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涵宇 陳偉雄



摘要:近年來我國跨境電商行業快速發展,出口額大幅增加,而 RCEP協定電子商務章節首次在亞太區域內達成了范圍較廣、水平較高的多邊電子商務成果,為我國跨境電商行業帶來巨大機遇。本文采用 RCEP 成員國2010-2019年的相關面板數據,基于擴充的貿易引力模型,進一步引入 SYS-GMM動態面板模型,實證分析區內成員國的便利化對中國跨境電商出口的影響。結果表明:貿易便利化、前期出口額以及 GDP 均對當期出口額起到正向促進作用,而地理距離起到制約作用。政府規制環境、基礎設施質量、金融電商環境以及海關環境4項貿易便利化分指標均對貿易流量起正向作用,其中金融電商環境的促進作用最為明顯。根據實證結果,提出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營造良好營商環境、促進國際金融合作等建議。
關鍵詞:RCEP;貿易便利化;SYS-GMM;跨境電商
備受矚目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e- 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RCEP)于2020年11月 RCEP 第四次領導人會議正式簽署,其成員國包括了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以及東盟十國,RCEP 的簽署與生效標志著涵蓋全球人口最多、發展潛力最大、成員結構最多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區正式揚帆起航。該協定涉及了電子商務、原產地規則、投資準入等9個領域,共20個章節,其中“電子商務”章節是首次在亞太區域內達成了范圍較廣、水平較高的多邊電子商務成果。
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居民消費方式的轉變,我國跨境電商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持續快速的發展,據海關總署統計,2022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為2.11萬億元,同比增長9.8%,其中出口1.55萬億元,同比增長11.7%,較比于2010年總額0.14萬億元,增長幅度為1407.14%。協定中針對電子商務貿易便利化提出了相對應的內容,如無紙化貿易、電子認證以及電子簽名等,營造了良好的營商環境,我國跨境電商行業應緊抓 RCEP 所帶來的各種機遇,積極推動國內跨境電商企業走向世界。基于此,本文測算 RCEP 各成員國貿易便利化水平及其對中國跨境電商出口的影響,并提出相應政策建議,助力我國跨境電商企業增強國際競爭力、走向更大的世界舞臺。
一、文獻綜述
貿易便利化(Trade facilitation,TF)的相關議題最早于1966年在 WTO 部長會議上提出,一經提出,就成為各國提升雙邊乃至多邊貿易廣度與深度過程中的核心焦點。Wilson 等(2003)最早提出以基礎設施、政府規制環境、電商環境和海關環境幾方面構建指標體系測算 APEC 各國貿易便利化水平。齊瑋(2021)基于Wilson 的指標體系測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便利化水平。李光芹(2021)在 Wilson 的基礎上新增物流環境對“中歐班列”沿線國家的貿易便利化進行測算。
在貿易便利化對跨境電商出口影響的研究方面,國內外學者主要運用貿易引力模型及一般均衡模型進行分析。柴利等(2019)利用貿易引力模型研究得出基礎設施、電子商務、規章制度、海關環境和金融環境對我國跨境電商出口的影響程度不同。張錫寶等(2020)利用雙重差分的方法研究發現貿易便利化中信息化水平與我國跨境電商發展密切相關。張贈富(2021)研究發現政府規制環境和跨境支付的便利化對跨境電商出口的影響大于跨境物流與跨境通關。石凱雁(2022)認為金融服務便利化有助于跨境電商企業收集市場情報,掌握市場需求與技術變化的趨勢,實現跨境電商多模式的協同演進。姜巖等(2021)指出復雜的通關手續、雜亂的關稅措施以及不合理的海關人員配置最終會導致“灰色清關”現象的發生,進而阻礙跨境電商出口。
