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錫超
摘要:消火栓是城市和農村地區的消防安全保障,也能為各地區消防供水提供關鍵作用。目前,城市智能化消火栓在火災撲救中的應用效果不佳,導致消防救援的最佳時間被延遲,給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造成了極大的隱患。針對這一現象,本文從智能城市消火栓的實際情況入手,對智能市政消火栓目前的管理現狀進行了較為詳盡的分析,并對利用物聯網技術的智能市政消火栓在消防工作中的應用進行了深入探討。
關鍵詞:市政消火栓;智能消火栓;消防救援;應用
引言
在火災撲救當中,水是最實用、最便宜、最經常使用的一種。城市消防栓是消防搶險的重要供水來源,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提供優質的消防物資保障。因此,作為城市的一種重要的消防設備,消火栓是衡量一個國家火災控制水平的依據和核心,也是決定一個國家能否成功、穩定發展的主要指標。消防栓的完好、高效是消防人員消防工作的基礎保障,是保障市民生命財產的有效保障。常規的城市消火栓的處理方式有其不足之處:實時性不強,精度不高,延誤時間長,難以應對迅速多變的火災現場。本文著重對智能化市政消火栓的運用進行了詳細的剖析。
一、智能市政消火栓目前的管理現狀
城市消防栓的應用范圍很廣,在發達的國家和地區,消防栓的運用大多依賴于法制和社會大眾的自律。但是,目前國內消防系統的消防安全監管還不完善,不能有效地保障消防安全。由于消防栓存在著易破損,維修工程難度大,相關管理程序復雜,職責區分不明確,具體單位管理、維修、日常維護不統一,所以常會引起漏水,違反用水規則等問題無人解決,導致消防救援現場用水壓力不足甚至缺水,進而使消防錯過最佳救援時間段,造成群眾人身財產損失,甚至影響城市安全。
(一)管理責任不夠明確
在發達國家,城市消防栓用水量依賴于法制和社會自律。但是,目前國內城市消防系統的運行管理工作機制還不夠明確和完善,個別消防、城管、公安等部門之間出現相互回避現象。另外,以前的消火栓是通過定期人工巡查,而且建立健全消防栓檔案既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又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同時由于各單位的工作比較繁忙,很難抽調出相應的人手來對消防設施進行全面的監管[1]。目前,一些城市消防管線破損、漏水情況較為嚴峻,已不能適應城市建設和發展的要求。
(二)檔案記錄不夠完善
一些消防栓設施的資料檔案建立不健全,不能及時進行更新,造成消防栓的信息不能相互交換,很難對其進行監控與維修。另外,火災記錄的不完整也會導致火災發生。當前,大部分消防栓未配備位置設備,有些系統具備了一定的位置性,但是并不滿足系統的需要。取水點與現場實際距離偏差約100多公尺時,若遇火情,將使火勢延續更久,危及生命及安全。
(三)消火栓實時監測程度不夠
當前,消防栓的日常維護工作主要依賴于常規的手工巡視和市民反映,存在著較大的滯后現象,而手工的巡視也局限在消火栓類型是否損壞、消火栓是否堵塞、消防水化物是否充足,只能按季開啟一次,存在著重大的安全風險。另外,如果不能有效地對消防栓的排污進行有效的處理,將會導致供水系統的供水質量下降。消防部門需要遵循排污規劃,并按季節從消防栓中排出污水。然而,目前采用的人力治理方法無法有效地對消防栓進行有效的控制,僅依靠工作人員的責任感是不夠的,而且長期不排污將會對消防設施造成很大的危害。
二、利用物聯網技術的智能市政消火栓在消防工作中的應用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普及,人們在家庭、辦公、街道、城市等方面都實現了“智能化”的愿望。云計算是互聯網時代下的一種新興的信息技術,云計算將現代科技理念與平臺大數據、數據信息化、辦公智能化等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這給人民群眾的生活和社會治安帶來了巨大的變革,也給公安機關的基本信息系統的建設帶來了新的思考。
