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梁文帝蕭順之建陵石刻是六朝藝術的瑰寶,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是人們尋訪六朝文明的標志性遺跡。但是由于社會和時代變遷,石刻損毀嚴重,缺乏完整性和交互性,所以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對梁文帝蕭順之建陵石刻進行數字化保護勢在必行。從過去的視頻影像到如今數字化技術的運用,保護和傳播遺跡的形式越來越豐富和先進。梁文帝蕭順之建陵石刻也應與時俱進,借助科技的力量,充分發揮創新力,探索更多形式,利用數字媒體技術拓寬自身的展示維度,更好地向世界展示自己。文章首先分析梁文帝蕭順之建陵石刻的價值意義,以數字化技術為依據研究梁文帝蕭順之建陵石刻保護方式與傳承策略;其次分析梁文帝蕭順之建陵石刻可采取的數字化建設方案和保護措施的可行性,并且分析數字化展示的優點、數字化建設在文旅宣傳方面的應用、在當地旅游行業的優勢;最后闡述數字化建設能夠面向受眾開展全面的科普教育,進而提高人們對梁文帝蕭順之建陵石刻的關注度,實現建陵石刻藝術活態傳播的目標。推廣傳播和保護利用梁文帝蕭順之建陵石刻藝術資源,能提高建陵石刻的文化價值,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層面的需求,使建陵石刻以一種更契合時代需求的方式在當今社會凸顯新的魅力。
關鍵詞:南朝石刻;梁文帝蕭順之;建陵石刻;數字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K87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03-00-03
由于歷史原因,受保護條件、生態環境的影響和技術手段等的制約,目前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梁文帝蕭順之建陵石刻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為保護和傳承這一寶貴的人類財富,如何加強對其歷史文獻資料的綜合研究利用,闡釋梁文帝蕭順之建陵石刻深厚的人文意蘊,讓文化遺產活起來,并與現代科技相結合,滿足現代社會的多元化需求,成為當今梁文帝蕭順之建陵石刻文化遺產資源保護與利用的重要課題。
1 梁文帝蕭順之建陵石刻的價值意義
1.1 歷史價值
梁文帝蕭順之建陵石刻,位于丹陽市云陽鎮荊林三城巷東北,在齊明帝興安陵、梁簡文帝莊陵、梁武帝修陵之間。現存陵前石獸方形石礎、神道石柱和石龜跌座各一對。建陵石刻,是南朝諸陵遺存石刻最多的一處,也是現存帝陵中唯一保存神道石柱和石碑遺存的一座。梁文帝蕭順之建陵能反映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喪葬制度、藝術風格、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內容,對于當時歷史文明的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1.2 藝術價值
就造型而言,梁文帝蕭順之建陵石刻形態優雅靈活,集中體現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雕刻技藝的卓越成果,是中國帝王陵墓石刻中最為杰出的代表,也是中國古代石刻藝術的瑰寶。建陵石刻的刻工細膩,栩栩如生。陵前石獸有實物者最早可以追溯至西漢霍去病墓,梁朝陵墓石刻的藝術手法更加豐富和精湛,在世界雕塑藝術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1]。
梁文帝蕭順之建陵神道兩側的石柱上,上方的石額上刻著陰文“太祖文皇帝之神道”八個大字,兩側的文字內容相同,但卻是一正一反的,反映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書法風格和特征,是非常珍貴的歷史研究資料,對后世的碑刻藝術有著非凡的影響和意義[2]。
1.3 旅游價值
隨著人們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單純的觀光已經難以滿足游客需求,更多的游客注重了解旅游目的地的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近年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數字文化旅游也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因此,深度挖掘和展示梁文帝蕭順之建陵石刻的文化內涵為丹陽發展旅游業提供了新思路。
