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四川省自貢市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蘊深厚。與其他城市相比,豐富的文化資源成為助力自貢發展的核心優勢之一,但其文化資源的可視化程度不高。作為公共藝術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的城市景觀雕塑,既是實現文化資源可視化的有效手段,又是“文化強市”戰略在藝術審美視閾下呈現的最優方案之一,優質的城市景觀雕塑作品在提升城市文化競爭力、塑造城市形象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立足美術學,結合設計學、社會學等學科內容,通過實地踏勘自貢城市景觀雕塑并對其進行梳理分析,總結雕塑對自貢深化歷史文化名城形象的建設必要性及其面臨的現實困境,以實現城市景觀雕塑與城市規劃、文脈傳承、人居環境三者和諧發展為目的,探討自貢城市景觀雕塑與歷史文化名城形象融合發展的必要性。
關鍵詞:歷史文化名城;城市景觀;雕塑;發展困境
中圖分類號:J31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03-00-03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1]。與此同時,黨的二十大報告還強調了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強城鄉建設中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建好用好國家文化公園。
在當代公共文化體系中,景觀雕塑是環境景觀設計手法之一,是地方文化潤育群眾、增強公共服務能力的具體形式。優秀的景觀雕塑不僅能美化城市環境,還發揮著展現城市精神風貌、延續城市歷史文脈、促進城市發展的作用。高質量的景觀雕塑,有利于在藝術審美視域下直接以可視化的手法呈現城市歷史文化,對富有文脈傳承的城市而言,這也是一種有效的形象塑造手段。自貢市早在1986年就已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包括億萬年前的恐龍遺址、兩千年來的井鹽生產、八百年的彩燈傳承、現代的紅色文化、三線建設文化以及鹽幫美食文化和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如此深厚的人文資源基礎,本應給城市景觀雕塑的建設帶來無盡的靈感,為自貢歷史文化名城這一形象的深化建設貢獻藝術影響力,但實際上自貢市內景觀雕塑的數量雖不斷增多,但卻少有能呈現優質景觀效果的作品。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開始整修城市面貌,自貢這座古老的文化城市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主要交通干道的規劃與開通、大中小型城市廣場的興建,一方面使自貢的交通更加便利,另一方面也拓展了市民的公共活動空間。另外,市容整治使自貢的硬件設施更加完善,城市建設和改造計劃的貫徹落實將自貢從百廢待興的小城逐步建設成以燈會為特色、推崇旅游商貿的外向型城市。不過,外向型城市需要更多的可視化手段來彰顯城市形象。隨著1982年國家城市雕塑規劃組和全國城市雕塑藝術委員會的成立,自貢城市景觀雕塑的建設進入了活躍期。如今,在日趨完善的城市發展規劃中,自貢的街頭巷尾隨處可見雕塑作品。經過筆者實地踏勘調研,得出自貢市內景觀雕塑基本數據如表1所示。
需要說明的是,在表1中,部分區域的點位會出現超出點位數量的景觀雕塑,有的是因為該點位規劃了數量相對較多而又集中的雕塑作品,比如自貢市烈士陵園,位于大安區大安街道,僅該烈士陵園一處就集中安置了浮雕2塊、圓雕4座、紀念碑型雕塑1件。還有一部分則散布安置了一些裝飾性雕塑,如大安區東鹽都大道來回車道兩側的綠地上,安置了相當多的形式零散的景觀雕塑,因此大安區為整個自貢市單座(組)景觀雕塑數量最多的區域。
