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移動新興網絡音頻逐漸迸發出新的力量,“耳朵經濟”在當下時代風浪中憑借其移動技術優勢得以滿足用戶場景化的信息需求得到飛速發展,成為行業中的一股強勁力量。移動音頻行業搭乘互聯網技術東風迅猛發展,愈發凸顯出其蓬勃生命力。聲音作為一種感知,使人們在感知世界時可以更加靈活且不費力地接收信息。聽覺文化的崛起與“耳朵經濟”的繁榮帶來了播客的回歸。作為聲音媒介產品,播客本身具有獨特性,搭載可移動性、場景性,契合當下碎片化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無論是通勤路上還是休閑放松時刻,播客都可以很輕松地融入用戶的媒介使用中。在此基礎上,播客與知識傳播實現有機結合,進而助推知識型播客的產生。播客為每一個聽眾打造了沉浸式的聲音空間,沉浸在其中的聽眾能夠更加深入地接收播客傳達出的知識信息,并對此產生代入感及對主播的親切感。小宇宙平臺為此專門開設時間戳評論功能,聽眾可以收聽知識信息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信息,增長知識和見解。文章首先分析“耳朵經濟”的產生和發展及播客的復興與發展現狀,其次以中文播客小宇宙APP為例,分析小宇宙平臺中知識傳播呈現出的特點,最后針對小宇宙平臺存在的不足提出進一步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耳朵經濟;播客;小宇宙APP;音頻;知識傳播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07-0-04
伴隨著“耳朵經濟”的強勢發展,當前越來越多的聽眾使用播客來感知世界。播客是依托移動互聯網技術與便攜式數字播放器等技術與設備的移動在線音頻平臺,在當前“耳朵經濟”發展浪潮下可謂一股新興且有力的力量。
1 “耳朵經濟”背景下的播客
1.1 “耳朵經濟”的產生與發展
“耳朵經濟”是相對于優酷、愛奇藝、嗶哩嗶哩等流媒體視頻網站所引發的“眼球經濟”的一個概念,泛指人們用耳朵進行信息消費而引發的一切經濟行為[1]。如今,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生存壓力加重,這為“耳朵經濟”提供了發展契機。一方面,誕生于電子時代的廣播受信號、設備等限制無法及時滿足當下聽眾的新需求,人們的個性化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另一方面,移動互聯網技術連接媒介產品從而變得場景化、移動性和伴隨性,只要處于聯網狀態即可隨時隨地獲得信息。艾媒咨詢數據顯示,中國在線音頻用戶規模保持持續增長,2021年用戶規模已達6.4億人[2]。“耳朵經濟”在碎片化時代中的經濟價值不言而喻。
1.2 播客的復興與發展現狀
移動音頻APP搭乘移動互聯網技術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例如喜馬拉雅FM、荔枝FM、貓耳FM、懶人聽書等平臺。播客的出現改變了傳統音頻的傳播模式,從而進入更加扁平化的傳播網絡——用戶的生產與消費、播客內容的聚合與分發都以網絡平臺為中介展開,通過播客平臺實現播客主與用戶間的交流,以及虛擬內容的集散[3]。
播客的發展向好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各大頭部音頻平臺紛紛布局播客板塊,包括平臺內部開設播客板塊和推出新客戶端。2020年,伴隨著小宇宙平臺的上線,網易云音樂、QQ音樂、喜馬拉雅FM在客戶端內開設播客板塊。此前,網易云音樂客戶端中開設了“電臺”這一小眾板塊,在小宇宙客戶端上線后將其更改為“播客”板塊。喜馬拉雅FM則是在平臺上端板塊區中新開設了“播客”板塊。另一方面,播客節目的專業化趨勢愈加明顯,除了自由獨立的播客主以外,MCN機構逐漸嶄露頭角。簽約MCN機構的大多是一些以公司為單位的頭部播客主,其助力播客快速搭建行業矩陣并能和各大平臺合作的優勢十分明顯。
