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 郭丹 高祥
[摘 要] 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和高質量發展,黑龍江省才能在新一輪區域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黑龍江省有資源、有基礎、有平臺、有應用場景,人才振興、產業振興、科技振興等政策接續推出,發展數字經濟大有可為。但數字化轉型中數字人才供給缺口持續擴大的問題也較為突出,制約了黑龍江省數字經濟發展。黑龍江省要加快完善數字人才政策和人才服務機制,通過打破機制障礙來保障數字人才引進的暢通,通過支持平臺建設達到吸引集聚數字人才的目的,依托名企培訓等多種途徑培養數字化管理人才、數字技術與行業經驗融合人才,依托高校培養數字高端人才和跨界應用人才,依托職業技能培訓培養初級數字技能人才,依托在線平臺開展數字技術與數字經濟科普教育,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堅實人才保障。
[關鍵詞] 數字經濟;數字人才;區域發展
[中圖分類號]F069.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1308(2023)01-0081-07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的任務。數字經濟成為引領中國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區域經濟發展方面的差距,正演變為數字經濟發達程度和數字化轉型程度的差距。發展數字經濟是推動黑龍江省振興發展的現實選擇和必由之路。推動數字經濟發展,要牢牢把握人才這一關鍵,大力培引數字人才,夯實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人力資源基礎。
一、黑龍江省發展數字經濟的必然性
以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一代數字技術充分發揮支撐和賦能作用,加快向實體經濟融合與滲透,促進了技術創新,豐富了應用場景,數字經濟成為經濟發展中影響最廣泛的產業領域。我國數字經濟的規模不斷增長,貢獻率不斷增加。《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2年)》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45.5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39.8%,[1]有效降低了新冠疫情對我國經濟的沖擊,對經濟社會穩健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愈發突出,成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支撐。對黑龍江省而言,發展數字經濟有利于經濟加快轉型、提質增效。通過做大做強做優數字經濟,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提供強有力支撐。[2]
為了推動數字經濟發展,黑龍江省連續出臺《關于“數字龍江”建設的指導意見》《“數字龍江”發展規劃(2019-2025年)》《黑龍江省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5年)》《關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推動“數字龍江”建設加快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新時代龍江人才振興60條》《黑龍江省產業振興行動計劃(2022-2026年)》《黑龍江省科技振興行動計劃(2022-2026年)》等政策措施。
(一)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發展數字經濟有利于產業轉型升級,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有力促進黑龍江省經濟可持續發展。對黑龍江而言,如果從國防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和產業安全角度評價黑龍江,黑龍江在全國的戰略地位并沒有減弱,但是在經濟發展上屬于落后地區,產業轉型升級已迫在眉睫。長期以農業、資源和重工業為主體的黑龍江省經濟面臨著產業結構不合理、新興產業發展不夠、創新發展動力不足等問題。
只有大力推進產業數字化,利用數字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相對徹底的升級改造,優化經濟結構,推動智能制造、數字農業等產業數字化發展,實現傳統要素質量的改造和生產效率的提升,釋放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倍增作用,才能在經濟前沿持續創造價值,才能助力黑龍江實體經濟加快轉型升級,提高競爭力,推動黑龍江的全面振興發展。例如,近年來黑龍江作為農業大省在農業產業數字化方面做出了表率,重點打造國家級高端智能農機制造與應用示范區、國家級農業全產業鏈數字化集成示范應用基地、北大荒數字農服平臺、智慧農業科技創新平臺、數字農服推廣運營中心和國家級農業大數據資產交易中心。[3]
