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曼

檢驗檢測是國家重點支持發展的高技術服務業和生產性服務業,是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技術基礎之一。目前,由我國主導制定的ISO(國際標準化組織)、IEC(國際電工委員會)國際標準僅占其標準總數的1.8%,與我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極不匹配,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一些新興產業面臨技術標準更新慢、制定難等諸多問題,制約了一些行業發展及其市場應用。
面對我國檢驗檢測產業的發展現狀,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民革北京市委副主委、中關村智造大街首席執行官程靜認為,目前檢測機構仍存在“小、散、弱”等現象,檢測機構數量過多,資源閑置浪費與重復建設并存,經營運行狀態不良,檢驗檢測服務與市場需求脫節,多數檢驗檢測機構缺乏活力等。
2022年兩會,程靜在提交的《關于加速構建國家級新型檢測實驗室建設必要性聯系的提案》中建議,構建國家級新型檢測實驗室,融入產業生態,促進企業研發加速、產品的高質量發展。通過促進國家級新型檢測實驗室標準化,最終形成國內“哪里是檢測高地,哪里就是產業高地”的全國布局。
2022年11月3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對于此項提案的回復,對標《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等重要文件內容,積極推動落實相關工作。
為抬升質量高線,加快以質量標準為核心的質量技術創新及應用,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2022年3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關于推進國家級質量標準實驗室建設的指導意見》。其中指出,國家級質量標準實驗室建設圍繞國家戰略任務、重點工程、民生工程中對質量技術創新的迫切需求,強化質量基礎和產業應用融合,鼓勵和引導社會各方技術資源和力量,面向產業基礎和產業鏈質量,加強開放共享、產業引領,提升產業基礎能力,服務產業優化升級,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
推進實驗室建設的同時,不斷完善實驗室管理運行標準體系,培養專業型人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批準成立全國認證認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實驗室認可分技術委員會(SAC/TC261/SC1),著力健全實驗室認可國家標準體系。截至目前,已批準發布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通用要求、實驗室質量控制、檢測實驗室安全等國家標準近30項。
2022年5月30日至31日,國際標準化人才培訓基地(成都)成功舉辦國際標準系列宣貫培訓班,近1700名代表通過線上參加了培訓;11月28至29日,全國認證認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61)和全國認證認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實驗室認可分技術委員會(SAC/TC261/SC1)成功開展“認證認可標準化人員能力提升培訓”活動,約3.6萬人次通過線上方式參加培訓。
此外,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大力開展國家市場監管重點實驗室和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工作,目前,已批準建設48家重點實驗室和23家技術創新中心;不斷加強國家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建設,目前,已建成866個國家質檢中心;鼓勵支持我國檢測認證機構企業開拓海外市場。
回復中還指出,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將積極推動國家級質量標準實驗室建設,到2025年,力爭在高端制造、新材料、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建設若干國家級質量標準實驗室。到2035年,基本建成同現代產業體系發展與安全保障相適應的國家級質量標準實驗室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