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作為古絲綢之路的起點和“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十年來,陜西以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為主要目標,以建設“一帶一路”五大中心為重要抓手,主動擔當、系統謀劃、積極作為,全面開放的新優勢正在加快形成,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全局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近年來,陜西不斷擦亮“陜西服務”品牌,從打造特色到點面結合,從局部試點到引領對外開放,從探索改革經驗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多維轉變,把陜西打造成為新時代服務貿易發展的新高地。
搶抓機遇拓國際“朋友圈”
陜西“一帶一路”在取得豐碩成果的同時,進一步擴大了陜西國際朋友圈,“陜西服務”正在成為一張靚麗的新名片。
十年來,陜西大力拓展國際“朋友圈”,舉辦“百對友城結好大會”“國際友城優品展”等主題活動,新增國際友城48對,與41個國家締結的國際友城達到108對;攜手踐行命運與共,組派中國(陜西)赴塔吉克斯坦聯合工作組開展國際抗疫合作,榮獲塔吉克斯坦頒發的“國際友誼獎”,向幾內亞、巴基斯坦等國捐贈抗疫和救災物資,與蘇丹、馬拉維等國開展醫療合作;持續增進交流互鑒,配合中聯部、外交部、全國友協在陜辦好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領導人峰會延安分會場以及“走進百年大黨,解碼紅色基因”國際主流媒體團參訪活動、中國—中亞民間友好論壇等重要活動,創新舉辦“朱鹮國際論壇”等主題活動,辦好“外國媒體看陜西”系列活動,展示陜西在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中書寫的精彩篇章。
西安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和服務國家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西安將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融入陜西最大的孵化器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以聚集區為抓手,深化數字技術應用,用數字技術賦能貿易全流程,強化引領服務貿易數字化轉型升級,助推以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為特征的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快速發展。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在唐代詩人杜牧的筆下,一個貿易繁榮、發達富庶的西安城躍然紙上。素有“大唐盛世”美譽的西安自古就是陜西的經濟文化中心。而今作為經濟強市、開放大市,西安擁有眾多重要優勢,成為我國服務貿易創新發展首批試點城市之一。2022年,西安市完成服務外包執行額26.66億美元,同比增長18.63%,其中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額9.78億美元,同比增長51.72%,離岸市場的國家和地區數量累計達到110個。
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已成為促進西安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作為中國最早的5家服務外包基地城市之一,西安通過實施創新驅動,激發企業動能和市場活力,培育服務外包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產業整體向高技術、高附加值、高品質、高效益轉型升級。
服務外包充分發展,數字貿易乘勢而上。2022年,西安數字經濟總量達到5249億元,數字經濟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45.6%,涌現出一批有代表性的企業,其中美林數據位列全國工業大數據企業第1位,中煤航測、陜西天潤入選全國地理信息大數據百強企業,陜煤集團入選全國工業互聯網百強企業等。
目前,西安全市有服務外包企業總數近4000家,擁有華為、思愛普、艾默生等世界500強企業40余家,中軟國際、軟通動力等中國軟件百強企業50余家,易點天下、陜鼓動力等100余家本土龍頭企業從西安走向世界。
精準施策展融合發展新局
近年來,陜西以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和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為契機,以推進西安市、西咸新區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為重要載體,加快提高開放水平,持續擴大合作空間,推動陜西省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
陜西將如何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促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
“聚焦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促進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更高水平對內對外開放。”陜西省商務廳副廳長孫敬虎表示,陜西將從以下幾方面發力:
一是加強統籌協調,完善政策制度供給。全面落實陜西省開放發展大會精神,建立完善工作推進機制,夯實任務,細化分工,以更加務實的舉措強招商、拓市場、育主體、優平臺、暢通道,全力推進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著力擴大對內對外開放 促進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繼續出臺系列配套措施,持續加強政策宣講解讀,確保及時落地落實,增強政策實效。
二是加強精準招商,夯實開放產業基礎。落實好《以制造業為重點擴大利用外資的若干措施》《培育引進外向型產業的若干措施》,堅持運用投行思維、鏈式思維、閉環思維,強化招商部門、行業部門、基層政府、開放平臺、鏈主企業協同聯動,圍繞重點產業延鏈補鏈強鏈精準招商。
三是加強貿產融合,推動外貿促穩提質。全面落實首屆中國-中亞峰會成果,落實省委外貿外資企業家座談會精神、外貿促穩提質的若干措施,實施外向型產業提升、外貿創新發展、國際市場開拓等重點工程,培育壯大特色優勢外向型產業、出口主導產品和龍頭骨干企業,推進貿易與產業、進口與出口、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聯動發展,實現外貿擴規模、優結構、提質量。
