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近年來,隨著財政資金對高校投入不斷加大,如何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與優化資源配置成為高校財務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章通過分析高校財務預算績效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問題,以H高校預算管理體系建設為例,提出高校應通過建立預算績效管理體制、加強預算績效目標管理、提高預算績效目標審核科學性、構建科學合理的預算績效指標體系、實施預算績效執行監控等措施,建立更加規范的高校預算績效管理體系,促進高校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高校預算績效管理;存在問題;改進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101(2023)02-0098-05
作者簡介:李影(1980-),女,山東滕州人,中級會計師,碩士,研究方向:高校財務預算績效管理。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increasing financial invest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how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use of funds and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has become the top priority in the financial wor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By analyzing the common problems in the financial budge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udget management syste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H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establish the budge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budget performance objectives,improve the scientific review of budget performance objectives,build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budget performance indicator system,implement the implementation and monitoring of budget performance and other measures to establish a more standardized budge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ollege education.
Key words:university budge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existing problems; improvement measures
我國高等教育經費一般以生均撥款加項目經費的方式下撥。其中,生均撥款按照高校招生數量一定比例計算,項目經費由高校根據本校事業發展特點與辦學規模等申報獲得,包括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經費、高校發展專項經費等。在加快推進現代化教育的戰略目標下,財政資金以項目方式對高校投入不斷增加,從2019年起高校財政撥款總額逐年增加,財政撥款項目資金占財政撥款比例也不斷提高。
后疫情時代,國家財政一段時間內仍將處于緊平衡狀態,單純依靠擴大財政支出規模來實現政策目標已難以為繼,故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特別是項目資金提質增效,對高校意義重大。建立科學合理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已成為現階段高校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1]。
為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建立科學、合理的項目支出績效管理體系,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財政部2020 年制定并發布了新修訂的《項目支出績效評價管理辦法》(財預〔2020〕10號),強調財政部門、預算部門和單位,要依據設定的績效目標,對項目支出的經濟性、效率性、效益性和公平性進行客觀、公正的測量、分析和評判[2]。2022年7月,財政部與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財務制度》(財教〔2022〕128號),提出高等學校應當全面加強預算績效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然而,當前高校在預算編制、執行過程中更多考慮的仍然是資金如何使用,對于資金使用績效重視不夠,預算項目績效評價往往流于形式,還沒有建立起科學合理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3] 。本文從實際工作出發,通過分析當前高校預算績效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總結經驗并開展探索,有針對性地提出優化對策,形成以對高校預算項目支出進行績效評價為主的預算績效管理方法,為規范高校預算績效管理提供參考。
一、高校預算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預算績效目標未能充分反映高校發展核心要求
高校承擔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和國際交流職能,高校預算績效目標應結合高校中長期發展規劃、發展重點形成一個相互聯動的完整體系,通過實現各項目績效目標推動高校各預算單位達成事業目標,最終實現高校整體發展戰略。而目前高校各部門、學院在填報預算績效目標時,大多僅針對各自預算單位項目展開分析,未充分考慮高校整體發展戰略,預算績效目標相對分散,不能體現高校發展核心要求。
