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琴,沈福瓊,宋 珊
(重慶市第十三人民醫院,重慶 400053)
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是指由外周靜脈(貴要靜脈、肘正中靜脈、頭靜脈)穿刺置管,導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靜脈中下段,為患者提供中長期靜脈通路[1]。PICC置管是近年來臨床較常見的靜脈置管操作技術,由于其在患者出院后還可以持續帶管,故被廣泛運用在化療的腫瘤患者中。PICC避免了反復穿刺,便于患者活動,同時還可以避免刺激性藥物對血管的損傷,防止化療藥物外滲等。但隨著PICC留置時間的延長,需要定期給予維護,若維護不當,則有可能引發嚴重并發癥,增加患者的痛苦,影響后續治療。因此,做好置管后的維護指導,幫助其加強自我管理能力,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是PICC延續性護理中亟待解決的問題[2]。目前常用的延續護理方式有電話回訪、信函、電子郵件、登門造訪等,但效果不佳。本研究探討利用移動互聯網管理系統對PICC置管患者進行遠程指導的效果,報告如下。
選取2020年1月—2022年3月住院及門診PICC患者200 例。按照收治先后順序及護理方法的不同,將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0 例PICC患者納入對照組,將2021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100 例PICC患者納入觀察組。對照組男42 例,女58 例,年齡(51.26±4.85) 歲;文化程度:高中以下63 例,高中及以上37 例。觀察組男43 例,女57 例,年齡(51.63±5.05) 歲;文化程度:高中以下61 例,高中及以上39 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醫學倫理要求,且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首次在本院行PICC并需要門診維護或外院置管后首次來我院PICC門診維護;患者及家屬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患者會使用智能手機;中途未參與其他臨床研究項目。
排除標準:PICC維護時間小于3個月者;精神行為異常者;未使用智能手機的人員;病情惡化退出或失訪者;拒絕參加本研究或不配合護理干預的患者。
對照組按照傳統方式進行護理。住院患者出院時,由PICC??谱o士示范導管維護的方法并給予指導,告知患者注意事項,并發放健康宣傳冊,告知每周按時返院進行導管維護。首次門診維護的患者,建立門診PICC維護登記本,記錄患者的一般信息:姓名、性別、年齡、診斷、住院日期、住院號、身份證號碼、聯系電話等;記錄置管日期、導管名稱、導管型號、生產批號、置入長度、外露長度、有效期、穿刺血管、穿刺方法、患者的依從性、穿刺時并發癥、拍胸片情況、PICC穿刺同意書簽署情況、使用的消毒液等;每次維護時給予常規一對一口頭宣教,注意預防導管堵塞、機械性靜脈炎、血栓形成、感染等并發癥,強調PICC導管維護的要求等;實施導管維護后做好評估和維護跟蹤。針對有并發癥的患者PICC??谱o士實施電話隨訪,每周2 次,了解患者導管維護情況,并給予及時糾正和指導。
觀察組實施“互聯網+”延續護理全程管理,維護資料進行電子化管理,并進行遠程維護指導,具體如下。
1.3.1 建立患者健康云檔案
對入組患者建立健康云檔案,包括5個方面內容。第一,患者一般信息:科別、姓名、性別、年齡、診斷、住院日期、住院號、身份證號碼、聯系電話。第二,置管記錄:日期、導管名稱、導管型號、生產批號、置入長度、外露長度、有效期、穿刺血管、穿刺方法、患者的依從性、穿刺時并發癥、拍胸片情況、PICC穿刺同意書簽署情況、使用的消毒液等。第三,并發癥記錄:感染、靜脈炎、導管堵塞、導管脫出、導管斷裂或漂移、血栓以及并發癥處理情況。第四,維護記錄:維護日期、導管是否通暢、更換正壓接頭和貼膜、封管液、脈沖正壓封管、導管體內長度、外露長度、臂圍。第五,拔管記錄:拔管日期、拔管原因、傷口情況、拔出導管的長度、患者對拔出導管的反應、拔管過程發生的并發癥及干預措施、傷口包扎情況。將移動互聯網系統與醫院電子病歷系統建立數據接口,操作者輸入患者身份證號后,從醫院電子病歷系統中自動采集患者的檔案信息,并保存在建立的移動云健康平臺。
1.3.2 遠程醫護指導
PICC??谱o士通過移動互聯網系統定期向患者發送PICC健康教育資料,推送醫護指導意見,通知患者來院維護的時間;患者到異地休養時如需維護可憑手機上的相關記錄到當地醫院進行維護,避免患者因擔心異地不能維護而要求非計劃性拔管事件的發生;患者關注“重慶市第十三人民醫院移動遠程醫療之家”微信公眾號,輸入用戶名及密碼即可查看自己的檔案信息,如有疑問或遇到問題,可通過文字或圖片以及借助網絡視頻等形式請求護理人員遠程會診、答疑,制訂線上答疑相應的預案,對常規性問題設置自動回復功能,對一些不能自動反饋的問題,實現一對一的互動交流,使患者足不出戶就能解決問題,有效防止并發癥的發生,同時減少患者往返醫院的時間。
1.3.3 建立患者交流平臺
以疾病類型建立病友圈,相同疾病的患者可以相互交流探討生活、治療、心理方面的問題,達到情感共鳴。
