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兵兵

“東瓜山不是山,東瓜山有沒有冬瓜,熱氣騰騰的生活就在那里呀……”民謠歌手鐘立風吹著口琴,唱出了長沙街頭的鮮活場景。的確,有一種長沙夜生活叫做“東瓜山”。有朋友來長沙,東瓜山是指定打卡點。到了那兒,他們往往驚訝于“原來這不是一座山”。
東瓜山藏在書院路與白沙路交會處的裕南街。下午三四點,東瓜山還沒有熱鬧起來,一副長沙老街的安靜模樣,很難想象到了深夜時分,這里會人潮涌動。順著裕南街的小巷子進去,還能看到建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蘇式紅磚房,老人們坐在石凳上聊天。
夜幕降臨,人聲鼎沸,彼此之間說話得用喊才聽得清。夜宵攤上,大家卸下防備,熱辣的小吃配上冰啤,幾杯下肚,完全敞開了心扉,呈現最真實的自己,也展示出一個可愛的長沙。如果你足夠用心,細細品味長沙的傳統美食,跟那些攤販們“策一策”,就不難拼湊出一個真實的長沙。
“帥哥美女,幾位?里面坐,可以幫拿肉腸的。”已經做好準備工作的攤販們忙著招呼客人。處于裕南街中心位置的肉腸攤并不攬客,攤前卻排起了長隊。
東瓜山肉腸是裕南街做得最久的夜宵攤。見到肉腸攤的老板陳國家之前,已經聽過不少關于他的傳說,“買了別墅”“兒子出國留學了”……東瓜山的攤販都認識他,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真名,大伙兒叫他“陳百萬”“陳爹”。
我在鋪面二樓一個逼仄的房間里見到了陳國家,他穿著睡衣靠在沙發上,讓人很難將其和傳說中的“陳百萬”聯系在一起。“兒子沒有出國留學,因為非典沒去成。”對于外人津津樂道的傳說,陳國家似乎并不介意,像是在聽一個善意的故事。
陳國家原是機床公司的職工,妻子易義元是煤炭公司的廚師。下崗以后,易義元憑借著自己的手藝,在裕南街做起了小吃生意。肉腸是家里逢年過節才會做的一道菜,后來成了小吃攤的招牌。
易義元指著對面的商鋪說,最初小吃攤的主要顧客,是附近的居民和深夜奔忙的出租車司機。憑借著口碑,陸續有人慕名而來。臨近的攤主發現了商機,免費為購買肉腸的顧客提供座位,順便做些涼菜、小吃生意,后來索性開起了專門的店,燒烤、熱鹵等店子后來逐漸進駐東瓜山。易義元夫婦沒有想到的是,自家的小吃攤竟然影響了一條街的變遷。“生意最好的時候,一天可以賣七八千根肉腸。”
如今兩人已經退居二線,生意主要由兒子打理。“我們老人家只會埋頭做事,跟不上時代了。”陳國家說,兒子接手后招了十幾個員工,在太平街開了分店。
晚上九點,是肉腸攤最繁忙的時刻,夫妻倆趕到小店幫忙招呼生意,不時有熟人過來打招呼。“他們都是吃我的肉腸長大的,現在又帶著自己的小孩來吃。”站在人群里,易義元一臉幸福地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