(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當下,黑龍江經濟處在高質量發展階段,以工業互聯網、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數字技術快速發展,加速了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深刻影響了生產、管理、流通等環節發展的模式,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一方面,通過數字產業化,發展電子信息制造業、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信息通訊業,以及物聯網、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形成新產業、新模式,培育新動能、新增長,形成多元發展的產業格局。
另一方面,通過產業數字化,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促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加快信息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融合,提升區域供給質量和水平。例如,新冠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后,黑龍江省康隆藥業利用省級數字化示范車間生產線實現產能控制,企業主營的止咳類藥物當日就實現了產能翻倍,滿足百姓用藥需求。
(三)開拓就業新空間
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有力壯大了相關產業的就業規模。據《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與就業白皮書(2019年)》顯示,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領域就業崗位1.91億個,有機構預測,到2025年數字經濟帶動就業人數將達到3.79億。伴隨黑龍江省產業升級、經濟結構調整,為發展就業新形態、創造新型就業崗位、開創就業增量市場提供了機遇。一方面,數字經濟催生出許多新職業,創造大量就業崗位。例如,虛擬現實工程技術人員、信息安全測試員、角色原畫師、互聯網營銷師、主播經紀人等。另一方面,數字技術促進生產效率提升,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會促進社會良性發展,百姓收入增多會帶來消費增長,產品市場需求旺盛會促進企業勞動力需求不斷增加。
二、數字人才短缺制約黑龍江省數字經濟發展
近年來順應數字中國建設和數字經濟發展,各區域積極推動智慧城市建設和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各行業對數字人才的需求急劇增長,數字化轉型面臨來自數字人才短缺的嚴峻挑戰。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數字化人才缺口接近1 100萬,華為胡厚崑(2022)認為,預計到2025年,全國ICT人才缺口將超過2 000萬,伴隨行業的數字化推進,需要更多的數字化人才,數字人才缺口持續擴大。同時,區域之間發展的不平衡加劇人才的跨地區流動,人口正持續向大城市及大都市圈集聚,數據顯示,超6成人才流向五大城市群,黑龍江等地理位置偏遠、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面臨著高層次人才流失,尤其是高素質青年人才呈加劇流失的態勢。數字人才短缺制約黑龍江數字經濟的發展,基于區域發展和行業發展需求,堅持數字人才供給側改革,提高數字人才供給質量和數量,緩解數字人才短缺問題,是黑龍江省發展數字經濟面臨的重要任務。
(一)數字人才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數字人才是指擁有信息技術、通信技術、數據技術、運營技術等多領域知識的人才,具有綜合性和融合性的特征。全球數字時代已到來,依托數字經濟、數字社會的發展,數字人才質量、儲備量之爭,儼然成為國力考量和區域競爭的一個重要方面。
1.數字人才的分類。數字經濟發展需要大量的數字人才,數字人才需要擁有數字化思維,既包括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也包括產業工人等初級技能人才,尤其是既熟悉數字化轉型底層邏輯,又精通行業內商業運作模式和流程的融合型數字人才。數字化關鍵人才主要分為四類:
第一類,數字化管理人才。該類人才未必是數字化專家,只需要理解數字化能為業務帶來什么,需要具有領導力、行業前瞻力和決策力,能夠針對企業的發展做出整體規劃布局,能夠領導數字化專業人才和數字化應用人才,并帶領企業不斷推進數字化轉型,其核心人員包含數字化轉型領導者、數字化商業模型戰略引導者、數字化解決方案規劃師等。[4]
第二類,數字化專業人才。該類人才主要負責系統或平臺的規劃設計、開發建設、管理項目,擅長用技術驅動業務需求,重點工作是數據分析和數字產品的研發、制造、服務,核心人員包括商業智能專家、架構設計師、數據分析師、產品經理、算法工程師、軟件開發工程師、區塊鏈工程師等。