(二)預算績效目標審核困難
高校預算績效目標一般是由各行政部門、學院等預算單位相關負責人員根據本單位項目特點自行申報,存在部門負責人及經辦人員對預算績效目標認識與理解不充分、隨意設定預算績效目標等問題。由于對項目特點、標準等信息掌握不足,審核人員只能將預算單位設定的指標作為第一參考進行被動審核;同時,預算績效目標申報往往時間緊、任務重,數量有限且并非專業領域出身的審核人員很難有效開展審核工作,導致預算績效目標審核往往流于形式。
(三)預算績效指標體系有待完善
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等高校重點工作的成效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顯現出來,也就是說高校的辦學效益在短期內很難體現,這就給預算績效評價指標的設計和選擇帶來一定難度,而如果沒有科學合理的預算績效指標,預算績效評價工作就失去了考量標準。當前,高校都是按照上級主管部門要求開展績效評價工作,其內部預算績效管理人員一般參考國家或地方文件及其他高校績效指標,憑借個人經驗和主觀判斷設計本校預算績效指標,指標的科學性、合理性取決于績效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和高校內部環境。多數高校指標設計粗放、缺乏個性,僅停留在共性指標如投入、產出、社會效益的一至二級指標上,三級指標隨意、不規范、結構單一,側重資金執行指標,而且資金使用效益指標多為宏觀層面,實用性不強,導致績效評價流于形式,績效評價工作無法有效開展[4]。
(四)預算績效執行監控不利
當前,大多數高校尚未形成規范的預算績效執行監控制度,其預算績效監控主要集中在財務部門對預算資金的使用進度方面,在預算項目的實施進度、資金的使用范圍、績效目標的實現程度等方面缺乏監控措施,致使有些項目資金使用隨意,甚至改變原定用途。而如果預算執行缺乏過程監督,預算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偏差而不能及時發現、糾正,項目結束時,已經形成的問題可能會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直接影響預算目標的實現[5]。
(五)預算績效評價結果應用不充分
預算績效評價結果應用是指高校將各預算單位項目自評結果及時反饋,并要求各單位或部門落實整改績效自評中發現的問題。然而,當前多數高校尚未實施預算全過程監督,從預算申請、預算執行到績效評價,項目時間跨度較長,導致績效評價結果應用存在滯后性和局限性。同時,多數高校尚未建立有效的預算績效管理問責機制,績效問責中存在責任主體不明確、整改責任無法落實到個人等問題。
(六)預算績效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當前,高校財務信息化水平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如采用網上預約報銷、學生收費管理、統一支付平臺、預算申報等財務系統,但高校預算績效管理信息化建設還相對滯后。預算績效管理從預算編制、預算執行到評價結果應用,需要采集、分析、處理大量數據,而這些數據建立在大數據和信息化基礎之上,沒有先進的信息技術支持,高校預算績效管理水平很難有質的提升。
二、現代高校預算績效管理體系構建—以H高校為例
H高校為省屬公辦本科院校,近幾年,隨著教育事業快速發展,財政資金投入不斷增加,科研收入比重持續增長,且科研經費收入渠道日益多元化。與此同時,民生需求加大、基建項目增多、后勤保障難度增加,經濟活動日益復雜。H高校結合自身實際,逐步建立起一套適合本校發展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
(一)建立健全單位預算績效管理制度
多數高校制定的預算績效管理辦法僅涉及方向和原則上的規定,具體操作辦法不多,實踐指導能力不足。為解決這些問題,H高校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及省級政府有關法律規定,結合學校實際,制定了《H高校預算績效管理辦法》,從制度上保障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據可循。根據《H高校預算績效管理辦法》規定,H高校成立了預算工作領導小組,由校長擔任組長,建立了財務處、歸口管理部門、預算執行單位共同參與管理的四級組織結構。H高校預算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學校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績效管理辦法和跟蹤評價及評價結果應用機制,組織領導預算績效申報、評估評價及考核等相關工作;財務處主要負責組織和督促各單位開展績效目標編制、績效實施跟蹤、績效評價和結果應用等相關管理工作;預算歸口管理部門主要負責組織實施歸口管理項目的績效目標申報、審查,建立健全各類資金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預算執行單位主要負責編制報送預算績效目標,加快預算執行進度,實現預算績效目標,開展預算績效自評。
(二)加強單位預算績效目標管理
H高校各預算單位立足于本部門職責,結合學校中長期戰略規劃,確定各單位工作目標,經過多次從上到下和從下到上的雙向、反復溝通過程,形成預算績效目標。根據“創建雙一流、建設高水平大學”戰略目標,H高校結合各預算單位職責,將戰略目標逐層分解轉化為各預算單位具體目標。2022年H高校預算編制工作會議在學校總體戰略目標指引下討論通過2022年部分單位年度主要目標(如表2所示)。
預算申報前,各單位就已經目標明確,并在此基礎上編制項目預算績效目標,形成“戰略目標—單位目標—績效目標”的邏輯順序。將績效目標管理與預算編制、執行、評價和監督融為一體,將績效的約束作用貫穿到預算全過程,將預算編制從數量轉變到質量,促進預算績效目標與學校戰略目標高度契合。
(三)提高單位預算績效目標審核科學性
H高校財務處設專人負責預算績效目標審核,審核前全面學習相關政策文件,制定可行性方案。專職審核人全面整理分析預算單位項目申報表和佐證材料,審核過程中一旦遇到問題,及時通過電話、網絡、會議等方式與預算單位反復溝通,反饋審核意見。預算單位在績效目標編報過程中如有困難和問題,財務人員及時給出解決建議。具體來說,預算績效目標審核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1)績效目標是否清晰、明確,是否細化、量化;(2)績效目標是否符合本校、本部門事業發展規劃;(3)資金規模與績效目標是否匹配;(4)績效目標是否經過充分論證、能否如期實現。審核人在審核過程中歸集、總結集中反映出的問題,然后財務部門通過專門培訓的方式提高預算單位對預算績效目標的理解和認知,大大增強了預算單位績效目標的編報能力。
(四)構建單位科學合理的預算績效指標體系