1.3 平臺介紹:小宇宙APP
2020年即刻團隊推出小宇宙APP,這是一款給予內容創作者和聽眾很大發展空間的播客APP。根據播客公社發布的《2021播客聽眾調研報告》,在播客平臺的使用中,小宇宙以39.6%的占比排名第三,僅次于喜馬拉雅FM、網易云音樂;在播客聽眾的首選平臺中,第一名仍為喜馬拉雅FM,小宇宙以25.6%的占比排名第二[4]。上線后短時間內,小宇宙的迅猛發展已然使其晉級到在線音頻客戶端的前端,收獲了大批自發安利該平臺的粉絲。
從整體來看,小宇宙平臺中的播客節目大部分是由單個或者多個主播圍繞某一個特定的社會議題開展輕松對談,談論也屬于大眾議題,每一個聽眾都可以在收聽節目的過程中產生思考和發表觀點。小宇宙APP在平臺布局上專門開通了“發現”“訂閱”版面,用戶能夠方便快捷地收聽自己感興趣或者訂閱的節目。聽眾通過自行訂閱可以及時收聽更新的單集節目,小宇宙在平臺中低端單獨設置了“訂閱”板塊,在此板塊中為聽眾呈現所訂閱的單集節目,按照更新日期由近到遠排列在一起,清晰明了。
2 小宇宙播客平臺知識傳播現狀
“耳朵經濟”的復興,伴隨而來的是各種移動音頻媒介的繁榮,播客恰逢時機在當下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媒介環境中的聲音景觀伴隨著聽覺文化的重現,其自身也會相應地被重塑,因而知識傳播在當下會煥發出新的力量。
2.1 知識空間:伴隨性與場景性
聲音憑借著不需要占據其他感官的特征,加之與生俱來的伴隨性、移動性,重新出現在人們面前。除此之外,播客的場景性能夠做到伴隨聽眾的時空位移被持續收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讓聽眾隨時隨地地獲取知識。未來,大數據、5G、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會賦能場景化進一步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為了適應播客的場景化和移動伴隨性,小宇宙在APP內專門搭建了一個沉浸式的聲音世界。在此基礎上,該平臺中的播客節目大多為垂直類的議題內容,且節目形式為主播們彼此對談的輕松表達方式,使用戶能在日常生活中隨意收聽播客節目,不會占據用戶過多的注意力,使多場景實時收聽私人化的播客節目成為現實。
2.2 知識氛圍:深度化與沉浸式
播客具有私人化且沉浸式的特點,聽眾戴上耳機打開播客節目便可以進入沉浸式的聲音空間中,加之播客具有口語化、輕松式的長音頻信息承載形式,使聽眾能夠更加沉浸式地暢游在聲音空間中,獲取深度的知識信息。
小宇宙APP中的知識型播客節目不僅包括泛文化類節目,如《疲憊嬌娃CyberPink》《放學以后After school》《宇宙乘客》等,還有越來越多學者加入對談的播客節目。例如,《柏拉圖什么PlatoForNothing》節目的主播是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祁濤,還會邀請人文、社科、藝術等領域的嘉賓,從思想聊起并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相較于普通的知識型播客節目,學術型播客節目本身擁有的知識更加深度化,節目制作時間更長。在此基礎上,播客把自身塑造成了一個聲音空間,聽眾沉浸在此空間中并進行深度思考,而節目中隨意輕松式的口語對談則將晦澀難懂的理論知識轉化成通俗易懂的內容,節目所要傳達的知識信息的有效到達率大大提高。