第三類,數字化應用人才。該類人才了解主流技術,具有將數字技術與業務模式融合的能力,具有將數字技術應用到業務場景上的實踐經驗,可以創造出新的價值,核心人員包括數字IT應用工程師、財務分析專家、人力資源管理專家、營銷自動化專家、智慧物流規劃工程師、在線學習服務師等。
第四類,初級數字人才。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還需要大量的數字化普通員工,該群體當下的主要任務是根據不同的崗位分工,進行數字化學習和培訓。
2.數字人才的行業分布。本文從宏觀層面來看數字人才的行業分布。據騰訊研究院《數字化轉型指數報告2021》顯示,各城市群重點產業發展呈現差異化特征,其中哈長城市群排名前三的行業是金融、政務和游戲。說明黑龍江省政務大數據中心運行良好,金融科技助推數字化運營發展較好。但是,在黑龍江農業、制造、服務、醫藥等重點產業,數字人才從業人數增幅有限。隨著黑龍江發電裝備、能源、原材料、汽車等支柱型產業的數字化轉型持續推進,數字人才行業分布與重點產業匹配度會逐步趨向合理。
3.數字人才需求分析。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要求,正推動數字人才需求結構不斷發生變化,數字人才質量要求更高。需要能夠將新一代數字技術融入產業、知識的交叉人才,需要具有組織力、領導力、溝通協作能力和創新精神的融合人才,尤其是能夠進行戰略引領和技術突破的跨學科融合數字人才最受青睞。目前,黑龍江屬于數字經濟增速較慢的地區,同時也意味著增速空間較大,隨著黑龍江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推進和區域協同合作的展開,對數字人才的需求也會與其他區域趨同。需求較多的數字技能主要有Java、C++、Linux、Python、SQL、軟件開發、項目管理、數據分析、數字營銷、領導力、客戶服務、故障模式和影響分析、精益制造、持續改進等。需求較高的職位主要有軟件開發工程師、技術工程師、信息技術顧問、技術經理、產品經理、信息技術支持專家、質量保證專員、信息系統管理員、軟件測試員、語言本地化專員等。
(二)數字人才短缺困擾企業數字化轉型
1.數字人才短缺的表現。從數字人才所處領域角度看,大數據深度分析、先進制造、數字營銷等領域仍然存在較大的人才缺口。從企業數字化轉型角度看,數字人才短缺主要表現在數字化管理人才不足、擁有科技創新能力的數字高端人才不足、有效將數字技術與行業問題融合的人才不足、擁有成果轉化能力的人才不足、適應企業數字化轉型需求的初級數字技能人才不足。可以看出,一方面,數字化管理人員短缺導致企業數字化領導力缺失,決策力不足。另一方面,員工數字化能力不強,導致核心競爭力不強。隨著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深入,整個企業員工都需要通過學習培訓來強化數字化技能,提高數字化生存能力,否則將難以適應數字化發展帶來的數字技能要求,導致從業者工作安全保障水平差,企業數字化轉型困難。
2.數字人才短缺的原因。第一,產業需求持續增加。“十四五”規劃綱要將“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單獨成篇,[5]提出“要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步伐”,新一代數字技術催生的新業態不斷翻新,黑龍江省數字經濟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帶動各地區、各產業對數字人才的需求持續增加。第二,人才戰略和人才政策有待進一步明確。在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各行業所需數字人才的能力要求和質量要求有待明晰,問題的明晰有利于制定人才政策。第三,數字人才供需不匹配。部分高校在新興專業設置、課程內容更新、師資數字化知識保障等方面與企業需求有差距,高校近幾年開始注重交叉人才和融合型人才的培養,而人才培養需要周期,短期內難以培養出大量的既掌握專業領域知識、業務流程,又具有數字技術和實踐經驗的高素質科技人才。第四,人才流失率高。據黑龍江省社科院《黑龍江社會發展報告(2020)》顯示,黑龍江作為勞務輸出型省份,應屆高校畢業生每年省外就業的占1/3左右,約40%的博士、碩士學位擁有者流向外地。據2019年4月公布的《中共黑龍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關于巡視整改進展情況的通報》,2015-2017年,省屬國有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才流出2 611人,其中高級職稱占65.5%,技能型人才流出6.75萬人。第五,數字化人力資源管理專家缺乏、數字化人力資源體系使用效率不高。目前,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就業結構呈現高端化,以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虛擬現實等為代表的底層數字技術及其應用,催生了一批新職業。例如,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數字化管理師、電子數據取證分析師、區塊鏈應用操作員、碳排放管理員、智能硬件裝調員等。
大量新職業對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提出挑戰,不僅需要HR提升技能,向企業戰略推動者、變革者等角色轉型,更需要利用數字化人力資源系統高效率實施數字人才的培養、招聘、選拔、培訓和績效考核。