在跨境電商行業發展的研究方面,張艷(2021)分析了2010-2020年我國跨境電商發展的趨勢,指出跨境電商存在激發國內市場消費力、優化資源配置、倒逼產業轉型升級等功能。張洪勝等(2021)指出跨境電商通過節約搜尋和物流成本進而降低了我國進出口貿易的成本。張夏恒(2021)結合我國跨境電商近年來的發展情況,發現跨境電商可以通過影響消費習慣、推進要素配置市場化、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等促進國內大循環的構建。郁菊萍(2022)通過對全球跨境電商整體形勢的判斷,提出我國跨境電商應重視品牌化建設、聚焦供應鏈環節、提高跨境物流效率等建議。
關于 RCEP 貿易便利化指標體系數據滯后的問題,鄒芳玲等(2021)通過主成分分析法測算2010-2019年 RCEP 成員國的貿易便利化,提出 RCEP 的簽署既是機遇也是挑戰,要基于以往數據發現問題,制定差別化的貿易便利化政策才能在合作中實現共贏。陸亞琴等(2022)運用2010-2017年的相關數據,實證檢驗了 RCEP 各國貿易便利化對制造業全球價值鏈的影響,認為基于過往數據進行分析,可以有利于我們更好利用 RCEP 條款進行產業結構升級。陳尾云等(2022)采用2012-2019年的數據分析 RCEP 成員國貿易便利化對中國跨境電商出口的影響,得出政府規制會對跨境電商出口產生較小的負面影響。付韶軍等(2022)基于2011-2019年數據測算 RCEP 各國貿易便利化,指出區內成員國貿易便利化參差不齊,有待深化區內合作。
綜上所述,貿易便利化對貿易流量有著正向的促進作用,但大部分學者研究的區域主要集中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東盟十國”“金磚國家”等或是僅局限于研究跨境電商發展的某一影響要素如知識產權、物流、海關效率等,且對出口靜態影響的研究較為集中,而對其動態影響的研究較少,雖有少量學者進行動態分析,但僅停留在差分廣義矩估計(DIF-GMM),雖該種方法可以對動態影響進行估計,但易存在弱工具變量的問題,有時還會差分掉無時序變量以及常數項,導致信息缺失。本文將利用擴展的貿易引力模型,基于靜態面板模型,采取系統廣義矩估計分析2010-2019年 RCEP 貿易便利化對我國跨境電商出口的動態影響,依據各分析指標以往的影響,對加入 RCEP 后貿易便利化對跨境出口的影響進行預測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二、RCEP 國家貿易便利化水平測算
(一)指標體系的構建
本文參照Wilson 等(2003)、陳甬軍等(2018)構建的貿易便利化指標體系,以政府環境規制、基礎設施質量、金融電商環境及海關環境4個一級指標,政府清廉指數、司法獨立性、法律法規解決爭端效率等19個二級指標構建貿易便利化指標體系,對RCEP 各國的貿易便利化水平進行測算和比較。其中,政府環境規制主要評估的是一國法律法規及政策執行的有效性;基礎設施質量指標主要評估的是一國各類基礎設施建設的質量;金融電商環境則是衡量了一國金融服務業的發展水平以及電子商務的普及率。本文的二級指標分別選自于《全球競爭力報告》(GCR)、世界銀行數據庫(WB)、全球治理指數(WGI)、美國遺產基金會(HF)以及透明國際(TI),詳見表1。由于《全球貿易競爭力報告》的更新截止2019年且緬甸各指標數據缺失情況嚴重,綜上,本文將選取2010-2019年除緬甸外的14個 RCEP 成員國的數據進行分析。
(二)貿易便利化的測算
為盡可能還原數據真實性,對于缺失原始數據的部分采取線性插值法進行補充。同時由于各二級指標的單位與取值范圍不同,為消除量綱化的影響并使其最終取值落在[0,1]之間,本文采取最大值化(MaxS)的方法對數據進行處理,具體公式如下:
二級指標的原始數據除以最大值,得到最大值化后的數據。為消除指標之間的相關影響且保留原指標大部分的信息,故本文采取主成分分析法來測算各二級指標的權重。主成分分析前,要進行KMO 與 Bartlett 檢驗,計算各數據間相關性的大小
以判定是否適用于該種分析方法。通過 STATA 15得出,KMO 值為0.874(大于0.6),chi-square 值為2955.901且結果顯著(p=0.000),表明數據間相關性較大,適用于主成分分析法。
根據特征值大于1的提取原則,共提取三個主成分,累計貢獻率為83.757%(大于80%),說明這三個主成分基本包含了原指標信息,基于成分系數矩陣得出三個主成分表達式如下:
以三個主成分的貢獻率(為68.527%,8.693%和6.537%)分別除以累計貢獻率(83.757%)作為權重,分別乘以這三個主成分的線性組合系數再進行加總,得到各二級指標的原始比重,歸一化處理后得到二級指標最終權重,一級指標權重為所對應二級權重之和,各級權重結果見表1。因此,本文最終的貿易便利化水平測算模型如下:
TFI=0.0671R1+0.0673R2+0.0687R3+0.0445R4+
0.0482T1+0.0577T2+0.0580T3+0.0326T4+0.0339T5+
0.0662B1+0.0508B2+0.0434B3+0.0585B4+0.0656B5+
0.0563C1+0.0668C2+0.0474C3+0.0670C4?? 式(5)
將標準化的數據代入(5)中,得到 RCEP 各國的貿易便利化水平得分并進行排名,具體見表2。
根據上文設置的貿易便利化體系及由主成分分析得出的貿易便利化測算模型,本文得出14個 RCEP國家2010—2019年的貿易便利化水平得分。為了進行更好的劃分與對比,本文參照曾錚等(2008)的劃分方法,認定 TFI 大于0.8為非常便利,TFI 處于0.7和0.8之間為比較便利,TFI 處于0.6和0.7之間為一般便利,TFI 處于0.6以下為不便利。
2010-2019年,總體上 RCEP 區內14個國家的貿易便利化水平均值得分從0.64上升到0.7,增幅達9%,說明區內貿易便利化在10年內有所改善。其中 TFI 超過0.8的有新加坡、新西蘭、日本三個發達國家,處于0.7和0.8之間的有澳大利亞、馬來西亞、韓國,處于0.6和0.7之間的有文萊、中國、泰國,小于0.6的國家,共有5個,均為發展中國家。而便利化水平較高的國家大多數為發達國家,如新加坡,其便利化程度穩居區內第一。由此可見,發展中國家的貿易便利化程度普遍較低,這與其基礎設施不完善,金融服務不成熟有一定的關系,對于這些貿易便利化較低的成員國,把握住“RCEP”所帶來的機遇至關重要。
我國的貿易便利化水平基本在0.6-0.65之間為一般便利,且在排名處于區內中下游。其原因在于較比新加坡、新西蘭、日本、澳大利亞等國,中國的金融電商環境欠發達、相關的清關手續和程序較為繁瑣、市場透明度不高、政府清廉程度較低等。但中國近年來的貿易便利化水平是逐年提高的,主要由于我國政府不斷完善相關基礎設施質量,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以及各種電商政策逐步落實等。
三、RCEP 成員國的貿易便利化對中國跨境電商出口的影響
(一)模型構建
對于貿易便利化對貿易流量產生的影響,國內外學者通常采用貿易引力模型或一般均衡模型(CGE)來進行研究,基于數據的可獲得性以及研究內容和方法,本文采用貿易引力模型來進行實證分析。學者 Tinbergen 及Poyhonen(1963)最早將其引入貿易領域,其研究發現貿易流量與GDP 成正比,與距離成反比,其具體公式記為:
T =α Gi × Gj
其中Tij為i、j 兩國間的貿易額,Gi 與Gj為i、j 兩國的國內生產總值,Dij為兩國間距離。由于式(6)為非線性模型,為方便計量將其轉成線性模型,并對各變量取對數,消除異方差帶來的影響,見式(7):
lnExportij = uij +α+β1 ln Gjt × ln Git +β2 lnDij +vij
式(7)
由于本文研究的是貿易便利化對中國出口RCEP 國家的影響,延續采用傳統貿易引力模型中兩國 GDP 交互項(Gjt×Git )反應兩國經濟規模,此外貿易便利化指標已被國內外學者廣泛應用于貿易引力模型中,綜上構建靜態面板模型,見式(8):
lnEijt = uij +α+β1 ln Gjt × ln Git +β2 lnDij +β3 ln TFjt+vij式(8)
式中,Eijt、Dij、Gjt、Git、TFjt分別為在 t 時期下中國對 RCEP 成員國跨境電商出口額、兩國間的距離、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RCEP 其他成員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以及貿易便利化程度,其中uij為個體效應、vij為誤差項。然而貿易流量具有持續性,前期的出口量往往會對當期的跨境電商出口產生影響,因此在式(8)的基礎上引入跨境電商出口額的滯后一期,構建動態面板模型:
ln Eijt = uij +α+β1 ln Eijt?1+β2 ln Gjt × ln Git +β3 ln Dij+β4 ln TFjt + vij式(9)
動態面板模型已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宏觀經濟學等領域,然而由于解釋變量中存在被解釋變量的滯后項容易產生內生性問題。同時,貿易便利化指標也可能與其他變量存在著內生性,傳統的估計結果容易出現偏誤,目前存在著差分廣義矩估計法(DIF-GMM)及系統廣義矩估計法(SYS-GMM),SYS-GMM 較比于 DIF-GMM 更能克制弱工具變量的問題,通常比DIF-GMM 應用更加廣泛,因此本文利用 SYS-GMM 模型進行估計,并采用內生變量的高階滯后項等作為工具變量。為進一步探討不同的便利化一級指標對貿易流量的影響程度,明晰區內各國便利化改進方向,將各一級指標替換總指標進行回歸分析,但由于一級指標與總指標所含信息度相仿,也可能存在內生性問題,因此本文采取系統廣義矩估計法(SYS-GMM)進行估計,具體模型如下:
ln Eijt = uij +α+β1 ln Eijt?1+β2 ln Gjt × ln Git +β3 ln Dij+β4 ln Rjt + vij式(10)
ln Eijt = uij +α+β1 ln Eijt?1+β2 ln Gjt × ln Git +β3 ln Dij+β4 ln Tjt + vij式(11)
ln Eijt = uij +α+β1 ln Eijt?1+β2 ln Gjt × ln Git +β3 ln Dij+β4 ln Bjt + vij式(12)
ln Eijt = uij +α+β1 ln Eijt?1+β2 ln Gjt × ln Git +β3 ln Dij+β4 ln Cjt + vij???????????????????????????? 式(13)
模型(10)、模型(11)、模型(12)、模型(13)分別是政府環境規制、基礎設施質量、金融電商環境以及海關環境對中國跨境電商出口 RCEP 各成員國的動態影響分析。其中lnRjt表示 t 時期進口國j 的政府環境規制,其他便利化一級指標含義依此類推,剩余各指標含義同公式(8)。
(二)變量說明及數據來源
本文研究對象的樣本選取時期為2010—2019年,由于中國對 RCEP 成員國跨境電商的出口額并沒有官方進行統計整理且相關數據較少,本文參照柴利(2019)等的做法,按以下方法進行測算:出口額=中國跨境電商交易總規?!岭S時間變化的變量,但隨著每年油價的波動,其對運輸成本的影響是存在波動的,進而影響出口額,為了消除由此帶來的不準確性,本文參考杜曉燕(2021)的做法,用兩國首都間距離乘以當年油價進行賦權調整。各變量含義、預期結果、具體數據來源等見下表3。
要特殊說明的是,由于 RCEP 從正式簽署、各國批準到正式實施,僅三年時間,相關數據不完整且貿易便利化指標體系數據更新停滯,本文僅可以獲取到2010-2019年的相關數據。依據陸亞琴等(2022)的觀點,基于以往的數據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利用 RCEP 條款進行相關產業升級,并且隨著 RCEP相關條款生效后區內便利化對我國跨境電商出口的正向作用進一步深化,并沒有起到相反的抑制作用,因此,以往的數據仍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三)實證結果與分析
1.回歸分析的先行檢驗
回歸前進行平穩性檢驗與協整性檢驗,以防止“偽回歸”的出現,本文利用 STATA15對2010-2019年的相關數據進行 LLC 檢驗,結果見表4,各變量都是拒絕原假設的,即不存在單位根問題。然后采用Pedroni檢驗驗證模型(8)-模型(13)各變量的協整性,同見表4,通過了協整檢驗,即LnEjt、LnGit×LnGjt、LnDjt、lnTFIjt、lnRjt、lnTjt、lnBjt、lnCjt之間存在著長期協整性。
2.貿易便利化對我國跨境電商出口 RCEP 的影響分析
借鑒現有研究思路,參考劉鉆擴(2019)的做法,先基于靜態面板模型并采取逐步回歸的方法分析 RCEP 各國貿易便利化對中國跨境電商出口額的影響。對于模型篩選,先進行F 檢驗,其統計量大于10且 p 值為0.000,即固定效應模型要優于 Pooled OLS,再進行 Hausman 檢驗,其 p 值為0.0021拒絕原假設,即固定效應模型的估計結果優于隨機效應模型,即選擇固定效應進行分析,具體結果見表5。
