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的快速進步促進著教學理念的不斷發展,如今的教學目標早已不再是簡單的知識教授,而是更加注重學生的綜合發展和對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在新教材視角下,學生的跨學科能力受到了更多的重視。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藝術不再局限于畫廊和展覽館,而是滲透到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當代藝術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現象,正在不斷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思維方式,成為人們與世界對話的一種方式。在這樣的背景下,將當代藝術融入高中英語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1]。當代藝術融入高中英語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當代藝術不僅具有多樣化的藝術風格,還在創作手法上具有多元化的優勢。當代藝術所反映的社會現象和精神文明,正是當代社會情況的縮影。高中生正處于思維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三觀建立的重要階段。將當代藝術融入英語教育,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認知領域和更豐富的學習體驗,使得學生能夠在未來的發展中,更好地面對復雜多樣的信息帶來的挑戰。基于此,本文探討當代藝術融入高中英語教育的價值。
1 新教材視角下當代藝術融入高中英語教育的價值
1.1 促進跨文化理解與交流
新教材視角下,將當代藝術融入高中英語教育具有重要的價值,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能夠促進跨文化理解與交流。當代藝術作為一種文化形式,其內容往往反映了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特色。通過在英語課堂上引入當代藝術作品,學生可以接觸到各種文化背景下具有不同特點的藝術作品,從而了解和欣賞不同文化的獨特性與多樣性。具體而言,這種跨文化的視野拓展,有助于培養學生開放包容的心態,增強對異國文化的理解和認同,然后反觀自身文化,樹立文化自信。另外,當代藝術作品通常都蘊含著深刻的思想性和概念性,體現了創作者對社會、人性等諸多議題的反思與探討。在討論和分析這些藝術作品時,學生將有機會接觸到不同的價值觀念和文化視角,從而促進思維的碰撞和交流。這種跨文化的思想對話,有助于學生培養批判性思維,提升對復雜社會問題的理解能力。此外,當代藝術作品通常會運用獨特的語言表達方式,包括隱喻、象征等修辭手法。在閱讀和解析這些作品時,學生不僅能夠提高英語語言運用能力,還能培養對語言文化所蘊含的豐富內涵的感知[2]。
1.2 激發創造力,提升審美情趣
新教材視角下,將當代藝術融入高中英語教育不僅能促進跨文化理解與交流,還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首先,當代藝術作品往往采用前衛、實驗性的創作手法,打破傳統美學標準,采用別樣的藝術語言,呈現出獨特的視覺效果。在欣賞和解讀這些藝術作品時,學生將面臨挑戰,需要運用創新性思維來探索作品背后的意義和表達方式。在英語教育中融入當代藝術,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不僅有助于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更能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獨創精神。其次,當代藝術作品常常會涉及社會熱點話題,探討人性、社會、環境等復雜議題,給人以深刻的思想啟迪。在探討這些作品時,學生需要綜合運用語言分析、文化解讀、批判思維等多種能力,發揮主動性和積極性,主動參與到作品的解讀過程中。這種主動、探究式的學習方式,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更能激發學生對藝術作品的審美興趣和參與熱情。最后,當代藝術作品往往呈現出豐富多樣的審美形式,包括裝置藝術、行為藝術等新興藝術樣式。在欣賞和解讀這些前衛藝術形式時,學生可以開拓視野,培養獨特的藝術審美感受。這種對新穎藝術形式的審視和理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還能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學生對藝術的感知能力。
1.3 引發深度思考與批判性思維
當代藝術作品中,很多都反映了一些實際的社會問題,包括環境保護、性別議題等,都是熱點話題。當代藝術家借助藝術的特殊性進行發聲,表達自己對實際的社會問題的看法。在對這些藝術作品進行探討時,學生要想深入理解這些當代藝術作品,就不能只看表面,而需要深入進行解讀,透過現象看本質,并結合自身三觀,反思藝術作品背后的深刻意義,與自身的生活經驗進行對比、分析、思考。在學生進行深度思考的過程中,視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擴展、思維得到一定的鍛煉,更增強了對社會的認知,有助于日后面對復雜信息時,保持自己的判斷力和分析能力。此外,當代藝術作品更加擅長采用隱喻抑或是象征的藝術手法,這就對觀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對藝術作品進行內涵分析時,批判性思維不可或缺。在解讀當代藝術作品的過程中,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得到鍛煉。與此同時,在英語課堂上對當代藝術作品進行探討時,師生之間的互動會變得更加頻繁,師生之間的距離會拉近,有利于開放、和諧、活躍的課堂氛圍營造。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分組,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這樣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批判性思維可以再次得到鍛煉,再加上不同學生有不同的觀點,大家求同存異,也能夠進一步鍛煉批判性思維。
2 新教材視角下當代藝術融入高中英語教育的策略
2.1 藝術作品解讀與討論課程
在新教材視角下,通過開設藝術作品解讀與討論的專題課程,能夠更好地將當代藝術融入高中英語教育。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特點,精心挑選一些富有思想性和創意性的當代藝術作品,如繪畫、雕塑、裝置藝術等,融入英語教學。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提供相關背景知識,引導學生對作品的主題、創作手法、文化內涵等進行深入解讀和討論。這種深度參與的學習方式,不僅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還能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提升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鍛煉學生的英語運用技能。同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小組討論或辯論環節,讓學生就作品的意義、價值觀以及社會影響等方面展開交流和辯論。在小組合作探討的過程中,學生運用英語進行有效溝通,不僅能鍛煉口語交際能力,養成英語思維邏輯,還能通過相互交流,啟發自己的思考,拓展自己的視野,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同時,教師也可以適時地進行引導和點評,幫助學生深化理解作品內涵,提升批判性思維。此外,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的創作興趣,組織學生自主創作與當代藝術相關的英語作品,如短文、詩歌、廣告等。這種創意性的寫作實踐,能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升學生的創造力。教師可以適時地給予反饋和指導,幫助學生不斷提高自己的創作水平。
