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人文主義教育觀的嬗變、特征及啟示

2023-06-16 02:08:47任強周露露
現代教育科學 2023年2期

任強 周露露

[摘要]自1972年至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了4份有影響力的報告——《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財富蘊藏其中》《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學會融入世界:適應未來生存的教育》,共同體現了人文主義教育觀的主旨。通過梳理4份報告,發現其人文主義教育觀經歷了尋求人的解放和個性化發展,促進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維護和增強人的尊嚴、能力和福祉,實現人和生態的可持續發展的嬗變過程。4份報告體現了凸顯意志自由和理性自制、聚焦公民意識與集體責任、包容不同群體及多元文化、立足全球推動教育協同共治的特征。立足人文主義教育觀審視我國教育發展,未來教育應重塑教育觀念,以“五育融合”助推和諧發展;培養多元化創新人才,明晰科技倫理邊界;推動教育均衡發展,實現教育公平;培養世界公民,共筑人類命運共同體。

[關鍵詞]人文主義教育觀;未來教育;融入世界;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圖分類號]G5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843(2023)02-0014-07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3.02.003

人文主義教育觀自古希臘到現代社會一直伴隨著教育實踐,其誕生于古希臘,興起于文藝復興時期,在啟蒙運動時得到傳承和發展。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邁向了第二次工業革命,階級間的激烈矛盾、迅猛發展的科技革命以及異化膨脹的消費需要刺激著科學主義和工具理性主義的不斷發展,以至走向了極端。隨后發生的世界大戰以及頻頻出現的生態危機更令人體會到科學的雙面性,科學需要人文主義教育觀的引領[1]。歐洲新教育運動及美國進步教育運動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人文主義教育觀的傳播,遏制了唯科學主義教育一家獨大的發展趨勢,至此,人文主義教育觀被廣泛接受并應用。也正是在這一時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立,并確立其組織宗旨為:“通過教育、科學及文化來促進各國間之合作,對和平與安全作出貢獻,以增進對正義、法治及聯合國憲章所確認之世界人民不分種族、性別、語言或宗教均享人權與基本自由之普遍尊重”[2]。這一表述便可體現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文主義基調。《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中指出,正是此時“人文主義教育觀獲得了新生”。此后,人文主義教育觀便貫穿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教育工作中。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先后發表了《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財富蘊藏其中》《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學會融入世界:適應未來生存的教育》4份報告,這4份報告凝結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教育理念,傳遞了人文主義教育觀的價值追求。聯系4份報告及人文主義教育觀的演進歷程,可對其理念作出詮釋,即尊重生命和人格尊嚴,追求權利平等和社會正義,肯定文化和社會的多樣性,培養團結和共擔責任的意識以建設人類共同的未來[3]。至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人文主義教育觀經過了3次的革新與超越。結合4份報告梳理人文主義教育觀的嬗變過程,總結人文主義教育觀的核心特征,可以為人文主義教育觀在我國的實踐提供參考。

一、人文主義教育觀的嬗變

人文主義教育觀貫穿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工作的始末,分析至今已發表的4份報告,便可窺見人文主義教育觀的嬗變過程。人文主義教育觀在《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體現為對人的解放和個性化發展的追求;在《教育:財富蘊藏其中》中體現為促進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在《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中體現為要尊重生命、尊重公正、尊重平等,使人過上有尊嚴和幸福的生活;在《學會融入世界:適應未來生存的教育》中體現為學會與世界融為一體,實現人和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一)《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尋求人的解放和個性化發展

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帶動了經濟向上攀升,但也嚴重危害了人與自身、他人、環境和社會之間的平衡狀態,如何在這樣的社會中生存下去是人們亟需破解的難題。首先,科技應以為人類服務為目標,但現有教育體系過度推崇科學主義,輕視人文學科,致使人被工具化。其次,過去盛行的精英主義教育割裂了人文學科與科學技術之間的有機聯系,狹隘的功利主義教育使得教育變得刻板固化,不利于人的個性發展[4]。最后,教育上出現了3種新的現象,分別是“教育先行”“教育預見”和“社會拒絕使用學校的畢業生”[5],這正是因為制度化教育模式下培養的學生無法融入社會,舊教育體系已無法滿足社會需要,教育改革勢在必行。

