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雯雪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陜西 西安 710061)
重癥急性胰腺炎(SAP)具有起病急、進展迅速的特點,臨床病死率可達30%以上[1]。雖然該疾病采取常規治療手段(手術或者減少胰液分泌、液體復蘇、藥物治療等)即可有效控制病情,但由于治療時間長,不可避免地影響機體代謝系統,引起營養不良[2]。早期腸內營養是輔助SAP治療的重要干預手段,有利于調節治療期間患者的營養水平和機體狀態[3]。但有研究顯示[4],早期腸內營養干預過程中實施常規護理患者易發生腹瀉、堵管、吸入性肺炎等并發癥,影響預后。集束化護理是一種集合一系列有循證基礎的治療及護理措施的干預方法[5],通過查找文獻,對干預方案的科學性、可行性進行論證,并用于臨床患者的護理中,提升護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有研究顯示[6],在早期腸內營養干預的基礎上聯合集束化護理,有助于改善SAP患者的營養生化指標,提高治療效果。本文選取我院收治的86 例SAP患者,探討集束化護理聯合早期腸內營養干預的應用價值,報告如下。
選取2020年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SAP患者86 例,均符合《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中SAP診斷標準[7]。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3 例。對照組男22 例,女21 例,年齡(48.62±3.25) 歲;膽道疾病引起19 例,暴飲暴食引起14 例,酗酒引起6 例,原因不明4 例。觀察組男23 例,女20 例,年齡(48.64±3.26) 歲;膽道疾病引起20 例,暴飲暴食引起15 例,酗酒引起5 例,原因不明3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兩組均給予早期腸內營養干預:患者入院2 d后,置入鼻飼管進行腸內營養干預。嚴格按照患者體質量計算能量,經腹部透視定位空腸鼻飼管達到Treitz韌帶后的10~20 cm位置后,先采用250~500 mL生理鹽水或葡萄糖溶液緩慢注入,經評估后進行腸內營養。營養劑需嚴格選擇,治療前期以易吸收的短肽氨基酸營養制劑為主,治療后期給予長肽和整蛋白型營養制劑,根據患者耐受程度調節滴速,逐漸增加熱量。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主要包括飲食護理、疼痛護理、口腔護理、體溫護理及心理干預。
觀察組給予集束化護理干預。具體護理措施如下。第一,健康教育護理:將SAP相關知識制作成小手冊或卡片,發放給患者及家屬,對患者的疑問進行針對性講解,增強患者對SAP的了解;密切觀察患者的心理狀況,避免患者出現負性情緒,幫助患者樹立治療信心。第二,胃腸壓力護理:SAP常出現休克、腎功能障礙、呼吸障礙等,且容易引起腹部脹痛、排便不暢、惡心嘔吐等癥狀,排泄物長期滯留會增加胃腸壓力,且容易滋生細菌,引起胃腸道菌群失調,甚至會誘發全身細菌感染。因此,通過胃腸減壓護理干預增加胃腸動力,促進胃腸對有害細菌的排泄,降低對身體產生的毒素反應。若情況特殊,可采取開腹手術方式降低腹腔壓力。第三,口腔護理:SAP患者口腔內和呼吸道內分泌物增多,加之患者缺乏行動能力,分泌物難以自主排出,容易引起窒息。護理人員每天定時幫助患者進行口腔清理,操作時注意保護好口腔黏膜,可使用紗布球擰干后放入口腔擦拭,清理口腔分泌物,防止誤吸,降低肺部感染發生風險。第四,并發癥預防護理:做好補液平衡,預防發生心力衰竭。
SAP患者可能會因為應激性潰瘍并發消化道出血,因此應每天詢問患者是否有劍突下疼痛、反酸和噯氣,并觀察大便性狀,及時向醫師反饋并遵醫囑處理。對于已經發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采取冰鹽水+云南白藥口服治療,使用制酸藥物,必要時通過胃鏡或手術治療。做好感染的預防,尤其是肺部感染,除了口腔護理,還需要做好感染源防控,比如病房的清潔衛生、接觸者的手衛生等。此外,還需要密切觀察患者呼吸情況、血氧飽和度及痰液改變,一旦發生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則需要通過高流量吸氧和機械通氣,注意觀察血壓、肢端濕冷、心動過速等,避免循環衰竭。注意每日出入量,觀察尿色變化,避免應用腎損害的藥物,做好腎衰竭的預防等。兩組均持續護理干預30 d。
觀察比較兩組癥狀(腹痛、腹脹、排氣、腸鳴音)緩解時間,護理前、護理30 d后營養生化指標以及護理干預期間并發癥(ARDS、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心力衰竭、腎衰竭)發生情況。

觀察組腹痛緩解時間、腹脹緩解時間、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癥狀緩解時間比較 單位:d
兩組護理前前白蛋白、總蛋白、白蛋白等指標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前白蛋白、總蛋白、白蛋白等指標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營養生化指標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單位:例(%)
SAP發病突然且進展速度快,發病后患者機體處于高應激狀態,能量消耗巨大,病情進展期,容易造成營養不良、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8-9]。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SAP已經可以有效控制,但患者的機體狀態和營養水平仍然需要重點維持,以促進患者恢復。早期腸內營養干預是維持SAP患者機體狀態和營養水平的重要方式[10],患者入院后2 d開始早期腸內營養干預,可糾正患者代謝紊亂,盡可能將蛋白質的丟失降低至合理水平,同時也避免營養過盛增加器官功能負荷。早期腸內營養不僅是維持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也是調節患者機體狀態的重要途徑。但早期腸內營養會伴有明顯的并發癥,影響臨床治療效果,因此應密切監測患者的機體狀態,并采用合理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預防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機體恢復。
集束化護理通過一系列有循證基礎的治療及護理措施,實現對SAP的臨床護理[11],通過“集束化”共同實施,有效提升護理措施的綜合作用[12]。本文針對SAP的疾病特征及治療期間患者營養狀態、癥狀反應及可能的并發癥發生情況,以循證理論為依據,查詢大量文獻資料梳理總結,形成集束化護理措施,對患者進行全面干預。在早期腸內營養干預的基礎上聯合集束化護理干預,有利于進一步改善患者臨床癥狀、調節營養狀態,并且能夠降低并發癥的發生風險[13]。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腹痛腹脹緩解時間、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護理后前白蛋白、總蛋白、白蛋白等指標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在早期腸內營養支持的基礎上結合集束化護理干預能更有效調節患者機體狀態,降低機體負荷,使機體營養狀態水平得到更好的改善。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說明在早期腸內營養干預的基礎上實施集束化護理,有效彌補了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容易產生并發癥的缺點,大大降低了并發癥的發生風險。
綜上所述,集束化護理聯合早期腸內營養干預,有利于改善SAP患者營養水平,促進患者臨床癥狀改善,降低并發癥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