三、加強黑龍江省數字人才培養、引進的對策建議
目前,我國推動人才強國戰略,各地也爭相推出培養、引進人才政策。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印發的《推動“數字龍江”建設加快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加大人才培引的系列措施:支持省內重點高校加強數字經濟新興學科建設,優化專業結構和師資配備,加強信息技術與傳統工業、農業等學科融合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設一批數字經濟產教融合聯盟和人才培育基地;鼓勵市(地)針對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領域高端人才和骨干人才工資性收入增長、科技成果參與分配,以及住房、醫療保障和子女入托入學等方面制定創新性優惠政策,提升數字經濟人才吸引力。[6]黑龍江通過制定更加具體的數字人才戰略,加強對各類數字人才的培養和引進,逐步縮小和東南沿海地區在數字經濟發展上的差距。
1.進一步細化和優化數字人才政策,完善人才服務機制。近年來,黑龍江制定和發布了一系列人才政策措施,出臺了《黑龍江省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7-2025年)》《黑龍江省“頭雁”行動方案》《哈爾濱市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具體措施》《新時代龍江人才振興60條》等,明確提出了海外引進人才、專業技術人才、技術工人,尤其是青年人才隊伍建設的目標和舉措。但是,由于黑龍江省地理位置偏遠,人文環境尚需改善,公共服務質量尚需提升,薪酬待遇缺乏競爭力,不僅對人才尤其是數字人才吸引力不強,還導致青年人才、高端人才持續流失。后續,黑龍江在數字人才政策和人才服務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細化和優化。
一方面,進一步強化有利于數字人才創業的培養機制、引進機制、使用機制、激勵機制、收益分配機制、評價機制,為人才松綁,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環境,留住數字人才,尤其是青年科技人才和數字高端人才。
另一方面,思考制約數字人才發揮作用的現實矛盾和突出問題,為人才提供“一站式”暖心服務,滿足人才個性化需求,多措并舉為人才提供專屬服務,妥善解決高層次人才子女就學、配偶就業、職稱晉升、醫療保健、住房保障等貼心事,讓人才靜心做學問,多出成果,激發人才的創新動力。
2.打破機制障礙,暢通數字人才引進。體制機制不夠靈活是以往人才引進的主要障礙,有必要推出一些靈活舉措。例如:對于滿編事業單位引進數字人才難問題,可以針對關鍵性緊缺數字人才安排專編接收;對于很難做到全職引進的急需人才,可以通過聯合攻關、項目合作等方式引進;對于普通型數字人才,可以通過給予中介機構引才獎勵等方式,加大市場化引才的力度。
3.支持平臺建設,吸引集聚數字人才。平臺載體對高層次數字人才集聚具有重要承載作用,要加大力度支持創建各類數字化實驗室和創新平臺,支持行業龍頭企業、高校院所在黑龍江創建現代信息技術研發機構,支持建設數字戰略家工作室,支持建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通過建設數創空間為青年數字人才提供創業工位。
4.以優勢產業和戰略性項目拉動數字人才引進。近年來,黑龍江省大力促進產業數字化,大慶油田、中國一重、兩大機床、三大動力等傳統骨干企業加快從傳統生產制造向智能制造轉型。同時,黑龍江省大力發展新一代高新技術、新能源、智慧農業、智慧醫藥等新興產業,一批戰略性項目紛紛落地。哈爾濱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獲得批復,依托云谷大數據基地、云飛揚大數據基地、華銘大數據產業園等一系列數據中心,促進大數據與先進制造、現代服務等行業融合發展。2022年黑龍江省與華為、百度、騰訊、中興通訊等一批數字經濟頭部企業開展戰略合作,新動能加速集聚。這些優勢產業和戰略性項目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涉及面廣、帶動性大,對高端數字人才吸引力強。要充分發揮這些優勢產業和戰略性項目的“向心力”,推動數字人才資源與產業發展、項目需求精準對接,做到數字人才與產業、項目互推互動。
5.依托名企培訓等多種途徑培養數字化管理人才。黑龍江數字化轉型的一個重要瓶頸是各行業數字化管理人才不足,尤其是戰略領導者不足。需要重點培養擁有數據決策力和數字化協同優化能力的領導者,掌握數字化轉型底層邏輯的數字化管理人才,企業家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群體。下一階段,企業數字化轉型充分與否將會是企業占據競爭優勢的關鍵,需要企業站在全局的視角、系統性地開展數字化轉型與創新工作。黑龍江尚未進行數字化轉型的企業,可以不再考慮單點的、小范圍的數字化,按當下對企業的要求,直接轉入全方位的數字化。作為企業的管理者,需要具有系統觀念,了解抽象、模型等系統科學方法,掌握數字化轉型的底層邏輯,有能力帶領企業圍繞連接效率、數據效率和決策效率展開數字化轉型工作。這部分人才除了人才引進,還可以通過直接吸收名企經驗、高校商學院培訓、在線課程輔導等多種途徑,培訓企業現有年輕管理人員來實現。
