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君
c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處理好一系列重大關系,其中之一就是活力與秩序的關系?;盍κ巧鐣l展的基礎和條件。只有社會充滿活力,才能夠凝聚各方力量,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推動社會進步。秩序是社會發展的基石和前提。社會運行有序才能有效解決各種問題和矛盾,實現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活力和秩序兩者相輔相成、辯證統一。一個現代化的社會,應該既充滿活力又擁有良好秩序,實現社會運行有序與社會活力迸發的動態平衡。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牢牢把握活力與秩序的內在邏輯與辯證關系,在完善社會治理體系、發展基層協商民主、打造社會共同體等方面著力,努力建設既有活力又有秩序的現代化社會。
一、完善社會治理體系: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現代化治理格局
一個既有活力又有秩序的現代化社會,必然具有健全完善的社會治理體系。歷經多年探索,我國已經形成黨委政府、社會力量和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參與,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各顯所能的社會治理體系,這是我國既能實現經濟快速發展又能實現社會長期穩定的重要保障。必須進一步完善社會治理體系,著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現代化治理格局。
1.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切實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統領作用,對社會建設與治理定向瞄航,對重大問題及時研究,對重大決策和部署進行政治引領和動員,對涉及社會安全穩定發展和人民群眾民生民計的重要工作進行督促、指導和考查,對破壞社會秩序、損害人民利益、危害安全穩定的行為和現象嚴肅查處、嚴厲打擊,推動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落實落細見成效。
2.厘清和強化政府職責。堅持精兵簡政與強化政府職能相統一,健全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發揮政府在社會建設、社會治理、公共服務、安全保障、應急處置等方面的職能作用。該放手的堅決放手,將更多的人力財力物力集中到必須承擔的職能上來。該提供的必須提供,發揮政府的有形之手,彌補社會和市場的不足。該保障的盡一切力量保障,為推進社會有序運行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3.促進和保障公眾參與。大力培育和發展公益性、服務類社會組織,構建“黨建引領+社會組織承載+社會公眾參與”的組織化參與模式,引導、鼓勵和支持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社會各界人士依法有序參與社會治理。加強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制度規范建設,保障公眾依法依規依程序有序參與社會治理,暢通人民群眾對關涉自身利益和公共利益事務上的表達、參與、監督和權益維護渠道,充分調動人民群眾參與社會建設與治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4.加強和完善法治保障。堅持以憲法為基準,以民法典為依托,加快推進社會法治化進程,努力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方位運行,切實用法治保障社會有序運行,維護社會安全穩定。推動全民學法用法守法護法,提升全社會的法治意識和水平,確保決策依法制定、訴求依法表達、利益依法調整、矛盾問題依法處理。
5.厚實和優化科技支撐。讓科技賦能社會建設、有效支撐社會治理,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AI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現代科學技術,著力打造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生態綠色、智慧運行的新型智能社會建設模式,努力實現對社會運行的精確感知、對公共資源的高效配置、對異常情形的及時預警、對突發事件的快速處置,提升社會治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
二、發展基層協商民主:緊緊依靠人民推進社會建設
基層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基石,是人民群眾工作生活的直接場域,更是社會建設的重點和重心。基層穩固則社會安定、國家安全。我國歷來重視基層,形成了廣泛、務實、管用的基層民主協商制度,充分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必須進一步發展基層協商民主,緊緊依靠人民推進社會建設。
1.將全過程人民民主落到實處。充分發揮基層群眾自治的制度優勢,健全和完善群眾自治機制,保障人民群眾選舉、協商、決策、管理、監督等各項權利。要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引領、組織動員以及管理服務監督作用,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要尊重人民民主權利,切實做到“要辦什么、不辦什么,先辦什么、后辦什么,都由群眾自己依法決定”,確保“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基層落地落實。