靜態面板回歸結果顯示,RCEP 成員國的貿易便利化與雙邊國內生產總值乘積項對中國跨境電商出口起著明顯的促進作用,其正向影響系數達到2.426,而LnDjt與LnEjt則是負相關,其負向影響系數達到-2.359,并均通過了1%的顯著水平檢驗,符合實際情況。
然而貿易流量往往高度持續性影響當期出口額,貿易便利化也可能產生內生性問題。綜上,本文采取 SYS-GMM 進行回歸分析結果記為 SYS1,由于考慮到貿易便利化可能存在內生性,在 SYS1基礎上,將貿易便利化設為內生性變量并將其滯后期作為工具變量記為 SYS2,并且為了突出系統廣義矩估計的有效性,本文將貿易便利化依次設置為外生變量及內生變量后進行差分廣義矩估計,將其分別記為 DIF1和 DIF2。隨后,采取固定效應模型以及Pooled OLS 模型來確定其系數的上下限,進一步檢驗各方程出口額滯后一階的有效性,分別記為fe和ols。上述回歸結果以及相關檢驗均見下表6:
根據系數上下限的檢驗,fe與ols分別固定了其系數的上限與下限,由上表結果可知,SYS1、DIF1和 DIF2列中的滯后一期出口額均未通過系數范圍檢驗,即其采取的估計方法存在不合理性,僅有 SYS2通過檢驗。而對于AR 序列相關檢驗結果可知,對于 SYS2,存在一階序列相關,不存在二階序列相關。與此同時Sargan檢驗與 Hansen 檢驗的 p 值均沒有拒絕原假設,即 SYS2模型不存在過度識別的現象即驗證了工具變量的有效性。綜合模型系數檢驗與工具變量檢驗,本文將依據 SYS2進行后續分析。
根據上表可以發現:第一,貿易便利化對中國跨境電商出口 RCEP 成員國的正向促進作用最大,也符合現有的研究結果,其影響系數達0.827,即 RCEP 成員國貿易便利化水平每提高1%,中國跨境電商對其出口額就會提升0.827%,貿易便利化水平的高低會影響跨境電商企業出口的意愿度進而影響跨境電商出口額。第二,中國對 RCEP 跨境電商出口額滯后一期對當期出口額也存在著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影響系數達0.648,符合預期設想,表明我國跨境電商出口具有強傳遞性。第三,我國與成員國國內生產總值的乘積項與出口額正相關,影響系數為0.094,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RCEP 中 GDP 較高的國家如日、韓、澳等國,我國對其跨境電商的出口額也較高,這表明實證結果符合預期設想。第四,實證結果顯示兩國之間的地理距離與跨境電商出口額為負相關,影響系數為-0.706,與預期符號吻合,運輸距離越遠,物流運輸成本越高,這就導致跨境電商出口的產品價格越高,大大降低了跨境電商的出口競爭力,對跨境電商平臺出口產生負面影響。
3.貿易便利化各一級指標的具體影響機制分析
為了進一步探討貿易便利化各一級指標對RCEP 跨境電商出口額的影響,明確區內貿易便利化改進的側重點,本文將四個一級指標替換貿易便利化總指標依次進行動態面板分析,由于各一級指標與總指標一樣,可能存在內生性問題,因此,依據上文將各一級指標設為內生性變量,并進行系統廣義矩估計,各一級指標的系統估計結果見下表7。
如表7所示,各一級指標(lnRjt、lnTjt、lnBjt、lnCjt )對LnEjt存在顯著正向效應,這說明政府規制環境、基礎設施質量、金融電商環境以及海關環境均對貿易流量起到正向促進作用。其中金融電商環境對中國跨境電商出口 RCEP 起到的作用位居首位,影響系數達1.534。馬兆良(2022)的研究指出,進口國的金融電子商務環境對中國跨境電商出口的促進作用最明顯,其認為金融與電子通信技術水平越高,對企業緩解融資約束越有利;另一方面,金融電商環境中可能會涉及程序審批的不透明性以及相關操作的腐敗性,限制部分商戶入駐市場,提高透明性以及公平性,優化電商營商環境,才能促進雙邊貿易,可見金融電商環境對跨境電商出口的作用不容小覷。
基礎設施質量對貿易流量的影響位居第二,其質量每提升1%,中國對 RCEP 某國跨境電商出口額就提升1.158%,各國的基礎設施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跨境電商的物流成本,進而影響了商品的國際競爭力,因此基礎設施質量對貿易便利化的影響同樣重要。排名第三的是政府規制環境,其影響系數達1.137,嚴格的法律監管、較低的腐敗程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雙邊貿易。