6.依托高校培養數字高端人才和跨界應用人才。“數字龍江”建設,需要發展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物聯網、大數據等數字產業,需要培育企業間協同合作的大數據產業生態系統,需要培育智能制造、智慧農業、智慧旅游等行業應用生態圈。科教資源與地方發展需要密切結合,科教優勢就能轉化為創新發展優勢。
一方面,依托哈工大的機器人、計算機等學科優勢,引領黑龍江省內高校新興學科人才培養模式,鼓勵省內高校設立人工智能、數據科學、網絡空間安全、智能能源工程、智能建造、交叉科學、網絡直播與運營等相關專業,培養數據工程師、互聯網運營師等專業人才。
另一方面,加強企業與高校的產教融合合作,解決企業實際需求與高校人才培養脫節問題,重點培養能夠運用領域知識、統計分析和計算機編程求解跨學科問題的人才,能夠融合企業經濟管理、商業模式創新、資本運作等多學科知識的人才。
7.依托職業技能培訓培養初級數字技能人才。黑龍江省高校和科研院所眾多,科教資源雄厚,其中,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院校在計算機科學、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負有盛名,在航天工程、微小衛星、船舶與海洋工程、海洋機器人、復合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研發處于國內領先水平。本文以制造業為例來作以分析。人社部發布2022年第三季度全國“最缺工”的100個職業,其中39個屬于“生產制造及有關人員”。可以看出,中國基礎制造、先進制造和智能制造領域的高技能人才供給不足,高素質產業工人缺口大。黑龍江作為老工業基地,隨著數字化轉型的推進,一方面傳統產業工人面臨結構性失業;另一方面又需要大量初級數字技能人才。
為解決這個矛盾,提高人才素質是填補人才缺口以應對結構性失業的主要途徑。一方面,引導技術性失業人員、部分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進城務工者、職業農民等人員通過職業技能培訓提高數字素養,在數字經濟的生產性、服務性等崗位再就業。另一方面,重視職業技術院校人才培養,通過“訂單式”人才培養工作的實施,快速增加優質人才供給。
8.依托數字化人力資源管理系統高效率實施人力資源管理。優秀的數字化人力資源管理是一個高質量的系統工程,主要圍繞數據管理、模型開發和組織實施三個方面建設和使用。立足人才的培養、招聘、選拔、培訓、績效考核等多個應用場景,具體工作包括崗位核心特征提煉、一鍵發布招聘信息、簡歷篩選與解析、人才市場數據分析、智能招聘推薦、培訓內容智能推薦、員工數字畫像、員工行為預判、自動核算工資福利和社保繳費信息等。依托數字化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可以推動組織業務流程的重組,優化組織結構,儲備、培養、管理數字人才,提高組織核心競爭力。
9.廣泛開展數字技術與數字經濟科普教育。據統計,我國有超過600個城市正在著力推動智慧城市建設,需要社會各界參與利用數字技術來服務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當下受到數字技術沖擊的行業很多,沖擊也是轉型機會,在轉型過程中,管理者需要了解大數據、云計算等基礎架構,勞動者也需要掌握與平臺服務相關的技術,這樣才能提供決策支持,增加效益,防范風險。通過科普形式普及數字技術和數字經濟的基礎知識是一種有效途徑,可以助力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公民數字素養與數字技能的提升,助力將勞動者的工作經驗、專業技術和數字技術有效融合,助力行業培養能夠利用數字化技術構建戰略愿景或商業模式的可用人才,助力行業降低數字化轉型帶來的人才風險。
[參 考 文 獻]
[1] ?李國英.農業全產業鏈數字化轉型的底層邏輯及推進策略[J].區域經濟評論,2022(5):86-93.
[2] ?許勤.壓緊壓實工作責任抓實抓細防控措施 堅決打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殲滅戰[J].活力,2021(21):4-5,107.
[3] ?宋倬.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貢獻北大荒力量[EB/OL].(2021-08-09).https://www.chinabdh.com/cn/h-nd-2369.html.
[4] ?陳煜波,馬曄風.數字人才——中國經濟數字化轉型的核心驅動力[J].清華管理評論,2018(Z1):30-40.
[5] ?王勇,謝晨穎.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回顧與展望[J].科技與金融,2022(3):45-51.
[6]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推動“數字龍江”建設加快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EB/OL].(2021-12-09).https://www.hlj.gov.cn/hlj/c107910/202112/c00_30633875.shtml.
〔責任編輯:劉 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