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眾所周知,我國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在朝代更迭的過程中,傳承下來的優秀傳統文化數不勝數,促進了我國文化的持續發展。其中工筆花鳥畫是中國傳統繪畫重要流派之一,屬于典型的民族藝術,而色彩是工筆花鳥畫最重要的藝術元素。過去中國工筆花鳥畫的色彩語言與社會背景有密切的聯系;當今時代,工筆花鳥畫在延續傳統色彩語言特點的同時,也充分借鑒西方的色彩觀,進一步豐富了色彩語言,達到了新的發展高度。基于此,文章研究當代的中國工筆花鳥畫色彩語言。
關鍵詞:中國;工筆花鳥畫;色彩語言
中圖分類號:J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01-0-03
0 前言
從現實角度出發,我國工筆花鳥畫雖然歷史悠久,但是在具體研究方面,多局限于色彩本身的特征及具體繪畫材料、技法等方面,缺乏深度,導致整體色彩語言運用效果不佳。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必須認識到這一現實問題,從新的角度出發,融入多元化的色彩語言,讓工筆花鳥畫呈現出更顯著的藝術特色,滿足新時代人們的審美需求,促進工筆花鳥畫的傳承發展和創新。
1 當代中國工筆花鳥畫色彩語言的表現形式
1.1 色彩技法的個性化
在我國的繪畫體系中,工筆花鳥畫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在當前的發展背景下,該藝術形式面臨新的考驗。當今社會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工筆花鳥畫也不例外,要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并探索獨特的繪畫語言,最終形成個性化的繪畫風格。在具體的創作過程中,畫家要運用色彩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讓人們通過畫作捕捉情感,這要求畫家反復調色,并在繪畫的過程中融入自身的感情。當前,越來越多的畫家追求個性化并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同時畫家也在應用和探索各種各樣的表現技法,如應用各種顏料以及沖洗、打磨等技法,讓畫面整體更加豐富和個性化,同時表現不同的色彩語言。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各行各業蓬勃發展,工筆花鳥畫也迎來了全新的發展契機,創作題材不斷拓展。畫家受東西方不同繪畫理念的影響,朝著多元素描繪的方向發展,而且不再局限于表現花鳥樹木,還將一些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品融入了作品,并大膽改變了色彩環境。這樣的作品不僅能讓人眼前一亮,而且具有鮮明的生活氣息。基于獨特的色彩語言,觀者欣賞這樣的作品時,可以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進而深入思考,獲得前所未有的享受[1]。
1.2 材料運用的多樣化
現階段,我國已經進入新的發展時期,整體朝著多元化和開放化的方向發展。在藝術領域,新概念、新技法層出不窮,繪畫過程中可應用的材料也越來越多。如今整體繪畫材料朝著多樣化的方向發展,相應技法也極具個性,中國工筆花鳥畫在不斷探索和創新,試圖找到一條新的發展之路。
自古以來,我國的繪畫顏料就非常豐富,但到了近代,繪畫顏料卻在不斷減少,根本原因在于一些顏料的制作方法過于復雜。對比西方,我國不論是在繪畫材料上,還是在繪畫工具上,都過于單一,而且畫家在色彩創作上也并未實現突破和創新。為了滿足自身的創作需求,畫家往往會應用國外的繪畫材料。當前,國外的新材料進入國內繪畫市場,為我國的工筆花鳥畫指明了發展方向。