1.3.4 開展定時推送服務
課題組成員通過微信進行定時推送維護時間、PICC注意事項、異常情況預防、發生并發癥的典型案例等;對到期維護的患者提前2 d進行微信或手機短信提醒,強化患者及家屬對PICC置管后的重視和風險防控意識;對行動不便的患者進行上門維護,避免遺漏維護的風險。
干預3 個月后,對比兩組患者PICC相關知識得分、并發癥發生率、依從性及滿意度。
1.4.1 PICC相關知識得分
采取PICC相關知識量表對患者進行測評[3],該量表包含PICC植入的必要性、攜管觀察要點、攜管注意事項3 個維度共17 個條目,每個條目的備選答案為“掌握、了解、不知”3個等級,分別賦值10 分、5 分、0 分。得分越高,表示知識掌握越好。
1.4.2 并發癥發生率
比較兩組患者出現感染、堵塞、導管脫落和非計劃性拔管等并發癥的發生率。
1.4.3 依從性
按照完全依從、部分依從和不依從評價患者依從性。依從性=(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例數/總例數×100%。
1.4.4 滿意度
比較兩組患者對全程護理的滿意度,滿意情況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觀察組PICC相關知識測試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PICC相關知識得分比較 單位:分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單位:例(%)
觀察組按時維護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按時維護依從性比較 單位:例(%)
觀察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滿意度比較 單位:例(%)
PICC導管室置入患者中心靜脈靠近心臟部位,導管需保留很長時間,所以要定期對導管周圍消毒護理。常規一周護理一次,觀察導管周圍有無紅腫、硬結以及患者體溫變化等[4]。可用碘伏消毒導管周圍,消毒后重新包扎即可。使用導管前用生理鹽水沖管,每次輸液結束后用肝素鈉封閉導管,防止血凝塊阻塞導管。護理時注意觀察導管有無滑脫、松動等,如果懷疑有滑脫,需再次行胸片檢查,確認導管位置較好時才可繼續使用[5]。
本研究中,由于對照組患者行PICC置管后,采取的是常規門診維護結合口頭宣教,患者帶管出院后,無論去哪所醫院維護,都不能提供置管長度、臂圍等相關置管方面的完整信息,尤其是不在同一地點維護,更增加了維護的難度。觀察組患者在我院置管或首次來我院維護時,護理人員會給患者建立電子置管維護記錄并上傳至云端,包括后期的維護,形成完整的維護記錄,從微信公眾號推送給患者,患者可以從微信中查閱自己的置管情況、健康宣教資料、下一次維護時間等,便于患者去其他地方進行維護,極大地方便了患者。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PICC相關知識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赡芤驗閷φ战M患者采取的是傳統護理方式,患者置管后護理人員進行口頭健康宣教,患者掌握的PICC相關知識有限,不同人員維護起來有一定難度,增加了堵管、感染的風險,有些患者甚至因為行動不便或回家沒辦法維護而不得不選擇非計劃性拔管。觀察組患者實行“互聯網+”延續護理,維護資料進行電子化管理,并進行遠程維護指導,健康宣教和維護時間會及時發送給患者,對于行動不便的患者還可以提供上門維護,確?;颊甙磿r維護,有效減少了非計劃性拔管及PICC并發癥的發生率。觀察組按時維護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可能因傳統的健康教育方式+出院電話回訪,患者及家屬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PICC的護理方法和注意事項,發現問題也不能及時得到專業指導。實施“互聯網+”延續護理后,患者的置管記錄全程可查,PICC小組成員將常見問題制訂預案,設置自動答疑,特殊問題可通過視頻遠程指導,實時微信或短信提醒患者維護時間,也可預約上門延伸服務,使患者導管維護的依從性提升,延長了管道留置時間,同時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6]。觀察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原因在于傳統的維護為手工記錄,患者出院后信息不能隨意帶走,到院外維護時護理人員不清楚具體的置管情況,增加護理難度;電話回訪易遺漏信息或解釋不耐心等,導致滿意度下降。實施“互聯網+”延續護理后,患者導管信息可在手機上實時查詢,自動解答常見問題,有專業人員隨時在線負責遠程答疑或視頻指導,拉近了護患間的距離,患者更為滿意[7]。
綜述所述,“互聯網+”健康管理系統在PICC導管維護延伸護理中的成功運用,可以有效減少非計劃性拔管及PICC并發癥的發生率;能保證原始資料的完整性、延續性,并可隨時查閱,方便患者異地就醫,通過提醒預約,減少門診等侯時間,提高患者按時維護的依從性和護理服務滿意度;提高了護士的工作效率及護理質量監控,降低了居家留置管道風險;同時因為維護得當,延長了管道的留置時間,也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