為應對這一系列社會問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72年發布的《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對教育目的進行了全新表述——“走向科學的人道主義”“培養創造性”“培養承擔社會義務的態度”“培養完人”[6],以此擺脫科學主義和人文主義的極端割裂現象,試圖創造科學的人文主義教育觀。第一,科學的人道主義反對任何先驗的、主觀的或抽象的關于人的觀點[7],而是將人視作一個具體的、適應時代的、有自我意識的人。第二,培養創造性、解放人的才能在未來教育中應居于首位,需發揮教育的力量彰顯每個人自身的能力和表達,以一切可能的形式去實現他自身。第三,科學教育不僅是傳授科學知識,也要注重科學精神、科學思想的培養,在培養人才促進科學發展的同時也要有效抑制科學技術可能帶來的一系列危害。第四,這一切最終的目的便是培養完人,即為一個尚未存在的新世界培養掌握科學方法、具有科學精神的人,培養具有探索精神、積極從事創造性工作的人,培養愿意承擔社會義務、具備公民美德的人,培養體力、智力、情感和道德得到充分發展的人[8]。

(二)《教育:財富蘊藏其中》:追求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兩個世紀交替之際,世界變得更加復雜和不穩定,出現的3大挑戰成為了此時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第一,“一切為了經濟增長”已不再被看作是可以使物質進步與公正、尊重人的地位、尊重我們應完好地傳遞給后代自然財富和諧一致的理想途徑[9]。第二,經濟、資源、人權等各種不平等現象阻礙了人類的長遠發展,每個個體都有義務采取行動,共同消除這些危險。第三,作為地球村的一分子,公民應具備較高的責任感,增強參與社區生活的積極性以實現真正的民主,最終走向人類的持久發展。這3大挑戰都與教育息息相關,需要落實于教育政策之中,因此,1996年《教育:財富蘊藏其中》應運而生。

為了更好地應對21世紀出現的3大挑戰,該報告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人文主義色彩的教育觀點。首先,教育作為實現和平、自由和公正的主要手段,其倫理性和文化內涵被著重突出。教育應在尊重人的多元化的基礎上,最大可能地發揮每個人的創造才能和潛力。其次,該報告重新明確了人的發展理念。發展的目的是使人作為社會的人而不是作為經濟工具得到充分的發展,人既是發展的第一主角,也是發展的終極目標[10]。再次,基于以人為目的的發展理念,該報告提出教育應圍繞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生存4個支柱展開。這4種基本的學習囊括了實現人的發展所需具備的全部知識和技能,是落實全民基礎教育,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力量。最后,該報告主張改革限制個人充分發展的教育系統,摒棄刻板化的教學組織形式,以終身教育理念不斷造就、培養人的能力。

(三)《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維護和增強人的尊嚴、能力和福祉

21世紀仍處于動蕩不安中,不平等、不寬容現象依然層出不窮,社會無時無處不在經歷變革,教育也需跟上腳步。經濟全球化在降低全球貧窮人數的同時也造成就業增長率低、青年失業率攀升等問題[11],國家之間以及國家內部之間的不平等現象依然在加重,弱勢群體長期被剝奪受教育的機會。“種族、文化與宗教不寬容現象”[12]不斷出現,性別、地域以及種族歧視依然存在,通訊技術在為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成為了傳播這些不良思想的工具,由此產生的政治鼓動和暴力事件都在威脅著人類的生存。人們需要平等,渴望獲得普遍人權以保障獲得自身發展的機會,尋求與他人及自然和諧共存的出路。

基于對時代背景的把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中對人文主義教育觀進行了重申,將維護和增強個人在其他人和自然面前的“尊嚴、能力和福祉”[13]作為21世紀教育的根本宗旨。該報告基于人文主義觀念提出了一套普遍適用的倫理原則,重新解讀和保護教育的4大支柱,對當時的主流言論進行了挑戰,認為教育不僅是為了傳授技能,還是為了傳遞尊重生命的價值觀念,主張進行整體性的教育及學習,基于健全的倫理和道德的綜合方法來應對社會、經濟、文化等多個層面的問題。面對世界各地的沖突現象,該報告提出要從群體、文化、決策3個方面增強教育的包容性[14]。群體包容包括實現基礎教育中的性別平等、中高等教育中的性別均等;文化包容即培養世界公民意識和多元文化意識以減少文化沖突和暴力事件;決策包容強調引導全社會伙伴共同參與教育決策和治理,真正將教育作為全球共同利益,為實現全人類的幸福發揮作用。

