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 梅梅 張海霞 聶晶 吳月
[摘要]?支氣管肺發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dysplasia,BPD)是一種新生兒慢性肺部疾病,由產前和產后等因素共同導致,與早產兒密切相關。BPD可導致患兒肺部發育被破壞且修復異常,最終影響其生活質量、威脅生命安全。因此,改善患兒的肺部健康、減少BPD相關并發癥至關重要。本文綜述了維生素D對BPD肺保護作用的價值及其潛在的作用機制,包括參與肺部發育、促進肺表面活性物質的生成,以及抗炎和抗凋亡作用,為BPD臨床治療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維生素D;早產兒;肺部發育;肺表面活性物質
[中圖分類號]?R722.6??????[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3-9701.2023.14.027
支氣管肺發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dysplasia,BPD)影響著很大一部分早產兒,這類患兒易發生呼吸道反復感染,易并發肺動脈高壓、認知學習障礙、生長發育遲緩等,嚴重者甚至導致死亡[1]。目前BPD缺乏全面準確的定義,且沒有完全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方法[2]。維生素D作為一種類固醇激素,以維持鈣、磷穩態和骨密度聞名,多項研究證實其在宿主防御、免疫和炎癥等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3],其在BPD中發揮的作用也得到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4]。本文對維生素D在BPD中的保護作用及其潛在的作用機制進行綜述。
1??BPD的定義及發病機制
1.1??定義
BPD最早由Northway等[5]于1967年提出,描述為由氧和機械通氣引起的早產兒肺部損傷。近年來,BPD的研究和臨床應用獲得較大發展,但對其仍無全面、準確的定義。2001年,美國國家兒童健康和人類發育研究所(National?Institute?of?Child?Health?and?Human?Development,NICHD)在患兒吸入氧氣(>21%)超過28d的基礎上,依據以下標準將BPD按照嚴重程度分為“輕度、中度或重度”,這兩項標準包括:①胎齡(<32周、≥32周);②出生28d后且不超過56d的患兒需要補充氧氣或糾正胎齡36周的氧氣依賴[6]。2018年,NICHD對其定義進行修訂,納入更新的無創通氣方法、基于等級的重新分類和肺部實質病變的影像學證據[7]。
1.2??發病機制
BPD的發病機制涉及遺傳因素、母體子宮內因素、患兒出生后的炎癥和感染、氧化應激以及新生兒加強監護病房的護理策略等,這些因素聯合作用改變肺部形態,導致肺部損傷、未成熟肺部炎癥及組織修復異常,從而引起免疫反應失調[2]。經典BPD病理形態主要以嚴重的上皮損傷、氣道平滑肌增生和肺部纖維化為主,但其近年來卻發生了變化,主要為肺泡結構簡化、微血管生長失調、基質重塑紊亂[8]。
2??維生素D
2.1??維生素D的來源與轉運
維生素D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D2和維生素D3。人體內維生素D主要是維生素D3(膽骨化醇或膽鈣化醇),主要來源于紫外線對皮膚7-脫氫膽骨化醇的光解效應,可運輸至肝臟、腎臟,先后羥化生成25-(OH)D3、1,25-(OH)2D3而發揮作用[3]。母體維生素D水平和胎盤轉運對新生兒維生素D的水平起關鍵作用,維生素D在妊娠晚期通過胎盤到達胎兒[9],且早產兒腸道吸收功能較差,早產兒普遍缺乏維生素D。
2.2??維生素D與BPD的關系
維生素D對早產兒BPD的保護作用已逐漸被認知[4]。一項包含133名早產兒(含68例BPD患兒)的臨床數據表明,BPD組患兒出生時的血清維生素D水平明顯低于非BPD組,且氧氣依賴時間與維生素D含量呈負相關[10]。Yu等[11]研究認為,維生素D缺乏是極低出生體質量和超低出生體質量早產兒BPD的獨立危險因素。Aristizabal等[12]研究表明,維生素D可通過改善肺部功能而緩解BPD,增加極早產兒BPD的存活率。一項臨床研究發現,BPD組患兒出生時血清25-(OH)D3的平均值顯著低于非BPD組;相比之下,BPD組患兒的呼吸頻率顯著增加,而潮氣量、達峰時間比顯著下降[1]。另一項研究顯示,早期補充維生素D可提高動脈血氧分壓水平,同時降低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水平,改善氣體交換能力,顯著減少機械通氣和吸氧時間[13]。動物實驗發現,母鼠缺乏維生素D使出生2周的大鼠呼吸系統阻力增加,順應性降低,肺部功能持續異常[14]。
2.3??維生素D保護BPD的作用機制
多項研究證明,維生素D的補充對BPD有潛在益處,但其確切作用機制仍不明確,可能涉及的分子機制包括參與肺部的發育和成熟、促進肺表面活性物質(pulmonary?surfactant,PS)合成、抗炎及抗凋亡作用。
