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思遙
2022年,俄烏危機導致全球能源告急,新型能源發展迫在眉睫,新能源汽車也成為了未來人類出行的大趨勢。
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為784萬輛,而2022年,這一數字增長到1310萬輛,增加526萬輛,增長率為67.13%。市場規模急速膨脹,用戶需求也大幅度提升,但是目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技術水平仍層次不齊,尤其是新能源電池的安全性、續航能力成為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時最關心的問題。“新能源汽車自燃”的新聞屢屢見諸報端。提升新能源汽車電池安全性、續航能力成為行業內以及社會發展亟待解決的關鍵。
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看來,目前新能源汽車雖然發展迅速,從時間上來講,新能源汽車真正進入商用消費領域時間并不長,不管是行業標準還是監管政策,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其實,成熟的動力電池熱失控防護技術在2021年就已經實現,但是在技術推廣過程中,仍舊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問題。尤其是目前新能源汽車的電池行業內,尚沒有頂層設計的規劃進行指導和推動,不利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
故此,王鳳英建議,要從國家層面進行頂層規劃,推動動力電池熱失控防護技術的應用,助推其成為新能源汽車出廠的必備配置。該建議引起了社會各界,尤其是新能源電池、汽車行業的廣泛認同。
目前各家車企之間新能源動力電池技術不盡相同,短期內從國家層面上出臺統一的標準和規定有一定困難,因此需要各家車企對自身產品質量負責。
以王鳳英所在的長城汽車為例,該品牌在2021年就推出了“大禹電池”,實現了在電池包內任意位置,單個或多個電芯觸發熱失控的情況下均能實現不起火、不爆炸。此外,長城汽車還孵化出電池企業蜂巢能源,蜂巢能源在2022年上半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TOP10中,以2.6GWh的裝機量排進全球前十,市占率來到1.3%,同比增長了147.1%。7月份,蜂巢能源依然以0.6GWh的裝機量排名第十,市占率1.4%,同比增速218.6%。
再比如,2022年大放異彩的比亞迪汽車公司,早已經推出了“刀片電池”,大大降低熱失控的概率,提升了汽車安全;廣安汽車發布了新一代動力電池安全技術——彈匣電池系統安全技術;嵐圖汽車則使用了“三維隔熱墻”技術電池,降低熱失控的概率……
雖然“頂層設計”尚未出臺,但是各家車企已經達成了解決新能源電動車電池熱失控的共識,并陸續推出了一系列創新成果和技術應用。相信在不遠的將來,通過產業發展將助推頂層設計的快速實現,二者交匯互動,促進新能源產業鏈條安全、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