先是時間周期函數關系式,將任何商品流通節點流出與流入的時間變量關系進行了抽象和歸納,并界定了一定的條件;其二是用統計學觀點,數據處理的方式,對時間周期,出貨數量進行了統計,并按照規則對數據進行梳理,分類,處置等,依據時間周期變動,頭部周期數據(出貨)的產生,按照運算規則,產生補貨數據,完全邏輯化的實現了商品流通供應鏈的宗旨。
需要說明的是,出貨數量是動態的,補貨數量也是動態的,出貨數量的改變進而數字化形成補貨數量的匹配。在這里出貨數量與補貨數量的變化率,完全由時間周期函數與數量數列函數科學計算導出,并隱含嵌入數據之中。
小結一下:商品智能供應鏈是動態平衡定律的載體,動態平衡定律是智能供應鏈基石。一個是理論,一個是方法,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具體的應用方法、步驟、專利號:2014100852317;專利號:2021108605943說明書中均已詳細載明。
三、商品智能供應鏈的應用對象與場景
社會的經濟活動是由數量眾多的企業構成的,每一個行業每一個企業都是所謂市場經濟生態圈的一個組成部分。如大眾消費品市場,是眾多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所支撐構建的,是其推動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連續性的基本依托。各類超市以及所涉及的各類各型商品集散地,這是一個時刻動態變化的市場,是一個完全開放的環境,是由人的消費需求而引發流動性的,消費的隨機性是顯而易見的。譬如,由運營商運營的手機類商品以及各種手機輔助的電子商品銷售網點,由廠家直營的手機類商品以及各種手機輔助的電子商品銷售網點,由社會第三方運營的手機類商品以及各種手機輔助的電子商品銷售網點,以及等等組成的商品集散地,都是構建商品智能供應鏈的對象與場景。構建這類市場商品供應鏈時,我們需要采用當期商品數據,也就是實時數據,以適應商品動態流動的需要。大眾消費市場是由人的消費行為引發的,且都是開放式環境,所以可稱為由人發起的需求場景。
示例:手機等終端電子產品市場,這類市場是由眾多的分銷門店構成。按照傳統的商業模式,這類商品分銷一般為“兩級流程”,即第一級制造商至區域代理商,第二級為區域代理商至分銷商,分銷商與消費者對接。其商品信息流動主要是自上向下,見圖1。
依照按需流動機理,按照兩級流程,第一級需求數據(信息)從分銷商至區域代理商,第二級區域代理商需求數據(信息)至制造商。其商品信息流動主要是自下向上,見圖2。
從圖1、圖2可以清晰地看到,圖1是“推式”供應鏈流程,一級接一級向下游傳遞;圖2是“拉式”供應鏈流程,數據信息一級接一級向上游傳遞。圖1是現行商品供應鏈信息數據的流動方向,圖2是智能供應鏈需求信息數據的流動方向。
需求數據(信息)的引領,對商品供應鏈生態可能會產生較大的影響,譬如,有了確切的需求數據,制造商可以將商品直接發貨至分銷商,可以清晰地界定需求資金流與契約資金流的關系,可以清晰地界定各方要素關系等。
小結一下,傳統的商業模式中,商品的流動,商品數據信息流動主要是由上游至下游;運用智能供應鏈配送方法后,商品的流動由上游至下游,商品數據信息由下游至上游。區別僅僅在此,這一變化可能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其二是備品備件類售后服務商品,一般這是處于一個相對封閉的管理服務區域,需求是由物(設備)發生故障引發的,它的所處環境相對不變的,但發生故障后對備件的需求是隨機的。構建這類商品的供需管理時,往往用上期備件商品數據,通常是指上年度備件商品發生需求的數據。由于人們對備品備件的管理目標追求不同,備品備件商品的數量匹配要求不同,人們需要可靈活調整供需的匹配數量,所以也可稱之為備品備件智能供應鏈。備品備件類商品一般處在封閉的環境里,它所面對的是被服務的設備或設施,當設備或設施發生故障時,需要備品備件支持,所以可稱為由物引發起的需求場景。
示例:某一管理運維區域,其下轄10個地市行政區,每個行政區為一個維護區域,同時設置一個備件庫存單元,見圖3。
備件商品一般分為2大類,一類是消耗備件,這類備件出庫后需要補充;一類是可修復重復使用備件,這類備件出庫后,需要維護人員將同型號故障備件交回庫房(交回的故障備件需要按照約定要素條件執行,由備件服務部門承擔)。如何從故障需求出發,滿足備件商品消耗的數量呢?專利號:2014100852317,一種電子類設備備品備件覆蓋配置方法,做了詳細的描述。該專利運用動態平衡理念,依據管理者的意愿,動態設定匹配數量,確保了備件隨機的使用,并冗余保證了不會出現斷供現象。整個區域備件商品是一個系統,是基于物聯網構建的,管理者隨時隨地可以觀察到備件商品的運行,并可以實時進行調度管理。這種方式適用現行的備件商品維護管理模式。
當然,我們也可將備件商品視為普通商品,運用動態平衡定律,節點設定,按需流動。這就可以采用“一種基于物聯網的商品智能供應鏈配送方法”,專利號:2021108605943。