梁文帝蕭順之建陵石刻是丹陽地區現保存相對完好的石刻。2021年,鎮江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布了兩則采購公告,分別是《丹陽南朝帝陵與石刻考古遺址公園規則采購公告》和《丹陽南朝帝陵與石刻保護規劃采購公告》。由此可見,國家高度重視丹陽地區的石刻遺產,其具有豐富的旅游價值。
2 梁文帝蕭順之建陵石刻的數字化建設
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需要保護與展示,只有實現文化價值全民共享,才能使歷史遺跡在當今社會不斷煥發新的生機,更好地與都市發展相融合。
在當今的數字化背景下,依托快速發展的信息技術,數字化設備和平臺層出不窮,為實現梁文帝蕭順之建陵石刻數字化創造了條件和基礎。
2.1 數字化數據搜集與整理
2.1.1 搭建數據庫
隨著數字技術的開發應用,采集整合所有蕭順之建陵石刻相關的各類信息,進行數字化存儲,可以將之永久保存,便于重復利用,為社會大眾共享。如何增強信息資源和用戶之間的互動性成為當今資源開發的難題,數字人文為人們帶來了全新的思路和解決辦法。通過知識圖譜技術與文化遺產資源的深度融合,構建梁文帝蕭順之建陵石刻數據庫;通過移動互聯網傳播,加深大眾對于民族文化的理解。這使得文化遺產在新的歷史時期煥發勃勃生機,綻放出耀眼光芒。
計算機云存儲和管理技術為梁文帝蕭順之建陵石刻的信息采集提供了技術支撐,數字技術在梁文帝蕭順之建陵石刻文化遺產的數據收集和整理方面具有優勢。所采集的梁文帝蕭順之建陵石刻的相關歷史文獻、民俗故事、修繕記錄、遺產圖像、測繪數據和地方生態等信息,都是數據庫的重要組成部分,能為梁文帝蕭順之建陵石刻的數字化保護和傳播提供重要支撐和保障[3]。
2.1.2 知識圖譜技術
知識圖譜技術為各級科研、保護管理、信息交流、知識普及等工作提供了一個嶄新的發展空間[4]。登錄數據庫,專家可以通過標題、年代、機構、主題等關鍵詞檢索或瀏覽關于建陵石刻的相關信息。利用高清晰度的圖像數字化系統,專家能充分、高效地獲取相關數字圖像信息。通過應用數字虛擬現實技術,專家模擬和復原建陵石刻的有關資源,使之得以展示、研究、交流和保管[5]。
知識圖譜技術在語義處理功能和開放互聯上的強大優勢,使其在許多文化遺產數字化項目中得到廣泛應用。構建梁文帝蕭順之建陵石刻知識圖譜,搭建梁文帝蕭順之建陵石刻數據資料庫,可以改變建陵石刻相關檔案分散、利用困難的局面。搭建數據庫要與其他媒體網絡實現全面對接,堅持開放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則,讓建陵石刻的數據信息實現永久存儲與即時共享,這也對傳播和傳承建陵石刻藝術及其深厚的人文意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2 數字化虛擬修復
采用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云計算、虛擬現實技術等現代技術,系統、科學地修葺梁文帝蕭順之建陵石刻。通過計算機強大的計算功能,全面綜合地研究分析建陵石刻,并依據文獻資料,深入發掘建陵石刻在深層次的表現特點,從底層開始分層次展開學習探討,從中發現梁文帝蕭順之建陵石刻的損毀問題。依靠計算機的大數據信息整理與處理功能,合理應用特征提取算法,利用三維激光掃描技術構建建陵石刻模型,利用虛擬現實技術(AR)進行虛擬再現,還原蕭順之建陵石刻原來的風貌[6]。
利用數字化手段,能夠永久保存梁文帝蕭順之建陵石刻的圖像與信息,不僅能將完整的建陵石刻展現在游客面前,還能滿足其線上展示建陵石刻的需求。并且,在還原石刻的基礎上進行虛擬交互設計,讓對石刻藝術感興趣的游客能夠身臨其境地體驗蕭順之建陵石刻的原始風貌,使游客在線上或線下游覽參觀時,獲得沉浸式的互動體驗。這對弘揚蕭順之建陵石刻的文化遺產價值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2.3 創建新媒體展示平臺
數字化時代,數字化展示已成為當今社會的一種文化形態,其目的在于信息的有效傳達與滿足文化體驗。隨著數字媒體技術的發展和迭代更新,各種文化在交流碰撞中也逐漸探索出新的傳播方式,由傳統的二維視覺圖像向多維空間沉浸式體驗轉變,向情感化體驗展示拓展;從靜態的表現方式向動態化傳達方式轉變。結合數字技術,采用動畫CG技術重建、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技術等進行文旅資源整合,提升游客對于文化遺產的交互體驗,讓游客從之前單調乏味的游覽參觀轉變為探索式的參與,激發游客的參與熱情,增強沉浸感。全方位提升游客對建陵石刻的文化體驗,使其在線上或線下平臺,全方位感知南朝石刻藝術的魅力,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建陵石刻文化遺產的影響力。
通過各種新媒體手段展示蕭順之建陵石刻的藝術價值,對于傳播建陵石刻的文化價值有著深遠的意義。
3 梁文帝蕭順之建陵石刻的數字化應用前景
3.1 在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應用
