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斐,許晶晶,李 菲
駐馬店市中心醫院神經內二科,河南 駐馬店 463000
腦卒中又稱為中風,具有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和發病率高的特點[1]。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占急性腦卒中的85%以上,表現為一側手臂無力、口角歪斜、說話困難、腿腳麻木等癥狀[2]。深靜脈血栓常見于下肢深靜脈血栓,其原因是血液在深靜脈不凝結,阻塞管腔,靜脈回流障礙[3]。腦卒中是最常見的腦血管疾病之一,偏癱是腦卒中最主要的并發癥,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生活方式[4]。因此,采用合理的方式干預尤為重要。以護士危機意識教育為基礎可以提高護理人員危機意識,預防潛在的護理不良情況,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預后。下肢抗血栓壓力泵是通過間歇性加壓氣囊,使氣囊膨脹,增加股靜脈血流速度。本研究旨在探討護士危機意識教育聯合下肢抗血栓壓力泵預防腦卒中后合并偏癱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8 年4 月—2020 年9 月駐馬店市中心醫院收治的96例腦卒中后合并偏癱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46 例和觀察組50 例。其中,對照組:男22 例,女24例;年齡55~64 歲,平均年齡(59.45±2.18)歲;體重58~68 kg,平均體重(62.31±2.15)kg;臥床時間38~47 d,平均臥床時間(43.02±3.16)d;血糖5.6~13.4 mmoL/L,平均血糖(8.15±1.26)mmoL/L。觀察組:男25 例,女25例;年齡52~63 歲,平均年齡(56.12±2.98)歲;體重58~65 kg,平均體重(62.61±2.43)kg;臥床時間37~46 d,平均臥床時間(43.08±3.11)d;血糖5.5~13.6 mmoL/L,平均血糖(8.12±1.41)mmoL/L。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納入標準:(1)符合《腦血管病的分類與診斷標準》[5]中腦卒中診斷標準,均通過MRI或CT確診。(2)精神正常,無意識不清。(3)無肝、腎和心功能疾病。排除標準:(1)無法正常溝通。(2)軀體有明顯生理疾病。(3)有下肢血管疾病史。(4)惡性腫瘤。
1.2.1 對照組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干預,將偏癱側肢體放置功能位,抬高患肢20~30°,2 h 協助翻身1 次,護理人員評估患者肌力情況,協助患者每日做3 次主動運動或被動運動,每次10 min,同時將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相關知識對其進行宣教。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護士危機意識教育聯合下肢抗血栓壓力泵干預,護士危機意識教育具體如下。(1)成立危機管理小組,護士長為負責人,成員組成包括護士長、辦公護士、護理組長、總務護士、搶救室護士。分析科室近幾年發生的不良事件及最終導致不良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根據根本原因制定防范措施,將存在安全隱患的患者登記,加強護士的觀察和溝通,制定出完善的應急預案手冊。(2)將完善的應急預案手冊下發給護士,讓護士進行知識學習。(3)加強對護士的危機意識培訓,讓護士具備危機意識和處理危機的能力,同時,護士長和護理組長要起到監督作用,以確保護理的高效性。下肢抗血栓壓力泵干預的具體方法為采用抗血栓壓力泵(美國泰科公司生產的kendall SCD)進行治療,2次/d,每次30 min。操作方法:在患者的下肢套抗栓壓力,通電,調節合適的壓力模式,梯度壓分為小腿40 mmHg(1mmHg=0.133 kPa)、腳踝45 mmHg、大腿30 mmHg,加壓1 min,休息11 s,連續使用2 周。如在使用過程中,患者出現不適,應立即停止使用,查看皮膚情況。治療結束后,兩組患者進行下肢靜脈彩超檢查。
(1)記錄兩者患組治療2周后下肢靜脈血栓的發生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江蘇嘉華電子設備有限公司)檢查患者下肢靜脈的管壁、血流速度、內徑、血流信號、適當行官腔壓閉試驗及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來判斷是否有下肢靜脈血栓形成。(2)記錄兩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并發癥包括下肢疼痛、腫脹和尿路感染等。(3)記錄兩組患者干預前后雙下肢股靜脈血流速度。(4)根據《心血管疾病急診臨床救治的療效分析》[6]評判標準,心功能改善2 級為顯效,改善1 級為有效,治療前后無明顯變化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3.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下肢靜脈血栓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下肢靜脈血栓發生情況 例(%)
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 例(%)
干預前,兩組患者雙下肢股靜脈血流速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均有所改善,但觀察組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雙下肢股靜脈血流速度情況(±s)cm/s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雙下肢股靜脈血流速度情況(±s)cm/s
組別觀察組(n=50)對照組(n=46)t值P值左下肢干預前14.05±3.32 14.12±3.14 0.105 0.915干預后19.53±5.01 16.25±4.23 3.450<0.001右下肢干預前14.07±3.21 14.14±3.25 0.106 0.915干預后19.21±5.20 16.22±4.25 3.068 0.002
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療效情況 例(%)
下肢靜脈血栓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工作能力,嚴重者將致殘,增加病死率[7-8]。腦卒中的好發年齡大多數在40 歲以上,男性居多,情況嚴重者將導致死亡,其中,腦卒中后1 個月死亡率達3.3%~5.2%,3 個月內死亡率高達9.0%~9.6%[9-10]。腦卒中患者因伴有偏癱,必須長時間臥床休息,減少自身的活動量,導致血液回流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下降,易造成下肢出現深靜脈血栓,血栓的脫落會形成肺栓塞,肺栓塞是腦梗死主要并發癥,因此,預防腦卒中合并偏癱患者下肢出現深靜脈血栓十分重要[11]。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下肢靜脈血栓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護士危機意識教育聯合下肢抗血栓壓力泵干預能有效地降低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分析其原因在于,通過下肢抗血栓壓力泵能減少患者血液瘀滯,改善血液循環,促使血管活化,從而使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降低,與董琴暉等[12]研究結果相似。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護士危機意識教育聯合下肢抗血栓壓力泵干預可有效降低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分析其原因在于,腦卒中后合并偏癱患者通過護士危機意識教育預警性管理干預,加強健康教育,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提高其心理應對能力,使患者積極面對疾病,提高其依從性。且聯合下肢抗血栓壓力泵治療,能夠促進血液流速,增加營養成分和氧的供給,促進新陳代謝,具有消除腫脹、減輕疼痛的作用,與李曉娟等[13]研究結果相似。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雙下肢股靜脈血流速度優于對照組,分析其原因在于:(1)危機意識教育。使患者重視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積極配合護理人員,共同參與。(2)下肢抗血栓壓力泵是通過計算機檢驗及調控機體循環功能,自動感應到血管的狀態,適時調整充氣時間及加壓頻率,氣壓通過遠心端逐漸向近心端進行干預,使血流指標能有效改善,與王玨等[14]研究結果相似。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說明兩者聯合干預能夠提高對患者的治療效果。分析其原因在于,護士危機意識教育聯合下肢抗血栓壓力泵干預能夠增加股靜脈血流速度,加快激活自體纖溶系統,幫助癱瘓患者肢體康復,與吳宇航等[15]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護士危機意識教育聯合下肢抗血栓壓力泵的干預能夠有效地降低腦卒中后合并偏癱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生率,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從而提高其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