2.3 播客社群:垂直化與親和力
建設小圈層能夠有效鞏固知識社群,小宇宙在上線之初要求人們注冊時必須輸入邀請碼,而邀請碼只能從平臺用戶的手中獲取,且數量有限。因此,該平臺在開放早期就掌握了一批用戶,這些用戶根據自己的興趣形成一個個小圈層,為垂直類知識社群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口語化表達的親和力較為突出,因此主播錄制節目時采用口語化表達可以拉近主播與聽眾之間的距離,久而久之便容易產生聽眾與主播之間的情感聯系。小宇宙平臺為聽眾打造了一個包容個體差異的社群空間,聽眾能在平臺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議題或者節目類型,走進可以容納不同聽眾興趣的社群里。
2.4 推薦機制:個性化與便捷性
小宇宙的獨特性率先體現在節目精簡性方面。小宇宙平臺的“發現”板塊會以“集”的方式每天向聽眾個性化推薦三個單集節目,若不感興趣或者收聽完畢,則可以點擊“查看往日精選”按鈕收聽更多的單集節目。此外,“編輯精選”板塊下還設置了“最熱榜”“鋒芒榜”“新星榜”,榜單上同樣呈現的是單集節目,降低了用戶篩選節目的困難程度,只要點擊單集節目便可以進入播客營造的聲音世界中,方便用戶將注意力更多集中在節目內容本身。
區別于其他音頻平臺,小宇宙一方面根據每個聽眾的興趣愛好描繪出用戶畫像,從而借助算法推薦機制,通過“發現”板塊精確向聽眾呈現個性化的節目和知識信息。另一方面,小宇宙使用算法推薦技術推薦節目時,數量有限,僅在“編輯精選”處推薦三個單集節目,精簡化節目呈現形式。
3 小宇宙播客平臺知識傳播建議
3.1 打造優質精品節目,發揮內容知識屬性
互聯網時代,新技術、新形式不斷涌現,但是內容始終是根本,也最能體現播客節目價值。由于小宇宙的播客節目是由單人或者多人就某一社會議題展開的談論,因此聽眾仿佛身臨其境般地參與其中。但是,聽眾收聽播客節目時容易忽略節目本身傳達出的知識內容。
因此,小宇宙平臺一方面要大力鼓勵主播們積極創作出更多優質的內容,不僅包括占據主流位置的節目類型,還可以開拓一些處于市場空白的內容,降低聽眾在獲取知識時陷入“信息繭房”的概率。另一方面,為了提升小宇宙與用戶所需的契合度,平臺可以定期向用戶發放關于用戶對平臺滿意度的調查問卷,真正做到從用戶角度出發,及時掌握用戶的喜好和反感的地方并適時作出內部調整。
3.2 探索播客內容商業化,支撐用戶持續獲取知識
聽眾數量逐漸增加及聽眾對平臺的黏性,使小宇宙平臺在當下的播客平臺中顯露出較高的商業價值。當前,付費節目是小宇宙平臺的唯一商業化模式,但僅僅依靠付費節目,很難支撐播客主播們持續性創造優質的節目內容,以及進行自身品牌的維護。
雖然小宇宙上線時間很短,但是平臺中聽眾收聽節目顯現出較強的用戶黏性。播客主播們可以通過商業化維持節目的運營和持續性創作,給聽眾打造一個穩定、持續更新的知識獲取空間。在商業化探索方面,小宇宙平臺應當化被動為主動,比如進一步開發節目精品內容或者優質泛文化類節目的付費訂閱收聽功能;通過貼合小宇宙平臺調性或者播客節目屬性的廣告業務進一步增加收益;實施個體播客主的創作分成計劃,實現個體主播獲取內容生產的回報,以此保障播客節目的持續性更新和優質內容創作,同時滿足聽眾的知識獲取需求。
3.3 提升主播專業度,平臺做好“守門人”
目前,網絡音頻出版的付費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提供專業內容的PGC模式,二是用戶直接生產內容的UGC模式[5]。小宇宙平臺中不僅有專業專職主播,普通用戶或兼職主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雖然可以更加廣泛地傳播更多人產出的知識信息,但是其可能沖擊專業內容的發展,影響聽眾獲取知識信息的質量。對于這種困境,小宇宙主播們在錄制專業性較強的節目時需要聯合相關領域的專家與用戶,打造PUGC的生產模式,吸引相關領域的專業用戶參與到播客節目的錄制中,賦予節目更強的專業性,使節目的質量和精準度更高。
