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楓

黃芪成為渾源高質量發展中的硬底氣,全縣上下形成了“鉚定目標,久久為功”的黃芪發展一盤棋理念。
初夏時節,在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的黃芪晾曬場,黃芪垛散發著中藥材獨有的清香,一捆捆打包好的黃芪等待裝車,將被送往全國各地。
山西省渾源縣是中國黃芪之鄉,世界頂級黃芪——正北芪的產地。
近年來,渾源縣持續推出創新舉措,大力推動黃芪產業發展。不僅出臺了黃芪種植、加工的補貼政策,成立恒山黃芪產業研究院,還建設了黃芪文化園,推動渾源黃芪走上高端化,由黃芪衍生出的黃芪茶等一大批產品,延伸了黃芪產業鏈條。
“恒久北岳靈秀地,厚道渾源黃芪鄉”
今年,51歲的錯馬坪村村民吳永林掙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個100萬元,這得益于這塊土地上種出來的寶貝——黃芪。
“10年前,黃芪的價格只有今年的1/10;現在,野生黃芪最便宜的都要100元/斤左右,長到40年以上的黃芪甚至可以賣到5000元/斤。”吳永林說。今年,吳永林承包的150畝野生黃芪地和300畝人工栽植黃芪地分別為他貢獻了50萬元的收入。
渾源縣擁有“國家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國家GAP種植基地”“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黃芪GMP認證”“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等眾多頭銜,屬山西省大同市,素以“一山(北岳恒山)一寺(懸空寺)一藥材(黃芪)”聞名于世。其所產名貴中藥材黃芪,生長在特定的沙壤土質,獨特的生態環境給恒山“正北芪”生長發育創造了良好條件,傳統的種植模式達到了無公害、無污染、綠色藥材的標準,在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黃芪產業已成為渾源鄉村振興和縣域經濟轉型跨越的重要支柱產業。
黃芪是我國負有盛名的大宗傳統中藥材,主要分布在山西、內蒙古、陜西、甘肅等地。早在1500多年前的北魏時期,渾源就有了黃芪采刨的記載。2011年渾源縣“正北芪”被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正式注冊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黃芪是一種常用補益類中藥材,具有補氣固表、利尿解毒、排膿、斂瘡生肌之功效。黃芪也是當前中藥臨床處方和中成藥中用量最大的中藥之一,素有“十藥八芪”之稱,其入藥藥性平和,既可祛邪,又能扶正,被中醫藥界譽為“補氣之長”和“仙藥之品”。目前,除作為生藥直接用于臨床治療配方外,以黃芪為原料生產的各種中藥劑型品種已達200種以上,隨著黃芪研究的深入,不斷有以黃芪為原料的二類、三類新藥獲得批準。另外,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的預防、保健意識日益加強,黃芪除了作藥用外,已大量用于各種保健品、功能食品、化妝品等。
“恒久北岳靈秀地,厚道渾源黃芪鄉”。黃芪作為渾源縣鄉村振興的主導產業,現已遍布10個鄉鎮,全縣宜芪面積39.5萬畝,有芪面積28萬畝,規范化種植面積達到23萬畝,年可采刨鮮黃芪2500萬公斤,產值達到了5億多元。
渾源縣大橋村黃芪種植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大橋村村民郭德勝提起黃芪就高興,夸它是土里的“金苗苗”:“現在我們村平均每戶能種上百畝黃芪,每戶每年光靠這項收入就有10多萬元,村民的日子越來越好!”
