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琪

從4月的潑水節(jié),再到5月的大選,泰國最近的熱度有目共睹。熱潮之下,有跟潮涌入泰國享風景美食的,也有隨波勸阻“再觀望”的,這股赴泰浪潮,可謂是高低起伏。
但無論怎樣,泰國旅游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已然是不爭的事實。然而,放眼東南亞,甚至是全球,泰國究竟是憑靠什么而獲得此吸引力?這位旅游業(yè)的翹楚,是如何一步步獲得今天的成就的?
“起家回憶錄”
從落后農業(yè)國蛻變成世界旅游大國,泰國是怎么做到的?讓我們回到20世紀,先從泰國旅游業(yè)“起家史”的扉頁開始讀起。
1924年,在泰國還叫暹羅時,其皇家鐵路局就初設了公共關系部,以旅游推廣和服務外國游客為主,旅游業(yè)的雛形由此而生。
20世紀60年代之后,為擺脫落后農業(yè)國的形象,泰國開始大力發(fā)展經濟,并一躍成為“亞洲四小虎”。其間,旅游業(yè)也順勢搭上了這趟發(fā)展“快車”,在1960年“泰國旅游業(yè)促進機構”(現泰國國家旅游局)成立后,泰國旅游業(yè)發(fā)展正式步入正軌。
但或許誰沒也想到,本是“搭便車”的旅游業(yè),在20世紀80年代后居然自己成為了這趟“快車”。而后幾十年里,泰國經濟潮起潮落,旅游業(yè)卻一直表現不俗,一路扭轉第一、第二產業(yè)帶來的逆勢,將以旅游業(yè)為主的第三產業(yè)推上潮頭,并首次超過了稻米成為泰國第一大創(chuàng)匯產業(yè)。
更驚喜的是,旅游業(yè)絲毫沒有踩下“剎車”的意思。20世紀80~90年代間,泰國旅游委員會、旅游駐外辦事處等組織機構相繼成立,“泰國旅游年”“泰國手工藝年”“泰國婦女觀光年”等活動接踵而來。在1986年《紐約日報》刊登的旅游年預熱文章里這樣寫道:“從益梭通府的火箭節(jié)到烏汶府的天燈節(jié),再到素林府的大象節(jié),全年泰國都將載歌載舞歡迎世界各國的游客。”
而“沸騰”的旅游業(yè)之下,更少不了泰國政府積極舉措的加溫。為歡迎更多游客,泰國加緊了交通和景區(qū)規(guī)劃建設。短短幾十年,一座座嶄新的機場拔地而起,四通八達的交通網滿載著游客馳騁,就連曾經破舊的漁村小島普吉島,也得以“提振精神”,搖身一變成為“十大最美島嶼之一”。
如此之拼的泰國,游客怎能不來?要知道,1960年赴泰國游客數量僅有8萬,但2019年這一數字卻接近4000萬。而游客的到來,更是直接刺激了泰國經濟增長,為相關產業(yè)灌注“活泉”。2019年,泰國旅游業(yè)創(chuàng)造了超過400萬個就業(yè)機會,酒店、交通、珠寶、建筑、傳統(tǒng)手工藝等行業(yè)一派繁榮。
可見,身為“微笑國度”,愛笑的泰國運氣果然不會太差。
“家底”雄厚
但泰國旅游業(yè),可不是白手起家。
能“發(fā)跡”如此快,最無法低調的還得是泰國豐厚的自然寶庫。“海島天堂”甲米、“世外桃源”北碧、“泰國瑞士”夜豐頌、米老鼠形狀的三千洞、“泰國桂林”喬蘭大壩、“失落森林”昂卡自然小徑......從海灘到森林,從地表到洞穴,這輪“美景轟炸”,誰能抵得住?
若自然的饋贈是運氣,那文化底蘊則是實打實的底氣了。浸潤佛教文化的大皇宮奢華肅穆,從歷史走來的大城府備極弘麗,搖曳古都輝煌的清邁清新文藝,這是古典文化的回音。全民盛典的萬佛節(jié)、激情狂歡的潑水節(jié)、歡歌熱舞的芭提雅國際音樂節(jié),則是傳統(tǒng)文化的新詮釋。古今碰撞、文化交融,這場“人文盛宴”,誰能不駐足?