備品備件智能化供應鏈是商品在特定環境下的一種應用,這種應用為商品智能供應鏈的應用完整性做了客觀上的補充。同此,在商品流通中商品智能供應鏈配送方法均可適用。
至此,可以看到商品流通與動態平衡定律存在著密切的關聯,通過流通節點設定,按照要素條件,人們可以方便地獲得按需流動的數據依據,從而為實現供應鏈管理目標與宗旨,奠定了理論與方法基礎。
根據不同商品的屬性,商品使用的場景不同,商品的經營方式和管理目標的不同,商品智能供應鏈配送方法的普遍性與特定性均已具備。這充分說明商品流通環節里,動態平衡定律的發現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人們在主動認識客觀世界中的必然,它揭示了商品流通中普遍存在著這一客觀定律,發現揭示這一定律的存在,并應用這一定律創新B2B、B2C、B2B2C等的供應鏈模式,將會更好地服務于商品流通領域之中。
四、動態平衡定律在B2B、B2C、B2B2C模式中的特征
商品智能供應鏈在各類商品集散地具體應用中,只有時間這個要素是節點各方最大的公約數,通過時間要素將各方統一到時間周期維度中來,時間約定平衡就成為大家可以遵循的客觀規則。這一定律的發現,在商品流通中顯現了極大的商業價值,下面我們簡要介紹一下目前觀察到的部分特征。
第一個特征,面對供應鏈管理的目標要求,在多方共享的商品流通節點上,唯有時間是唯一可以成為聯系各方紐帶的動態平衡要素,奠定了同一緯度各方的最大公約數,實現了各方“時間”上的邏輯平衡。無論是消費者、分銷商(超市)、制造商等,大家都可以時間周期的方式實現各自的共同約定。
第二個特征,動態平衡定律就是在具有各方最大公約數的前提下,按照事物本身的內在規律,運用數學、統計學的方法,提出在商品流通中,任一流通節點商品進出遵循動態平衡這一定律。這一定律揭示了消費者、分銷商、供應商、制造商等完全可以在消費者行為推動下,公平公正的實現各自的目標。
第三個特征,商品數量的“供給平衡”是在各方時間平衡的基礎上,通過源數據(消費數據)的產生(拉動),連續地在不同層級節點實現動態的商品數量供需平衡。這個平衡是市場化的反映,是客觀的,更是公平公正的,完全規避了各方發生矛盾的諸多因素。
第四個特征,促進了各方在商品流通中的職責所在,其供應鏈契約、供應鏈金融、供應鏈結算等都有了客觀依循的基礎,各方之間的合作關系將會進一步順暢,也會得到進一步的加強。
第五個特征,基于動態平衡定律的加持,在時間周期這一要素條件下,商品智能供應鏈可以使分銷商實現零庫存或最小動態庫存,這是一個依據市場消費行為的實際變化而實現的。
第六個特征,商品的流動性是最重要市場經濟活動,按需流動更是人們自古以來所追尋的目標,商品流通動態平衡定律的發現,給人們在商品流通領域開啟了重新構建商品流動性的秩序,解決了按需流動這一開創性的創舉。
第七個特征,在商品流動性方面實現了智能化、數字化,商品的消費實現了以消定供,即以消費數據轉化為供給數據,實現消費與供貨之間動態平衡。產品的銷售實現了以銷定產,即以銷售數據轉化為生產數據,實現銷售與生產的動態平衡。
可能還有第八、第九,……。
五、商品智能供應鏈誕生的意義
傳統的商品供應鏈也在追求需求與供給之間的平衡,可能這個平衡已經通過不同路徑和歷史積淀實現了極大趨近,可能也就是按需流動這一目標尚未完成,社會為此而繼續付出巨大的成本與代價。
雖然僅僅是這一點按需流動的實現,但在現實中所呈現的問題是巨大的和復雜的,涉及經濟利益更是驚人的。首先是供應鏈的各方無法按照消費市場的時間信息,進行最優化分擔,效率和效益受到較大的影響;第二是商品消費的波動性無法實時反應,各方無法有效跟蹤消費的波動,并及時調整供給與經營策略;第三是各方之間的合作,也會因為銷售的波動性帶來矛盾,導致合作的不順暢;第四是分銷商不能依據商品的流動需求,靈活的調整經營空間,導致暢銷商品與非暢銷商品在經營空間上難以把控;第五是有些商品的保質期往往由于商品進出時間不確定因素,導致難以把控,進而影響消費。這些在商品智能供應鏈面前,都是無法發生的,其也就煙消云散不存在了。
總之,商品智能供應鏈的誕生,人們就可以近乎完美地實現商品智能化流通。未來人們可以實現用“時間”來經營管理商品,用商品智能供應鏈構建各類商品集散地的流通,用商品時間周期、數量的變化來實時度量各自的經營變化,從而實現企業的發展與進步。時間就是效率,效率就是效益,這些現代社會的符號在商品智能供應鏈面前,都可以成為現實。
商品流通中動態平衡定律為商品智能供應鏈系統提供了理論依據與方法,創新地推動了這一領域的發展與進步。商品智能供應鏈的誕生與動態平衡定律的發現,可能是商品流通領域發展的又一里程碑。可以預見,動態平衡定律的應用價值還有很多尚未挖掘出來,相信通過未來的實踐,人們會更多地認識并發現其價值,也一定會展現出更加廣闊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