作為當年渾源縣最早一批脫貧村之一,大橋村脫貧的底氣正是黃芪。2016年,該村以大橋村黃芪種植開發有限公司為依托,村民百分之百參股,建起了上萬畝的黃芪種植園區。
2017年,在黃芪被大同市確定為新時代的八大主導產業之一后,對黃芪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郭德勝說:“下一步,我們要依托萬畝種植園區打造黃芪體驗旅游景區,走高端化路線。”
在渾源對黃芪產業“種、養、加、園、商、旅、研”全面發展的指導思想下,像大橋村這樣的黃芪種植村不斷增多。以黃芪種植為依托,村民們打出文化生態牌,走出旅游康養路,大力推動芪旅有機融合。同時,一大批黃芪龍頭企業入駐渾源,黃芪茶、黃芪酒、黃芪蜜等產品相繼研發出來并行銷海內外。
一根渾源芪,一條金苗苗
初夏,綠油油的山坡上,小黃芪長勢正濃。在渾源縣官兒鄉的山坡上,祖祖輩輩生活在大山里的芪農又迎來了采摘黃芪葉的時節。渾身是寶的土黃芪,根可入藥,葉可入茶,邊角皆可利用。
近年來,渾源縣按照“舉文化生態牌、建特色休閑城、走旅游康養路”的戰略部署,依托恒山旅游資源,深度挖掘道地藥材資源優勢,以黃芪產業發展為核心,延伸產業鏈條,積極探索黃芪康養產業富民強縣的新路徑。
黃芪羊、黃芪雞、黃芪蜜、黃芪飼料、北芪耳……近年來,隨著黃芪產業的發展,黃芪附屬產品也不斷開發,延伸了產業鏈條,帶動全縣黃芪產業大發展。縣委副書記、縣長趙昱清表示,“要把打造北岳文化旅游目的地作為渾源提振經濟、轉型發展的核心抓手,進一步放大世界名剎懸空寺、中華北岳所在地、中國黃芪之鄉等‘金字招牌的帶動效應,突出文旅融合,持續規劃和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景點,讓渾源成為全國游客慕名而來、爭相游覽、流連忘返的‘網紅美景打卡地……”
目前,總投資8000萬元、總建筑面積11692.39平方米的渾源縣黃芪文化園已經正式進入運營階段。
黃芪文化園分上下兩層,一層為黃芪博物館和黃芪加工互動展銷區,以歷史記錄與實物相映、視頻和解說互補等形式,依次展現出“初識黃芪”“國藥芪珍”“芪詩醫案”“恒山黃芪”“北岳芪農”“藥食同源”六大單元,展示恒山黃芪的前世今生、發展沿革、藥食價值、涉芪古方等恒山黃芪的豐厚文化,游客在這里可以參與黃芪生產、加工技藝體驗,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
黃芪文化園的二層是經濟活動平臺,分芪遇時代、芪跡時代、好芪時代和芪創時代四個板塊,將黃芪飲片、黃芪茶、北芪菇等黃芪系列產品進行展示銷售,并以電商平臺為載體,通過線上線下等多種方式擴大銷售面,讓恒山黃芪大放異彩。文化園還通過直播銷售和建立扶貧直營店等多種方式,滿足游客購物的同時,向世界人民展現黃芪的文化魅力。
據《小康》雜志、中國小康網了解,黃芪文化園作為渾源縣傾力打造的全國首家功能齊全的全方位、全景式展示黃芪文化的大型園區,將堅持“高端化、品質化、品牌化、規范化”的工作理念,由專業團隊具體運作,并由業內品牌打造領先企業北京“一畝田”公司助力品牌營銷,全力搶占國內黃芪領域制高點,壯大全縣黃芪產業。同時,該園區作為集游覽、體驗、購銷于一體的全鏈條式綜合性游覽勝地,將進一步延長渾源旅游鏈條,拓展全域旅游空間,為渾源推進文旅產業提供新的支撐。
“恒山黃芪品質優良,但依然面臨加工程度低、有價無市等難題。通過黃芪文化園的標準化、精品化、高端化運作,不僅要展現恒山黃芪文化,更要強力擦亮恒山黃芪這一金字招牌。”渾源縣委書記高瑩說,“下一步,我們要不斷優化產業布局,整合全縣資源,充分挖掘‘恒山黃芪的優勢資源,按照‘標準化、高端化、精品化、品牌化的總體要求,在良種保護及繁育、規范化種植、標準制定、精深加工、產品研發、市場營銷和品牌保護等多方面多點發力,使黃芪產業成為發展縣域經濟、助力鄉村振興的基礎支撐。”
一根渾源芪,一條金苗苗。黃芪成為渾源高質量發展中的硬底氣,全縣上下形成了“鉚定目標,久久為功”的黃芪發展一盤棋理念。
趙昱清指出:“渾源歷史悠久、人文厚重、資源富集,區位交通便捷,基礎設施完善,人力資源豐富,蘊含巨大潛力,充滿無限商機。我們要全方位展示渾源黃芪文化,在壯大黃芪產業的同時,讓渾源黃芪更好地為人類健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