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丹 李楊辰
摘要 社會科技的飛速進步,推動著傳統文化的傳播方式不斷更新迭代,大運河文化公園作為運河文化的一種載體,也需要借助新媒體進行推廣,讓更多人了解運河文化。H5交互技術作為一種新的傳播方式,借助5G技術、AR增強現實等新技術的發展,可以在場景打造、沉浸體驗、交流互動等方面更好地實現大運河文化公園的創新傳播。本文以山東臺兒莊段古運河為例,分析了大運河文化公園的H5互動作品傳播現狀及其優勢,探索H5交互技術下運河文化公園的傳播策略,進而達到實現傳承與弘揚運河文化的目的。
關鍵詞 H5交互技術 大運河文化公園 互動性 沉浸式
作者信息
李丹丹,山東省青島濱海學院藝術傳媒學院教授 ;李楊辰,青島濱海學院學生。
基金項目
本文為山東社科聯人文社科項目“‘大美山東視域下大運河文化公園的融媒體傳播及產業化發展研究”(2021-ZXWS-11)、青島市社科規劃課題(QDSKL2201309)、2021年度青島濱海學院中國文化傳播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課題(2021KFKT007)的階段性成果。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和對傳統文化的追求也越來越高。大運河文化的傳承與保護也引起了大家的重視。2014年6月22日,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46個世界文化遺產項目。大運河文化公園承載了中國千年的運河文化,眾多的歷史遺跡、名勝古跡蘊含其中,是我國運河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如今,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5G、AI智能服務、AR增強現實等技術促使文化傳播方式不斷更新迭代。H5交互技術作為一種新的文化傳播方式,通過文字、圖片、視頻、動畫等元素,不僅凸顯了視聽語言的結合優勢,而且交互性強,讓觀眾以沉浸式、互動性的方式親身感受中國運河文化的魅力,更好地了解中國傳統運河文化。
一、基于H5交互技術的大運河文化公園作品傳播現狀
H5指的是HTML5,是構建互聯網內容的一種語言方式,是一種可以添加圖片、動畫、觸屏控制、音頻、視頻等多種流媒體格式的文件。作為一種新的媒介融合形式,該技術依托移動端的交互性,實現音頻、視頻、動畫、互動等形式于一體,通過微信、QQ等社交軟件以二維碼或者鏈接形式傳播,具有很強的傳播性。而當前基于H5交互技術下的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傳播還處于一種萌芽狀態,沒有太多優秀作品呈現。
(一)制作H5文化作品的專業團隊相對較少
目前H5交互技術制作的視頻還未像抖音、快手中制作的短視頻數量那樣多,經過各種搜索引擎發現通過H5交互技術制作的大運河文化公園的視頻作品一般多出現在新聞消息中,掌握和使用該技術的多是一些新聞行業的專業人士。近些年中國新聞獎中有不少H5作品入選,例如在第29屆中國新聞獎新媒體創意互動項目中獲得一等獎的新聞作品有《幸福照相館》《父親·我們·時代》《ofo迷途》《融合創新:海拔四千米之上》等。[1]目前H5運用較好的公眾號是“H5案例分享”,截至目前該公眾號共發布了2185篇原創作品,平均閱讀量1800左右。且此公眾號并未進行運河文化的相關視頻制作,因此可以看出H5視頻的現階段制作者大部分是一些新聞行業專業人士,作品以H5新聞為主,而制作H5運河文化視頻作品的專業團隊較少。
(二)傳播文化的H5作品相對較少
