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徐立京
企業是社會中的企業,社會是企業家的舞臺,企業發展與社會責任履行相輔相成。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企業社會責任工作,指出“一個企業既有經濟責任、法律責任,也有社會責任、道德責任”,強調“只有真誠回報社會、切實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家,才能真正得到社會認可,才是符合時代要求的企業家”,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確要求。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強國建設、民族復興,需要我們共同為之付出辛勞和智慧,離不開廣大企業擔當作為。
企業社會責任是內涵不斷豐富、外延不斷擴展、富有創造性和開拓性的長期實踐,是企業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和品牌價值的集中體現。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自覺將自身創新創造融入時代發展,眾多企業還努力探索社會責任的制度化、體系化建設,成功塑造負責任的品牌形象。
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征程上,我們要有更加強烈的擔當精神,知責盡責。對于企業來說,踐行社會責任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努力實現質量更好、效益更高、競爭力更強、影響力更大的發展。以弘揚企業家精神為支撐,將社會責任理念融入企業戰略、愿景、組織、制度、文化、傳播等各方面,全方位樹立負責任的企業形象。以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為目標,進一步推動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理念深化、機制完善、實踐豐富。
營造企業更好履行社會責任的市場環境、社會環境、輿論環境,更離不開社會各界包括新聞媒體的參與和努力。自“中國品牌日”設立以來,人民日報開辟專門版面,推出特別報道,持續講好有特色、有亮點、有成效的企業社會責任故事。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發揮“報、刊、網、端、微、屏”全媒體方陣優勢,忠實履行黨中央機關報職責使命,發揮在輿論上的導向作用、旗幟作用、引領作用,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提供更有力的輿論支持。

上海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趙嘉鳴
承擔社會責任,是企業服務社會、彰顯價值的重要形式。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廣大企業家“增強家國情懷,自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增強先富帶后富、促進共同富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立定了根本、指明了方向。2023年中國品牌日活動在滬舉行之際,人民日報社舉辦中國企業社會責任高峰論壇,恰逢其時、恰逢其勢,充分彰顯了黨中央機關報的視野格局與情懷擔當。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上海不斷深化高水平改革開放,在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效能治理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探索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征、上海特點的超大城市發展新路。作為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上海也一直與國內外廣大企業雙向奔赴、互相成就,特別是聚焦“三大任務一大平臺”、強化“四大功能”、建設“五個中心”等重大戰略任務, 圍繞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方向,努力為廣大企業在上海追逐夢想、成就事業、服務社會創造良好條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上海“是一個不斷見證奇跡的地方”,勉勵上海在新征程上創造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跡,展現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氣象。創造新奇跡,展現新氣象,離不開廣大企業的參與和奉獻。我們將努力打造貿易投資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政府服務最規范、法治體系最完善的營商環境,持續營造“人人都是營商環境、事事關系營商環境”的濃厚氛圍。我們要講述好企業在滬發展的故事,弘揚好企業積極踐行社會責任的良好風尚,為擦亮企業品牌、打造上海品牌、做強中國品牌提供更多助力。我們將與廣大企業同心同向同行,深耕好上海這片創業沃土,建設好上海這座偉大的人民城市,共同向世界展示好中國式現代化的光明前景。

民盟中央副主席謝經榮
品牌是企業乃至國家競爭力的綜合體現。從國家發展大勢來說,品牌建設是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新發展格局的內在要求,是實現我國從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轉變的重要途徑,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要求。從企業自身來說,品牌是企業及其商品的價值、文化、個性的載體,是企業最重要的無形資產。當前,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為品牌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市場環境。過去10年,我國世界500強企業數量不斷增加,未來20年將是中國品牌大發展時期,關鍵是要營造中國品牌建設的良好社會氛圍。
各方協同形成品牌建設的合力。在國家層面,研究制定相關法律,設置品牌發展相關機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圍繞企業品牌創立、研發、培育、保護、推廣等各個環節,形成品牌孵化、培養、維護機制。扶持一批企業創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知名品牌,提高我國產品的附加值和國際競爭力。在企業發展戰略層面,要從重產量轉變到重質量,重視品牌創建,提升服務水平。在品牌創立后,要緊跟市場趨勢,不斷加強科技創新,提高品牌含金量,讓國外消費者從需要到喜歡中國產品、中國品牌。
推動企業更好履行社會責任。企業首先應該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關愛員工、保護環境、關注教育和弱勢群體等,從而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認可,為品牌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培育中國特色的品牌文化內涵。想在國際市場上獲得成功,需要強有力的文化背景作為后盾。中國特色的品牌文化內涵應厚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土壤,體現出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美學追求,真正體現出中國品牌的價值和意義,在講好中國故事的同時,讓中國品牌真正走進世界消費者心中。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產業發展司副司長龔楨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建設一批產品卓越、品牌卓著、創新領先、治理現代的世界一流企業”,“民營企業家要弘揚企業家精神,做愛國敬業、守法經營、創業創新、回報社會的典范”。這些都為我們做好品牌工作、踐行企業社會責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近年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積極主辦中國品牌日活動,并會同有關部門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各類企業改革發展的政策舉措,充分激發了各類經營主體活力。一大批優秀企業茁壯成長,成為我國經濟破浪前行、行穩致遠的重要力量,一大批優秀企業品牌脫穎而出,成為我國實現自主創新和高質量發展的堅強保障。
企業品牌建設與社會責任建設相互統一,相輔相成。一方面,強勁的品牌實力是企業踐行社會責任的重要基礎;另一方面,企業積極踐行社會責任,能夠塑造良好的品牌聲譽,有效提升品牌價值,進而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廣大企業應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融入現代化經濟體系和產業體系建設、融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全面提升品牌競爭力。
同時,廣大企業也應在推進鄉村振興、推動綠色發展等方面,進一步彰顯社會責任和擔當,以高質量供給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加強品牌建設、踐行社會責任,需要各級政府、廣大企業、新聞媒體等各界力量。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與有關各方面一起努力,為各類經營主體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助力企業積極踐行社會責任,推動品牌建設和高質量發展。
(文章來源:人民日報,有刪節)
(責任編輯:李雪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