根據消防栓上的設備聯接技術,在消防系統中設置智能控制器,并使用多功能傳感器和低功耗傳輸模塊,將消防栓的基本情況定時傳送到手機、電腦等終端。例如通過 PDA對消防栓網絡進行即時監測,通過 GPS掌握消防栓的位置、設備的正常工作狀態及氣壓,并根據規定的進度,定時將其裝入監測中心,幫助消防栓的日常運行[2]。再比如深圳水利科技公司,浙江九龍公司,唐山平深消防公司的消防安全監控,都可以為消防部門提供有效的消防安全保障服務。消防栓的自動控制裝置一般都是裝在消防栓箱的頂部,它可以對消防栓的運行狀況進行實時監測,并且可以將故障的起動數據通過聯網發送到監視儀中。該系統的主要功能有:第一,對故障進行監控。安裝有感應消防栓角度的裝置傾角。若裝置傾角大于45°,則可視為消防栓受到撞擊或破壞,緊急訊號將傳送至指揮中心,以通知維護人員進行修理或替換。第二,監督使用不合法的水資源。通過檢測閥的閉合程度,確定消防栓的開口是否已緊固,以達到對違法用水的有效管理。通過將感應器指向消防栓軸,可以得到特定時刻的數據,并通過報警設備將報警信號傳遞給控制室。第三,監控滲漏情況。它可以通過壓力傳感器上的壓力信號來判斷泄漏情況,并在必要時觸發相關的報警系統。第四,對液壓進行監控。本儀器能夠對消防栓的水位進行即時讀出,每隔一定的時間將檢測到的數據上載至監測中心,通過設定的壓力信號下限和上界來判斷[3]。當觀測到的氣壓超出一定限度時,警告信號會被發送至監測站。第五,對蓄電池的電壓進行監控。監測設備內部裝有高電量的可充電電池,它能對蓄電池的電壓進行調節。當蓄電池的電壓低于規定時,會自動通知到控制器。
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城市智能化消火栓在消防中的重要性。首先,在由遠程智能監視裝置監測到的裝置有任何不正常的情況下,會立刻開啟通信功能,將警報發送給監測中心。值班管理中心會在最短的時間內通知維修部門,對現場情況進行檢查,并及時處理故障,保證消防設施的安全。其次,要實現消防事故的迅速反應。通過對消防栓的智能化監控,可以迅速準確地發現消防栓的位置和數量,并與 GPS系統相配合,實現對消防栓位置的快速準確定位,從而大大提升了消防工作的效能。通過 GPS技術,可以判斷消防栓在城區內的位置,最終實現快速便捷的維保。按照消防安全管理的有關規定,消防栓的管理從手工到自動管理,并對消防設施進行了動態的管理,包括消防設備的財產和員工的大量資料,并能為消防安全部門提供一個全面的監視列表,保證消防設施的安全,尤其是對智能化的監測。消防系統采用了智能化監測系統,并與消防系統進行了無線通訊,實現了對消防系統的實時監測。當消防栓出現漏水、壓力不足、損壞等一系列問題時,消防栓上的監測模塊可利用無線網絡實時匯報現場,實現管理科學化和智能化[4];加強消防安全檔案的管理,保證消防安全工作的順利進行。實現紙質文件的數字化,便于信息的存儲、查詢、修改和丟失,并采用與消防、公共安全、交通等不同職能部門的數據交互。
三、智能市政消火栓在救援工作中的應用
智能消防報警是在智能報警的基礎上,引入元件、控制和程序的綜合模式,利用語音識別、智能搜索和導航定位技術,準確提取并自動導入報警單元,生成文本數據,提供災情現場連接和現場圖片等多種報警響應方式,并利用以往的災情關聯研究和智能調度計劃,智能識別遇險場景、被困人員、響應等級等作業因素,為應急信息的傳輸提供了最優的方式。“高效、一體化”的運用,使各種類型的火警隊伍得到了覆蓋[5]。
(一)應急預案
完善“智慧消防”系統。消防安全作為應急管理的重要內容,是政府應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要實現智慧消防,就必須重視消防“第一道防線”建設,完善“最后一公里”指揮機制,構建信息資源共享機制。將傳統的火災防控方式向現代科技消防系統轉變,實現“全覆蓋、無死角”,將火災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降低火災發生概率。要建立和完善“最后一公里”消防安全管理機制,加強農村、社區、學校消防安全網格化管控。對人員密集場所和重要場所及高層建筑的防火安全隱患進行定期檢查并建立臺賬進行建檔管理、專人負責,制定科學可行的檢查方案;結合社區工作人員和網格員對轄區內單位的監督管理職責,進一步細化和明確任務;在轄區內重點區域安裝視頻監控探頭,對火災易發多發區域進行實時監控。同時,加強對消防監督執法的力度,全面推進火災隱患治理工作[6]。健全快速反應機制,以科技為支撐實現高效有序救援。加強應急管理、公安執法和宣傳教育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機制,建立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及時、有效地處置突發事件和災害事故,提高應急管理效率。完善應急管理體制機制,確保政府各部門之間的協同聯動,實現信息共享,消除應急短板。