(四)《學會融入世界:適應未來生存的教育》:實現人和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人類處于全新世向人類世轉變的關鍵時期,其自身活動引發的地球變暖、極端天氣、生物滅絕、人畜共患病等人類無法承受的反噬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人類亟需尋找出一種能與地球共存的生活方式。對經濟增長的癡迷促使著人類將原本為了實現社會公正、平等和可持續發展的項目擱置,轉而優先發展經濟,以人為本成了人類破壞生態的遮羞布。與此同時,錯誤的教育理念也在這場生態危機中推波助瀾,固有的課程體系將人類放置于生態圈之外,教育作為傳播人類例外論的工具,驅使著人們隨意研究、支配自然,企圖逃脫于自然之外修復自身造成的生態問題。因此,人類需要從根本上重構教育,教育需要幫助人類融入世界來更好的生存下去。

為了讓教育能夠適應未來的生存,2021年的《學會融入世界:適應未來生存的教育》報告中,提出了有關未來教育愿景的7方面的教育宣言。其中,第1條和第6條都是關于人文主義的:“到2050年,我們能夠批判性地重新評估和重新調整教育與人文主義之間的關系”;“教育遠遠超出了主張普遍主義和以人類為中心的人文主義、人道主義和人權觀點”[15]。該報告指出人類需要打破以人為本的教育桎梏,肯定地球上一切生命、實體、力量的集體能動性,承認地球上一切事物之間的相互依存性,將促進正義擴展到整個人類或社會框架之外。人類應消除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學科界限[16],意識到自身的生態屬性,從根本上重新評估教育的人文主義知識傳統,將教育的目標從人文主義轉變為生態正義,培養具有生態意識、集體性格,能夠融入這個世界的人,使地球上的所有人與物都作為生態圈的一部分,共同參與到這場拯救地球的行動之中,修復這個破損的星球。

二、人文主義教育觀的特征

雖然人文主義教育觀在不同時期被賦予了不同的意義,但始終保持著凸顯意志自由和理性自制、聚焦公民意識與集體責任、包容不同群體及多元文化、立足全球推動教育協同共治的特征。人文主義教育觀在為每個人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的同時也為其匹配了相應的責任和義務;重視對責任意識、公民能力的培養和塑造;緊跟時代發展不斷吸收多元文化,融入多元世界;堅持立足全球視野,依據不同時期的全球性問題提出全球性的解決辦法。

(一)凸顯意志自由與理性自制

人文主義教育觀為每個人提供了最大程度上的自由。人的發展是一個從依附自然到依附他人再到依附物,最后達到自由發展、實現人的徹底解放的過程,因此,教育的終極目標就是實現人的自由。全球倫理有義務為個人提供選擇上的最大自由,包括意識和思想上的自由、自由思考和自由探索[17]。無論是《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對教育民主化的呼喚,還是《教育:財富蘊藏其中》中對教育是保證人人享有他們為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和盡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運而需要的思想、判斷、感情和想像方面的自由的肯定,亦或是《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中倡議爭奪更多的教育治理事務中的話語權,又或是《學會融入世界:適應未來生存的教育》中人們開始接受世界的多元性,能夠自由選擇多樣不同的價值體系,都表明人們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接受個性化的教育,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但這并不意味著這種自由是無度的,自由伴隨著自制,人們在進行自我選擇、自我創造、自我規劃的同時也需要進行自我約束及自我控制。早在古希臘蘇格拉底的人文主義教育思想中便提到了自制。自制是一切德性的基礎,它基于人的自我意識,體現人的健全理智,使人具有自覺約束欲望的理性,只有自制才可以帶來真正的自由、尊嚴和福祉[18]。4份報告發布的時代背景不同,面臨的矛盾沖突也有所區別,但究其源頭,無論是頻頻發生的生態危機還是有增無減的沖突暴力都與人們毫無節制地追求自我發展有關。一旦自由超過了限度,人類必然會受到反噬。基于對世界格局的精準把握,4份報告都摒棄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桎梏,抨擊一味謀求經濟發展的錯誤理念,這正是其自制意識的重要體現。

