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合

憑借當地特色燒烤,山東省淄博市火爆“出圈”,不僅成為新晉“網紅頂流”城市,還成為其他城市對標和學習的榜樣。
隨著淄博燒烤的走紅,很多城市也看到了其背后的價值。近期,在“赴淄趕烤”的人流中,也出現了多地政府相關部門組織的考察團的身影。
另外,還有其他地市的文旅局長直接到淄博“攬客”,在燒烤攤前向游客贈送當地特產,并邀請游客“吃完燒烤”去其他地市“玩一玩”。
河南省南陽市,此前還召開了一場“燒烤出圈現象”研討會,剖析“淄博燒烤”現象的成功經驗。
有分析認為,淄博的爆火“出圈”,有諸多偶然因素,但也并非完全出于偶然。這背后是一座老牌工業城市的轉型嘗試和非典型性“自救”。
在前往淄博的考察團中,來自同樣以燒烤出名的遼寧省錦州市的考察團備受關注。
事實上,錦州燒烤早已名聲在外,可以說是燒烤圈的初代“網紅”。然而,比淄博燒烤成名更早、早前名氣更大的錦州燒烤,卻從來沒有掀起過熱潮。
4月16日至18日,錦州市凌河區委書記馬曉春帶領聯合調研組,赴淄博市張店區和臨淄區考察調研燒烤產業發展情況。
在為期3天的探訪考察中,調研組選取了八大局市場、淺海美食城、水晶街、臨淄大院4處“頂流”網紅地作為主要調研對象,通過與市民和游客互動、與商戶交流及現場觀摩,對當地憑借燒烤成功“出圈”,且好評如潮的情況進行調研。
除錦州之外,還有多地黨政機關官員也前往淄博考察。其中,河北省定州市由市長張才芳帶隊,于4月25日至26日,赴淄博市考察招商,并實地考察淄博市在提振消費、市場服務等方面的經驗做法。
河南省信陽市則“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由該市商務局長劉偉帶隊赴淄,與淄博市商務局座談交流,實地學習調研淄博市在提振消費、服務保障外來游客等方面的經驗做法。
4月19日至20日,信陽市商務局調研組考察了淄博燒烤市場集聚區和“網紅打卡地”,實地調研消費拉動和服務保障工作。調研組圍繞淄博燒烤的“出圈密碼”、IP打造、城市營銷、消費引流、產業導入等,與淄博市商務局學習交流,并就推動食客變游客成“創客”、流量變“留量”促“銷量”進行了探討。
值得一提的是,包括錦州燒烤協會、南陽市社科界都專門召開會議,剖析“淄博燒烤”現象背后的社會原因、思想邏輯和現實路徑。大家認為“淄博燒烤”現象雖然不能復制,但其背后的豐富內涵和成功經驗值得學習借鑒。
淄博是一個涵蓋資源枯竭型城市、獨立工礦區、老工業基地三種類型的城市,經濟總量在山東省16個地市中位居第7位。在淄博燒烤爆火之前很長一段時間里,淄博這座城市的存在感并不強,有網友甚至笑談:“上次淄博這么火,還是在齊國。”
事實上,作為一座老牌工業城市,淄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憑借良好的基礎和資源稟賦,成為國家重工業布局的重點。
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淄博的經濟總量還高居山東前三位,如今的淄博,產業結構和城市形態也脫胎于那個時候。當時,淄博在重工業的浪潮下建成了多家電廠、鋁廠、煉鋼廠和制藥廠,至今仍有不少老廠房拱衛著淄博中心城區的火車站。
與眾多老牌工業城市一樣,近年來,隨著優質資源枯竭、要素成本上升、環境壓力加大,淄博面臨著巨大轉型壓力與考驗。曾經繁華的臨淄區,更是成為全國第三批資源枯竭型城市。
在此背景下,淄博的經濟總量不斷被省內其他城市超越。
“其實挺心酸的,一座工業城市用燒烤來展現在別人面前。淄博的東邊是青島,西邊是濟南,夾在中間真的有些可憐。”在淄博燒烤爆火“出圈”后,淄博市文旅局長宋愛香說。
淄博的爆火“出圈”,有諸多偶然,但背后是其尋求產業轉型和積極探索城市發展的結果,可以視作一座老牌工業城市的非典型性“自救”。
2020年,“燒烤”開始頻繁出現在淄博官方媒體上,“夜間經濟”開始成為淄博市政府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在那一年,“淄博燒烤”第一次登上微博熱搜。當時,淄博市組織了“麥田音樂節”。音樂節結束后,在音樂節的舉辦地孝婦河濕地公園周圍,所有的燒烤攤位一位難求。
