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月初,在川陜革命根據地,紅四方面軍建制最大的紅色童子團——少共國際先鋒師正式建軍,這支少年武裝直接由共青團川陜省委領導和指揮,為壯大紅軍隊伍和鞏固川陜蘇維埃政權,策應中央紅軍北上,作出了重大貢獻。
川陜蘇區的“娃娃軍隊”
1934年10月,紅四方面軍粉碎了國民黨“六路圍攻”之后,蔣介石又親自策劃了規模更大的“川陜會剿”,電令胡宗南部入川,上官云相等部向川陜邊逼近,準備糾合川陜兩省的軍閥勢力,東西堵截,南北夾擊,一舉消滅紅四方面軍于大巴山下。敵人集結的兵力達200個團以上,紅四方面軍處于腹背受敵的危險境地。
針對當時川陜根據地的現狀,1934年11月上旬,紅四方面軍總部在巴中清江渡召開團以上軍政干部會議,制訂了“依托老區,收縮戰線,發展新區”的“川陜甘計劃”,決定擴紅西進,向陜南、甘南發展,將川陜蘇區擴大為川陜甘蘇區。
這時,中央紅軍已撤出中央蘇區,大舉西進北上。中共中央致電紅四方面軍總部,要求紅四方面軍迅速集結主力,西渡嘉陵江,策應中央紅軍從長江上游渡江北上。11月,紅四方面軍主力部隊15個團約2萬余兵力移師旺蒼,川陜革命根據地黨政軍首腦機關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中共川陜省委、川陜省蘇維埃政府陸續遷駐旺蒼。一時間,旺蒼城成為川陜革命根據地后期的政治、軍事、經濟中心。同時,為了粉碎敵人的“川陜會剿”計劃,紅四方面軍在旺蒼境內開展了大規模的擴紅運動。
12月,川陜省委和紅四方面軍決定成立婦女獨立師、少共國際先鋒師,以配合紅軍作戰,完成策應中央紅軍北上、西渡嘉陵江、沖破蔣介石“川陜會剿”的戰略任務。
1935年1月初,旺蒼瘟祖廟(今旺蒼縣教師進修校)紅旗招展,鼓樂齊鳴,紅四方面軍建制最大的紅色童子團——少共國際先鋒師正式建軍,2800多名青少年精神抖擻,英姿勃發。全師下設兩個團,川陜省委和紅四方面軍任命少共川陜省委書記高厚良為政委,少共川陜省委指揮部總指揮長葉明為師長。從此,紅四方面軍有了一支最年輕的正規武裝力量,有了一支最富有生機和朝氣的紅色童子團。
浴血征戰的青春歲月
為了把這些少年打造成為一支訓練有素的隊伍,按照共青團川陜省委的要求,少共國際先鋒師立即開始整訓。當時的川北,天寒地凍,朔風刺骨,全師官兵冒著嚴寒進行軍事訓練。從稍息、立正、匍匐前進到各種戰斗隊形,從刺殺、射擊、投彈到各種進攻和防御戰術,掀起了熱火朝天的練兵高潮,全師官兵很快就掌握了作戰本領。與此同時,少共國際先鋒師還開展了提高政治思想覺悟、提高文化知識的整訓。政委高厚良組織政治和文化教員,給戰士們講課,學習《革命三字經》《列寧學校課本》等教材,讓戰士們明白“為誰當兵,為誰革命,為誰打仗”的道理,激勵他們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和訓練中。
1935年1月下旬,紅軍前線總指揮部發出了攻打“廣(元)昭(化)”的戰斗命令,接著又打響了“陜南”“西渡嘉陵江”戰役。少共國際先鋒師隨即結束了短暫的軍訓,投入到征戰之中。這支“娃娃軍團”主要的任務是保衛后方機關、運送糧食彈藥、救護傷病員、清剿土匪、阻擊敵人、偵察敵情等。有時也單獨執行一些戰斗任務。旺蒼“牛角洞戰斗”打響后,少共國際先鋒師派出一個營增援,日行100多里投入戰斗。戰士們用話筒向敵人喊話,宣傳紅軍政策,瓦解敵人軍心,沉重地打擊了盤踞在川陜邊一帶的反動勢力。
紅軍主力上前線后,后方的安全很大一部分都由少共國際先鋒師擔任。當時,紅軍前線總指揮部設在南鋒山后山梁上青靈古廟一帶,原由一個主力團負責保護;由于戰事需要,一部分臨時調出執行任務。少共國際先鋒師便派出兩個連增援,擔負起了保衛紅軍前線總指揮部的任務。戰士們不分晝夜地站崗放哨,高度警惕地守衛著紅軍總部機關,受到了總部首長的贊揚。