2.3.1??維生素D受體與肺部??維生素D受體(vitamin?D?receptor,VDR)是一種位于靶細胞細胞核內的調節介質,其作為轉錄因子參與細胞增殖、分化等過程的調控[3]。研究表明,VDR在胎兒肺部呈高表達[15]。有研究提示,高氧誘導的肺部損傷可能部分繼發于VDR表達下調導致的維生素D信號減少[14]。肺泡的發育由維生素D通過VDR影響維生素D反應元件來調控[16]。研究發現,維生素D/VDR信號通路可維持肺泡上皮屏障的完整性,發揮防御作用[17]。Kosik等[18]分析114名早產兒(含40例BPD患兒)的4種單核苷酸VDR(FokⅠ、BsmⅠ、ApaⅠ、TaqⅠ)多態性與BPD的關系,發現ApaI的CC基因型嬰兒發生BPD的可能性明顯增加,提示在對早產兒并發癥遺傳評估時應包括VDR多態性。而不同的是,Koroglu等[19]研究發現,FokⅠ受體多態性與BPD易感性存在聯系,但是當胎齡和出生體質量收到控制時,未發現上述影響。因此需要更多的樣本數據來研究VDR多態性與BPD的易感性。
2.3.2??維生素D與肺部發育??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維生素D是肺部成熟的旁分泌因子,參加胎肺的發育,可促進早產兒肺部通氣及肺換氣功能的成熟[10]。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及其受體可調節血管生成,VEGF的高親和力受體在胎兒肺泡上皮細胞中表達[20]。VEGF信號通路在肺血管和肺泡發育異常中起關鍵作用,缺氧誘導因子(hypoxia-inducible?factor,HIF)上調VEGF活性,促進血管生成[2]。BPD實驗模型證實,維生素D激活促血管生成信號通路,如VEGF和HIF信號通路,在肺部近端及遠端氣道和血管系統的發育中發揮重要作用[14]。胎盤在正常的胎兒發育中至關重要。近期動物研究證實,維生素D缺乏大鼠的胎盤組織迷路層變厚,胎盤血管內徑縮小,導致胎盤發育和功能障礙[21]。然而目前尚無明確的妊娠期維生素D劑量補充標準,有動物實驗觀察到高劑量維生素D[40000IU/(kg·d)]會抑制胎盤增殖,引起胎鼠生長受限。因此,要通過更多的研究探究妊娠期補充維生素D對胎盤和胎兒發育的價值及毒性作用,為臨床決策提供依據[22]。
2.3.3??維生素D與肺表面活性物質??肺泡Ⅱ型上皮細胞可分泌PS,使肺表面張力下降,維持肺部順應性,抵御病原體[23]。PS主要包括磷脂和蛋白質,肺部表面活性物質蛋白(surfactant?protein,SP)包括SP-A、SP-B、SP-C和SP-D等,研究表明,維生素D可直接作用于肺泡Ⅱ型上皮細胞,誘導SP-B的合成[24]。除此之外,早期也有學者提出維生素D也可刺激PS中磷脂的分泌[25]。近期動物實驗表明,孕鼠缺乏維生素D會使胎鼠的肺泡Ⅱ型上皮細胞分化受到抑制,SP-A、SP-B、SP-C和SP-D表達降低,胎鼠肺部發育遭到破壞[15]。
2.3.4??維生素D的抗炎作用與BPD??炎癥是BPD發生發展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礎。BPD中的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IL-8、C反應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腫瘤壞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α等炎癥因子表達水平升高[26]。研究發現,早期給予補充維生素D可降低CRP、IL-6、TNF-α血清炎癥因子水平,預防新生兒BPD的發生[13]。Hu等[27]動物實驗亦表明,BPD組給予維生素D治療后,其肺部組織中IL-6、γ干擾素(interferon-γ,IFN-γ)和TNF-α的表達降低。在高氧誘導的新生大鼠BPD模型中,維生素D可拮抗Toll樣受體4(Toll-like?receptor?4,TLR4)的激活,減少細胞外沉積并抑制炎癥,保護肺部結構不被破壞[28]。已有研究表明,維生素D可提高維生素D反應因子在IFN-γ起始子區的甲基化比率,從而抑制IFN-γ的產生,導致INF-γ/IL-4比值降低,抑制炎癥,改善脂多糖誘導的BPD大鼠肺泡發育[29]。M1巨噬細胞本質上是促炎性免疫細胞,M2巨噬細胞具有抑制炎癥并促進傷口愈合和組織修復的功能;維生素D早期激活M2極化并在后期調節M1和M2巨噬細胞之間的平衡,在BPD中發揮雙向免疫調節功能[30]。此外,正常條件下中性粒細胞胞外陷阱(neutrophil?extracellular?trap,NET)能夠捕獲和殺死病原體,而當NET過量形成或清除不及時便會導致組織和器官損傷;NET參與包括BPD在內的多種疾病的發生,在新生大鼠BPD模型中研究發現低劑量維生素D會減少NET的形成,增加胎鼠存活率[31]。