而吸引力攢足后,泰國依舊不松懈。“精品化”,是泰國旅游業(yè)的又一主攻方向。歷經多年經驗積累,泰國旅游業(yè)態(tài)成熟,通過“精品化”策略,旅游資源得以更高效利用。如“曼谷—芭提雅”等精品路線讓游客一覽泰國“高光時刻”;私人訂制的“個人游”把“獨享泰國”的浪漫發(fā)揮到極致。
選擇多樣化后,泰國的“微笑服務”也緊隨其后。這么多年來,泰國的口碑離不開其優(yōu)質的服務。專業(yè)化的服務培訓體系成熟完備,走入各行各業(yè),并從城市推廣至鄉(xiāng)村;安全可靠的保障系統(tǒng)全面覆蓋,24小時熱心服務的旅游警察遍布全國,種種“微笑服務”,無處不在。
但不論怎樣,監(jiān)管和服務總有不足,對此,泰國也在積極應對。如2022年在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時,泰國曼谷以“沙盒計劃”模式提升泰國小吃街商業(yè)服務水平,確立面向游客群體發(fā)展的重點,規(guī)范攤位管理秩序,并選取2~3個試行區(qū)作為其他地區(qū)推行模板,在規(guī)范市場同時,也提高了旅游產品吸引力。
此外,泰國還在不斷探索旅游發(fā)展新模式。從以“賽事+旅游”模式的普吉舉辦體育賽事來帶動當地消費,到“醫(yī)療+旅游”模式讓新冠肺炎疫情后康養(yǎng)旅游成為熱潮,泰國在“旅游+N”方面總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新玩法,讓旅游的內涵得到了更豐富的詮釋。
“手持”得天獨厚的旅游條件,泰國沒有“恃寵而驕”,反而精雕細琢,全方位發(fā)展,這或許才是泰國旅游業(yè)能“卷”贏的關鍵。
復蘇“考題”,泰國怎么答?
從扉頁啟程至此,泰國旅游業(yè)的成長故事我們已窺知一二,但歷經新冠肺炎疫情風波,全球旅游業(yè)深受重創(chuàng),曾經的那個泰國,現在還好嗎?
好消息是,泰國沉寂了近3年旅游業(yè),現在正在蘇醒。
作為泰國最大的游客來源國,中國自恢復公民出境旅游后,赴泰旅游的數量不斷增多。根據泰國智庫開泰研究中心的數據,截至4月下旬,該國2023年已接待超過73.7萬名中國游客,相較2022年同期人數激增約30倍。
不過,復蘇之路并非坦途。泰國旅游和體育部表示,5月1~8日,外國游客數量同比下降22.23%。與2022年同期相比,5月第一周的游客人數下降了20%以上。
從五一前“升溫”,再到現在“降溫”,泰國旅游業(yè)的波動引發(fā)了人們對其復蘇放緩的擔憂,而究其背后成因,或許才是解決當下迷思的關鍵。
“升溫”本是大勢所趨。要知道,疫情前赴泰旅游本就火熱,中國對泰國的熱情從未消減,但因疫情阻隔,旅游業(yè)被迫暫停。而如今,隨著國門重啟,泰國優(yōu)渥的旅游資源依舊是眾多中國游客出境游的首選,因此“升溫”是必然。
但“降溫”也是情理之中。在泰國旅游恢復的過程中,在一些社交媒體上流傳著不少對泰國旅游的負面評價,一些聳人聽聞的謠言甚至成為熱點話題,這無疑對旅游業(yè)產生負面影響。
從實際情況來看,“降溫”原因有很多。如受天氣、假期等因素影響,旅游淡季開始到來。可即便如此,初心未泯的泰國對旅游還是一如既往地重視。在游客體驗上,泰國高度重視“大客戶”中國游客的感受。雖目前漲價、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尚存,但泰國也在努力,用行動贏回口碑。
例如,泰國將加速審批航空公司希望添購飛機來增加運載能力的申請,以此降低飆升的機票價格。另外,為保障服務質量,2023年前4個月泰國新注冊的旅游相關企業(yè)數量同比翻了一番,達到2579家,其中外幣兌換、旅行社、導游、餐館以及酒店、度假村和服務式公寓等居多。
在產業(yè)發(fā)展上,泰國更是目光長遠。從2023年泰國大選可看到,在5月14日大選中取得最多票數的泰國遠進黨表示,預計將提振需求,使旅游業(yè)運營商受益。且由于泰國大多數政黨將旅游業(yè)視為可快速增加就業(yè)和收入的行業(yè),預計新政府將特別重視旅游業(yè)。
由此看來,不論是中國,還是泰國,舒心的旅途才是“雙向奔赴”的終點。而這道復蘇“考題”,泰國正在努力解答。
·聯系編輯:283781035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