(二)聚焦公民意識和集體責任

人文主義教育觀注重塑造公民意識,培養公民技能,以便讓每個個體都具備承擔人類社會責任及義務的能力。公民就是在政治層面上具有自主權利并平等參政的社會共同體成員[19]。《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在教育目的中指明需培養人們承擔社會義務的態度,引導人類走向團結之路。《教育:財富蘊藏其中》強調人類應共同承擔責任消除世界上的不公正現象,提升個體責任感學會在地球村上共同生活。《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指出要在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的世界實現可持續發展,就應將教育和知識視為全球共同利益。這意味著知識的創造、控制、獲取、習得和運用向所有人開放,是社會集體努力的一部分。《學會融入世界:適應未來生存的教育》著重推崇集體主義品質,倡議將自身融入世界發揮共同體力量共同解決地球面臨的重重危機。4份報告對教育目的的設定以及對未來生活的追求都彰顯其對公民意識和集體責任的重視。

人文主義教育觀既關照每一個個體的個性化表達,又強調個體之間的聯系性。人不是獨立存在的,作為社會群體中的一部分,必然要意識到自己對人類社會的責任和義務。這意味著:第一,自我的個人主義是被否定的,在滿足自身利益的同時,也要平等對待其他個體,超越狹隘的功利主義與經濟主義,以利他主義的關懷之心在接受社會為自己帶來的權益的同時關愛他人。第二,人文主義教育觀培養人們承擔社會責任的態度、參與社會事務的能力,以及追求和平、包容、正義的情懷,當社會處于危機之時,每個個體都要肩負起共同克服社會矛盾、推動社會進步的責任。

(三)包容不同群體及多元文化

人文主義教育觀對不同群體的包容即確保每名學習者都能感受到自己受到重視和尊重,能有明確的歸屬感,力爭做到覆蓋全民,缺一不可[20]。人文主義教育觀關注不同群體的差異性,力求最大限度地確保各群體公平享有受教育機會。4份報告中都多次指明了教育中的不平衡和不平等問題,關注不同國家間、教育系統間、群體間、性別間受教育機會問題,試圖通過資源的合理配置及對落后群體的福利關照縮小教育差距,實現教育平等。人文主義教育觀包容受教育者的天賦差異,包容其追求創新和探索的努力,在對學習者的培養中,反對機械、死板的培養方式,將人視作獨立能動的個體,重視學習者的個性表現,鼓勵學習者發揮自身創造性,尋求自身獨特發展。

對多元文化的包容即《學會融入世界:適應未來生存的教育》報告中對他者開放、與多元宇宙包容共存的教育理念。人文主義教育觀在傳播發展過程中,從不要求各國放棄自身主流價值觀念實現絕對自由,而是在充分了解多元文化的基礎上,秉持著求同存異的態度平等交流,及時吸收和補充其他文化中有利于自身的部分,力求建設“和而不同”的教育共同體[21]。到2050年,人文主義教育觀的包容性將從承認多元文化過渡到承認多元世界,教育者將完全擁護世界主義,承認多元性,或承認不同世界的共存[22]。人文主義教育理論不再從多個角度解讀單一世界,而是承認人類生活在多物種生態中,要學會跨物種、階級、種族認識同處于這個世界上的其他伙伴,認同地球所有生命之間的相互作用。只有學習感受不同世界之間的相互聯系,才能在多元宇宙中共存。

(四)立足全球推動教育協同共治

人文主義教育觀對教育的解讀與暢想都是基于全球性視野,為全人類共同的福祉針對全球性問題提出全球性的解決辦法。自《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開始,報告便將此時面臨的全球性問題概括為科技的雙面性、地區間的差距、危害中的環境、民主的危機,主張教育的發展需要依靠各個國家共同提供資源。《教育:財富蘊藏其中》將全球性背景確立為7大主要緊張關系,主張通過教育增強每個人的責任感,建立伙伴關系展開國際合作以解決地球村的教育問題。《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更是多次提到“全球治理”“全球貧困率”“全球氣候”“全球化世界”等關鍵詞。面對依然存在的7大主要緊張關系以及新產生的矛盾,該報告將教育和知識定義為全球共同利益,呼喚全社會集體努力將知識從私有化中解脫出來。《學會融入世界:適應未來生存的教育》破除了教育中固有的主客體分離論,將這種全球性視野從人類擴展到了整個地球,主張將人類作為生態內部人,與星球上的其他居住者組建成共同體共同學習、共同生活,以世界性原則對地球實行集體修復。

