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莆田市地方廉潔文化建設為例,旨在研究中華傳統文化如何融入莆田市廉潔文化建設的過程。通過分析莆田市廉潔文化建設的現狀,提煉傳統文化中關于廉潔文化的核心精髓,探討如何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廉潔文化建設的實踐中,使之形成“1+1>2”的效果。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意見》中指出,“要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進一步指明了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工作方向[1]。
1 傳統文化素有廉潔文化的內涵
1.1 傳統文化的內容
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文化經過不斷沉淀、革新、淬煉形成并發展,是具有民族特點和深遠影響的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優秀思想、價值觀念和道德規范,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和文化基因,它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家庭和社會的和睦、道德修養和個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
中國傳統文化素有廉潔奉公、為官清廉的廉潔文化傳承。“廉潔”這兩個字最早出現于戰國時期詩人屈原所著的《楚辭·招魂》:“朕幼清以廉潔兮,身服義而未沫。”東漢時期著名學者王逸所著的《楚辭·章句》中注釋道:“不受曰廉,不污曰潔。”意為不接受饋贈的錢財禮物,不讓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潔[2]。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增強不想腐的自覺,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這也充分說明中華民族廉潔清正之風貫古今。
1.2 傳統文化在廉潔文化建設中的價值分析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廉潔文化建設中具有重要的價值,這些價值觀念在中國歷史上深深植根,并對人們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和社會關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價值導向。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積淀和精神財富,蘊含著豐富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準則。中華傳統文化是以孔子、老子為代表的儒家、道家文化為主體,上下五千年延綿不斷的歷史長河中的政治、經濟、思想、藝術等各種各樣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的總和。其價值觀的形成植根于優秀傳統文化厚實的土壤中,延續著時代文化的基因,萃取著民族思想的精華。可以說,傳統文化中的廉潔基因是推進廉潔文化的重要源泉,古代的士大夫們將廉潔作為自己立身之基、為政之本,傳遞著誠信、正直、忠誠、公正等廉潔思想,代代相傳賡續著清廉之風。
(2)榜樣激勵。傳統文化中有許多廉潔行為的典型模范,無論是國有四維禮義廉恥的管仲、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的諸葛,還是經世亦出世、不染似蓮花的一代帝師杜受田,抑或是兩袖清風以石卻饋的張守蒙等,許多廉潔奉公的官員、清正廉潔的士人都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涌現。通過宣傳和弘揚這些傳統文化中的正面典范,樹立廉潔行為標桿,激勵人們追求廉潔行為,形成廉潔文化的風氣。
(3)自律和自我約束。秦漢之際的儒家著作《禮記·中庸》有曰,“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所謂慎獨,是在別人不能看見、不能聽到的時候,始終能慎重行事,能保持自律。三國時期劉備的“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元代時期許衡的 “梨雖無主,我心有主”,清代民族英雄林則徐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等,古人對于心中自律修己的堅守,做到了慎獨自律,修己安人。
(4)家國情懷。傳統文化中重視社會責任感和家國情懷的培養,對于廉潔文化建設也具有積極作用。是孟子的“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是王維的“忘身辭鳳闕,報國取龍庭”;是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更是秋瑾的那句“金甌已缺總須補,為國犧牲敢惜身”!傳統文化中的孝道、忠誠等價值觀念強調個人對國家、社會、家庭的責任和奉獻,培養大眾的廉潔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2 莆田市廉潔文化建設的現狀分析
遺存豐富的文物古跡、星羅棋布的古鎮古村、多元并存的歷史街區、活態傳承的非遺文化,繪就莆田市文化地域鮮明的底色。底蘊深厚的傳統文化為莆田市廉潔文化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現階段莆田市立足地方實情,探索出建設清廉莆田市的新路徑。
2.1 以制固廉,涵養“廉生態”
在政策法規建設中不斷完善廉潔文化建設機制。一是以機制促廉。持續深化派駐機構改革,探索建立“室組”聯動“六聯”監督機制,統籌推進政治監督、紀律監督、監察監督、巡察監督、派駐監督全覆蓋,強化協作配合,推進監督體制改革[3]。二是以體系促廉。完善監督治理體系,已制定鄉鎮紀委下沉監督的工作指引,構建“問題+整改+問責”的長效監督機制。推動出臺全市巡察上下聯動的若干措施,整體提升巡察質量。三是以智慧促廉。持續鞏固提升“點題整治”成效,在開展“一領域一專班”嵌入式監督的同時,持續完善“智慧監督”平臺建設,實現線上線下一體推進、融合發力。
2.2 以宣為引,潤澤清廉根基
莆田市發揮廉潔文化基礎性作用,目前以文化宣傳月活動為抓手,打造莆田立體式廉潔文化矩陣。