2.3.5??維生素D的抗凋亡作用與BPD??BPD與細胞凋亡之間有很強的相關性[32]。Kose等[33]通過動物實驗表明,維生素D治療可增加增殖細胞核抗原,改善新生大鼠BPD中的細胞凋亡。另外有研究發現,維生素D可拮抗TLR4的激活,減少細胞凋亡,保留肺部結構[28]。在脂多糖誘導的新生大鼠BPD實驗中,給予維生素D可緩解誘導型一氧化氮合酶介導的細胞凋亡,改善肺部病理改變[30]。此外,絲裂原活化的細胞外信號調節激酶1/2(mitogen-activated?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kinase?1/2,MEK1/2)-細胞外信號調節激酶1/2(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kinase?1/2,ERK1/2)通路是與細胞凋亡相關的調節通路;研究表明,維生素D通過靶向BPD發病機制中的線粒體凋亡通路和MEK1/2-ERK1/2信號通路改善細胞凋亡,保護病變肺部結構[27]。
3??補充維生素D的臨床實踐
目前,早產兒補充維生素D的劑量、方式等均沒有確切標準。我國建議出生后數日即開始補充維生素D[34]。25-(OH)D3是循環中維生素D的主要監測指標[3],而兒童維生素D水平評估現無統一標準。我國建議50~250nmol/L的25-(OH)D3為維生素D充足,若超過上限可能出現潛在不良反應[34]。美國兒科協會[35]推薦的早產兒維生素D攝入劑量為:出生體質量<1500g(極低出生體質量)為200~400IU/d,≥1500g為400IU/d,最高上限設為1000IU/d。《歐洲兒科腸外營養指南》2010年版[36]推薦體質量<1800g的早產兒每天應攝入800~1000IU的維生素D;《歐洲兒科腸外營養指南》2019年版[37]建議胎齡32~36周的早產兒每天至少攝入400IU的維生素D。2018年《歐洲兒科胃腸病學、肝病學和營養協會指南》[38]推薦腸外營養早產兒需每日補充200~1000IU的維生素D。2022年《法國兒科學會專家共識》[39]提出,早產兒在新生兒重癥監護室的最初階段每日應補充600~1000IU的維生素D。中華預防醫學會兒童保健分會則建議,早產兒每日口服維生素D800IU,3個月后改為每日400IU;如果喂養早產兒配方奶粉可每日口服400IU[40]。研究表明,每日補充維生素D接近800IU,較200IU更能減少不良呼吸和生長結果,且不損害極早產兒的安全性[13]。我國推薦每日口服補充維生素D,依從性差時,可間斷大劑量口服;無法耐受腸道喂養時,可采取間斷大劑量維生素D肌內注射法[34]。
4??小結
綜上所述,本文回顧了維生素D與BPD的相關性及可能的參與機制,雖產后補充維生素D無法完全逆轉患兒肺部病變,但它可能促進肺部發育與成熟、抑制炎癥等,減輕肺部損傷,提高生命質量。關于維生素D對BP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需大量臨床及實驗數據予以支持,且我國嬰兒維生素D缺乏情況較為普遍,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以指導維生素D的個體化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1] LU?T,?LIANG?B,?JIA?Y,?et?al.?Relationship?between?bronchopulmonary?dysplasia,?long-term?lung?function,?and?vitamin?D?level?at?birth?in?preterm?infants[J].?Transl?Pediatr,?2021,?10(11):?3075–3081.
[10] GE?H,?LIU?W,?LI?H,?et?al.?The?association?of?vitamin?D?and?vitamin?E?levels?at?birth?with?bronchopulmonary?dysplasia?in?preterm?infants[J].?Pediatr?Pulmonol,?2021,?56(7):?2108–2113.
[17] SHI?Y?Y,?LIU?T?J,?FU?J?H,?et?al.?Vitamin?D/VDR?signaling?attenuates?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acute?lung?injury?by?maintaining?the?integrity?of?the?pulmonary?epithelial?barrier[J].?Mol?Med?Rep,?2016,?13(2):?1186–1194.
[24] PHOKELA?S?S,?PELEG?S,?MOYA?F?R,?et?al.?Regulation?of?human?pulmonary?surfactant?protein?gene?expression?by?1alpha,25-dihydroxyvitamin?D3[J].?Am?J?Physiol?Lung?Cell?Mol?Physiol,?2005,?289(4):?L617–L626.
[31] CHEN?C,?WENG?H,?ZHANG?X,?et?al.?Low-dose?vitamin?D?protects?hyperoxia-induced?bronchopulmonary?dysplasia?by?inhibiting?neutrophil?extracellular?traps[J].?Front?Pediatr,?2020,?8:?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