其中海關環境對中國跨境電商出口 RCEP 的貿易流量影響最小,影響系數僅為1.091,這主要是因為跨境電商主要依托互聯網平臺,相對應的申報審批流程較為簡便,而 RCEP 協定簽署的相關協議,如“無紙化貿易”“電子簽名”等,也使得跨境電商的審批由繁入簡。
4.模型的穩健性檢驗
為了保證回歸結果的穩健性,對中國對 RCEP 成員國的跨境電商出口額以及各貿易便利化一級指標進行上下1%的數據進行修剪作縮尾處理,再對模型(10)至模型(13)進行系統廣義矩估計。從回歸結果可知,核心被解釋變量縮尾的回歸結果與上文的結果基本一致,各個變量在回歸系數大小、系數符號以及顯著性水平方面都未產生較大的波動。通過穩健性檢驗,可以增強模型的說服力,確保貿易便利化對中國跨境電商出口 RCEP 國家的影響是顯著正向的。
四、結論與建議
(一)研究結論
本文通過構建貿易便利化評價指標體系并進行貿易便利化指標的測算,得出了 RCEP 區內各成員國的貿易便利化水平?;诖?,運用擴展的貿易引力模型驗證了靜態面板下貿易便利化對跨境電商出口額的正向顯著作用,區內各國應提高對貿易便利化的重視程度。由于變量可能存在的內生性問題,在靜態面板的基礎上引進動態面板模型,并利用系統廣義矩估計的方法分析 RCEP 各成員國貿易便利化水平對我國跨境電商出口的動態影響。最后從不同貿易便利化分指標進行異質性分析,發現各分項指標對出口額的影響有所差異,因此在改善區內貿易便利化時要根據其差異性制定相適應的政策,以最大化提高區內貿易便利化,得出以下結論:
1.RCEP 區內各成員國的貿易便利化水平參差不齊,但各國貿易便利化總體上呈逐年遞增趨勢。本文采取主成分分析的方法進行測算,2010-2019年新加坡和新西蘭貿易便利化水平均大于0.8,屬于非常便利國家;日本是從比較便利逐步變為非常便利國家的,在2014年之前貿易便利化水平小于0.8屬于比較便利國家,在2014年之后貿易便利化水平大于0.8轉變為非常便利國家;澳大利亞則是于2015年轉變為非常便利;馬來西亞、韓國、文萊、中國、泰國貿易便利化水平均大于0.6,屬于一般便利的國家;印尼、越南、菲律賓、老撾、柬埔寨幾個經濟落后的小國貿易便利化均小于0.6,為不便利國家。截止2019年,區內非常便利的國家有3個,比較便利的國家有3個,一般便利的國家有3個,不便利的國家4個,區內各國便利化參差不齊就可能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如大多數區內國家與非常便利的國家貿易激增而忽略了不便利的國家,這就違背了區域經濟一體化協定的初衷。
2.貿易便利化與跨境電商出口額的滯后一期均對我國跨境電商出口有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其中貿易便利化對中國跨境電商出口 RCEP 國家的正向影響作用最大,其次為前期跨境電商出口額。貿易雙邊的經濟規模與跨境電商出口額呈正相關,而雙邊距離則對兩國跨境電商的發展起到阻礙作用,距離越遠,物流費用越高,產生的成本越大,使得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減弱。
3.貿易便利化分項指標對中國跨境電商出口RCEP 的影響機制存在差異。政府環境規制、基礎設施質量、金融電子商務環境及海關環境對跨境電商的出口均是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其中對貿易便利化影響最大的分項指標為金融電子商務環境,這也是由于跨境電商這個獨特行業所致的,其行業的產生基于互聯網,由此互聯網普及率、寬帶連接數及網上商業自由度與其發展息息相關。影響力度位居第二、第三的是基礎設施質量與政府規制環境,最后一名的則是海關環境,由于跨境電商的獨特性,對于海關核查的相關手續簡易化,使得其對出口的影響不大。
(二)政策建議
通過上述對研究結論的闡述,貿易便利化水平對中國跨境電商出口 RCEP 有著顯著影響,為進一步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促進區內跨境電子商務貿易的發展,本文提出以下的政策建議:
