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華
當下,百縣千鎮萬村工程在推動新型城鎮化、促進城鄉一體化、推進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今年2月13日,廣東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暨全面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動員大會在廣州召開。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在會上強調,要迅速行動、狠抓落實,大力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朝著更高水平更高質量邁進。
百縣千鎮萬村工程(簡稱百千萬工程)是廣東省提出的一項重大工程,是加快推動新型城鎮化、促進城鄉一體化的重要措施。該工程旨在探索城鄉發展新路,加強鄉村振興,促進廣東省內城鄉經濟、社會和生態一體化,意義深遠。
發展現代化農業農村
“要立足‘抓什么,把準縣鎮村高質量發展的重點任務,著力抓好縣域經濟,大力培育特色優勢產業,持續推動縣域省級以上產業園區提質增效,打造縣域經濟主引擎。”黃坤明指出,抓好縣域城鎮化,全面提升縣城綜合承載能力和鄉鎮綜合服務功能,建強中心鎮專業鎮特色鎮,建設美麗圩鎮;抓好城鄉融合,推進城鄉規劃“一張圖”、城鄉建設“一盤棋”,推動基礎設施向鎮村延伸,加快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黃坤明表示,要聚焦“怎么抓”,確保各項工作有力有序向前推進,堅持分類施策,“抓兩頭、促中間”,實施“創先、進位、削薄”行動,推動各盡所能、各展所長,催生更多百強縣、千億縣,實現縣域實力整體提升;突出改革創新,推動擴權賦能強縣,深化鎮街體制改革,抓好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破除妨礙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的制度壁壘,激發縣鎮村發展活力;強化政策支持,制定完善“1+N+X”政策體系,深入開展新型對口幫扶協作,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強化要素保障,以財政、金融、社會“三管齊下”強化資金保障,以縣、鎮、村“三級發力”強化土地保障,以縣內縣外“雙向施策”強化人才保障,確保要素資源投入持續不斷。
此外,還要明確“誰來抓”,組建省市縣三級指揮機構和工作專班,由黨政“一把手”親自部署親自抓,形成指揮有力、上下貫通、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
具體而言,百縣千鎮萬村工程將通過在全省范圍內實施一系列城市更新、鄉村振興、人才引領、市場開拓以及交通設施和生態環保等方面的重點項目,推動各城市群之間、城鄉之間的協調發展。同時,也將促進城市和鄉村之間的產業協同、經濟互補、社會融合,形成“城市統籌、鄉村并進、城鄉共生”的發展格局。
許多專家教授對百縣千鎮萬村工程提出了積極的看法和建議。其中,中科院院士朱有勇認為,百縣千鎮萬村工程旨在改善鄉村的基礎設施、經濟條件和生活環境,提升農民的生產能力、生活品質和幸福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一步。他同時指出,該工程需要解決一些基本問題。例如,如何給11萬個行政村和18萬個自然村注入資金?政策怎樣協調好?如何加強村級組織建設并以此吸引優秀人才在基層工作?……工程的實施還需要廣泛吸納各方面的聲音,充分發揮群眾的智慧和積極性。
廣東省委省政府表示,百縣千鎮萬村工程將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推進”的原則,充分發揮廣東各地區的特色和優勢,推動全省城鄉一體化。政府將進一步強化對該工程的管理和支持,為有意愿和能力的地方和企業提供相應的優惠政策和資金支持,促進一切有助于加快鄉村振興的工作。
廣東省省長王偉中強調,要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聚焦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環節精準發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決守住糧食安全底線,全面提升鄉村風貌,大力推動產業有序轉移,大抓縣域經濟,在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上下更大功夫,切實把各項重點工作任務抓緊抓實抓好。要強化統籌協調、改革創新,全方位加大資源要素保障力度,推動形成完善的政策支持體系,確保各項部署落地見效,奮力譜寫廣東農業農村現代化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篇章。
結合自身優勢促進縣域經濟
自廣東“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啟動以來,廣東各地掀起鄉村振興的新一輪發展高潮,各自充分結合自身優勢,促進縣域經濟的高速發展。
汕頭市澄海區作為廣東省較早投入鄉村振興建設的地方,充分發揮區域特色和優勢,依托海濱旅游資源,搶抓城鄉深度融合的重要機遇。該區通過實施特色農業、文化旅游產業等一系列項目,推動農村景點建設與鄉村旅游、文化活動的有機結合,助推全區農業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韶關市南雄市湖口鎮則是通過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抓直接脫貧,實現了“產業援助致富、帶著村民一起奔小康”的目標。該鎮采用“政府牽頭、企業參與、村民合作”的方式,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產業,提高全民收入,實現了既創造社會財富又改善環境、滿足公共需求的雙贏。
制造業是順德北滘的立鎮之本和最大優勢。佛山市順德區委常委、北滘鎮黨委書記唐磊晶稱,北滘堅持制造業當家,深入推進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培育壯大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新產業,鼓勵企業加速并購發展和研發創新,為制造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力爭到2025年,實現規上工業產值超6000億元、高新技術企業近800家、R&D占GDP比重提升到9%。此外,還將充分發揮聯城帶村的紐帶作用,優化教育、醫療、文化、養老等公共資源配置,打造興旺的商業圈和便捷的生活圈,推動鄉村振興、城鄉融合。