目前,國家相關部門出臺的有關政策可以助推互聯網空間的規范化。基于此,小宇宙平臺可以借鑒其他同類平臺實行實名化,提高播客行業的準入門檻,播客節目也要按照相關政策嚴格審核和規范。小宇宙平臺要提升播客音頻作品“把關人”地位,盡可能保證聽眾收聽的節目信息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確保知識內容的正確性。
3.4 借助5G、物聯網等技術,拓寬渠道場景化布局
伴隨著5G、物聯網等高新科技的快速發展,音頻媒介的使用場景愈發豐富。從硬件來看,喜馬拉雅FM、蜻蜓FM等頭部音頻平臺除了開發移動手機端和平板電腦端以外,基于場景的藍牙耳機、車載音箱、智能家居等都成為新興渠道。例如,近年來網易云音樂在自家商城中推出藍牙降噪耳機、智能音箱、智能手表、車載藍牙播放器等;喜馬拉雅FM在客戶端內部與眾多商家聯名合作,在影音娛樂、生活電器、廚房電器、數碼配件以及個護電器等領域皆有產品推出,開辟更新的生活使用場景。
此外,私家車的車載環境已然成為一個不可忽略的重要場景。乘著物聯網發展的東風,小宇宙平臺可以推出智能車載語音助手,車主能夠通過語音直接調取小宇宙平臺中播客節目的所有內容,將收聽節目的場景延伸到汽車場景中,將碎片化學習的場景延伸得更廣,打造聽眾更多場景收聽播客節目和學習知識的模式。
4 結語
近年來,互聯網、5G等技術的發展,加之移動互聯設備價格的降低,“耳朵經濟”所開辟的場景在持續不斷地拓展。播客因其可以擺脫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必然成為人們通勤和休閑時刻的伙伴,乘著時代和技術發展的東風將進一步帶動“耳朵經濟”的發展。小宇宙平臺自上線以來,憑借著自身的獨特平臺設置機制、少而精的播客節目推送特色、個性化的平臺社群以及場景化的知識收聽空間,吸引了眾多人的眼球,被播客收聽愛好者們自發推薦給更多潛在用戶。在知識傳播層面,播客使用戶與世界對話,通過音頻讓一個個聲音和觀點傳播到每一個用戶耳朵中,滿足了用戶對知識和陪伴情感的雙重需求。期間,用戶不僅收獲了知識,還加強了用戶與主播、用戶與用戶之間的情感聯系,編織成一張張情感聯系網。未來,小宇宙平臺除了需要繼續維護好用戶及主播外,還需要挖掘出聽眾真正感興趣的內容,緊跟行業和時代發展的潮流,及時更新平臺內容,創造出更多的用戶價值,探索播客內容商業化,激發主播持續能動的創作力量。
參考文獻:
[1] 李雨軒,趙志安.用戶消費視域下的耳朵經濟市場現狀及前景研究[J].編輯之友,2021(8):24-28.
[2] 2021年中國耳朵經濟發展專題研究報告[EB/OL].艾媒咨詢,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1813234236660699&wfr=spider&for=pc,2021-01-13.
[3] 孫鹿童.作為音頻產品和交流空間的網絡播客:以小宇宙為例[J].現代視聽,2021(6):59-62.
[4] 翟子瑤.播客變現的尷尬:體量小、非風口、用戶黏性強[EB/OL].鈦媒體APP,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5888968465930577&wfr=spider&for=pc,2021-04-02.
[5] 孟偉,宋青,李秀麗.知識經濟背景下在線音頻出版的媒介原動力[J].科技與出版,2018(12):163-168.
作者簡介:田宇迪(1999—),女,山東濟寧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文藝與傳媒。