1.切實推進基礎設施互通互聯,布局產業數字化,助推 RCEP 紅利不斷釋放。尤其要加強信息技術產業基礎設施的建設,加大對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化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積極協調國內國際網絡訪問的便捷性和統一性,加速推進供電側及用電側的智能化、數字化,為跨境電商的發展提供堅實的技術基礎?;趪庖暯?,我國應大力扶持基礎設施落后的國家,積極發揮經貿合作的先導作用,在政策、人才、技術上給予相應的支持,協助其進行數字化產業建設、提高網絡寬帶的普及程度,提高區內跨境電商相關要素的配置效率,助推RCEP釋放區域合作的紅利。
2.大力支持海外倉的建設,推廣跨境電商的應用,完善全球服務網絡,為跨境電商出口暢通渠道。積極鼓勵海外倉企業對接電商試驗綜合區服務平臺、國內外電商平臺,獲取所需要的相關信息。支持海外倉企業向供應鏈上下游進行服務延伸,構建完整的物流體系,探索構建智能海外物流系統平臺。此外,我國政府要加快推進與區內各國的海關AEO 認證,減少海關申報流程,簡化相關過境手續。具體應快速落實各國海關信息共享平臺項目,打造區內綜合物流樞紐,提高口岸通關的數字化、信息化以及智能化水準。嚴厲打擊海關工作人員的賄賂行為以及不正常支付,降低區內貨物流通的成本。
3.穩步推進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建設,總結先行試點經驗并進行創新發展。依據以往經驗,進一步完善營商環境、體系標準、法規制度等方面,加強跨境電商線上服務平臺和線下產業園在信息共享、風險防控、金融普惠、政務服務等多方面的互通互動。在國內打造一批集創新要素、專業服務、多元企業于一體的電子商務產業園。除此之外,我國政府應盡快推進全國各省市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的建設,形成可輻射全國的綜合跨境電商服務平臺,并建立完善的考核評估和退出機制。
4.完善跨境電商發展支持政策以及配套監管政策,引導跨境電商企業防范知識產權風險。促進各地跨境電商企業開展跨境電商B2B(企業對企業)出口業務,簡化B2B 出口物流企業備案單證手續,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同時,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我國政府也應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方面的法律法規、出臺相關的應對指南、成立相應的專項保護小組、建立爭端解決機制,為受侵犯的跨境電商企業提供法律援助。同時,更應不斷強化相應監管措施,加快實施跨境電商全程通關無紙化方案,深入推進機檢查驗模式。
5.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加速對標高標準的國際經貿規制,擴大跨境電商貿易開放度。RCEP 條款中的優惠關稅、原產地積累及知識產權保護等規則推動了跨境電商領域的高端要素流動,促進了區內產業鏈、價值鏈的深度融合?;趪鴥纫暯牵覈缇畴娚唐髽I要充分把握 RCEP 帶來的機遇,利用我國在信息技術、產業數字化上的優勢,不斷整合研發、生產、貿易等環節,加快跨境電商產業鏈向境外延伸。政府應擴大貿易的開放度,打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支持國內跨境電商企業與境外的自貿區深入對接,鼓勵跨境電商企業“走出去”。基于國外視角,要加快推進中國加入 CPTPP 的進程,與 RCEP 相比,CPTPP 的準入門檻更高、約束力更強且在自由貿易方面更具廣度與深度,在關稅方面 CPTPP 協定優惠力度要高于 RCEP 協定,在協定覆蓋領域方面CPTPP 也更加廣泛?;诖耍袊鴳喾e累跨境電商出口在 RCEP 框架下所獲經驗,將推進跨境電商相關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作為重點內容,高度重視除傳統領域外的自由貿易,以便我國在加入 CPTPP 后能獲得更大的競爭優勢。
參考文獻:
[1]Wilson J S,Mann C L &Otsuki,T.Trade Facilitation andEconomic Development:A New Approach to Quantifyingthe Impact[J].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2003(3),367–389.