例如,在繪畫過程中運用丙烯材料、水彩色等,讓整體的繪畫色彩語言更加生動和多樣化,滿足不同畫家的繪畫需求。而且在材料多樣化運用的背景下,當代繪畫色彩語言進一步得到了發展。我國對新材料的研究已經得到了很大的突破,所取得的成就遠超西方國家,還研發了天然礦物顏料,使中國顏料品種更加豐富。在多樣化材料得到應用的背景下,工筆花鳥畫的色彩語言更加豐富多彩,滿足了現代人的審美需求[2]。
1.3 色彩的裝飾性
在創作工筆花鳥畫的過程中,運用多樣化的色彩語言,可以給人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色彩本身就具備較強的裝飾性,不僅可以凸顯繪畫對象的特征,而且能營造整體繪畫氛圍,同時運用對比色,給人們帶來新奇的視覺體驗。當下最流行的是隨類賦彩,就是在繪畫過程中,不能局限于再現大自然固有表象的色彩,而是要在全面描繪物體色彩關系的基礎上,基于物體所處環境的特殊性,賦予其獨特的色彩,讓整體畫面更加細膩和協調。
在當代中國工筆花鳥畫領域,出現了一些裝飾性非常強的作品,畫面整體主觀性較強,而且在色彩選擇方面,也注重遵循大自然的色彩規律。當然,畫家也根據自身的思想意識,進行了適當的改動,進而營造出新的美感。例如,林若熹的工筆花鳥畫主要應用了非常強烈的色彩對比方式,而且整體畫面非常簡單,創作風格獨特,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微風》。在整幅畫作中,可以看到常見的樹木和小鳥,同時畫家將樹干作為背景分隔,打造了一個統一的色彩空間,營造了獨特的氛圍與深遠的意境[3],留給人們無限的遐想。
2 當代中國工筆花鳥畫色彩語言運用
2.1 調和對比色
觀察大量的工筆花鳥畫,可以發現其有一個特點,就是大部分藝術家非常擅長應用色彩造型,進而讓畫作呈現出色彩鮮明的特點,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在具體運用色彩的過程中,畫家會通過明度、純度和冷暖對比,展現虛實相生的意境美。另外,獨特的色彩關系有助于突出畫面的主色調,展現想要表達的主題,著重渲染整體意境,形成當代中國工筆花鳥畫的新風格和新面貌。這種表現形式和過去截然不同,在運用色彩造型的過程中,往往通過冷暖和明暗等對比搭配,全面展現虛實關系,這也體現了中國自古以來生生不息的精神和大化合一的時空觀。
傳統工筆畫往往非常含蓄,在渲染意境美方面不夠大膽,當代的工筆畫則會重點突出色彩語言特征。舉例來講,當代女畫家李傳真在具體創作的過程中,基本從對比色彩語言的角度出發,并通過對比手法實現畫面的和諧,主要應用冷色調,如“沁”系列和“獨角戲”系列等。
2.2 調和相近色彩
所謂相近色,具體來講,就是一些顏色非常相近的色彩,又或是存在一些細微差別的色彩。若能搭配好相近色,可以讓工筆花鳥畫呈現出新的藝術美感。舉例來講,在應用綠色的過程中,畫家可以搭配深淺不同的綠色,同步展現葉片的正反面,讓工筆花鳥的整體形象更加逼真,給人以活靈活現的感覺。所以,要處理好相近色彩之間的關系,畫家必須深入觀察和體驗生活,并形成自己的理解,然后進行科學調和,這樣才能增強藝術效果,促進當代工筆花鳥畫創新發展。在調和相近色彩的過程中,畫家要打破自身的局限性,從多個角度出發。例如,可以從同一色相的角度出發,調和對比不同明度的色彩。
2.3 調和漸變色
在當代工筆花鳥畫創作的過程中,還有非常多的畫家青睞使用漸變色。漸變色展現了顏色由深到淺或由淺到深的變化過程,而且顏色是逐漸變化的,并不是突然改變的。因此,漸變色與對比色的不同之處在于,其對比效果不夠強,而是更加柔和。但在具體創作過程中,運用漸變色對畫家本身的畫技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畫家必須經過經年累月的積累,才能實現對漸變色的靈活運用。
在表現漸變色的過程中,畫家需要提前將色彩調和好,以便達到最佳的視覺呈現效果。舉例來講,在繪制綠葉的過程中,畫家往往會應用花青色,要在葉片中間找到核心點,使顏色逐步朝周圍擴散,從葉子的根部逐步朝尖部發展,顏色呈現逐步變淡的趨勢。當然,也可以直接應用兩種相近的顏色,進而構建有漸變效果的畫面,增強整體畫面的生動性和豐富性。