目前有很多基于H5交互技術制作的優秀新聞作品,如《一分鐘漫游港珠澳大橋》《重返那五年》《復興大道70號》《這是一次令中國人振奮的穿越!》。其中,《一分鐘漫游港珠澳大橋》以極高的參與率獲得了觀眾的喜愛,因此可以看出H5作品是一個新的短視頻發展方向。基于H5交互設計制作的旅游視頻作品也有不少,比如《翠屏玩樂地圖》《坐著火車游甘肅》《云游六安 線上打卡》等等,打造了沉浸式體驗場景,但搜索關于大運河文化的H5作品時,僅有《通州大運河》一部作品。因此基于H5交互技術的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宣傳作品制作量還是非常少的。由此看來借助H5交互技術制作互動視頻來宣傳中國古運河文化將會是一個新的傳播突破點。
二、H5交互視頻傳播文化的優勢
(一)增強與用戶的互動性
H5形式不同于短視頻的一大優勢就是其良好的互動性,讓用戶擁有更多選擇權,可通過滑動切換場景,長按拍照,也可以自行選擇想要觀看的內容和地點。比如H5視頻《一分鐘漫游港珠澳大橋》,用戶手動點擊屏幕前進,松開手就可以拍照,此刻就會顯示港珠澳大橋的景觀照片,用戶可以參與其中,具有良好的互動性。由騰訊公益、騰訊基金會和我是創益人聯合推出的 H5 作品《敦煌未來博物館》,受眾通過對著手機吹氣便可以看到百年后被腐蝕的敦煌壁畫,提升觀眾參與感與體驗性,更好地宣傳了文物保護的重要性。《一分鐘漫游港珠澳大橋》一經播放,其觀看量不到24小時就已突破千萬。由此可以看出用戶對于H5的接受度較好。
(二)提升沉浸式觀感體驗
H5中可采用動漫場景、AR技術等來打造場景形式,帶給用戶更好的沉浸式體驗。通過動漫場景的打造與我國近些年國漫浪潮相迎合,可以更好地提升受眾的參與感。如《通州大運河》中蘊含了中國文化特色的唯美場景,運河廟會、古代的街道,身著古裝的人們逛廟會的場景,熱鬧非凡。將中國的古城打造成國漫動畫的形式會更加吸引人的眼球,形成互動性沉浸式的觀感體驗。由三七互娛推出的宣傳中國傳統文化的H5作品《30秒,讓你跨越兩千年》,采用沉浸式的體驗方式介紹了我國龍舟文化的興起與發展,運用手繪插畫的視覺風格,通過滑動和點擊進行交互信息的展示,形成了文化的沉浸式體驗。
(三)打造多元化互動形式
H5交互技術可以實現各種媒介的融合,聲音、文字、畫面、互動形式以及傳播方式都具有多元化。場景的打造上有許多方式,動漫場景、實景、虛擬場景、漫畫等形式都可以表現,場景的打造上也具有多元性。以臺兒莊古城為例,景區內的多處景點都可以用動漫的形式展現,將古城的美景、運河沿岸的景色以及古城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呈現給大家。文字呈現的方式也可以具有多元化,既可以用卷軸展開的形式呈現,也可以通過AR交互與古人對話的形式呈現。在互動形式上H5作品也可以呈現多元化,既可以采用AI智能服務實現拍照留念,也可以聯合游戲平臺實現互動。還可以利用視聽多媒體效果渲染大運河公園的文化氣氛,利用運河鬧市的叫賣聲、熙熙攘攘的人群聲,方言交流的聲音與視覺元素相結合,將受眾代入情境,增加用戶的交互體驗效果,實現傳播方式的多元互動。[2]
三、基于H5交互技術的大運河文化公園傳播策略
大運河文化公園的建設目的就是以大運河公園為載體,通過多元的傳播方式來展現千年運河的文化底蘊、古城文化、民俗文化等等,進而促進當地旅游業發展。為了更好地形成傳播效果,我們應當以H5交互技術讓更多人了解中國運河文化,尋求H5技術創新點,將AR增強現實、AI人工智能技術等與H5融合,努力打造出互動性強、視覺性好的高質量H5運河文化作品。
(一)設置國風場景,打造精美內容
作為臺兒莊古城文化公園里的一處景點,船形街又被稱為大運河非物質文化博覽園。[3]東陽木雕、濰坊風箏、瀘州油紙傘等全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此集中展現。此處船形建筑是按照乾隆皇帝的龍舟形貌打造的,四周被中國古建筑圍住。在進行臺兒莊古城H5作品設計時,可以在場景內容中設置關鍵線索人物,通過找到這些人物并完成相應的游戲,集齊箏、詩、琴、雕四個令牌后便可以進行下一步的互動游戲:箏,是繪畫類游戲,給出風箏形狀,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進行涂色;詩,是對詩的一種游戲,對中國詩詞文化的考察,激起用戶對詩詞文化的興趣;琴,給出的戲曲曲目是柳琴戲,結合彈奏樂器柳葉琴,考驗用戶反應能力,根據提示來點擊;雕,點擊互動游戲,親自動手制作東陽木雕,根據游戲提示來完成。通過在打造的場景中,邂逅各位文化傳承者,挑戰各類游戲,了解運河文化故事,獲得兼具文化性與趣味性的沉浸式體驗。
