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萌

“平遙的牛肉,太谷的餅,祁縣的玻璃最有名。”這句童謠自清末以來就在當地廣為流傳,可見祁縣玻璃歷史悠久。作為祁縣縣域經濟第一大支柱產業,玻璃產業數百年的傳承與發展,離不開一輩輩玻璃匠人默默的奉獻。作為行業泰斗級人物,張世躍見證了祁縣玻璃由興至盛的歷程,他不受傳統的束縛和影響,敢于在技藝上創新改革,不斷弘揚中國玻璃器皿文化,為祁縣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玻璃器皿制作人才,榮獲“中國玻璃藝術大師”稱號。
1946年,張世躍出生于祁縣小韓村,高中畢業后,先在學校擔任初中數理化教師。1979年,進入祁縣玻璃廠,從配料、司爐、產品設計開始做起,逐漸成長為班長、工段長、車間主任、副廠長。1987年,他調到祁縣玻璃二廠任廠長。1991年,他又轉到祁縣玻璃廠任副廠長,分管玻璃器皿生產和制瓶生產線。2002年,他加入山西大華玻璃實業有限公司擔任副總經理,工作范圍也從玻璃工藝技術拓展到自動化生產流程、質量管理、市場研發等。
匠人在重復,大師在創造。匠人是可貴的鋪路石,大師是輝煌的里程碑。幾十年的從業經歷使張世躍積累了豐厚的生產、技術、研發和管理的技能知識。他帶領團隊,率先在山西乃至華北地區開發推廣稀土在玻璃器皿制造上的使用,從而廢除了劇毒白砒在玻璃熔化上作為澄清劑的引入,對我國玻璃器皿進入歐美市場起到了促進作用。在全國首先開發泡塑材料用于玻璃器皿制品的內外包裝上,得到國際市場的認可,之后逐漸推向全國,進一步開辟了國內外的消費市場。
他設計出多種高白料晶質玻璃器皿、異形酒具酒瓶、彩繪裝飾品等多種玻璃產品,大大豐富了玻璃制品的種類。他多次參加省市科技巡回講演團進行技術交流宣講,并在山西、河北、河南、北京、新疆等百余家玻璃企業在建廠、筑爐、配料、熔制等方面進行了技術交流和大力指導,為玻璃企業的拓展和玻璃行業的發展做出了極大貢獻。
他從事玻璃器皿工作以來,先后獲得了“第三屆中國藝術家作品金獎”“山西省日用玻璃行業專家”“山西省科委玻璃器皿拋光獎”“省外貿產品包裝改進發明獎”“省科委稀土玻璃進步三等獎”“晉中職工自學二等獎”“晉中市科技創新人才”“玻璃澄清劑成果獎”等。
張世躍不忘成長中受到的恩澤,不遺余力地將自己在玻璃行業積累的生產技術等知識與經驗無私奉獻出來,先后參與國家、行業、地方25個玻璃質量標準的起草制定,并努力讓這些專業技術、工藝傳承下去。他把玻璃器皿生產操作中產品設計原理、技術控制、作業流程的工藝、工序、方法及疑難雜癥、經驗教訓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圖案的形式表述出來,編寫成冊,對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2019-2021)》大力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加快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大軍,振興行業奮發起到積極的作用。
他還執筆編寫了《玻璃器皿生產工藝手冊》《顏色玻璃器皿》《玻璃器皿生產技術疑難解析》《玻璃器皿裝飾》等專業技術書刊,被編入清華大學、陜西科大、齊魯工大、晉中學院等院校收編收藏或用作教案教材。
2015年,張世躍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日用玻璃協會授予“中國玻璃藝術大師”光榮稱號;2020年,被聘為國家玻璃器皿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山西)技術顧問;2021年,被聘為晉中學院現代玻璃產業專家委員會成員。同年,被祁縣總工會命名表彰為“祁縣工匠”?!捌鋵嵨乙矝]做什么,只是在玻璃廠工作的時間長一些,平時注重記載對生產中疑難雜癥的解決及新產品的研發?!奔幢愠煽冏恐瑥埵儡S仍如此謙虛。
沒有誰是天生的大師,大師之所以能成為大師,是因為他能從一而終地鉆研著一件事、孜孜不倦地追求一個目標、永不止步地提升自己。即使年近八旬,張世躍仍然堅持每天查閱專業書籍、一線調研指導、編著專業書刊?!艾F在還在編寫《玻璃器皿制品缺陷的原因及分析》這本書,須趕在祁縣第四屆玻博會前出刊?!闭劦侥壳肮ぷ?,張世躍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