以H高校高峰學科項目為例介紹如何構建預算績效指標體系。在“創建雙一流、建設高水平大學”戰略目標背景下,H高校發展規劃處聚焦本單位工作職責,形成發展規劃處2022年部門目標:學科建設取得進展,在全國第五輪學科評估中取得突破。為實現部門目標,發展規劃處申報高峰學科項目,自此形成“戰略目標—單位目標—績效目標”逐層遞進逐步細化的預算績效指標體系。首先,結合國家出臺的政策文件確定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及權重比例;其次,將高峰學科項目實施內容、預期績效目標作為構建預算績效指標體系的基本依據[6] ,對項目內容進行細化分解、歸納整合,經過反復研討論證篩選出最能反映該項目實施效果的關鍵因素,從而確定該項目關鍵指標;最后,綜合考量所選取的指標,既要確保可操作性,還要能形成分層次、分領域,定性和共性結合的指標體系。
高峰學科項目一級指標及權重比例依據《項目支出績效評價管理辦法》規定統一設置為:預算執行率指標10%、產出指標50%、效益指標30%、服務對象滿意度指標10%。二級指標參考省財政廳相關文件規定設置為:數量指標、質量指標、時效指標、成本指標、經濟效益指標、社會效益指標、可持續影響指標、服務對象滿意度指標。高峰學科項目實施內容主要包括:學科建設、人才培養。項目終期目標:安全科學與工程Ⅰ類高峰學科力爭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礦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土木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5個Ⅲ類高峰學科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支撐服務本省產業發展。年度目標:支持6個高峰學科建設、爭取學科評估B以上學科數量達到3個、獲得教學與科研獎項超過38項;學科發展水平、人才隊伍建設不斷提升,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學科數量1個;預算執行率100%,項目總成本合理控制;產學研合作到賬金額超過5 000萬元、畢業生初次就業率超過90%;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等。依據高峰學科項目實施內容,預期年度目標及項目終期目標,經過反復研討論證,最終選取三級指標如表3所示。
該指標體系包括產出數量、質量、時效、成本、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可持續影響及服務對象滿意度等8個維度,初步建立了績效目標預算資金“同步申報、同步審核、同步審批”的機制。
(五)實施預算績效執行監控
預算績效執行監控是預算執行環節的重要績效管理活動,按照“誰支出,誰負責”的原則,各預算執行單位及項目負責人是預算績效實施監測的主體,監測內容包括預算績效總體目標實現程度,預算執行情況及延伸情況[7]。H高校確定財務處作為牽頭單位,負責組織各預算單位開展項目績效執行監控工作,定期填報《項目支出績效目標監控表》。
監控過程中如發現項目執行與預算績效目標偏離,立即要求相關單位分析查因,綜合判斷項目預算績效目標完成的可能性,預計不能完成績效目標的要說明原因并采取糾偏措施。監控過程中如發現嚴重問題,如預算執行與預算績效目標偏離較大預計會造成重大浪費或風險的暫停項目實施,按學校規定停止撥付資金,及時糾偏止損,實現預警與監控相結合。對于一些重大項目,必要時需進行延伸監控,包括政府采購、工程招標等事項。
(六)強化預算績效評價結果應用,構建正向激勵機制
預算績效監督與問責是預算績效良好運行以及預算績效目標順利實現的保障,最終目標是改善高校支出效益。H高校財務處預算管理崗專人負責整理、歸納分析、反饋評價結論,將各部門、學院預算項目評價結果按照“優、良、差”分類。學校將評價結果作為改進計劃管理、安排下年度預算及年度考核的參照依據。對評價結果為“優”或“良”的部門予以表彰,下一年度預算安排優先保證該項目資金計劃,對評價結論為“差”的部門進行業績問責,下年度資金投入會從嚴控制,做到“誰花錢誰負責,用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通過預算績效評價結果與預算資金分配、考核機制的有效銜接,提高預算資金使用效益。
H高校通過上述策略,建立了一套規范、科學、合理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為自身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保障。在大數據和信息化時代,除了參考上述策略之外,高校還應積極引入現代財務管理手段,加快速度建立預算績效管理信息平臺,實現財務部門與校內各行政部門、學院信息互聯、數據共享;要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對高校預算績效指標的合理性、科學性進行全面的多維度分析,從而不斷優化預算績效指標體系;要不間斷地對高校預算績效管理全過程的數據信息進行實時有效監控,為實現高校預算績效管理預期目標提出最優解決方案,真正實現預算績效評價的目的,全面提高預算績效管理水平[8]。
三、結束語
當前,國內不少高校在預算績效管理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本文緊密結合H高校預算績效管理案例,探討了H高校在全面推行預算績效管理背景下建立規范科學合理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的做法,希望能夠給其他高校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鄭方輝,劉國歌.論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結構體系[J].中國行政管理,2020(7):41.
[2] 王文兵,焦贊美,干勝道.項目支出績效評價:變革與挑戰[J].財會月刊,2020(23):24-25.
[3] 郭越.新預算法下高校預算績效管理問題研究:以Y高校為例[D].天津:天津工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0.
[4] 施青軍.開展事前績效評估的思路與方法[J].中國財政,2019(14):49-51.
[5] 彭佳,周琛.預算績效管理在高校基本建設項目中的運用研究[J].中國管理信化,2022,25(9):4-7.
[6] 耿晨菲.科學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問題研究[J].財會學習,2019(34):84-85.
[7] 劉超,崔瓏,董柳圻.高校預算績效管理框架與評價體系構建[J].財會通訊,2022(2):166-171.
[8] 嚴躍輝,王智烜.基于“過緊日子”的高校財務管理改革[J].教育財會研究,2021,32(6):56-61.
[責任編輯:吳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