從表1來看,在自貢市6個區縣中,大安區高度重視以城市景觀雕塑積極影響城市環境。而后排序則是自流井區、榮縣、富順縣、貢井區,最后是沿灘區。另外,地域文化也對各區縣公共藝術創作產生了較為明顯的影響。比如,大安區集中了多項可挖掘的歷史文化資源,如江姐故居、鄧萍故居、自貢恐龍博物館、燊海井、老鹽廠、中華彩燈大世界等,甚至連前文所述的自貢市烈士陵園都被設置在大安區燊海井景區附近。這些文旅內容都對大安區景觀雕塑主題的選擇和挖掘產生了非常積極的影響,連路旁綠地的仿真恐龍型雕塑的數量都十分可觀。但是,大安區作為新興天府旅游名縣,區內可見的景觀作品多為大眾化的裝飾性雕塑,或者在綠地上堆砌的、難以計數且造型雷同的仿真恐龍,從而給人一種“快餐式”景觀的心理感受。
在大安區為景觀建設打數量牌的同時,自流井以資深繁華區的身份,呈現出諸多老派的穩重型景觀雕塑,比如沙灣鬧市區的《鹽泉》(即《牧羊女》)雕塑、妙觀寺廣場的《鹽場春秋》雕塑、濱江路沿線的豆花文化主題雕塑群落等。這些雕塑呈現了典型的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雕塑語言風格和材質特點,不過有些雕塑歷經多年的風吹雨打,已呈現陳舊和破敗之感。
榮縣景觀雕塑以新造為主,其中不乏大型、組合型銅質、石質雕塑,建造成本較高;而富順縣的景觀雕塑建設則類似于自流井區,雖然數量較少,但是從雕塑形式語言、材質可以看出,其設計主旨傾向于挖掘和闡釋當地文脈,建設年代靠前,風格相對老派保守。
貢井和沿灘兩個區域打造的景觀雕塑較少,但是就雕塑的效果和質感來說,貢井區更重視景觀雕塑的建設。
綜上所述,自貢市內的景觀雕塑,在城市不斷發展的歷程中迭代更新,為公共景觀環境的營造貢獻了藝術表現力。但是與此同時,其景觀雕塑建設的困境也是顯而易見的,下文主要對其進行概括論述。
1 造型不盡如人意,美學意義弱
在自貢實地瀏覽城市景觀雕塑的建設成果,最讓人遺憾的是很多建設成本高、用材好的作品,在造型和表現形式上卻和專業效果相去甚遠。比如東鹽都大道和東興寺立交橋上的恐龍主題雕塑,形式語言上意欲抽象化恐龍造型。而在美術學范疇,抽象是一種比具象層次更高的創作思維,從造型專業角度,需要對空間、體量、結構進行專業訓練,才能較好地把控與創作一件看似簡單的抽象雕塑。用如此多的耗材和人工打造尺寸如此龐大而形式效果不盡如人意的雕塑,實則是一種浪費。城市中有很多此類雕塑,這些雕塑和美學、專業都沒有關系,卻要在公共空間放置很長時間,對城市環境并沒有產生正面影響,降低了人們的生活品質。
2 形式老舊,公眾參與度低
作為公共藝術的一種,相較于架上雕塑,景觀雕塑的形式更為開放包容。但是自貢的景觀雕塑大多保守陳舊,如釜江大道西段鄧關入口處轉盤的鹽井架造型雕塑《鄧關歡迎您》,以及造型形式未加考量的匯東公園內部消防主題雕塑,這兩件雕塑在造型設計和安全方面都存在一定問題。特別是消防主題雕塑,作為具有公共性的藝術作品,它被安置在公園內部,但龐大的體積卻擠占了公園有限的空間。同時,它下半部的結構形式呈現樓梯狀,但卻貼著“禁止攀爬”的警示語,而且到處都有容易絆倒成人、弄傷兒童的金屬桿頭。顯而易見,這類雕塑不僅給大眾帶來了審美困境,更帶來了體驗困境。
3 分布零散,布局設計差
首先,城市雕塑的空間布局必須服務于特定的城市空間結構形態、城市功能需求和傳統文化形式,實現雕塑和空間環境的有機結合。其次,城市空間環境對城市雕塑起到決定性作用,比如城市空間方位的布局影響景觀雕塑的位置和朝向、城市環境的空間規模決定城市雕塑的尺寸與體量、雕塑所處城市空間的風格又影響著雕塑的表現形式與藝術手法[2]。但自貢市相當多的景觀雕塑沒有被安置到合理的場域,在環境中難以凸顯甚至與周圍環境并不協調。比如,位于貢井核心交通環島處的雕塑《貢》,圓雕式的結構決定了這座雕塑理應被放置在正中央,如選擇環島結構的空間形態,才適合放置此類雕塑。但該雕塑卻被安置在道路一隅,未能營造出應有的空間氣場。
另外,很多雕塑都被放置在道路綠化帶中,景觀效果被植物遮蔽,有些甚至影響交通,妨礙通行。比如榮縣新南門橋街邊燈會主題雕塑組群,散布在寬度不足3米的人行步道上,成為行人動線上的障礙。
4 統籌乏力,無規劃意識
自貢市對景觀雕塑的安置未經過嚴格的統籌與論證,安置地點大都過于隨意,許多應凸顯城市文化氣韻的區域缺少雕塑,而有些雕塑則被安置在不需要渲染空間氛圍的區域,如匯川路與板倉路交叉口的大型柱體抽象雕塑。景觀雕塑存在的分布不均、位置零散的問題,充分說明相關職能部門只注重關注和管理自身地域內的雕塑,缺乏全局規劃和長遠眼光,忽略了其他片區的資源和困境,各片區沒有考慮整體合理的規劃方案,更沒有為齊心打造自貢這一座城市的景觀而互相兼顧、統籌考慮。
