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利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工智能正進入普及發展階段,但用戶數據信息是否安全,企業收集應用數據是否合規的問題也隨之而來。
在2022年全國兩會上,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委員、民建廣東省委會副主委林勇帶來《明確數據權屬,規范交易活動》的提案。林勇建議,規范和促進數據交易,完善相關監管治理體系,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明確數據所有權、使用權、處理權、控制權、收益權等各種權利屬性,確定各種數據權擁有者的相關權責;制定非網絡數據交易領域信息安全全國性行政法規;在實施“東數西算”工程中,加強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和數據中心集群的配套法規體系建設,加強信息安全防護,防止數據非法外泄。
事實上,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指出,到2025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要達到10%,數據要素市場體系初步建立,數據資源體系基本建成,利用數據資源推動研發、生產、流通、服務、消費全價值鏈協同。數據要素市場化建設成效顯現,數據確權、定價、交易有序開展,探索建立與數據要素價值和貢獻相適應的收入分配機制,激發市場主體創新活力。但合規數據交易需滿足兩個條件,一是獲得用戶在采集環節和交易環節的兩次授權;二是個人數據匿名化,經過處理無法識別特定個人且不能復原。目前同時達成這兩個條件技術難度大、成本高,提高了數據交易的門檻。
2022年6月2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會議指出,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基礎,已快速融入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和社會服務管理等各個環節,深刻改變著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
2022年,國務院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分工的意見強調,強化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同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發布《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建立健全數據安全、權利保護、跨境傳輸管理、交易流通、開放共享、安全認證等基礎制度和標準規范,深入開展數據資源調查,推動數據資源開發利用。
為了落實國家要求,各省市積極推動數據安全行業發展,出臺了相關管理辦法。如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布的《廣西壯族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關于印發廣西政務數據安全管理辦法的通知》,要求建立轄區內政務數據安全事件應急機制和通報制度;河南省發布《河南省政務數據安全管理暫行辦法》,要求同步編制政務數據安全建設方案,同步建設政務數據安全防護系統;云南省2022年印發《云南省“十四五”電子政務發展規劃的通知》,強調進一步強化電子政務項目安全組織體系,完善橫向聯動、縱向監督的網絡安全工作機制,建立健全網絡安全、數據安全、系統安全等方面全省統一、協同聯動的安全監管和應急機制。同年,《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顯示,加快數據安全、個人信息保護等領域基礎性法規制度建設,完善政策標準、優化相關技術服務。
除了地方政府的積極推動外,為搶抓國家推動數據價值化新機遇、培育數據要素市場,貴陽大數據交易所通過創新探索,于2022年5月27日發布了全國首套數據交易規則體系,其中包括《數據要素流通交易規則(試行)》《數據交易合規性審查指南》《數據交易安全評估指南》《數據產品成本評估指引1.0》《數據產品交易價格評估指引1.0》《數據資產價值評估指引1.0》《貴州省數據流通交易平臺運營管理辦法》《數據商準入及運行管理指南》等系列文件,探索解決數據“確權難”“定價難”“監管難”等難題。
全國首套數據交易規則體系從交易主體登記、交易標的上架、交易場所運營、交易流程實施、監督管理保障等五個方面進行規定,突出“數據供給有序、產業生態豐富、交易場所規范、安全保障有力”的特征,打造高效服務體系。
海爾也在智能家電數據合規方面已率先行動。2022年海爾集團成立科學與技術委員會等5大委員會,未來3年內海爾將建立專項產業基金400億元,研發投入600億元,聚焦安全隱私與合規等五大共性的關鍵技術,努力實現核心科技攻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