“陜南戰役”打響后,少共國際先鋒師一部隨紅四方面軍主力參加了戰斗;一部奉命往前線運送軍用物資和武器彈藥。戰士們冒著槍林彈雨,把軍用物資送到火線,又從火線上搶運傷員到后方醫院。戰士們人小志氣大,在向前線運送糧食和彈藥時,肩抬背扛,有時晚上打上火把走一個通宵……
1935年4月中旬,少共國際先鋒師隨同紅四方面軍撤離旺蒼,西渡嘉陵江,踏上了北上抗日的征途。長征途中,少共國際先鋒師一直擔負掩護和保衛紅軍后方機關的任務,并沿途宣傳北上抗日的重大意義,宣傳勞苦大眾翻身求解放的革命真理。
在血與火的征戰中,這支激蕩著青春歲月的“娃娃軍團”不斷成熟壯大,融入中國革命的滾滾洪流之中,在中國共青團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烽火硝煙中走出開國將軍
經歷了無數次征戰,少共國際先鋒師絕大多數人血染沙場沒有留下名字,但其中也走出了兩位開國將軍,他們就是少共國際先鋒師師長葉明、政委高厚良。
葉明,四川成都人,1914年出生于工人家庭。1927年參加共青團,1931年入黨。1932年,葉明受命到軍閥田頌堯部做兵運工作,紅四方面軍入川后,葉明帶領所在連隊投奔紅軍。隨后,被分配到紅四方面軍政治部工作,先后任川陜少年先鋒隊總指揮、少共國際先鋒師師長,紅四方面軍教導團團長、獨立團政委等職。葉明曾公開反對張國燾“拒絕北上、調頭南下”的分裂行徑,因而被免去團中央委員職務并開除團籍,下派到地方工作。紅軍北上,也沒通知他。當得知紅四方面軍二次北上,葉明將地方武裝200多人組織起來,克服重重困難,追上了紅軍主力。長征結束后,葉明踏上了西路軍的悲壯征途。
抗日戰爭時期,葉明歷任抗大指導員、冀中軍區整軍委員會政治部主任、延安軍政學院隊長、陜甘寧留守兵團直屬政治部主任、抗大總校教員訓練大隊政委等職。解放戰爭時期,葉明任東北軍大北滿分校副政委、東北軍大總校團政委等職。新中國成立后,葉明先后任中南軍政大學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第四高級步兵學校政治部主任,湖北軍區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武漢軍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2002年,葉明在武漢逝世,享年88歲。
高厚良,河南新縣人,1915出生于貧苦的農民家庭,13歲即參加共青團,14歲參加紅軍,1935年任少共國際先鋒師政委兼任少共川陜省委書記。長征開始后,高厚良任張國燾警衛隊副隊長;長征結束后,進入抗日軍政大學深造??谷諔馉幈l后,高厚良在冀南軍區擔任第三軍分區司令員,大部分時間轉戰于冀南平原。在解放戰爭中,高厚良率部參加了邯鄲戰役。
全國解放前夕,中央決定組建空軍。1950年,高厚良任空軍第3旅政委。不久,空3旅改編為空3師,高厚良任師政治委員。從1952年5月1日到次年1月26日,高厚良指揮空3師兩次入朝參戰,取得了擊落、擊傷美機114架的戰績。1952年6月,高厚良任空2軍副軍長,次年2月任空4軍軍長。1955年,高厚良被授予少將軍銜。1958年,高厚良任空5軍軍長、黨委書記,并當選為空軍黨委委員;次年4月任南京軍區空軍副司令員兼訓練部部長。2006年,高厚良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摘自《炎黃春秋》何廣華、何明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