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藝

中泰兩國貿易合作日趨緊密。泰國的榴蓮、芒果、香米等特色商品已成為中國消費者餐桌上的“常客”,而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機電類產品等也為泰國人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2023年5月中旬,泰國舉行了近20年來最重要的一次大選。盡管大選結果依然懸而未決,但在分析人士看來,無論懸念幾何,各派在選前都沒少打“中國牌”,均表示愿意加深與中國的經貿關系。
無論大選的最終結果如何,具備強韌性和活力特點的中泰貿易合作,將繼續續寫新篇章。
中泰貿易合作日漸緊密
中泰兩國貿易商品種類豐富,包括農產品、工業制成品、能源產品、服務貿易產品等多個類別。2019年泰國與中國雙邊貨物進出口額為800億美元;2020年,中泰貿易額986.3億美元,同比增長7.5%。其中,中國對泰出口505.3億美元,自泰進口481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0.8%和4.2%;2021年中泰雙方貿易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雙邊貿易額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達到1312億美元,中國連續9年成為泰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和農產品出口市場。中國和泰國在對方的進出口總額中所占比重不斷提高,日益成為彼此重要而穩定的貿易伙伴。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中泰貿易合作的紐帶越系越緊,雙邊貿易穩步快速發展,各個時期的經貿協定起到了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1978年,中泰兩國政府簽訂《貿易協定》,由此奠定了兩國經貿發展的基礎。此后,中國和泰國又簽訂了一系列的經貿協議,包括1985年簽訂《促進和保護投資協定》;1986年簽訂《避免雙重征稅和防止偷稅漏稅協定》;1997年簽訂《貿易經濟和技術合作諒解備忘錄》等,均推動了中泰貿易合作迅猛發展。隨著兩國政府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中泰貿易取得了長足進展。
2022年11月19日中泰簽署了《中泰戰略性合作共同行動計劃(2022—2026)》《中泰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合作規劃》以及經貿投資、電子商務、科技創新等領域的合作文件,為中泰經貿合作指明了方向。
2022年,在中泰迎來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建立10周年的重要時間節點之際,《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也正式生效實施。據泰國《星暹日報》報道,RCEP生效后,泰國將擴大市場,提供超過50%的貿易和投資。
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中國擁有豐富的產業和技術優勢,泰國則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獨特的文化資源。自然資源的差異,生產要素和成本的不同,帶來的價格差別促進了中泰雙方的貿易和國際分工,也是中泰兩國貿易合作持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的根源。
2021年,中國對泰國的前三大出口商品為機電、音像設備及其零件、附件,賤金屬及其制品,化學工業及其相關工業的產品。這顯示出中國在汽車制造和工業制造方面強大的工業基礎和生產實力。作為光通信器件和模塊供應商,中國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昂納信息技術(深圳)有限公司產品主要出口印尼、泰國等東盟國家。據該公司報關部經理盧萍介紹,2022年前10個月,公司對泰國出口光通信器件貨值達6.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5.6%。
并且,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競爭力和實力也越來越強,能夠為泰國市場提供眾多物美價廉的終端產品。2020年8月31日,中國中車與泰國國家鐵路局50臺交流傳動內燃機車合同正式簽署。2022年12月2日,據媒體報道,中國中車出口泰國的首批20臺5201號機車牽引列車交流傳動內燃機車已在泰國投用。這批內燃機車的“心臟”,其核心零部件牽引電機和主發電機,均由成都中車電機有限公司完全自主設計和生產,“中國制造”在泰國擁有越來越廣闊的市場。
與此同時,近年來,中國市場上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產自泰國的商品,如稻米、木薯、甘蔗和熱帶水果。泰國農產品在中國成功打開銷路,除了這些產品本身的高品質外,更有賴于中泰兩國的深度貿易合作。
泰國是傳統農業國家,農產品出口是泰國外匯收入主要來源之一。2021年1~12月,泰國對中國出口第二大類為植物產品,約96.48億美元,占總出口額的15.61%。其中,食用水果及堅果、食用蔬菜、根及塊莖等是主要類別。2022年,泰農產品對華出口126億美元,同比增長6%。
特別是過去幾年間,中國的榴蓮消費量逐年暴增,2017年,中國榴蓮年進口量為22.44萬噸;2021年的榴蓮進口量達到了82.15萬噸,是2017年的4倍左右,泰國鮮榴蓮出口量的九成流入了中國市場。
泰國農產品出口至中國市場的份額、占比的不斷擴大,說明了該國農產品具有較高的品質和較強的競爭力,這在中國對進口農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具有優勢。長期來看,中泰兩國在互利合作、共同發展方面具有廣闊的前景,兩國貿易合作有望繼續深化。
抓機遇,創新績
如今,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得到有效控制,中泰兩國在貿易領域的交流合作將迎來新的高潮。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泰雙方都正在努力尋求和培育新的貿易增長點。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亞洲研究所副所長袁波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曾表示,在貿易領域特別是農產品貿易領域,中泰兩國仍然有很大的合作潛力。泰國是中國在RCEP區域農產品貿易的第一大對象國,RCEP生效實施后,易腐貨物6小時的快速通關和貿易領域的進一步降低關稅,為中泰開展農產品貿易提供了新的動力。特別是這些規則和原產地區域累積規則相疊加,有助于兩國積極開展農產品加工行業的合作。以預制菜為例,泰國優質的水果、蔬菜、海產品等可加工成快速烹飪的預制菜,有很大的合作潛力。
此外,中老鐵路為中泰農產品貿易發展提供了堅強的保障。中老鐵路開通后,中泰農產品貿易可以通過鐵路運輸來提升效率。中老鐵路老方的終點萬象站與泰國的廊開府毗鄰,為貨物運輸接駁轉運提供了良好的交通基礎,大幅縮短運輸時間,充分保障了運輸質量,增加了中泰農產品貿易的時效性和安全性。
多重機遇之下,中泰貿易合作乘勢而上。在2022年舉行的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泰國企業帶來的琳瑯滿目的食品和農產品讓人們大飽口福,其中“水果之王”榴蓮最引人注目。泰國正大集團中國區農牧食品市場部總裁張曙暉說:“賣得非常好,我們發現中國市場大得不得了,消費者的需求很大。”
后疫情時代,促進經濟復蘇發展成為各國的目標。然而當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中泰貿易合作也會面臨一些新的“考驗”。
這就需要中泰之間繼續加強合作,合理運用RCEP和中泰自貿協定等經貿協議,加強溝通合作,注重提高自身產品質量和技術含量,尋求更多促進雙方經貿合作的雙贏方案。此外,在農業合作、電商合作等方面,中泰兩國也可以繼續謀求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的貿易發展合作格局,助推中泰貿易結構日趨多元化。
這次泰國大選已經落下帷幕,盡管結果依然懸而未決,但泰國政局觀察人士分析,無論誰擔任總理執政都不會影響兩國經貿合作,“過去如此,現在也是如此”。
這也意味著,無論泰國未來的政治環境如何,中泰貿易合作都將進一步深入擴展。而中泰兩國間的優勢互補等條件也將繼續助力中泰貿易合作“乘風破浪”。
·聯系編輯:47069456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