對比4份報告,每份報告中提出的所有思考和設想都不局限于某一國家、某一民族、某一群體、某一流派,而是跨國際、跨民族、跨群體、跨流派的[23]。不同地區的發展水平不同,問題的表現形式不同,造成危害的程度也有高低,但追根溯源問題的源頭都是一致的,并不能夠割裂開來看待。因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并不因貧富差距而忽視、優待于某方,也不因問題原因而歸咎、譴責于某方,而是平等地看待每一個國家,從全球性整體發展局勢出發,剖析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全球性問題,展望教育的未來之路,最大限度上提出可普遍適用的解決方法。

三、人文主義教育觀對我國教育發展的影響及啟示

以人文主義教育觀審視中國教育的發展現狀,可對中國教育的未來發展提出以下幾點啟示:未來教育需重塑教育觀念,以“五育融合”助推和諧發展;明晰科技邊界,在符合人文倫理的前提下發揮科技力量培養創新性多元化人才;推進實現教育包容性發展,以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助力教育公平目標實現;引領建設命運共同體的全球性發展,培育世界公民修正人類危機,共筑美好未來。

(一)重塑教育觀念,以“五育融合”助推和諧發展

21世紀以來,我國經濟逐漸全面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但教育領域的發展卻停滯不前,未來教育需以“五育融合”助推和諧發展。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我國需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但現有教育體系中五育發展平等性缺失、差異性顯著、整體性割裂,不符合新時代人才培養的需要。因此,未來教育必將推進“五育融合”,實現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推動我國由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的轉變[24]。

首先,需要強化頂層設計。政府需對“五育融合”進行系統設計、整體部署,引導各區域學校之間形成學校共同體,共同探索“五育融合”的發展之路,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確保上行下效、順利實施。其次,需要明確教育目標,轉變教育觀念。學校要嚴格落實上級政策,以五育全面發展作為出發點設計教學過程、明確教學任務。教師、家長、學生乃至全社會都需要重塑“五育融合”教育觀念,摒棄固有的智育為先的觀念,轉向培養綜合型創新人才,構建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共同體,三方之間形成合力,共同形成多維立體的育人體系。繼而應建立科學完善的評價體系,建立體現“五育融合”的評價新標準,包括區域評價標準、學校評價標準、課程評價標準、學生評價標準和教師評價標準,并在此基礎上探究對應的區域評價、學校評價、學生評價和教師評價的關聯互動機制[25]。最后,應在不同地區開展試點實踐。推進“五育融合”仍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階段,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需在不同區域展開不同領域、不同方式的創新實踐,生成更多優質實踐經驗,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更迭遞進,最終由局部推廣至整體。

(二)培養多元化創新人才,明晰科技倫理邊界

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深刻影響了人類的生活方式、思維模式,也全面滲透到了教育領域,未來教育與人工智能將不斷融合深化。第一,人才培養目標應轉向培養創新型的個性化人才,常規的、膚淺的工作將被機器取代,人類需要進行更深層次的有意義學習來勝任復雜的、非常規的工作。第二,需完善智能教育課程體系[26],政府及相關部門需加強頂層設計,規范智能教育實施計劃,加大該領域的人才及經濟投入,保障智能教育能夠順利展開;教育部門應設計符合時代需要且適應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教材及課程,提升智能教育課程的地位。第三,教師和學生都需深化智能教育意識,提升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能力。對于教師而言,只有充分掌握并能夠應用新型技術,才能靈活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提升教學質量,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科技素養;對于學生而言,掌握智能技術是開展智能化學習的前提,將尖端科技運用于自我學習之中,有助于拓寬學習視野,成就個人發展。

科技在為人類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勢必會引發一系列的倫理問題。第一,過度依賴人工智能會出現技術對教育的壟斷,技術成了控制和支配的工具[27],教育標準片面化、教育過程流水線化[28],人的創新能力和自主意識被壓抑。第二,大數據時代中個人信息安全不被保護,個人的隱私信息易被泄露、交易。第三,虛擬化技術的突破使得人工智能的產物也可以置身于真實世界之中,作為一種新興技術,它較少受到規則限制,長久發展下去必然會影響人類世界正常秩序的維系。因此,需構建符合倫理需求的智能教育規范體系,加強數據安全監管機制,從人文主義出發為其設置道德規則,健全人工智能應用保障機制,運用法律規范和倫理道德的雙重力量將其可能造成的風險降到最小。