清遠市英德連江口鎮連樟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陸飛紅表示,連樟村積極搶抓清遠市打造五大百億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機遇,以果菜茶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為載體,持續做大做優紅茶、麻竹筍、絲苗米等特色產業,積極打造“連樟1號”自有品牌,健全聯農帶農機制,推動鄉村經濟發展、帶動農民增收。
此外,連樟村還將突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充分發揮村民主體作用,大力推動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讓鄉村更加宜居和美。以種植麻竹筍、茶葉等作物為元素,連片打造“一溪兩岸”田園風貌,推動美麗鄉村轉化為美麗經濟。持續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深化健康服務中心、“老年樂膳館”等便民惠民服務,不斷提升村民幸福感。
廣東省發展改革委主任、省大灣區辦主任艾學峰表示,發展改革部門作為縣域經濟工作專班的牽頭單位,將牢記使命、履職盡責,全力落實百千萬工程指揮部的各項工作部署,扎實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省發展改革委對全省122個縣(市、區)進行科學分類,制定差異化發展目標、支持政策和工作任務。實施創先、進位、削薄行動,支持若干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的縣(市)創先爭優,打造爭創全國經濟強縣的“先遣隊”,扶持基礎薄弱縣(市)加快發展。
艾學峰說,強化統籌協調,確保省推動產業有序轉移的“1+14+15”政策體系落實到位,強化考核,以獎促優,激發各地拿出奮勇爭先、賽龍奪錦的勁頭,打造一批高水平的產業轉移承接載體,支持各縣做大做強1~2個特色優勢產業集群。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劉棕會表示,將堅決扛起鄉村振興專班牽頭責任。“加強易返貧致貧群體監測和幫扶,調整優化駐鎮幫鎮扶村機制,深化東西部協作,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找差距補短板趕超中突破
相比較10年前,廣東城鄉區域發展格局進一步優化,發展平衡性協調性進一步提升。但置身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對標走在前列的新標高,廣東不僅要和過去比,還要對照現代化目標,和愿景中的現代化廣東比;不僅要和自己比,還要跳出廣東一隅,和先進兄弟省份比。放眼全國,兄弟省份你追我趕、百舸爭流,浙閩蘇魯等省份縣域經濟領跑全國,區域發展相對均衡。“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對照先進找差距,在比較中奮進、在奮進中趕超、在趕超中突破,才能闖出新路、走在前列。
對照現代化建設高標準,對照先進兄弟省份,對照人民群眾新期待,廣東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還明顯不夠,仍存在不少薄弱環節。
比如,縣域整體經濟實力不強,縣域地區生產總值僅占全省的12.5%,全國百強縣只有1個;縣域城鎮化率僅約44.3%,低于全省水平30個百分點,城鎮建設水平比較低;部分脫貧人口持續穩定增收面臨壓力,鄉村產業基礎薄弱,人居環境有待加強,鄉風文明建設任重道遠;城鄉二元結構問題依然突出,資源要素由農村向城市凈流出局面尚未根本改變,欠發達地區和農村地區投入不足,發展基礎條件相對落后,等等。
問題是客觀存在的。有問題不可怕,關鍵是能看得見問題、抓得住癥結、拿得出辦法。從根本上看,廣東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主要在縣域發展不充分,縣域活則全省活。
雖然百縣千鎮萬村工程意義重大,但各地的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和人才引進等方面的資金需求遠遠超過地方政府的承受能力。這種情況下,如何把政府有限的財政資金同各地的資源和人才整合起來,形成有效的合力,成為工作開展的難點之一。
有專家建議,政府可以加大財政支出,拓寬投融資渠道,吸引社會資本進入鄉村發展領域,發揮多元化投資的作用,緩解資金壓力。同時,還可加大市場拓展力度,推進重點行業轉型升級,引導農村小微企業做強做大。
鄉村振興需要一支具有高水平、專業技能、具備創新思維的執法隊伍,引導和推進基層治理和社會事務處理。然而,目前的鄉村干部隊伍構成復雜,人才短缺、人才流失、人才難吸引較為普遍,人才問題成為制約鄉村振興的重要因素。政府可通過加大人才培育投入,制定更加優惠的政策,營造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引進和培養更多適合鄉村發展的優秀人才,提升基層治理和社會事務處理的水平。
事實上,現有的法律法規、政策文件較多,相互之間的條款有時存在矛盾和沖突,導致各地區在工作開展中出現許多疑惑和阻力,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現象比較普遍。這也導致了鄉村發展困難重重。政府需要制定相關行政法規,統一政策標準,解決政策協調問題,消除政策難以落地的障礙。此外,需要通過培訓和宣傳等方式,對政策進行普及,提高各地區干部的政策意識和知識水平,為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支持。
百縣千鎮萬村工程在推動新型城鎮化、促進城鄉一體化、推進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時,工程在實際的落地、推進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難題與困難,需要各地區政府和有關部門共同思考,予以解決。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也可以充分利用各地區的特色和優勢,以推進全省城鄉一體化、實現中等發展水平跨越、建設現代化新廣東等目標為追求,為廣東更好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廣東省委部署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就是要抓住縣域這個重要發力點,更好地統籌縣的優勢、鎮的特色和村的資源,大力推進強縣促鎮帶村,深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扎實推進城鄉面貌改善提升,加快把縣鎮村發展的短板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潛力板,讓縣域進一步強起來、富起來、綠起來、美起來,繪就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