蕭順之建陵石刻遵循原址保護原則,由于長久以來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部分石刻殘缺不全。可以利用數字技術對各類文物進行數字化發掘和復原,通過數字化技術手段重組文化遺產資源,重構文化遺產的存在方式、傳承方式和文化意象。與書籍、圖畫等存儲記錄方式不同,依托數字化技術和互聯網平臺,影像資料等數字化存儲方式不易出現損壞和丟失。由此,建陵石刻藝術便能實現永久保存。
3.2 在文化旅游宣傳方面的應用
隨著數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科技與產業的融合發展逐漸成為當代文旅行業發展的新趨勢。隨著數字化技術的發展,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已經無法滿足游客對景區體驗的要求,應加大數字技術的創新應用力度。沉浸式的蕭順之建陵石刻數字化新媒體展示平臺可以讓游客脫離現實,身臨其境地感受蕭順之建陵石刻的文化魅力。借助VR/AR/MR等技術的沉浸式傳播,既能實現對建陵石刻遺產的科學保護,又能盤活傳統的文化旅游資源,促進當地旅游經濟效益增長和文化振興。
4 梁文帝蕭順之建陵石刻數字旅游的優點
4.1 及時、精準地給公眾提供豐富的旅游資源
對景區進行數字化升級,游客可以利用移動終端設備瀏覽景區相關信息。這樣避免了游客出行的盲目性,游客通過建陵石刻旅游線上平臺能夠提前獲取大量信息,蕭順之建陵石刻的旅游數字化升級摒棄了傳統的人工方式,打造了旅游產業的數字化新業態和新模式。平臺會及時更新相關旅游信息,游客能夠快速查詢所需信息和瀏覽景區發出的公告,避免因信息不暢帶來的旅游資源浪費和經濟損失,也能夠促使游客前來實地打卡。
4.2 加強景區對珍稀文物的保護工作
提升文旅資源的數字化水平是整個旅游產業的發展趨勢,搭建數字化多媒體展示平臺有助于避免資源破壞,游客通過移動終端及VR眼鏡沉浸式預覽石刻,讓原本呆板的文物靈活地展現在游客面前,這樣可以避免游客進入建陵石刻的核心區以及破壞嚴重的區域,達到更好地保護建陵石刻的目的。
4.3 加大了當地旅游產業的宣傳力度
利用VR/AR技術復活建陵石刻,加上音樂、燈光、氛圍的營造,能夠增強游客的沉浸感,打造建陵石刻的特色IP和周邊文創產品,能夠增強游客實地打卡的意愿。推出蕭順之建陵石刻的數字化旅游資源有利于世界各地的人了解建陵石刻,進而了解當地的旅游資源,推動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強化旅游地資源的宣傳和推廣,帶動相關第三產業的發展,提升當地的經濟效益。
4.4 在公共教育方面,是立體化的科普傳播
如今,三維掃描、虛擬展廳、VR、AR等技術的應用,讓使用者可以深入體會建陵石刻的文化魅力,同時也拓展了文化遺產的展示方式,讓人們足不出戶就能身臨其境般感受蕭順之建陵石刻的風采。游客可以利用電腦和移動設備,通過小程序、APP、網站及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和數字化設備如AR展示裝置、VR眼鏡等相結合的方式,了解和游覽建陵石刻。將南朝建陵石刻的全部歷史遺跡進行推廣、展出,面向公眾開展全面的科普教育與宣傳,進而提高人們對梁文帝建陵石刻的關注度,使南朝石刻轉向活體科普傳播的階段。
4 結語
梁文帝蕭順之建陵石刻的數字化保護進程相對滯后,其數字化展示及應用程度仍須進一步拓展。蕭順之建陵石刻的數字化保護應與數字時代的發展需求相契合,充分發揮創新能力,探索更多的形式,使蕭順之建陵石刻在當今社會散發新的魅力。
參考文獻:
[1] 王倩.丹陽地區南朝陵墓石刻的保護與利用[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8.
[2] 杜浩.試論梁文帝蕭順之建陵石刻及書法特質[J].書法賞評,2020(6):42-44.
[3] 王含.徐州大運河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研究[J].華夏文化,2022(2):52-55.
[4] 文謹,王瑾.旅游資源的數字化建設及其開發利用:以北京為例[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71-74.
[5] 梁國興.壁畫圖像的智能數字化修復研究[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2(16):42-45.
[6] 張晟,張玉蓉.元宇宙視域下文化旅游數字化傳播探索[J].新聞愛好者,2022(9):60-62.
作者簡介:薛驕(1999—),女,江蘇南京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視覺傳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