(二)組織安排
在發生火災時,利用衛星定位、視頻傳輸等手段,將現場情況實時傳送到指揮中心和一線人員手中。建立“應急救援專家委員會”和“應急救援專家組”,對災害的發展情況、發生地點及范圍、現場情況等進行分析,根據現場實際條件,制定科學決策。此外還要加大在災害中消防工作投入。例如在火災發生后,可以通過無人機系統獲取信息及圖像等數據,利用無線傳輸技術將數據實時傳送到指揮部和一線人員手中。此外,還可以通過衛星定位、智能機器人等手段,使救援工作更加高效。通過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系統(GIS)平臺的城市管理及應急聯動指揮平臺及系統應用,提高指揮效率和應急處置能力。該系統采用自主導航軟件,沿途部署,沿途查找相關數據,完成指揮與指揮員對接、圖像傳輸等功能,方便高級指揮員及時獲取戰場情報,并建立起跨區域協同的體系。此外,還可以與政府部門進行數據交換,提供交通、氣象、地形、道路等數據,并與市應急管理局等信息平臺進行對接,實現市應急機構和應急單位的協同,應急救援專家組成員由各部門聯合管理,有效提升社會各群體之間的合作能力[7]。
(三)作戰支援
首先,對救災數據進行統一的記錄和生成,如救災級別、災害類型、預報、滅火手段、工作能力等;通過對火災發生地點的精確位置,部署人員,按照火災嚴重和種類,進行智能化的滅火預案,并與本地自主研發的智慧消防站的布局進行匹配,實現了由手工鑒定到智能化技術的轉變。在部署的早期階段,該系統會將本地區的特種消防隊、小型消防站等應急救援隊伍進行自動對接。其次,建立消防水源、消防栓、重點部門、小型消防站、道路交通限制、隱患排查、消防設施等的信息收集和更新;實現小規模采集、多點使用,為戰場指揮人員實時掌握信息,增強對戰場信息的掌控,及時做出準確的判斷,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信息運用能力[8]。在火災發生后,技術支援指揮人員協助指揮了解周圍水源、消防站分布等;根據現場的實際狀況,加強與各個部門的配合,便于資料的整理。通過對火災應急指揮與救護系統的集成,達到信息的投入與共享,減少二次寫、二次錄入,從而達到了更好的管理效果。突破信息傳輸障礙、信息封鎖,與智能指揮系統、智能消防系統、社會團體協作,實現信息共享。按照救援規范,對各個工作流程進行了修改,并將其融入到智能化的控制體系中,以增強其科學性、準確性和戰斗性。
結語
綜上所述,由于城市建設的迅速發展,消防栓的管理方式已經不適應當前的社會發展形勢。因此,必須對消防設施進行更好、實時的智能監控是當務之急,并且在消防工作中,應當加大智能消防栓與智能化技術的運用,這也是建設智慧都市的一項重要措施。
參考文獻
[1] 何光層,常景,楊竣皓,等.室內智能消防機器人設計與路徑規劃研究[J].消防科學與技術,2022,41(02):237-241.
[2] 張騰,鄭波,劉洋.基于GPRS的智慧消火栓監控系統的研究與設計[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21,33(18):134-138.
[3] 張敬琳,吳婭.智能消火栓和智能給水井蓋的建設[J].中國建設信息化,2021,(15):28-31.
[4] 王伏林,趙林強,龍榮,等.基于NB-IoT的地上消火栓在線監測系統[J].中國給水排水,2021,37(12):55-59.
[5] 李繼寶,何元生,關斯琪.市政消火栓智能監測運維管理平臺設計與開發[J].消防科學與技術,2021,40(02):235-238.
[6] 侯其立,倪衛,葉凱音,等.基于NB-IoT的室外消火栓監測終端[J].物聯網技術,2020,10(11):9-11.
[7] 陳家模,崔景立.市政消火栓與室外消火栓的系統探討[J].今日消防,2020,5(09):24-25.
[8] 姜福浩,單超穎,劉野,等.基于NB-IOT的智能消火栓檢測及管理系統[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20(05):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