(二)融入科技元素,加強與觀眾的互動性
為了使觀眾獲得更強的參與感,在H5作品設計時讓用戶親自體驗要比單純文字解說的趣味性和互動性更強。臺兒莊古城作為山東省運河文化的旅游景點之一,其水鄉的特色也是一大突出亮點,可以設置雨天煙雨朦朧的古城場景、繁華絢麗的節慶場景、煙火氣息的古城夜景,這樣用戶可以自行選擇場景進入,在不同的場景里感受古城氛圍,并通過AI智能識別用戶的動作進行拍照場景的切換,讓觀眾和景點進行合影留念,也可以利用AR增強現實技術實現與古人進行對話,使互動形式多樣化,增強受眾的互動體驗。
(三)拓寬傳播渠道,構建專業團隊
目前關于運河文化的H5作品相對較少,專業團隊也較少,擴大傳播途徑的方式之一就是要增加專業的運河文化H5作品的制作團隊,打造更多精致的H5運河文化作品,讓更多人了解并對基于H5交互設計的運河文化作品感興趣。以H5交互技術為弘揚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主要手段,通過抖音、快手、微信等平臺進行傳播,拓寬傳播渠道。目前抖音中并沒有關于運河文化系統運營的H5視頻賬號,因此在抖音進行宣傳是傳播方式上的一大突破點。在短視頻的快速發展下,一部分人不再熱衷于公眾號這種更側重于文字的平臺,借助現在較為流行的短視頻平臺可以滿足視頻愛好者,大大提升觀看量。移動互聯時代,用戶對于信息的獲取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追求可視化信息。當代人們的生活方式處于一種快節奏,接受信息時間呈現碎片化特點,也成為近年來短視頻流行的原因之一。如何在較短的時間讓用戶了解更多信息,是未來短視頻的發展方向。H5技術制作的作品不僅可以具備短視頻的特點,還可以在短視頻的基礎上實現可視化以及互動化。基于目前H5制作的運河文化作品不多的現狀,我們應該構建專業團隊,拓寬傳播渠道,通過QQ、微信等社交平臺和抖音、快手等新媒體平臺,擴大H5文化作品的宣傳。
結語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充分展現了古運河的文化底蘊,讓人們感受到運河的魅力。國家致力于打造大運河文化公園正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種體現,不僅可以讓更多人了解運河文化,還可以通過打造大運河文化公園,推動當地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促進經濟發展。H5交互技術制作的作品作為一種新的傳播方式,在大家所喜愛的短視頻的基礎上具備了更好的互動性和體驗性,其優秀的跨平臺性和豐富的媒體表現力可以給受眾帶來立體、互動、沉浸式的體驗。當前通過H5交互技術傳播中國運河文化的作品不是很多,未來這將會是一個傳播運河文化不錯的路徑。通過H5技術可以讓中國的運河文化活起來,讓中國運河文化像千年運河一樣奔騰不息,流向世界,流向未來,流向每個人心中。
參考文獻:
[1]曾祥敏.穩中求變 深度探索——第29屆中國新聞獎媒體融合獎評析兼論內容融合創新[J].新聞與寫作,2019(11):29-36.
[2]馬妮,周潤苗.基于H5技術的交互頁面在旅游景區導覽系統中的應用[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8(06):80-81,83.
[3]田之秋.臺兒莊:留住運河古城的影子[J].走向世界,2014(10):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