2.2 藝術作品創作與表現活動
在新教材視角下,通過組織學生參與藝術作品的創作與表現活動,不僅有助于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更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得他們深化自身對藝術作品的了解。創作靈感非常重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挖掘更多的有意義的當代藝術作品,用英語創作與之相關的藝術作品。藝術作品有多種形式,繪畫、雕塑等均包含在其中。在進行藝術創作過程中,學生需要用英語表達自己的創作思路,同時還要表達出自己的創作意向等,此過程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更有助于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教師作為引導者,在學生進行創作的過程中,需要扮演好指導者的角色,適時適當地給出建議和指導,提升學生的創作效率,幫助學生盡量創作出完美的藝術作品。此外,組織一些活動也很重要。教師可以組織與當代藝術相關的展示活動,如藝術作品展、英語藝術節等。在展示環節,學生需要用英語向現場的觀眾講解自己的藝術創作,闡述作品的創作靈感以及作品想表達的意思,這對于鍛煉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是十分有益處的。不僅如此,大膽的互動和大方的介紹,還有助于學生自信心的提升,增強學生的表達欲。另外,觀眾在互動的過程中也會給出自身的見解,從而引發學生的深思,進一步加深對自身作品的見解,提升批判性思維水平。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邀請專業的藝術家來學校開展講座,增強學生的體驗感,讓學生進一步理解當代藝術作品,深入理解當代藝術作品的創作技法,理解當代藝術作品的創作理念。這種學習方式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激情,還能增強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3]。
2.3 藝術作品主題閱讀與寫作任務
在新教材視角下,通過設計與藝術作品主題相關的閱讀與寫作任務,更有助于當代藝術作品在高中英語教育的融入。教師可以開展藝術作品主題閱讀活動,為學生提供一些對應的閱讀材料,如藝術相關的英文文獻。在實際的閱讀過程中,學生對作品的意義和內涵進行分析,并用英語表達自己對作品的意義和內涵的理解。分析之后,學生可以與同學或教師進行交流。這種主題性的閱讀訓練,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培養了批判性思維,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提升了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和理解能力。另外,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與當代藝術相關的英語寫作任務,任務要求學生運用自身英語知識,梳理分析當代藝術作品的發展史、批評史等,分析藝術作品的內涵,思考藝術作品所要表達的意義。這種創意性寫作訓練對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有很大的意義和幫助。不僅如此,在寫作的過程中,學生會加深對藝術作品的理解。學生的理解并不一定完全正確,教師需要適時引導和鼓勵學生,不斷給予學生反饋和指導,幫助學生增強興趣和提升能力。
2.4 藝術作品視聽資源利用與創新
通過充分利用并創新應用當代藝術作品的視聽資源,能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培養學生的藝術創造力,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可以收集一些富有創意性的當代藝術作品的視頻、音頻資源,如藝術紀錄片、藝術家訪談、藝術展覽等,將其融入英語課堂教學中。在欣賞和分析這些視聽資源時,學生不僅能接觸到前沿的藝術形式和創作理念,還能通過英語聽說訓練,提高自己的英語交流能力。教師可以適時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視聽作品背后的文化內涵。另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利用數字技術,自主創作與當代藝術相關的視聽作品,如藝術主題的微電影、藝術展覽導覽等。在創作過程中,學生需要運用英語進行腳本撰寫、鏡頭設計、配音錄制等,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藝術創造力,還能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進行作品展示交流,互相評價和學習,進一步提高創作水平。此外,教師還可以嘗試運用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前沿技術,為學生創設身臨其境的當代藝術欣賞環境。在這種沉浸式的藝術體驗中,學生不僅能直觀地感受到作品帶來的視覺、聽覺等感官沖擊,還能進一步提升對當代藝術作品的理解[4]。總而言之,這種融合科技與藝術的創新教學模式,能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升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3 結語
當今世界充滿著變革與創新。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高中英語教育模式、方法也應該不斷調整和改進,以適應社會的發展趨勢,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將當代藝術融入高中英語教育,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跨學科能力,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力,養成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不斷探索和實踐當代藝術在高中英語教育中的應用,有利于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美好未來貢獻力量。■
引用
[1] 劉佳.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導入藝術探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4.
[2] 張文娟.英語教學中語言藝術與茶文化藝術融合研究[J].福建茶葉,2020,42(10):113-114.
[3] 閔歡.如何在英語教學中融入美育教育[J].基礎教育論壇,2019(14):14-15.
[4] 葉莎.新高考視域下當代藝術融入高中英語教育的價值與教學模式初探[J].魅力中國,2020(8):159-160.
作者簡介:程瑞芳(1989—),女,湖北荊州人,碩士研究生,就職于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