5 挖掘不深,未呈現文化脈絡
自貢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豐富的文化資源造就了自貢的核心優勢,但是自貢市景觀雕塑作品的設計內涵挖掘不深、研究不透,導致雕塑形式單一、不成體系,文化可視化水平不高,雕塑對文化發展的帶動作用不強。目前,自貢市內景觀雕塑形式僅以最基礎的樣式呈現,比如紀念性傳統人像雕塑、仿真恐龍雕塑等,題材和形式單調,沒有形成標志性的雕塑,更不用談與其相關的旅游紀念品開發以及對游客的吸引力。
如自流井區沙灣雕塑《鹽泉》、富順西湖片區廣場雕塑《荷花仙子》、貢井人民公園(張家花園)的雕塑《桂花仙子》,這三座雕塑都呈現了女性形象。從創作年代來說,當時城市景觀雕塑流行以甜美風塑造女性形象,《荷花仙子》《桂花仙子》雕塑尚可理解,但沙灣雕塑《鹽泉》的創作思路就非常牽強。傳說一名叫梅澤的男性獵人根據野鹿的行蹤找到了鹽鹵水,《鹽泉》便由此創作而來。即使面對如此具體的傳說故事,雕塑創作者依然還是順應當時的“美學”潮流,設計了一個擺著類似安格爾《泉》中的人物姿態的中國少女形象,并且少女身邊圍繞著一群羊。這充分說明藝術創作具有一定的時代局限性,導致真正的文脈被誤讀甚至雪藏。
6 維護不夠,作品殘損
絕大多數景觀雕塑是露天擺放的,不可避免地受到人為活動的影響。由于作品本身存在一定的材質和工藝問題,加之職能部門維護力度不足,自貢市內的很多雕塑都已殘破不堪。基于打造自貢歷史文化名城形象的需要,景觀雕塑需要盡量采用經久耐用的材質,如銅、鋼、石材等,并且要考慮到材質的致密度與厚度等,以增強雕塑的穩定性與持久性,確保作品經得起時代變遷的考驗,令其以穩固堅定的形象出現在不斷發展變化的環境中,與城市的整體藝術氛圍及文化底蘊相協調。
另外,在作品創作和方案選擇階段,應當盡量避免一些應時性、短時效的“快餐式”作品方案和工藝表現。唯有持之以恒、循序漸進地推動城市雕塑建設,方能使城市雕塑成為經典、成為能和這個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蘊相匹配的城市標志[3]。
7 建設資金短缺
資金短缺是制約景觀雕塑項目建設的重要因素。同時,部分區縣、鄉鎮經濟落后,無力進一步地建設與發展,更難以投入資金用于建設景觀雕塑,導致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難以被打造成可視化的標志性形象,只能通過口述和地方志流傳,繼而逐漸消逝。此外,景觀雕塑建設的資金來源較為單一,多數為政府財政投入,社會性資金投入有限,難以滿足項目建設的基本需求。因此,資金短缺是制約景觀雕塑建設留存和發揚文脈作用的重要因素。
8 結語
四川省自貢市深厚的文化底蘊并沒有對城市景觀雕塑建設起到良好的作用,而優秀的景觀雕塑不僅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同時也具備較高的經濟價值(促進文旅與消費)、文化價值(塑造歷史文化名城形象)、社會價值(加強城市的文化風貌建設,增強文化自豪感和歸屬感,以強化市民的凝聚力和文化自信)、政治價值(塑造政府開放包容、重視文化藝術建設的正面形象),自貢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必須踐行并深化以城市景觀雕塑打造城市名片的工作,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22(10):4.
[2] 周舸,欒峰.雕塑城市:深圳城市雕塑發展戰略與規劃引導策略探索[J].規劃師,2002(12):26.
[3] 楊寧.現代公共藝術在古鎮改造中的運用研究[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11):21.
作者簡介:朱君如(1984—),女,江蘇無錫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雕塑藝術、景觀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