淄博燒烤爆火以后,當地政府更是快速反應,頻頻出招,“借機借勢,做大做強這張城市名片”,舉全市之力維護來之不易的機會。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盤和林表示,當地政府主動改善淄博燒烤的經營環境,形成了正向循環,“若是沒有淄博市政府著手優化市場環境,淄博燒烤也承載不了網民們的期待”。
南陽市社科界在研討會中一致認為,淄博燒烤火爆“出圈”充分說明,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是歷史文脈、民風民俗、社情民意、政府治理能力等方面的綜合反映。
“淄博燒烤走進全國消費者的視野,是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和城市競爭力的一個典型案例。”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業經濟中心主任宋向清認為,淄博現象對于其他資源型城市的轉型發展,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宋向清說,不少資源型城市都存在發展焦慮,這種焦慮源于原有經濟模式已經不足以支撐現在的發展,但新的模式又沒有探索出來,“淄博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淄博現象本身說明,淄博以擴內需、促消費為目標,找到了城市發展的新窗口和突破點”。
在宋向清看來,資源型城市要消除發展焦慮,實現經濟和產業結構轉型,首先,要加強主動性,提升城市的內生動力,多做一些有益的探索;其次,應該根據每個城市的特點,基于自身的歷史文化、資源優勢、市場特點,去打造屬于自己城市的、具有本地特色的經濟發展亮點,不能千篇一律。
盤和林認為,當前我國經濟正處在拉動內需的關鍵時間節點,其他城市也可以從淄博燒烤的成功案例中獲得啟發。在他看來,要善于發現城市自身的獨特之處,利用這些獨特性來打造城市名片,挖掘城市中真正可持續的產業。
另外,完善基礎設施也是其中的關鍵。盤和林舉例說,有些城市風景很美,但交通和住宿便利性很差,降低了游客消費的可及性,限制了城市旅游業的發展,也限制了城市經濟的發展空間。
以淄博為例,為了迎接五一勞動節假期“赴淄趕烤”的大批游客,在20天內建成了占地100畝、可容納近萬人的燒烤城。此外,淄博僅用13天就建設完成八大局停車場,并在五一假期前夕向公眾和游客免費開放。
在盤和林看來,改善營商環境同樣十分關鍵,既要簡化行政流程,讓商家減少跑政府的次數;也要加強市場監管,讓商家規范誠信經營;還要及時處理公眾訴求和不滿,要本著誠信誠心的態度來對待。
此外,還要做好宣傳。通過互聯網社交媒體發力傳播,要將城市的優點宣傳出去。“政府宣傳不能只是自說自話,自賣自夸,要符合年輕人的審美,要詼諧幽默,要有聲有色。”盤和林說。
淄博燒烤的成功,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全市上下,從每一個攤販,到每一個市民,都在維護“淄博燒烤”這個城市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相較于淄博因燒烤而走紅,因面臨占道經營、噪聲擾民和環境污染等問題,燒烤被很多城市“嫌棄”,且態度堅決。
面對同樣的問題,淄博并沒有一禁了之。淄博市張店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自2015年起,淄博市政府實施了露天燒烤“三進”管理模式,即“進店、進場、進院”,并大力推廣使用環保無煙爐具。與此同時,淄博燒烤專用烤爐也在不斷改進,從而有效解決燒烤的油煙問題。這顯然也值得其他城市借鑒和學習。
(摘自《海峽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