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成義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格局、世界經濟體系、社會結構和文化認同等方面都在發生重大變革和重組。在此背景下,“全球南方”的重要性日益得到彰顯并受到各方重視。作為大變局主要推動力量的中國對“全球南方”的影響自然也是題中應有之義。
從歷史上看,中國與“全球南方”國家友好關系源遠流長。古代絲綢之路就是中國與中亞、南亞、東南亞以及非洲等地區進行文化和貿易交往的重要通道。遲至近代,中國與“南方國家”都面臨著殖民主義壓迫和侵略。中國積極支持“南方國家”的民族獨立運動,在經濟上和軍事上互相援助。特別是在非洲方向上,中國在1950至1960年代積極支持非洲國家的民族獨立運動,并向非洲派遣醫療隊、農業專家和建筑工程師,為非洲國家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為了發展同新興民族國家尤其是鄰近民族獨立國家的關系,中國于20世紀50年代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這也為“南方國家”的獨立和解放運動提供了理論指導。1955年,萬隆會議通過的十項原則是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引申和發展。
萬隆會議也被視為南南合作的開端。南南合作是發展中國家在經濟、技術、貿易等多領域的合作互助,是發展中國家獨立自主謀求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確保發展中國家參與、融入國際體系的有效平臺。在南南合作框架下,發展中國家可以發揮各自比較優勢,從而實現互利互惠。中國本著“平等互利、注重實效、共同發展”的原則,積極支持并參與南南合作。參與、推動南南合作進程成為中國對外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中國倡導提出的“國際經濟新秩序”等理念也得到了“南方國家”的支持和積極響應。從另一個意義上說,發展中國家也是中國外交的堅實基礎。借助南方國家的力量,中國在過去曾經打破外部大國的封鎖,得以重返國際社會。當前,發展中國家對于中國經略外交大棋局、統籌與外部世界關系仍然有著重大意義。
目前,中國與“全球南方”已經建立起多層面、多領域的合作伙伴關系。基于“全球南方”國家普遍關心如何解決經濟挑戰,在經濟方面,中國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倡議,與“全球南方”國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經貿投資等方面合作。中國與“全球南方”國家通過建立自貿區、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加強投資合作等措施,促進了貿易的繁榮和經濟的共同發展。數據顯示,2013年至2022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從1.04萬億美元擴大到2.07萬億美元,年均增長8%。在文化方面,中國積極推動人文交流與人員往來,通過教育合作、文化和學術交流等方式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和友誼。在政治方面,中國加強與“全球南方”國家的團結與協作,共同應對全球性問題和挑戰。中國參與并推動了許多地區性合作機制,如中國—東盟合作、中非合作論壇、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等,促進了地區間的政治互信和經濟合作,為“全球南方”的共同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
中國注重與“全球南方”國家交流和分享發展經驗。中國的發展給“全球南方”國家帶來如下一些啟示,包括經濟發展模式、扶貧與社會保障、生態文明建設、區域合作與互聯互通等。“全球南方”國家可以借鑒中國發展的成功經驗,探索適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共同繁榮。
第一,在經濟發展模式方面,中國式現代化的經驗為“全球南方”國家探索符合自身國情的現代化道路提供了啟示。中國通過改革開放政策吸引外資和技術轉移,注重發展實體經濟和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這些政策和措施使得中國經濟總量在過去四十多年中迅速增長。這些經驗可以歸結為強調產業升級、技術創新和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而又避免陷入對西方發達國家的“依附”陷阱,為“全球南方”國家指明了一條可行的發展道路。
第二,中國在減貧和社會保障方面的成功經驗為“全球南方”國家提供了重要借鑒。中國通過實施精準扶貧政策、加強教育和醫療保障,改善了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和生活條件。這些經驗為“全球南方”國家提供了減貧、改善民生的思路和方法。
第三,中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可再生能源利用,控制污染物排放,推進綠色發展。這些舉措對于“全球南方”國家在謀求發展的過程中保護自然資源、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具有借鑒意義。
第四,在區域合作與互聯互通方面,通過共建“一帶一路”,中國為“全球南方”國家提供了重要的合作平臺和機遇。通過加強區域合作和互聯互通,“全球南方”國家可以共享基礎設施,促進貿易和投資,加強人員往來和文化交流。對于“全球南方”國家來說,這是其推動經濟發展、提升國際地位和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機遇。

2022年11月9日,由中國制造的動車組在“雅萬高鐵”試驗段線路上亮相?!把湃f高鐵”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標志性項目。
中國對“全球南方”國家未來發展的推動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關于器物層面的公共產品,中國積極推動與“全球南方”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方面的合作。通過港口、鐵路、公路、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全球南方”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和人員交流將得到促進,經濟發展能力得到提升,并減少對發達國家的依賴。
在制度方面,中國積極倡導推動多邊主義和國際合作的制度建設。長期以來,中國堅持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支持“南方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中國也將積極參與并推動新的南南合作機制的建立和發展,為“全球南方”國家提供更多的發展機遇。
在理念方面,2015年9月,習近平主席出席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并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行動方略。從2021年9月到2023年3月,中國又先后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為世界各國共同發展進步提供了中國方案。此外,中國倡導并踐行的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觀”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支持。中國提出的一系列重大倡議將推動各國共同發展進步,為處于變局中的世界注入更多確定性。
中國在區域安全方面將為“全球南方”國家的未來發展提供穩定環境。中國堅持和平發展的外交政策,主張通過對話協商解決爭端和分歧。中國未來也將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為“南方”地區的和平穩定作出重要貢獻。
在心理激勵方面,作為西方殖民主義的受害者,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改變了一窮二白的國家面貌,實現了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轉變。中國近代以來“鳳凰涅槃”的經歷無疑將給廣大“全球南方”帶來深遠影響。
總之,中國不僅與“全球南方”有著源遠流長的聯系和深厚的友誼,當前更是憑借自身的快速發展和整體實力反哺“全球南方”并與之建立起多層次的緊密關系。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世界人口大國,中國對“全球南方”國家的未來發展也必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中國將繼續為探索人類文明新形態,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和中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