(三)推動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

我國在推進教育包容性發展上已取得一些成就,但也依然面臨著不少挑戰,未來教育需推動教育均衡發展,實現教育公平。當前,我國地區間的貧富差距依然存在,落后地區的學子較少有機會接觸前沿教育資源,教育水平參差不齊;男女入學雖獲得保障,入學后女性學習者的輟學率卻均高于男性,性別歧視依然存在;科技飛速發展下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勞動者需有自身的不可替代性,九年義務教育明顯已無法滿足人們對教育的需求,增加義務教育年限及提升義務教育水平成為教育均等化發展的內在要求[29]。

共同富裕,教育先行。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實現教育公平,方能助力共同富裕奮斗目標的實現。首先,有關部門應增加教育經費的投入,依據政策指導強化教育頂層設計,著重關注殘疾、女性、落后地區的學生,確立教育公平發展的行動路徑,整合教育資源力量,最大化發揮其作用,盡可能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其次,應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建設學齡兒童信息采集數據庫[30],實時監控各地學齡兒童的入學、升學情況,統計各地學齡人口數量,靈活匹配相應的教育資源。而后,需大力普及線上教學的學習形式,開發更多的免費教學資源共享平臺供落后地區的學生、教師學習,開展類似專遞課堂的幫扶形式,調動一線城市的教師為偏遠地區的學生實施網絡授課,落后地區的學子也可享受到優質教育。最后,應持續完善教師收入分配制度、福利保障制度,合理安排教師的編制名額,為鄉村教師提供一定的資金補助和更多的晉升機會,提高城市教師參與鄉村教育工作的積極性,形成城鄉教師共同體,定期進行工作交流與互助,共同助力鄉村教育發展。

(四)培養世界公民,共筑人類命運共同體

命運共同體的建設既是面向世界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也是改善生態形成地球生命共同體。當今世界,各國處于交錯盤結之中,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獨立存在,面對一個又一個威脅人類生存的難題,人類需要團結起來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攻克。地球生命共同體理念更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引申和擴展,是基于生態文明立場、從共同體的視域將人類命運推及地球生命命運的高度完美體現[31],培養世界公民是建設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前提和基礎。

為實現培養世界公民的教育目標,需將共同體理念貫穿于整個教育工作中,培養學生的共同體意識。在評價標準上,需優化學生的評價體系,削弱分數在學生評價中的地位,將合作能力也納入學生的評價指標中,為培養共同體下的公民技能奠定基礎。在教學形式上,學校教學應多展開合作學習,設置互助小組促使學生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時與小組成員共同進步、協同合作,實現利己和利他的統一,提升學生對共同體的歸屬感。在課程設置上,應設置人文理解課程,通過人文主義平等、開放、正義等理念引導人們不因文化差異產生隔閡,從單一民族文化認同升華到命運共同體認同,重塑思想觀念推動人人普遍參與共同體的理解性行動[32]。在教育資源上,需建設世界教育資源共享體系,帶動全球優質教育資源流通,既可方便快捷地展開國際教育援助,提高落后地區的教育水平,也可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傳播創建渠道。由此,世界人民共同整合教育資源、分享集體智慧,人人均可參與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之中。

參考文獻:

[1]鄒逸.科學教育中的科學主義與人文轉向[J].全球教育展望,2018(05):25-34.

[2]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組織法[EB/OL].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12/001255/ 125590c.pdf,2016-08.

[3][11][12][1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7:36;10;39;20.

[4][5][6][7][8]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1;35;35-37;183-192;195.

[9][10]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財富蘊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3-5,70-71.

[14]湯曉蒙,黃靜瀟.人文主義教育觀的重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反思教育》報告解讀[J].高教探索,2017(08):52-53.

[15][16][22]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學會融入世界:適應未來生存的教育[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2021(05):139-145.

[17]中國科學探索中心.構建全球倫理——什么是人文主義倫理學[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8066840030989083&wfr=spider&for=pc,2018-05.

[18]李明德.西方教育思想史:人文主義教育之演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31.

[19]周國文.公民倫理觀的歷史源流[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6.

[20]United Nations Educationne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Global Education Monitoring Report Summary[EB/OL].https://unesdoc.unesco.org/ark:/48223/pf0000373721/PDF/373721eng.pdf.multi,2020-12.

[21]喬揚.人文主義教育觀的中國立場[D].東北師范大學,2021.