2.讓群眾對基層事務當家作主。堅持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智于民、問效于民,讓人民群眾對自己的事務當家作主,緊緊依靠人民治理各項基層事務,推進社會建設。堅持重心向基層下移、政策向基層傾斜、權力向基層下放、資源向基層集聚、人才向基層流動,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支持、財政保障、制度創新等多種渠道將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積聚到基層,為基層自治奠定良好的基礎條件。
3.聚焦民生實事開展廣泛協商。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與充分發揚民主相統一、協商過程與協商結果運用相統一、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相統一,聚焦群眾關心的民生實事和重要事項開展廣泛民主全協商。要將黨的群眾路線貫穿于基層協商民主全過程,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遇事多與群眾商量,決策多與群眾協商,堅持協商于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把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
4.推動基層民主協商制度化發展。要完善健全城鄉社區協商制度,明確協商事項和內容,拓展協商主體和形式,完善協商程序和流程,切實解決“誰來協商”“協商什么”“如何協商”的問題,推動形成省、市黨委政府指導、縣級黨委政府規范、鄉鎮(街道)黨委政府主導、社區兩委具體執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職能部門、群團組織、相關利益群體和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的議事協商平臺,推動基層民主協商制度化發展。
5.構建中國特色基層民主協商模式。要加快推進城鄉基層民主協商理論創新、制度創新、__實踐創新,積極探索座談會、聽證會、論證會、懇談會、屋場會、院落會等基層協商形式,開展場內場外結合、線上線下聯動、干部群眾共議、相關各方依規依法參與的協商活動,豐富和拓展基層民主協商的渠道和形式,努力構建適合基層實際、參與主體廣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程序科學、機制健全、成效顯著的中國特色基層民主協商模式。
三、打造社會共同體: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生動局面
當前,我國社會分工日益精細、社會聯結更加有機,社會各單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息息相關、命運相連,總體呈現出結構立體、需求多元、流動居變、矛盾復雜、風險性大的現代社會特性。必須充分調動全社會各方力量充分參與社會建設與治理,著力打造“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社會共同體,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生動局面。
1.畫好共建共享的同心圓。各級黨委政府要堅持人民至上,回應人民所急所需所盼,著力在強化基本保障、改善工作條件、提高生活質量、豐富精神文化、優化生態環境等方面下功夫,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提供有力支持?;鶎狱h組織要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更好地組織、宣傳、凝聚和服務群眾,帶動社會各方力量參與社會建設和治理。廣大黨員、干部要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在社會建設與治理中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帶動人民群眾踴躍參與、創新創造。
2.構建各盡其能的共治圈。建立健全黨委領導體制、政府負責體制、民主協商體制、群團助推體制、社會協同體制、群眾參與體制,既發揮黨委領導作用、政府主導作用,又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面積極參與,既強化各類群團組織、各類社會組織、各級企事業單位責任,又鼓勵支持社會各界人士和廣大人民群眾充分參與,使各方主體和力量在社會建設與治理中分工合作、良性互動,實現各展其長、各盡其能。
3.推動公共服務的社會化。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實施“政府購買服務計劃”“公益創投計劃”“市場培育計劃”“政企聯動計劃”,將更多的民生民政事項和社會服務事項交給社會。構建省、市、縣、鄉、村五級聯動的社會工作體系,健全以社區為平臺、以社會組織為載體、以社區工作者為支撐、以社區志愿者為輔助、以慈善資源為補充的“五社聯動”機制,著力增強城鄉公共服務能力,推動公共服務的社會化運行。
4.彰顯群團組織的功能性。充分發揮群團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群眾優勢,著力增強群團組織的政治性、先進性和群眾性,利用群團組織覆蓋廣泛、聯系群眾廣泛、專業化程度高、針對性強的特點,推動各級各類群團組織在社會建設和治理的廣泛實踐中引領群眾、組織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切實當好黨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彰顯群團組織在社會建設與治理中的政治引領、組織動員和社會服務功能。
5.做好“五治”融合的大文章。著力增強政治的統領作用,堅持“政治”把舵領航定向;夯實自治的基礎性作用,實現人民群眾自己作主;發揮德治的先導性作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強化法治的保障性作用,做到政府依法行政、群眾依法辦事、矛盾依法處置;依托智治的支撐性作用,依靠數字科技推進智慧治理。通過“五治”融合,實現社會活力有序,人民幸福安康、國家長治久安。
本文系湖南省學位與研究生改革研究重點項目“專業學位研究生實務能力培養的實踐與探索——以社會工作坊為例”(2022JGZD069)的研究成果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黨校青年與社會建設教研部主任、教授
責任編輯:張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