2.4 注重補色的和諧
對于當代工筆花鳥畫而言,應用對比非常強烈的補色,可以大幅度提升畫面的藝術水平,展現獨樹一幟的色彩風格。但是對大部分畫家而言,必須注重補色的和諧性,不可隨意運用補色。可以將兩種對比非常強烈的色彩混合在一起,然后運用分割和打散的方式,確保這兩種色彩和諧統一。若在具體繪畫的過程中,對色彩的分割要求相對較高,則可以適當加大打散的力度。若應用的兩種色彩存在較大的沖突,則可以加入介于兩者之間的第三種色彩,構建一個和諧的色彩空間。舉例來講,紅色和綠色對比過于強烈,畫家可以加入二者的共同色即黃色。
在繪畫過程中,只需要在紅色和綠色的顏料中分別加入黃色,就可以進一步調出朱紅色和黃綠色,此兩者可以形成和諧統一的對比,而且可以讓整體色彩更加鮮明,提供作品的藝術價值[4]。
此外,在運用補色的過程中,要想達到更加和諧的效果,畫家需要降低色彩純度,也可以適當降低其中某一種顏色的純度。例如,在紅色和綠色之中加入黑色,降低兩者的純度,削弱紅綠配色帶來的視覺沖突。也可以在紅色或者綠色中分別添加黑色,形成不同的對比效果,即暗紅色和暗綠色的對比,又或者是紅色和暗綠色的對比,形成和諧統一的畫面效果。
當代工筆花鳥畫也經常會應用墨色,將其作為底色,使對比色呈現出更加和諧統一的效果。
2.5 注重背景色的和諧
在當代工筆花鳥畫中,背景色是最重要的色彩語言之一,而且占據的面積非常大,是人們會第一眼注意到的色彩。要想立足于新的時代要求,進一步展現工筆花鳥畫的藝術特征,就要將注意力放在背景色上,注重整體畫面的協調性。但是要想達到這一目標,需要加入對比強烈的色彩,同時突出畫面的整體性,所以選擇恰當的背景色至關重要。傳統的工筆畫一般會將黑、白、灰三種顏色作為主要的背景色,這樣既不會搶其他顏色的風頭,又能讓整體畫面比較協調。當代的工筆花鳥畫則在原來的基礎上實現了新的突破,畫家大膽運用各種色調豐富畫面,而且在后續的色彩搭配過程中實現了和諧統一。
3 結語
工筆花鳥畫屬于我國繪畫藝術體系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在不斷傳承的過程中實現了全面革新,在當代得到了新的突破,尤其是在色彩語言的運用方面,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進一步彰顯了畫作的精神內涵,給人們帶來了新的視覺體驗。對于工筆花鳥畫而言,色彩是最重要的元素,不僅會影響畫作最終的視覺呈現效果,而且能決定情感表達效果。世間萬物均有生命,且具備靈性,在工筆花鳥畫創作的過程中,只有注重細微之處的色彩調和變化,才能讓人們感受到其生命力。
在當前的發展背景下,畫家在作畫的過程中要注重突出意境,根據自身的情感變化選擇相應的色彩,突破傳統工筆花鳥畫創作在色彩選擇方面的桎梏,探索全新的發展方向。當下,我國的工筆花鳥畫處于至關重要的轉型期,新的美學規范也初具雛形,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加入工筆花鳥畫創作隊伍之中。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的工筆花鳥畫會擁有更獨特和新穎的色彩語言,更加經典的作品也會涌現出來,促進工筆花鳥畫藝術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馬瑤函.淺談中國工筆花鳥畫色彩中的裝飾美及其表現[J].大眾文藝,2014(17):93.
[2] 方華.淺議工筆花鳥畫中的寫意性:以陳之佛工筆花鳥畫為例[J].大眾文藝(理論版),2009(8):92.
[3] 孫燕.工筆花鳥畫色彩嬗變的時代性研究[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20(6):71-73.
[4] 田曉苗.談當代中國工筆花鳥畫的色彩表現[J].美術大觀,2014(10):42.
作者簡介:王哲(1982—),女,山東聊城人,碩士在讀,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