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凡 應小祎 洪淑芳
輸血在拯救患者生命、治療疾病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血液還不能依靠人工制造,只能依靠適齡、身體健康的人群捐獻,具備不可代替性和稀缺性。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及城鄉醫療覆蓋率的提高,其臨床用血需求逐漸增加,許多地區出現季節性、區域性用血緊張情況,部分地區臨床用血供求不足[1]。本研究對金華市2018—2020年無償獻血情況及人群特征進行分析,為無償獻血的宣傳、招募工作提供科學依據,并制定合理的無償獻血者招募策略,鞏固和發展無償獻血者隊伍。
1.1 對象 選取2018—2021年在金華市本級和市區高校采血點的無償獻血者70 736人次。納入標準:年齡18~60歲,均符合《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中相關規定,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獻血前健康征詢、血液初篩任意一項不符合要求。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批準文號20170624)。
1.2 方法 數據來源于啟奧輸血管理系統,收集上述無償獻血者的人口特征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職業分布等。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無償獻血總體情況 無償獻血者70 736人次中,2018年20 102人次(28.4%),2019年22 159人次(31.3%),2020年28 475人次(40.3%),構成比逐年增長,環比增長率分別為10.2%(2 057/20 102)、28.5%(6 316/22 159)。
2.2 不同年份無償獻血者性別特征(表1) 3年來男性獻血人次構成比均明顯高于女性,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 308.61,P<0.01)。

表1 不同年份無償獻血者性別特征 [人次(%)]
2.3 不同年份無償獻血者受教育程度比例分布(表2)不同年份無償獻血者受教育程度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 314.83,P<0.01);大專學歷的獻血者人群占比最高,其次為本科以上學歷人群。

表2 不同年份無償獻血者受教育程度比例分布 [人次(%)]
2.4 不同年份無償獻血者年齡特征(表3) 不同年份26~<36歲人群占比最高,≥56歲人群占比最低;對18~<26歲、46~<56歲、≥56歲人群進行趨勢卡方檢驗,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 45.53、530.62、580.69,P<0.01),其中18~<26歲人群占比呈逐年增長趨勢,46~<56歲、≥56歲人群呈逐年下降趨勢。

表3 不同年份無償獻血者年齡特征 [人次(%)]
2.5 不同年份無償獻血者職業比例分布(表4) 不同年份無償獻血者各職業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 956.23,P<0.01);學生群體占比最高,農民獻血人群進行趨勢卡方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 859.63,P<0.01),呈逐年升高趨勢。