全域推動廉潔文化活動開展。市內各鄉鎮縣區積極建設廉潔文化教育示范基地;舉辦廉潔主題剪紙活動,編印剪紙作品集錦;將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建設與鄉村振興、古建筑保護等相結合,推出村鎮特色的廉潔文化精品線路,深受廣大群眾的青睞,全面釋放“廉潔教育+”效應[4]。
2.3 以點帶面,拓寬清廉教育通道
莆田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通過開展典型引廉、活動助廉、媒體宣廉、警示醒廉、基地育廉、作品倡廉的“六廉”活動,改變以往廉政教育以警示教育為主,創新教育載體,將廉政文化譜寫在大地上。
借古鑒今,將廉潔教育基地建設與本土“紅廉”特色相結合,打造廉潔文化示范基地,以點帶面,并迅速成為地方廉政文化教育的“熱門課堂”。鼓勵接地氣的文藝創作走進千家萬戶,這些精品力作聚焦了莆田市歷史上的清官廉吏、先賢名流、革命先烈等的生動故事,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如歌曲、戲劇、短劇等融入廉政教育,形成廉潔文化大合唱局面。
3 新時代莆田市廉潔文化建設的意見建議
3.1 植入本土文化元素,繪就廉潔文化底色
莆田自南朝置縣以來,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建制史,千百年來厚重的歷史積淀、古今交錯的文化印記孕育出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廉潔文化建設過程中,應合理融入地域特色的文化資源,讓廉潔文化更接地氣,提升文化資源的內涵廣度,注重縱向創新與橫向整合,貫通融合推進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一方面,融合民間傳統文化要素,有效探索傳統文化傳承的新模式。如在培育傳統文化的社會共識和認同中融合清廉因子,嫁接戲劇、十音八樂、家風家訓、莆田籍御史資源等歷史傳統文化要素,進一步構建多元廉潔文化陣地,讓清廉文化嵌入百姓生活。另一方面,要展現莆田文化的獨特性與清廉文化發展的傳承性,重點淬煉文化資源中的廉政元素,用廣為流傳的生動素材講好民間故事,培育出與當地文化相融合的精品業態,打造凸顯莆田特色的廉潔文化品牌[5]。同時要不斷提高廉潔文化建設水平,所謂寓廉于行,既是需要與時俱進、創新表達方式,也需要打牢基礎、培育實踐載體,逐步形成莆田市特色廉政文化體系,讓清廉思想在潛移默化中浸潤人心。
3.2 深耕廉潔文化教育,廉潤教學育人初心
廉潔文化進校園是一項播撒廉潔種子的工程。學校是落實文化傳播和立德樹人的責任主體,開展廉潔文化進校園要與教書育人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廉潔教育與學校德育、校園文化、課堂教育教學、黨務校務公開、師德師風師貌等工作結合,發揮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作用。
一是與各中小學合作共建,以三全育人模式為依托,拓寬廉潔文化課堂教育教學方式,豐富廉潔文化教育教學載體、教育教學路徑、教育教學實踐,將廉潔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勞動教育中,滲透到學生培養計劃的各環節。二是加強與當地高校高職高專、科研院所、骨干龍頭企業的交流與合作,促進資源整合高效配置,合力對地方廉潔文化進行挖掘和培育。如依托莆田市各高校專業學科及人才資源,建立產學研合作聯盟,建立莆田文化研究基地、地方廉政文化研究所等,強化地方廉潔文化建設發展的人才支撐。三是創新高校參與式廉潔教育模式,參與方式不僅是在筆尖上的流淌、思想上的傳承,更是要體現在行動上如建立大學生街道實踐基地、建設志愿服務支援隊。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和服務地方廉潔文化建設,如村鎮廉潔墻繪、地方廉潔傳播匯演等多方式,參與到本土廉潔文化的宣傳教育和推廣發展中。
3.3 深植廉潔文化根脈,助推清廉產業建設
一是持續加大培育地域文化資源的政策扶持力度,注重政策運用和轉化,將具有廉潔文化教育功能的文化建設特色內容納入地方規劃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加大對地方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遺產等進行搶救性保護和可持續性開發。二是鼓勵多元化市場主體積極參與廉潔文化建設工程開發利用,采取多種聯合方式和多種經營模式,激活廉潔文化產業經營和升級機制。建設一批帶動作用明顯的典型廉潔文化產業示范區或示范鄉鎮等,把廉潔文化“種”進特色產業,開發系列廉潔文化產品、服務,逐步擺脫過于依賴政府投入的局面,構建多元業態發展新局面[6]。三是遵循主體市場的特色文化產業發展規律,探索與市場經濟環境相配套的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和廉潔文化資源保護機制[7]。把文化資源特有優勢轉變為產業競爭優勢,構建具有鮮明區域特點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產業體系,促進多元化、多樣化、差異化發展。四是建立完善“廉產業”市場化運作模式,根據地方資源推動差異化建設路線形成,著力規范廉潔文化市場秩序,逐步探索出一套標準、一個體系、一種模式、一個地方特色品牌的多鏈融合路徑,真正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人文效益多方共贏的廉潔文化產業閉環。■
引用
[1] 唐賢秋,解桂海.論中華傳統廉潔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J].齊魯學刊,2023(5):60-71.
[2] 秦素玲.淺談高校廉政文化建設[J].決策探索(下),2018(2): 63-64.
[3] 駐廉兵.室組聯動機制建設中的幾個現實問題[J].廉政瞭望,2023(Z1):60-61.
[4] 黃新亮,吳震.莆陽廉風浸潤人心——莆田市創新探索廉政文化建設新模式[J].海峽通訊,2017(10):30-31.
[5] 陳玲玲.地方文化資源融入基層廉潔文化建設的實踐與探索——以廣西鹿寨縣為例[J].中共桂林市委黨校學報,2020,20(3):39-42.
[6] 周柔含.加強保險公司清廉金融文化建設的思考[J].上海保險,2023(5):62-64.
[7] 何建洋.關于挖掘我省傳統和紅色文化資源推進廉政文化建設的調查與思考[J].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報,2010(21):44-48.
作者簡介:蔡云宏(1977—),男,福建莆田人,本科,就職于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