四是加強主體培育,擴大國際競爭優勢。實施“一企一策”支持外貿龍頭企業穩定發展,支持生產型企業自營進出口,支持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發揮孵化中小外貿主體作用。鼓勵國有企業加大境外市場開拓力度,加大關鍵設備、重要零部件和原材料等進口,擴大出口規模,穩妥開展對外投資。支持對外投資企業與外貿企業抱團出海,鼓勵工程承包企業加強與央企合作“借船出海”,積極參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
五是加強協同發展,提升平臺通道能級。高標準辦好絲博會、楊凌農高會、歐亞經濟論壇三大品牌展會,優化提升航空、鐵路、電子三大口岸,指導自貿試驗區圍繞企業需求探索更多集成性創新成果,支持省級以上開發區創新提升和跨區域合作,促進各開放平臺優勢互補、功能疊加、發展協同。進一步提升中歐班列帶動經濟發展水平,增開、加密國際貨運班列,支持企業設立海外倉,在中亞國家打造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增加本地貨源,拓展回程貨源。
六是加強部門協作,優化開放發展環境。以營商環境突破年活動實施為契機,優化完善海外、國內、省域招商工作網絡體系,推動落實省市縣及部門聯動招商工作機制。指導各地審慎承諾和剛性兌現招商優惠政策,充分發揮“秦務員”“陜企通”等平臺作用,推動政策措施精準落實。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積極參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充分發揮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作用,加快形成面向中亞、南亞、西亞國家的重要對外開放通道。陜西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劉迎軍表示,下一步,陜西進一步鞏固中歐班列(西安)良好發展態勢,推動班列開行提質增效,加快港產港貿港城融合,打造陸港高能級開放平臺,在共建“一帶一路”、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發揮更大作用。重點將做好“穩”“轉”“提”三個方面的工作。
“穩”即穩運行。多措并舉保障中歐班列(西安)穩定暢通高效運行,確保開行量、重箱率、貨運量等核心指標居全國前列。
一是持續完善多元通道體系。優化班列國際線路,積極參與跨里海國際運輸走廊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推動與中亞等沿線國家共建物流園、海外倉和綜合數字服務平臺,完善班列境外服務網絡,提升跨境運輸能力。、
二是健全區域聯動機制。推進集結中心次級節點建設,加密“+西歐”線路,加強與青島港、連云港港等合作,深入發展多式聯運,推動集結中心與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互聯互通。
三是夯實安全穩定發展基礎。加強風險管理,提升應急處置能力,為班列創造安全穩定的發展環境。
“轉”即轉方式。在鞏固前期成效的基礎上,積極推動班列發展提檔,由貨物集散向促貿易、聚產業轉變,構建港產港貿港城融合發展新格局。
一是搭建班列與招商引資聯動機制。加強貨源分析,支持各市圍繞落實《關于加快構建具有陜西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立足本地資源稟賦、優勢基礎,依托中歐班列開展聯合招商、產業鏈招商,打造特色產業集群。
二是發展“班列+園區”。鼓勵西安市與各市(區)共享中歐班列資源,共建中歐班列特色產業園。支持優勢企業依托班列在沿線國家建立產業園區,形成國內國際“兩國雙園”聯動格局。
三是深入推進運貿一體發展。創新運輸組織模式,推廣“定制班列”“精品班列”等服務模式,擴大半導體、集成電路、煤制化工產品、農食產品等我省優勢產品出口。深入拓展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發展物流總部經濟,打造大宗商品交易中心。
“提”即提質效。聚焦高質量發展要求,推動樞紐增效和運行提質兩個方面工作。
一是推動樞紐增效。以數字賦能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建設,實施樞紐設施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推動多平臺互聯互通,建設智慧口岸、數字口岸。優化西安國際港站功能區布局,推進西安鐵路口岸和綜合保稅區一體化發展,構建功能疊加、承載高效的開放發展平臺。
二是推動運行提質。持續優化運輸結構,大力拓展回程貨源,建立重點企業“一企一策”服務機制,穩步提升班列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能力。加快綠色環保技術應用,搭建綠色高效運輸網絡。不斷豐富班列內涵,發揮陜西歷史文化資源優勢,積極探索“人文班列”“旅游班列”等新模式,為推動與沿線國家人文交流互鑒貢獻陜西力量。
創新引領 提升“西安服務”品牌
2023年是國家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收官之年。2023年4月,西安市服務貿易創新研究中心揭牌,旨在聚焦研究解決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推進難點、產業創新發展痛點、政策創新機制梗阻點等問題,探索西安服務貿易創新發展新模式、新路徑、新舉措。
近年來,西安堅持開放、創新理念,持續打造面向“一帶一路”的貿易大通道,疊加西部陸海新通道優勢,構建起聯通全球的便捷網絡,為企業開拓西亞、中亞、歐洲市場提供便捷通道。
2022年,與西安市有服務貿易業務往來的國家(地區)達94個,比上年度增加11個,國際市場穩步拓展。西安市服務貿易進出口前三大市場分別為新加坡(3.4億美元)、美國(3.1億美元)、巴基斯坦(1.8億美元)。此外,西安市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服務進出口總額達9.9億美元,同比增長110.7%。
截至目前,西安市相繼獲批文化、中醫藥、人力資源、地理信息4類5個國家級特色服務出口基地,建成中歐、中哈、中俄3個境外服務貿易促進中心,成為推進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的重要載體。
數據顯示,自2020年8月獲批國家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城市以來,西安市在商務部統一業務平臺新增注冊服務貿易企業160家,注冊企業總數超過1000家。科大訊飛、東航賽峰等一批國際公司落戶西安,易點天下、陜鼓集團等一批本土服務貿易企業走向全球,“西安服務”品牌競爭力和影響力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