表4 不同年份無償獻血者職業比例分布 [人次(%)]
2.6 獻血不合格情況 不合格獻血共406例(0.6%),其中谷丙轉氨酶異常226例(55.7%),乙型肝炎125例(30.8%),檢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35例(8.6%),檢出梅毒20例(4.9%)。男285例,女121例;年齡18~<26歲52例(12.8%),26~<36歲136例(33.5%),36~<46歲106例(26.1%),46~<56歲52例(12.8%),≥56歲60例(14.8%);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86例(45.8%),中專及高中116例(28.6%),大專56例(13.8%),本科及以上48例(11.8%);職業:工、商服務業人員125例(30.8%),農民85例(20.9%),機關、軍、政、事業單位人員55例(13.5%),學生45例(11.1%),其他96例(23.6%)。
借助無償獻血為臨床提供安全且充足的血液是我國公共衛生事業組成部分。通過對無償獻血人群特征進行分析,有利于發展、固定自愿獻血群體,增加無償獻血者在獻血者隊伍中的比例[2]。
本文資料顯示,2018—2020年無償獻血者呈逐年增長趨勢。其原因在于,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的頒布,我國采取了許多切實可行的干預措施,其中新聞媒體對無償獻血的宣傳轉變了人們的認識。金華市積極加強無償獻血宣傳,包括加強電視新聞、報紙、廣播、公眾號等宣傳力度,還增加了街頭獻血活動次數,在血源緊缺時通過電話、短信等方式招募獻血者,發出無償獻血倡議并提高服務質量,從而讓無償獻血人數逐年增加。
本文結果還顯示,2018—2020年男性獻血人次占比均明顯高于女性,這與北京調查結果一致[3]。究其原因,這可能與女性生理特點、心理因素等有關,女性經期、孕期、哺乳期等情況下,不符合獻血者健康檢查標準;女性可能會因為節食減肥等因素造成初篩檢查中血紅蛋白未達標。在心理因素上,女性對疼痛較敏感,獻血時多會產生緊張、害怕等情緒而無法參與獻血[4]。因此,今后招募工作中,需對無償獻血女性制定對應的招募策略,給予鼓勵、安慰,消除緊張情緒,增強自愿獻血的勇氣。做好宣傳及解釋工作,動員女性群體在身體條件允許情況下再來獻血,同時預留聯系方式,并建立獻血提醒機制,逐步增加其獻血人數。從年齡分布上看,3年來以26~<36歲人群占比最高,與陳敏等[5]研究結果一致;18~<26歲人群占比呈逐年增長趨勢,說明無償獻血主力人群為青壯年,可見無償獻血觀念已逐步被年輕人所接受;年輕人對新鮮事物、公益活動等充滿好奇且熱情。建議針對此類人群加強宣傳,如依據其喜好選擇紀念品,并利用網絡開通無償獻血網絡預約平臺等,讓獻血服務更高效便捷。而46~<56歲、≥56歲無償獻血人群占比呈逐年下降趨勢。此類人群對獻血安全性關注度更高,還受體質、工作等因素的影響,導致無償獻血熱情下降。建議加強宣傳力度,邀請無償獻血者以自身經歷消除其顧慮,告知獻血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并積極發揮網絡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提高無償獻血意識,讓更多人意識到獻血是獻愛心、為社會做貢獻;積極開展關愛社會、無償獻血、奉獻愛心、獻血健康知識普及講座等,鼓勵其參與無償獻血。就受教育程度而言,本地大專學歷獻血者人群占比最高,其次為本科及以上學歷,說明無償獻血人群受教育程度較高。對無償獻血知識的知曉度可影響無償獻血行為,受教育程度高的獻血者無償獻血知識知曉度高,對獻血行為更易接受。在職業分布中,學生群體占比最高,其原因可能與無償獻血招募工作中積極聯系高校青年志愿者大隊、設立無償獻血專門的宣傳服務隊及獻血者受教育程度高等有關。另外,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年齡為18~<26歲人群及農民均呈上升趨勢,表明年輕的農民在無償獻血中越來越有影響力,考慮與獻血招募工作人員進鄉鎮宣傳等有關。故在獻血者招募中,通過發放獻血宣傳資料、獻血后開展滿意度調查等方式,宣傳獻血相關知識;聯系、動員企業開展獻血活動,為團體獻血創造條件。同時,2019年36~<46歲群體、機關等事業人員占比高于其他兩年,這與金華在2019年有多項集體獻血活動有關。保證臨床用血的安全,并減少輸血傳染性疾病是采供血機構的重要職責。本文資料顯示,獻血不合格者僅占0.6%,低于李雙等[6]報道。男性不合格率較高,與獻血人數有關;其次26~<36歲人群不合格率較高,需加大不合格篩查。同時,隨著受教育程度升高,不合格率下降,說明公民受教育對無償獻血工作有促進作用。在不同職業中,學生和機關、軍、政、事業單位人員不合格率較低,且后者獻血比例低于前者,提示需加強到機關等單位宣傳工作,增強其獻血熱情。
綜上所述,金華市2018—2020年無償獻血者不斷增多,且獻血者呈年輕化及高學歷化趨勢;在獻血者招募工作中,應根據人群特征采取對應措施,以發展、建立穩定的無償獻血隊伍,保障臨床用血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