[23]李政濤.人工智能時代的人文主義教育宣言——解讀《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7(05):3-11.

[24]楊麗.“五育融合”的歷史演進、現實困境及實現之策——基于新發展階段背景下的分析[J].當代教育論壇,2021(04):1-10.

[25]李政濤.“五育融合”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J].人民教育,2020(20):13-15.

[26]胡小勇,孫碩,楊文杰,丁格瑩.人工智能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需求、愿景與路徑[J].現代教育技術,2022(01):5-15.

[27]Herbert Marcuse.Some Social Implications of Modern Technology[M].Routledge,1998:41.

[28]高山冰,楊丹.人工智能教育應用的倫理風險及其應對研究[J].高教探索,2022(01):45-50.

[29]袁志剛,阮夢婷,葛勁峰.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共同富裕:教育視角[J].上海經濟研究,2022(02):43-53.

[30]魏遠竹,張群.共同富裕背景下福建省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研究[J].發展研究,2021(S1):103-109.

[31]林丹,柳海民.自利與共生: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性基點及學校德育價值取向[J].教育科學,2021(06):1-6.

[32]田養邑.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教育生活:關系依存與實踐道路[J].湖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02):161-168.

(責任編輯:劉麗)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Enlightenment of Humanistic Education View

—— An Analysis Based on Four UNESCO Reports

REN Qiang, ?ZHOU Lulu

(Huzhou University, Huzhou, Zhejiang 313000, China)

Abstract: Since 1972, UNESCO has published four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reports——“Learning to Live: Today and Tomorrow in the World of Education”, “Education: Where the Wealth Lies”, “Rethinking Education” and “Learning to Integrate into the World: Education for Future Survival”, which reflect the theme of humanistic education view. Through the four reports, the humanistic view of education has experienced the process of seeking individual liberation and personalized development,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and free development of human, maintaining and enhancing human dignity, ability and well-being, and realiz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and ecology. The four reports generally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lighting the freedom of will and rational self-control, focusing on civic consciousness and collective responsibility, inclusive of different groups and multiculturalism, and promoting the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of education based on the world. In the future, we should reshape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five educations. Cultivating diversified innovative talents and clarifying the ethical bounda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mot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realize educational equity; To cultivate global citizens and build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Key words: ?Humanistic Education View; future education; into the world;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收稿日期]2022-10-20

[基金項目]湖州師范學院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學校共同體視域下小學生學業競爭的困境與矯正策略”(項目編號:2022JSJYYK15)。

[作者簡介]任強(1983-),男,陜西鳳翔人,博士,湖州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論。周露露(1999-),女,浙江寧波人,湖州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學院碩士生;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真实乱子伦视频播放| hezyo加勒比一区二区三区|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欧美成人综合视频|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 国产精品浪潮Av| 特级精品毛片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 swag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女主播| 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在线人成大黄瓜 | 在线看片中文字幕| 国产一级毛片高清完整视频版| 欧美人与性动交a欧美精品| JIZZ亚洲国产|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美女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软件| 天堂在线视频精品| 动漫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一级片一区| 青青草一区| av尤物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第一页在线| 爱色欧美亚洲综合图区| 天天爽免费视频| 亚洲成人在线网| 国产区免费精品视频| 在线观看网站国产| 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本亚洲精品网站| 亚洲精品日产AⅤ| 五月婷婷导航|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 欧美日本在线| 国产污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av一码二码三码无码| 亚洲精品片911|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 日韩a级毛片| 国产99欧美精品久久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任我爽爆在线播放6080 | 久久国产精品麻豆系列| 色婷婷电影网| 国产三级成人| 看av免费毛片手机播放| 久久国产高清视频| 成年女人a毛片免费视频| 在线国产欧美|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软件 | 免费人成又黄又爽的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 国产精品污污在线观看网站| 最新亚洲av女人的天堂| 亚洲精品第一页不卡| 亚洲欧洲AV一区二区三区| 九九热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伊一| 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在线人成大黄瓜 |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区| 国产成人8x视频一区二区| 2020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靠逼视频|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对白刺激| 福利国产微拍广场一区视频在线| 超碰色了色|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影院| 欧美三级自拍| 欧美精品二区|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高清| 色天天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片| 中文字幕第1页在线播| 在线播放精品一区二区啪视频|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区| 成人夜夜嗨|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国产免费黄| 国产永久在线视频|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