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胡雅卓

在“互聯網+”時代,幼兒園要合理優化教學活動,科學實施信息化教學,滿足幼兒的成長需求,提升整體教學質量,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幼兒園要提升硬件水平,為信息化發展夯實基礎。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幼兒園為了實時監督幼兒的行為,需要在園內設置監督預警系統,確保能夠及時干預幼兒危險行為。幼兒園在具體工作中,應科學設置監管部門,安裝能夠回放幼兒的某些行為和事件的網絡監控設備,確保能夠對幼兒進行更為有效的管理,保障幼兒的安全。同時,幼兒園須及時更新電子備課軟件,讓教師便于利用手機或平板進行備課。此外,教師要建立“幼兒信息檔案管理平臺”,實時關注幼兒的情感和行為。
幼兒園要注重應用智能平臺,提升工作效率。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科學篩選教學資料,構建信息庫。幼兒園對重要資料進行同步上傳,強化資源共享。例如,教師用電子文件形式,保存班級管理經驗、觀察記錄、教學感悟,為其轉載、創造提供便利,從而確保閱讀對象的有效拓展。
在實施信息化教學中,幼兒園要創新應用信息化技術,科學構建網絡化課堂,合理優化教育教學工作,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互聯網+”技術能夠有效拓展家園共育渠道,幼兒園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與家長互動交流,共同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教師要科學引進網絡課堂技術,創新教育教學方式。例如,教師以“美麗的顏色”為主題開展活動時,要根據活動內容制作相關微視頻,利用視頻形式展示水果蔬菜的趣味顏色的同時,向相關平臺及時上傳該視頻,便于幼兒和家長觀看。
在互聯網環境中,微課是實現信息化教學的主要手段。教師要注重應用微課信息技術,凸顯幼兒的主體地位。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技術,收集相關教育資源,并結合幼兒的具體情況和教學目標,制作微課課件,從而大幅提升教育教學水平。例如,教師先收集到的圖片、視頻,再科學應用視頻處理軟件制作微課課件,從而在教學活動“海底的魚”中引導幼兒在觀看微課視頻的過程中了解魚的各項特征,激發幼兒的表達能力。
教師實施信息化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數據分析技術,創新教學評價體系,提升教育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分析幼兒的日常表現,及時找出幼兒存在的不足,以便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
在幼兒教育過程中,幼兒園和家庭具有同樣重要的作用。互聯網技術可以強化家園共育,使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效結合。一些家園互動App 利用移動智能終端,強化信息共享,使家庭和幼兒園實現更為有效的溝通。例如,教師可以在App 上設置健康維度、教學維度和安全維度等方面的信息,記錄幼兒成長信息。同時,教師可發布學習任務,設置提醒和跟進功能。
總之,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要科學實施信息化教學,著力提升教育教學效果,從而促進幼兒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