[2]齊瑋,彭曉亞,熊含瑜.“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便利化水平對進出口貿易的影響[J].統計與決策,2021(8):144-147.
[3]李光芹.貿易便利化對我國出口的影響及貿易潛力分析——基于“中歐班列”沿線國家的實證[J].商業經濟研究,2021(5):155-158.
[4]柴利,董晨.“一帶一路”沿線亞洲國家貿易便利化對中國跨境電商出口規模的影響[J].商業經濟研究,2019(14):134-138.
[5]張錫寶,石以濤,徐保昌.貿易便利化與我國跨境電商發展——基于雙重差分法的實證分析[J].華東經濟管理,2020(2):94-103.
[6]張贈富,張英杰.貿易便利化影響跨境電商出口的機制分析[J].貴陽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 (2):35-38.
[7]石凱雁.金融便利化驅動跨境電商出口貿易發展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22(11):147-150.
[8]姜巖,郭連成,劉慧.“一帶一路”背景下中俄跨境電商發展的機遇、挑戰與對策[J].歐亞經濟,2021(4):102-124+126.
[9]張艷.新發展格局下跨境電商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機制與路徑優化[J].商業經濟研究,2021(22):84-88.
[10]張洪勝,潘鋼健.跨境電子商務與雙邊貿易成本:基于跨境電商政策的經驗研究[J].經濟研究,2021(9):141-157.
[11]張夏恒.跨境電商促進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理論機制、發展思路與相關舉措[J].當代經濟管理,2021(10):59-65.
[12]郁菊萍.國際經貿新形勢下我國跨境電商發展困境與對策[J].商業經濟研究,2022(9):153-156.
[13]鄒芳玲,郭文強.RCEP 成員國貿易便利化水平測度及分析[J].伊犁師范學院學報,2021(1):19-26.
[14]陸亞琴,韓雨杉.RCEP 成員國貿易便利化對中國制造業全球價值鏈地位的影響[J].價格月刊,2022(11):61-70.
[15]陳尾云,王燦雄,彭虹等.貿易便利化對中國跨境電商出口 RCEP 國家的影響——基于拓展的貿易引力模型[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6):58-67.
[16]付韶軍,楊文靜.RCEP 成員國貿易便利化對中國出口貿易的影響[J].河北金融,2022(11):26-32.
[17]POYHONEN P.A tentative model for the volume of tradebetween countries[J]. WeltwirtschaftlichesArchiv,Bd.1963,90:93-100.
[18]陳甬軍,王詩婷.貿易便利化如何促進中國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雙邊貿易[J].社會科學戰線,2022(11):46-56.
[19]曾錚,周茜.貿易便利化測評體系及對我國出口的影響[J].國際經貿探索,2008(10):4-9.
[20]劉鉆擴,辛麗.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貿易便利化對中國機電產品出口的影響——基于 SYS-GMM 的動態分析[J].統計與信息論壇,2019(6):58-66.
[21]杜曉燕.中國對RCEP國家農產品出口貿易潛力的實證研究[J].江西社會科學,2021(8):50-59.
[22]馬兆良,王良紅,秦奕川.貿易便利化的出口效應——基于中國與RCEP成員國數據的實證分析[J].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學報,2022(2):46-55.
[23]王敏.“一帶一路”背景下貿易便利化對我國跨境電商發展的影響——基于我國與東盟十國樣本的實證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22(11):46-56.
[24]朱偉.貿易便利化對我國跨境電商發展的影響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22(23):150-153.
[25]覃娟.跨境電商發展對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影響:理論與實證[J].商業經濟研究,2021(20):15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