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琪

在不久前落幕的第42屆東盟峰會上,“數字經濟”成為關注的焦點之一。東盟峰會主席在聲明中提到:“要實現包容性數字化轉型,建設2045東盟數字經濟共同體。”
數字經濟受到重視,與本屆峰會的主題“東盟要旨:增長的中心”是分不開的。縱觀2023年東盟峰會的主題和議題,經濟發展已成為東盟的一大要務。但如何實現這一“數字藍圖”,以及怎樣更好地利用《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助力數字經濟朝著“增長的中心”不斷邁進,是東盟需要深度考量的問題。
聚焦峰會:“增長的中心”有何考量?
在本屆峰會上,東盟輪值主席國印尼表示,希望東盟將繼續作為地區經濟發展中心,保持經濟快速、包容和持續性增長。
對此,東盟領導人歡迎印尼所提出的恢復和重建、數字經濟和可持續發展三大戰略支柱的經濟優先事項和倡議,以化解當前的困難與挑戰,確保東盟在疫后的復蘇與發展。
東盟為何如此重視經濟發展?數字經濟又發揮著怎樣的作用?這些問題均與東盟乃至世界的經濟背景息息相關。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下,近年來全球經濟形勢并不樂觀。聯合國在1月發布的《2023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中稱:“受多重危機交匯的影響,世界經濟前景暗淡且存在不確定性。”
不過,東盟卻在逆境中展現了強勁的復蘇實力。亞洲開發銀行的《2022年亞洲發展展望》定期補充報告說,由于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和越南的消費和旅游業強勁復蘇,亞洲開發銀行將東盟2022年的增長預期從5.1%上調至5.5%。
這一勢態,在數字經濟上尤為凸顯。根據谷歌、淡馬錫和貝恩公司聯合發布的《2021年東南亞數字經濟報告》預測,東南亞數字經濟市場規模有望在2025年突破3600億美元,到2030年甚至可能達到7000~10000億美元。
在如今數字化的時代背景下,東盟數字經濟的前景愈發廣闊,已成為推進東盟產業結構調整和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力量。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前沿技術進入東盟,數字技術已經成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基石。從面向印尼、老撾的北斗應用、海外云計算中心、泰國的5G智能示范工廠,再到馬來西亞首座人工智能產業園等,技術支持讓東盟數字經濟高速發展。
此外,東盟不斷推出的政策規劃,也展現了其發展數字經濟的“路線圖”。如在區域層面,《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 2025》《東盟數字總體規劃 2025》等從區域合作及一體化角度提出了數字經濟發展政策和目標。
當回到第42屆東盟峰會,面對“數字經濟共同體”的構想,我們看到了一張區域數字經濟更為明晰的藍圖。不過,既然是“經濟共同體”,免不了區域合作,在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RCEP內,又會有哪些機遇和利好能助推數字經濟深度發展呢?
RCEP賦能數字經濟
2022年1月1日,RCEP正式生效實施,更是為域內數字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在數字經濟領域,電子商務、數字貿易、電子化支付等是重要代表。而從RCEP章節來看,其內含的大量電子商務規則,將有力助推域內數字經濟發展。
《RCEP跨境電商發展報告》顯示,RCEP15個成員國,中小企業跨境電商B2B指數在過去3年半的時間里,年均增長30%,而東盟國家年均增長達51%以上。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院長、教授賁圣林表示:“數字化是應對市場不確定性最有效的手段,另外數字平臺也可以有力助推市場經濟增長。”
從數字貿易來看,RCEP在強調跨境數字傳統規則的同時,也納入了知識產權保護等重要規則。無紙化貿易、電子認證和電子簽名等數字技術將有利于促進區域內產業的數字化轉型。
而另一方面,消費者權益、個人信息、知識產權等方面的保護規則將有利于構建數字貿易發展的良好營商環境,加上網絡安全與數據傳輸監管所提供的有力的保障,數字貿易的發展獲得了更穩健的支撐。
另外,RCEP還在不斷填補區域內數字經濟發展的差異。中國服務貿易協會首席專家、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原副會長張偉在接受《經濟參考報》專訪時表示:“RCEP15個成員國之間數字貿易互補性強和發展潛力巨大,對解決將數據要素轉換成價值、形成全球性貿易的難點問題極為有益。”
與此同時,嶄新機遇也隨之而來。在中國—東盟開啟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背景下,雙方著眼共同高質量實施好RCEP協定,把握數字經濟機遇,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步入3.0時代。
例如,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致力于推動中國與東盟互聯互通的大華銀行(中國)期待在RCEP框架下,繼續推進資本項目開放和金融市場雙向開放,深化區域貨幣金融合作,提升跨境支付和本幣結算效率,推動在東盟落地基于數字人民幣的支付、結算、信貸等金融服務。
但還需指出的是,RCEP經濟爭端解決機制在應對數字經濟爭端方面仍有不足。隨著數字投資、數字金融、數字稅收等活動日益增多,成員國不可避免會出現摩擦,因此,及時建立數字經濟爭端解決機制,保障爭端得到合法解決,是確保RCEP順利實施的重要一環。
疫后復蘇,RCEP有“數”
新冠肺炎疫情讓東盟經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但也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那就是數字經濟的突飛猛進。
據《人民日報》報道,疫情防控期間,從在線零售、網約車到遠程醫療、在線教育,數字化業務正越來越多地在東盟國家商業和社交生活等領域涌現,電子商務、線上外賣配送等使用量激增。
而隨著“后疫情”時代的到來,東盟數字經濟將迸發更大潛力。5月9日,印尼銀行副行長Filianingsih Hendarta在2023年印尼數字金融經濟節(FEKDI)上表示,“這一潛力反映在東盟5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的央行合作中,其從2022年開始實施區域支付系統或東盟支付互聯互通(APC)。”
而RCEP也讓數字經濟迎來了更多可能。中國商務部國際服務貿易研究所所長李俊說:“RCEP涵蓋貨物貿易關稅、服務貿易和投資市場準入、自然人移動開放、中小企業合作等內容,這些都與廣義上的數字貿易合作緊密相關,需要深入挖掘其中的合作潛力,為區域內國家創造更多合作機遇。”
菲律賓駐重慶總領事館總領事瑪友表示:“東南亞有望在2030年發展成為價值1萬億美元級的數字經濟體,其中,部分歸功于RCEP帶來的潛在機遇。菲律賓已為區域數字貿易一體化做好了準備。菲律賓寄希望于RCEP在制造業、研發、金融服務、游戲開發、電子商務和信息技術業務流程外包等重要領域投資,為菲律賓經濟注入活力。”
總的來說,數字經濟帶給東盟的不僅是一種趨勢,更應該是一種根本性轉變。因此,東盟各國應通過努力,把握RCEP帶來的難逢機遇,才能更好發揮數字經濟的潛力,不斷朝“增長的中心”的目標邁進。
·聯系編輯:283781035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